?

“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要抓住“智”和“質”

2016-06-05 15:21陸一,馬曉河,朱小坤
中國質量監管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天工中國制造升級

“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要抓住“智”和“質”

主持人:陸 一

嘉 賓: 馬曉河 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朱小坤 天工國際集團董事長李儒昌 海利集團董事長

開場白:

在經濟新常態下,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制造業如何突圍上揚、提質升級?對這一問題,2016年11月13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高峰論壇暨十佳品質評選頒獎盛典上,國內諸多經濟大咖、行業代表和知名專家及企業代表,對中國制造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轉型升級所面臨的問題,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及“中國質造”轉型的可行思路和路徑等,提出了各自見解。我們邀請其中的幾位嘉賓談談看法。

●主持人:首先請馬曉河院長談談“中國制造”由大變強,關鍵要圍繞幾個目標來展開改革?

●馬曉河:“中國制造”要完成三個十年目標,第一個十年到2025年,制造業綜合指數達到德國、日本發達國家當年實現工業化時的綜合水平;第二個十年超過德國和日本,第三個十年趕上美國。要實現這三個目標,我們還面臨很多難題。過去30多年,我們充分利用了體制優勢,將“中國制造”由小變大了,但是利用原有體制把制造業做優做強有四大難題需要解決。第一,落后產能要淘汰,傳統制造業改造緩慢,新興制造業還在破土成長,新舊產業不能有效接續。第二,中國的綜合成本在上升。勞動、土地、資源、環境等成本提高快于其他國家。第三,社會創新嚴重不足。下一步中國制造要想做強,關鍵要靠創新。社會缺乏創新力,做強做優將無從談起。第四,實體經濟制度交易成本高,營商環境差。當前稅費高、勞動工資高、利息高、房租高、審批門檻高,企業缺乏積極性。

下一步怎么辦?“中國制造”由大變強,關鍵要圍繞以下幾個目標來展開改革。第一,要去除無效供給。實現這一目標,既要利用市場力量,也要輔之于政府力量。中國的產能過剩跟世界其他國家不一樣,有三個特點,一是絕對過剩大于相對過剩。二是產能過剩是由各級地方政府和市場雙重力量作用導致的結果。過去30多年里,各級政府大辦產業園區,引導資本過度進入中低端產業領域,造成的產能過剩。三是我國的產能過剩正在像傳染病一樣,從過去的中低端產業向中高端產業蔓延。原來是服裝、家電、玩具、水泥、鋼鐵、電解鋁、平板玻璃過剩,后來是風能、光能過剩,現在是手機、電腦過剩,下一步還會傳染到無人機、機器人過剩,因為現在全國有20幾個省市都把無人機和機器人作為新興支柱產業,但很少有人考慮市場需求。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僅是要考慮增加新供給,而且要創造條件增加新需求。

第二,改造傳統供給。傳統供給并不是說沒有市場,看你怎么去改造它?讓它有效,讓人能消費掉。一是現在我國有40%以上的中低收入階層,他們沒錢消費。二是有點錢還不敢消費,因為他們的后顧之憂沒有解決,所以要培育他們成為消費主體。三是培育新供給,形成新動力。應盡快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材等領域的發展,為其創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場環境。

第三,重構創新激勵機制?,F有的激勵機制是不利于原始創新的,我國每一百家制造企業,有創新研發活動的只有16%左右,比例太低。要重建創新激勵機制,制定新的政策,讓個人和企業有積極性創新。政府部門在引導創新方面應有所作為,產業政策應該支持創新,支持技術創新、原始創新。比如,開展原始創新的企業稅收可以減免,提高人力資本的支出可以得到適度補貼。有人說優先進入創新領域者得到支持是不公平的,我以為進入創新領域大門是對任何人都敞開的,無論民營還是國有的企業,誰優先進入,給予補貼完全一視同仁,它是對創新的一種風險補償。

●主持人:天工國際集團作為中國特殊鋼行業的重點生產企業、民營企業500強、世界特鋼企業前四強今年應對歐盟“反傾銷、反補貼”(雙反)案中獲勝,增強了歐盟市場的競爭力,提振了天工的國際名聲,請朱小坤董事長與我們分享一下他們的相關經歷。

●朱小坤:我們天工憑借鋼鐵工業特殊鋼的技術優勢,尋求全球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在自主創新、裝備智能化、營銷網絡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已實現了高端化、定制化的生產,這種發展模式在行業獨樹一幟。同時我也想借這個大會,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我們天工國際用了八個多月的時間,在歐盟雙反案件當中,取得了勝利。

在2016年初,歐盟委員會對我國的鋼廠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起訴,當時我們主動請纓,全中國只有我一個鋼鐵企業進入了應訴,我們公司組織了大量的人力、花費大量的物力,準備應訴材料,派出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法律人員組成的團隊到比利時去應訴。整個開庭兩天時間,法庭當庭沒有宣布結果,判處歐盟的官員到天工國際實地進行調研,他們來了兩個人,一個是懂財務的,一個是懂法律的,一周的時間,對我們整個財務、生產管理、生產現場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最終在2016年10月8日,正式通知我們應訴成功。經過長期的堅決訴訟,我們在這次歐盟雙反案中獲得勝利,成為首個成功案例。這不僅僅為天工自己而戰,我們背后的中國特鋼行業已沒有退路,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產業,為了中國特殊鋼行業,我們爭了這口氣。

通過這個案例,用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的話說,天工企業在歐盟反傾銷、反補貼案獲勝,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隨著市場經濟貿易壁壘在全世界的愈演愈烈,應該有更多像天工這樣的民營企業,能夠積極拿起法律的武器。這樣的評價給予我們很大的肯定,也給予我們信心。作為民營企業,我們確實在生產過程當中,沒有任何政府的補貼,我們也沒有享受到任何其他的優惠條件和政策。我們是實實在在做自己的企業。我們在現在這種世界貿易壁壘中,大家對我們另眼相看,甚至懷疑中國市場經濟的情況下,我們要實事求是把我們的真實情況講出去,應該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推動中國制造2025,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政府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的大勢,作出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其根本的目標,在于改變“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現狀,使我們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為2025年將中國建設成具有世界引領和影響力的制造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制造業的重要支柱,鋼鐵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中國制造2025提出深化發展的十大理論,為企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機遇大于挑戰。企業只有把握好正確的方向,實現產業升級,在行業內我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成為行業引領,為實現中國制造的強國夢作出我們的努力和貢獻。我們全體天工人為此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這次我們在歐盟雙反案件當中的勝利也證實了我們天工人的實力。

●主持人:制造業轉型升級如何定位、關鍵點在哪里?請李儒昌董事長談談。

●李儒昌: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的強盛。打造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中國提升綜合國力的必由之路。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的背景下,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戰略部署。

制造業作為我國的核心基礎產業,正處在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期,我們海利集團所在的不銹鋼制造業也正面臨歷史性的大洗禮。雖然我們已經成為行業的領軍者,但未來的升級發展,還依然任重道遠。轉型升級,重要的是企業定位,我認為企業品牌定位是最重要的,它是價值鏈的目標。另外,要進行技術的改良、改進,改進落后的設備,根據企業的實際來創新,來提高它的品質,以及提高它的生產效率。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應對困難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領導的戰略思維,包括中國制造2025,一定要跟緊步伐,要迅速在這個行業里把自己制造的上下游協同好。

今后我們必須加大企業創新的力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的研發和應用,弘揚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品質和效率,創造出世界一流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國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得到提升。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現作出積極的貢獻。

猜你喜歡
天工中國制造升級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天工云錦繼夢漣漪佳地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強國工匠”朱小坤 率隊成就大“天工”
回暖與升級
巧奪天工
自主閱讀,快樂升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