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評:屈原價值

2016-06-11 03:38
湘潮(理論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楚辭屈原

毛澤東深刻揭示了屈原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通過發掘屈原文化中鮮明獨特的人物性格、思想內涵、價值取向和現實意義,教育共產黨員和中國人民學習屈原、弘揚屈原精神。

16.毛澤東說屈原作品“有讀的價值”

《楚辭》是繼《詩經》之后中國古典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又一個大源頭。毛澤東終生酷愛屈原、賈誼等人的《楚辭》,尤其酷愛屈原的《離騷》。

研究毛澤東生平思想,我們發現,毛澤東從早年到晚年特別喜愛讀《楚辭》中屈原的作品。這大概是因為屈原的作品昭示人們,在充滿了神話幻想的自然界里,主人公始終是一個懷著強烈憂國憂民意識、上天入地追求真理的形象;是因為屈原對巫史文化和神話傳說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對現存秩序和思想規范提出懷疑,向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所以,毛澤東一再說過,《楚辭》雖是古董,但都是歷史,有讀的價值。

毛澤東在論述“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的同一性”時說:我們所說的矛盾乃是現實的矛盾,具體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轉化也是現實的、具體的。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西游記》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和《聊齋志異》中的許多鬼狐變人的故事等等,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并不是具體的矛盾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變化。

馬克思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弊詈玫纳裨捑哂小坝谰玫镊攘Α?,但神話并不是根據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所以它們并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棒嗌渚湃铡钡纳裨?,毛澤東注意到了東漢王逸關于屈原詩篇《天問》的注釋:“淮南言,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留其一日?!?/p>

屈原楚辭離騷詩賦,所追求的人生價值以及所提示的人類美好品性,千百年來,激勵湘人的奮發前行,打造湘人的群體品格。從屈原發端的湖湘文化,不僅具有剛烈、果決、倔強的血性意志,同時也具有深遠開闊及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因此千百年來一直能夠站在中國文化演進發展的前沿。

在屈原作品中,“兮”字的運用尤其普遍,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呵”,郭沫若、聞一多認為“呵”是“兮”字的本音。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凡今本《老子》有“兮”字的一般寫作“呵”字,說明明“呵”是“兮”字的本音的觀點是有道理的?!百狻弊衷谇姼柚兄饕鸬窖娱L音節、調整節奏、增強詩語音樂美的作用,強化了屈原詩歌的感染力。

屈原的《天問》,具有深厚的楚文化根基,到賈誼的《鵬鳥賦》、柳宗元的《天對》,其對天地求索的精神構成了湘學之原道的思想源頭。從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對儒家之道的重構,到王船山的“器變道亦變”;從魏源的“技可進乎道”,到譚嗣同那兼容古今中西的仁學之道,清晰地展現一代又一代湖湘仁人志士的開拓進取探索和思想認識深度。時代性、人民性、深刻性,成為湖湘思想文化的最大特色。

研究毛澤東與屈原,有一個深刻的感受,毛澤東一生看重屈原,看重賈誼,看重司馬遷,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重他們那種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放歌吟頌的都是一些勇于探索進取、敢于特立獨行的英雄豪杰。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節操,他們為了信念、理想、原則不惜犧牲生命,具有一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犧牲奮斗精神。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更是經常讀《離騷》、讀《楚辭》。1951年7月,毛澤東邀請老朋友周世釗、蔣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談中多次稱贊《離騷》“有一讀的價值?!?/p>

何其芳在1953年《人民文學》上刊發兩萬字的《屈原和他的作品》,引起毛澤東主席的注意??匆姾纹浞紝η捌渥髌返难芯孔坑谐晒?,十分欣慰。1957年毛澤東讓身邊工作人員逄先知聯系何其芳,請何其芳開具一份有關屈原作品的書目以便研讀。何其芳接受任務后,磬其所藏,傾其所學,開列了一份有關《楚辭》的詳盡書目,包含了當時國內所能收集到的50余種各種版本的屈原作品。1957年12月,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把各種版本的《楚辭》,以及有關《楚辭》和屈原的著作盡量收集給他閱讀。

有一年夏天,習慣于夜間工作的毛澤東,中午時分仍然輾轉難眠,服用安眠藥物后,他終于睡著,抓在手中的書擱在胸脯之上。身邊工作人員發現那是一本《楚辭》。

1958年,張治中陪同毛澤東在安徽視察工作,毛澤東勸說張治中讀《楚辭》,說:“那是本好書,我介紹給你看看?!痹诼犎茖W技術發明創造的獎勵問題的匯報時,曾希圣、江渭清兩位省委書記都說以后獎勵不一定要用金錢物質,給予精神上、榮譽上的鼓舞也可以,對有發明創造的人應否給予博士、碩士、院士等頭銜。毛澤東笑著說:“古往今來這樣多歷史人物誰是拿過博士學位的?孔夫子是不是博k?屈原是不是博士?”啟發大家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1959年、1961年,毛澤東兩次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楚辭》,還特別指明要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辭集注》。在此期間毛澤東外出帶去的各種書籍中,也有《楚辭集注》和《屈宋古音義》。

毛澤東不僅自己愛讀、愛用《楚辭》,而且在黨內和他的朋友中提倡學《楚辭》、用《楚辭》。1958年1月中旬,中央工作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會議期間,毛澤東批示印發《離騷》給與會者。

在1月16日的講話提綱中,他說學《楚辭》,要先學《離騷》。在1月21日結論提綱中,又用《離騷》中的詞句來說明文件寫作中的“概念”和“判斷”的問題。他教育黨員干部要像唐堯虞舜那樣光明磊落、耿介正直。特意舉《離騷》詩句加以說明:“例如: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以上,是判斷問題?!币源私逃鸵龑V大黨員領導干部,要能夠正確地判斷是非。意思是說:若具備三位先王那樣高尚的道德,自然吸引眾芳;要像唐堯虞舜正大光明走正確之路,不能像夏桀商紂猖狂放縱而行走邪路。

南寧會議期間,1月18日晚上,毛澤東正在看《楚辭》,空軍雷達部隊發現臺灣國民黨軍的飛機向南寧飛來。李銀橋等衛士涌進毛澤東的臥室,請他速進防空洞。毛澤東手一揮:“我不去,要去你們去?!贝藭r,南寧全城實行燈火管制。毛澤東對衛士長李銀橋說:“你去把蠟燭給我點著?!毕灎T點燃了,毛澤東繼續看《楚辭》,看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仿佛什么都沒發生似的。

晚年毛澤東仍在孜孜不倦地研讀《楚辭》,運用《楚辭》。1972年9月27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外相大平正芳和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會見結束時,毛澤東將一部裝幀精美的《楚辭集注》作為禮物,贈送給田中角榮首相。那是南宋朱熹收錄的《楚辭》和對《楚辭》注釋的一本書。

田中回憶道:毛澤東這是借屈原的例子,含蓄地把美日關系比作秦與楚的關系,從而提醒我:日本不要被美國所綁架,與美國混在一起,最終吃虧的還是日本。

17.毛澤東青年時代“騷懷楚屈平”

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毛澤東在《講堂錄》中用工整的小楷抄錄了《離騷》、《九歌》全文。在《離騷》正文的上方,還寫有他對各章節內容的理解與概括。他用魏體手書的《離騷》全文被后人刻石為碑,詩文與書法交相輝映、存世留傳。

著名的毛澤東研究專家汪澍白跟筆者說起毛澤東抄錄屈原名作的故事,特意指出:《離騷》和《九歌》系全文抄錄,一筆不茍,可見毛澤東愛好之深。如眾所周知《離騷》和《九歌》都是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生活在戰國中后期的楚國,正當國勢積弱變衰的轉折關頭。他主張修明法度,選賢任能,實現富國強兵,對外聯齊制秦,這些進步主張曾一度得到楚懷王的支持,但不久便遭人讒毀,被黜為三閭大夫,流放漢北,頃襄王時,再度流放江南。因憂傷國事,發憤乍為辭賦,傾訴其眷念祖國和人民的情愫。他懷著滿腔的哀怨和憤怒,自投汨羅江而死。而其高遠的理想、卓絕的人格及其所經歷的種種歷史巨變與心靈上的波卷瀾翻,便集中反映在那些優美卓絕的辭賦之中。毛澤東那一批湖南青年深受屈原辭賦的影響。

1915年,毛澤東在校讀書時,就與志同道合的羅章龍縱論《離騷》,主張對之進行新評價。羅章龍初識毛澤東,寫過一首詩,有這樣兩句:“策喜長沙傅,騷懷楚屈平?!绷_章龍曾回憶他和毛澤東當時對屈原、對離騷的熱衷態度:“在舊文學著作中,我們對離騷頗感興趣,曾主張對離騷賦予新評價?!闭f明那時的湖南青年精英心同此理。

在羅章龍的回憶中,隨處可見毛澤東那一批湖南青年身上所顯示出來的屈原特立獨行的精神氣質。羅章龍同一師同學彭道良談到同毛澤東到湖南省立圖書館會面事。彭道良說道:“我與毛澤東同班同學,頗知其人品學兼優,且具特立獨行之性格。他(毛澤東)常語人:‘大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著奇文、創奇跡,做個奇男子。他(毛澤東)本人所寫日記,亦有驚人語,如說‘力拔山兮氣蓋世,猛烈而已!不斬樓蘭誓不還,不畏而已!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忍耐而已!合而觀之,此君可謂奇特之士,因此同學中戲稱為毛奇?!?/p>

羅章龍又將彭道良說過的話,去詢問在第一師范肄業的陳贊周。陳贊周評價毛澤東:“潤之氣質沉雄,確為我校一奇士,但擇友甚嚴,居恒鶩高遠而卑流俗,有九天倪視之慨,觀其所為詩文戛戛獨造,言為心聲?!?/p>

18.毛澤東說又讀屈原“有所領悟,心中喜悅”

1958年1月13日,毛澤東在給江青的便條中寫道:“我今晚又讀了一遍《離騷》,有所領悟,心中喜悅?!?959年、1961年他兩次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楚辭》,還特別指明要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辭集注》。在此期間毛澤東外出帶去的各種書籍中,也有《楚辭集注》和《屈宋古音義》。

毛澤東為什么這么喜歡屈原和屈原的作品?從文學創作角度看,屈原那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和創作方法,他的作品所展示的龍鳳圖騰、美人香草、百畝芝蘭、菱荷芙蓉、望舒飛廉、巫咸夕降、湘君山鬼、流沙毒水......等既鮮明又深層的撲溯迷離的繽紛世界,吻合毛澤東的審美趣旨和對藝術風格的追求,也共通于毛澤東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值得解釋的是,屈原的“滋蘭樹蕙”,實為化育英才的形象比喻。楚辭中的蘭、蕙均指香草,與后世的蘭花可以說并無直接聯系。就湖南芙蓉而言,屈原三番五次地吟詠,“集芙蓉以為裳”,“搴芙蓉兮木末”,“因芙蓉而為媒兮”,“芙蓉始發,雜芰荷些”。毛澤東亦對芙蓉情有獨鐘,期盼“芙蓉國里盡朝暉”。

19.毛澤東贊揚“玉可碎而不改其白”

毛澤東不僅愛讀《楚辭》,精通它,而且善于應用它。

1950年3月10日,毛澤東在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此前,毛澤東和周恩來接見新中國第一批駐外大使,并與他們親切交談。當毛澤東走到黃鎮面前,好像想起了什么,問道:“黃鎮,你原來那個名字黃士元不是很好嗎,改它做什么?”黃鎮答道:“我的脾氣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鎮靜?!泵珴蓶|說:“黃鎮這個名字也不錯,《楚辭》中說,白玉兮為鎮。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可毀其節。派你出去,是要完璧歸趙嘍。你也做個藺相如吧?!薄鞍子褓鉃殒偂笔乔毒鸥琛は娣蛉恕分械囊痪?,毛澤東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梢哉f,屈原的“香草美人”之思,“上下求索”之情,是一種越千年而不衰的美學理想和人格精神。

20.毛澤東抒情“樂莫樂兮新相知”

1954年10月26日,來華訪問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離開北京前夕,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辭行。毛澤東當場吟誦了“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的詩句。毛澤東說:“大約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個詩人屈原曾有兩句詩:‘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蹦岷蒸斦f:“主席剛才引用的兩句詩,不僅適用于個人,而且也適用于國與國之間。我們兩國經過了很久的時期以后,又相遇了,因此第二句詩特別能適用?!边@兩句詩出自《楚辭》中屈原的《九歌·少司命》。毛澤東念完這兩句詩后說:“離別固然令人傷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興的事嗎?”并向這位外國政治家介紹了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這是毛澤東對《楚辭》運用之妙的一個例子。他既引用屈原名“樂莫樂兮新相知”來形象而誠摯地表達新相識之間那種不舍之情,亦表達了他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意。

毛澤東說:“尼赫魯總理這次來訪,一定會看出來,中國是很需要朋友的?!薄拔蚁胗《纫彩切枰笥训??!泵珴蓶|對中印兩國首腦的多次會談作了總結。毛澤東說:“朋友之間有時也有分歧,有時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紅耳赤。但是這種吵架,和我們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薄拔覀兪且粋€新中國,雖然號稱大國,但是力量還弱。我們面前站著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美國。美國只要有機會,總是要整我們,因此我們需要朋友?!彼?,“樂莫樂兮新相知”。

21.毛澤東評價屈原“影響人民的教育”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審閱修改的社論《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根據《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記載,毛澤東指出:“我們的語言經歷過多少千年的演變和考驗,一般說來,是豐富的、精練的。我國歷史上的文化和思想界的領導人物一貫地重視語言的選擇和使用,并且產生過許多善于使用語言的巨匠,如散文家孟子、莊子、茍子、司馬遷、韓愈等,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關漢卿、王實甫等,小說家《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等。他們的著作是保存我國歷代語言的寶庫,特別是白話小說,現在仍舊在人民群眾中保持著深刻的影響?!泵珴蓶|把“詩人屈原”作為了“善于使用語言的巨匠”。

1958年8月22日,毛澤東在審改陸定一起草的《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時,在該文中加了一段話,特意把“屈原的批判君惡”同“孔子的有教無類,孟子的民重君輕,荀子的人定勝天,司馬遷的頌揚反抗,王充、范縝、柳宗元、張載、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論,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等思想列在一起,看成是中國教育史、思想史上具有進步性的“人民性”的代表,并說:“上舉那些,不能不影響人民的教育。談中國的教育史,應當提到他們?!泵珴蓶|對屈原作品的獨立思想、人文價值、批判意識和反抗精神給予了高度肯定。

馬爾庫塞指出:“藝術就是反抗”,是用“被壓迫者的語言”“抗議和拒絕現實社會”。屈原作為一位“獨醒”、“獨憂”、“獨立”的知識分子,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和不可調和的抗爭性,集中體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之中。他以政治抒情詩的藝術形式,來控訴現實政治的黑暗,批判權勢者的無道和昏庸,抒發心中的憤懣和理想,表達對高遠理想境界的熱烈追尋,抒發對丑惡現實的深刻悲哀?!峨x騷》作為一部抒憤之作,恰如陸游所言:“天恐文人未盡才,常教零落在蒿萊,不為千載離騷計,屈子何由澤畔來?!?/p>

1965年,毛澤東就指出:“在王安石之前已經有人提出過反對天命、反對封建宗法的思想,譬如屈原、王充?!痹谠缒甑摹吨v堂錄》中,毛澤東就根據《尚書》“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思想,直接將天命歸于人心,將民心民意視為社會興衰治亂的決定力量:“人心即天命,故日天視自我民視。天命何?理也。能順乎理,即不違乎人;得其人,斯得天矣。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睆娙蹀D換,身心并完,“此蓋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這種“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創造歷史的信念,伴隨毛澤東的革命一生。

22.毛澤東贊同屈原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毛澤東是唯物辯證法大師。他贊同屈原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之說。屈原在《卜居》中指出:“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鼻囊馑际牵撼弑却玳L,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兩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對的,事物的質、量也是相對的??捎糜谡f明事物的相對性,也可用于說明做人的道理,人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在戰爭年代,毛澤東的戰略戰術,體現了這種辯證法的思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避敵之長,克敵之短”,所以,人民軍隊能夠揚長避短,以弱勝強。

新中國建設時期,毛澤東強調“國無論大小,都各有長處和短處”,要求“取長補短”,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不能學人之短。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他認為,“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必須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有進步”?!靶吕细刹繎撌潜舜俗鹬?,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運用辯證法,闡述了治國理政、內政外交的正確思維和方法。

屈原《離騷》寫道:“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薄氨忱K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薄懊鞣ǘ取?,“國富強而法立”,申明規矩法令在育人立人、治國治民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毛澤東在制訂“農業六十條”時,認為“六十條”就像拉鋸有了墨線一樣:有了“六十條”就有了準則了,有了規矩了?!傲畻l”就是公社的章程,就是農村搞社會主義的章程。沒有這樣一個章程,你搞你的,我搞我的,農村怎么搞好呢?

23.毛澤東借鑒屈原“用而不疑”人才觀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說操筑于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敝v的是舉賢授能、擢任人才的事情。

商王武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舉措,博得后世贊揚。孟子名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毛澤東借鑒屈原“用而不疑”人才觀,闡述了黨和紅軍新的正確的干部政策。1936年10月,全國紅軍長征大會師,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著重講干部問題,指出:“我們的干部政策,第一,是信任干部,對干部應用之不疑?!?/p>

青年毛澤東的詩“年少崢嶸屈賈才”,“鯤鵬擊浪從茲始”,“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何足理”,以屈、賈、大鵬比喻同學少年、攜來百侶,鄙視曇花一現的碌碌諸公,俯視滄海橫流與紛紜世事,充滿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信念和斯人當大任、建功立業、舍我其誰的雄心。

在女兒李訥大學畢業時,毛澤東給她送了幾句自己喜愛的話,其中之一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是亞圣孟子的話,千百年來曾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在窮困潦倒時不懈奮斗。毛澤東鼓勵女兒艱苦奮斗才能有所成就。

啟示之八:毛澤東重視發掘屈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現實價值,為的是汲取精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用于治黨治國行政理政,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

猜你喜歡
楚辭屈原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辭
《讀屈原〈天問〉之一》
節奏觀下《楚辭》的英譯研究
秋夜讀《楚辭》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屈原詩·天問
屈原送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