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屈原和毛澤東的家國情懷

2016-06-11 16:52陳清立
湘潮(理論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屈原家國情懷

陳清立

孟子所說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這是一種在中國傳承千年的普世價值。而《禮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是千古志士仁人人生價值的忘我追求,二者共同組成了“家國情懷”的基因,并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

一、屈原和毛澤東的家國情懷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

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是具有知識分子情結的中國人愛國的典范。他的作品氣象宏偉,辭章瑰麗,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對后世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作品中流露出的是詩人強烈的崇高理想和求索精神,熔鑄的是他耀眼的思想光輝和人格精魂,構筑的是他獨特的家國情懷,并長久的影響著一代代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

《離騷》是屈原的不朽之作,千百年來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這是他對長詩《離騷》最生動的詮釋。屈原為了振興楚國,“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但卻“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他滿懷“存君興國”之志,卻喚不醒昏庸之主,國家危亡無日,自己卻被疏失位,救國無門。這對于憂國憂民的屈原來說,是何等的悲愴。詩中說:“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又說:“曾欺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后說:“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離騷》正是詩人蘊藏著滿腔家國情懷,飽含著血淚寫成的一首悲傷怨憤之歌。

而屈原的《國殤》是《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屈原此作在頌悼陣亡將士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從這一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民眾息息相通的,是濃厚的愛國之心和濃郁的家國情懷。

屈原的家國情懷就是我們所說的屈原精神,其實質就是熱愛祖國,堅持真理,寧死不屈,就是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就是他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獨清獨醒的情懷,就是他的“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的無私無畏的情懷,而這一切的基礎正是他的以國為家,愛家愛國。

作為一位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毛澤東從青年時期起就開始受屈原家國情懷的影響。在他們二者身上有諸多相似,其文學作品都有磅礴的浪漫主義氣息,都為祖國上下求索九死一生而終不悔,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所摯愛的國家。

毛澤東曾專門寫了一首《七絕·屈原》:“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泵珴蓶|終生喜愛屈原的《離騷》及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對屈原的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推崇備至,并以此作為自己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在他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以及建國后治理國家中,他都將之當作一種人生使命,一種責任擔當,一種精神支柱。

毛澤東的詩詞創作貫穿了其革命斗爭的一生,其詩詞體現了他獨特的家國情懷,寄寓著濃郁的中華情結,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內涵。自從投身革命,以身許國,毛澤東達到了無我無家的境界。如他寫的《沁園春·長沙》,面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秋天和受苦受難的人民,青年毛澤東心系天下蒼生的疾苦,發出類似屈原的“天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表現了他與眾不同的獻身祖國的英雄壯志和敢為天下先的普世情懷。

從南昌起義,到后來的秋收暴動、井岡山斗爭、長征,毛澤東在戎馬倥傯中留下了很多首詩詞,如《清平樂·蔣桂戰爭》、《西江月·井岡山》、《七律·長征》等,無不展示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景象,充滿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懷。

毛澤東的家國情懷與屈原一脈相承,就是“別夢依稀咒逝川”的深沉感情,就是“唯有犧牲多壯志”的奉獻精神,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雄偉氣魄。

二、屈原和毛澤東的家國情懷貫穿于他們“求索”的一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此句出自屈原的《離騷》,表達的是現實雖然很黑暗,很殘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遙遠,但詩人也會不惜一切去尋求真理,這正是屈原執著不屈、矢志不渝一生的真實寫照。屈原學識深厚,見聞廣博,深諳國家的治亂之道,且擅長辭令,故深得楚懷王信任。他官至令尹,與楚王共商國是,發布政令,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提倡美政。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子蘭、靳尚等人的讒言,使得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而最終被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屈原雖在政治上不得意,與昏君佞臣不相合,但志節不同流合污,始終卓爾不群,執著的求索救亡圖存之路,這更顯其人格的偉大。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詮釋了追求真理艱辛坎坷,漫長悠遠,需付出極大努力去探索。

毛澤東和屈原一樣,也是一位求索的勇士和英雄。他不屈不撓,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征途。毛澤東是一個湖南鄉村農民的孩子,中國農民獨有的克勤克儉、吃苦耐勞的傳統根植于他的思想性格中。離家求學時,他寫下的“孩兒立志出鄉關”,表達了一個山里娃對新世界的無限憧憬。在新式學堂里,毛澤東放眼看世界,中國被列強相逼,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一股強烈的救國救民的使命感油然萌生。

井岡山的炮聲,長征路上的硝煙,抗日戰爭的烽火,解放戰爭的歲月,見證了毛澤東與他的家人為人民、為信仰前仆后繼、勇于犧牲的精神和舍小家為國家、舍自己為人民的家國情懷。為了中國革命毛澤東先后失去了6位親人。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保ā镀呗伞さ缴厣健罚┟珴蓶|時刻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極端堅忍的“上下求索”,毫無保留的奉獻一生,他“布衣便履,茹素寡食,把全部身心融入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偉大事業中。......他光明正大,心底無私,奮斗一生,廉潔一生,其人格與精神光芒萬丈?!保ㄊx《一代偉人的家國情懷》)。

如果說屈原的家國情懷還有獨清獨醒、個人奮斗的成分,那么毛澤東的家國情懷則是一種極大的提升,已構成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狀態,是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三、屈原和毛澤東的家國情懷體現在他們的“美政”理想

實際上,屈原的一生就是為實現“美政”理想奮斗的一生。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故事為例,說明了不拘身分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

屈原雖遭讒言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以及“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舉賢授能”和“修明法度”當然不是屈原的目的,而僅是實現其“美政”理想的重要的手段?!峨x騷》說:“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庇终f:“昔三后之純粹兮,因眾芳之所在。......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這些詩句表明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使楚國在戰國七雄中不致失利,并通過努力最后統一中國,建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國家。在中國發展進程中,這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

屈原的“美政”理想對毛澤東的影響很深,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為實現“美政”而終身追求的求索精神與毛澤東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是一致的。實質上,毛澤東的“美政”理想就是致力于民族的獨立、富強和繁榮,就是為了建設一個美好的新社會。

毛澤東進入湖南第一師范以后,他和他的朋友們創辦了新民學會,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宗旨。在經歷了種種嘗試之后,毛澤東最終從眾多主義、學說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他能夠接受馬克思主義,首先是因為他感覺共產主義理想與他以往的理想非常相似。毛澤東從此開始投身火熱的革命斗爭,他深信,只有這樣,才是到達理想社會的唯一途徑。

在實現理想的征途上,毛澤東不斷地總結出一系列精神,如拼命精神,嚴守紀律精神,公而忘私和先人后己的奉獻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自我犧牲精神等等。他大力推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激勵全體黨員干部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梢哉f,這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

屈原和毛澤東的“美政”理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逐步實現,且將最終在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的理論指導下最終變成現實。

毛澤東曾說:“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彼€說:“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變革都會產生一些悲歡離合的故事?!?/p>

湘楚大地鐘靈毓秀,培育了屈原,也培育了毛澤東。兩位相距2000多年的偉大愛國者和詩人,他們情感相投,精神相通,意氣相隨,他們都具有偉大的家國情懷。

猜你喜歡
屈原家國情懷
贛鄱情懷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家國兩相依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屈原送米
略談“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