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部血管彩超對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的診斷價值

2016-06-09 09:19解洪艷
當代醫學 2016年34期
關鍵詞:動脈血腦血管病頸部

解洪艷

頸部血管彩超對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的診斷價值

解洪艷

目的 分析頸部血管彩超對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收治的85例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100例)為對照組,2組對象均進行頸部血管彩超檢查,比較2組對象的檢查結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共檢出73例(85.88%)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形成患者66例(77.65%),對照組中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者分別檢出10例(10.0%)、12例(12.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軟斑患者和混合斑患者多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斑塊形成發生的部位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頸部血管彩超檢查對于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的預測具有重要價值,對缺血性腦血管病防治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缺血性腦血管??;頸部;血管彩超

腦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中比較多發,近年來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并且呈現低齡化趨勢,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變患者約占其中的70%~80%[1]。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的特點,不但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威脅,同時也加重了患者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如何加強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課題[2]。本項研究以本院收治的85例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者為觀察組,并以同期接受體檢的10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進行比較,探究頸部血管彩超在其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于2011年1月開展至2014年6月結束,觀察組中共納入研究對象85例,均為該段時間內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齡46~67歲,平均年齡(55.60±6.10)歲。擇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體檢的10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齡49~70歲,平均(60.14±4.20)歲。2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頸部血管超聲檢測,主要措施為:探頭頻率調節至7.5~13.0 MHZ?;颊呷⊙雠P位,充分暴露頸部,按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頸部動脈分叉部位的順序進行檢查,檢測患者的動脈直徑、內膜厚度、斑塊大小、狹窄程度、血流速度、形狀[3]等,并做好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注意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情況,一旦發現不良反應應即刻進行相應的處理。觀察2組研究對象的頸部血管彩超斑塊形狀、病變程度和病變部位,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本研究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斑塊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中共檢出動脈粥樣硬化病人73例(85.88%),斑塊形成者66例(77.65%),對照組中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者分別為10例(10.0%)、12例(12.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斑塊檢出率比較[n(%)]

2.2 2組斑塊分型比較 觀察組中的66例斑塊形成患者中,粗糙18例,混合斑8例,軟斑16例,硬斑24例。對照組中12例斑塊形成患者中,粗糙3例,軟斑2例,混合斑1例,硬斑6例。觀察組的軟斑、混合斑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組間斑塊分型和比例比較[n(%)]

2.3 2組病變部位對比 觀察組中的66例斑塊形成患者中,39例(59.01%)形成于頸總動脈分叉部位,21例(31.82%)形成于頸內動脈起始部位,6例(9.09%)形成于頸總動脈主干部位;對照組12例斑塊形成患者中,形成于頸總動脈分叉部位者6例(50.0%),頸內動脈起始部位者5例(41.67%),頸總動脈主干部位1例(8.33%),2組對象的斑塊形成發生的部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即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的統稱,也被稱為“富貴病”的“三高癥”,心腦血管疾病是發生于心臟和腦部的全身性血管病變或系統性血管病變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也逐年增加,并且逐漸趨于年輕化[4]。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變的發病率較高,常見的病癥有腦血栓形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等,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的特點,加強其早期診斷、預防和治療對保證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5]。

臨床中常用腦血管造影方式進行血管閉塞程度和血管狹窄程度的檢查和評價,但是該種檢查方式具有創傷性,栓塞性卒中的發生率為0.5%~0.3%[6],同時,造影檢查的費用較高,也對其臨床推廣應用造成一定的限制[7]。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和進步,采用頸部血管彩超對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進行檢查和診斷的應用逐漸廣泛[8]。頸部血管彩超具有無創性,能夠立體、直觀的顯現出患者頸部的血管狀況。對于探查患者的頸部各動脈狹窄程度、斑塊性質、病變部位和斑塊大小均有重要價值,也為預防疾病和監測病情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觀察組中入選的85例患者中共檢出66例斑塊形成患者,檢出率為27.27%,其中硬斑24例(36.36%),主要在頸總動脈分叉部位發生,占其他部位的36.36%,可能是由于頸總動脈的分叉血流沖擊力較大,出現脂質沉積和血管內膜損傷,血小板活化,引起血栓而導致的。多數文獻研究報道,斑塊的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頸部血管彩超具有操作簡單、無創、無輻射等特點,應用于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患者診斷,不但能夠有效的檢測出患者的頸部動脈血管血流情況,還能夠進行血管內膜狹窄程度的判斷,是否存在斑塊或閉塞情況等,為患者進行積極的疾病預防和后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值得臨床重視和廣泛推廣。

[1] 于淑芬,鐘衛華.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5(6):1451-1452.

[2] 潘為領,王學廷,馮麗,等.256層螺旋CT頸動脈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4):296-298.

[3] 蔡成仕,黃立軍.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167-169,后插1.

[4] 尤國慶,耿云平,劉蕾,等.頸動脈雙源CT血管造影和腦CT動態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 34(2):388-389.

[5] 趙俊平,吳紅樣.DWI與MRA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3,27(3):228-229.

[6] 夏群.頸動脈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7):872-873.

[7] 鮑素芬,鮑國輝,張舒新,等.頸動脈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4):2801-2802.

[8] 穆潔,勇強,劉鳳菊,等.三維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57

吉林 132400 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功能檢查科(解洪艷)

猜你喜歡
動脈血腦血管病頸部
居家運動——頸部練習(初級篇)
居家運動——頸部練習(中級篇)
改良頸部重要外敷方法
勘誤聲明
腦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性分析
彩超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
CT全腦灌注成像在腦血管病變中的臨床價值
超聲測定胎兒臍動脈血流診斷胎兒窘迫的臨床研究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