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大地上延續兩千余年的天問

2016-06-11 18:16鄒標昌
湘潮(理論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天問楚國屈原

鄒標昌

《天問》是中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作品中的一篇奇文,被后人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詩人尋解答,求因果,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湘楚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毛澤東是湖湘兒女中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表率和豐碑,一生用言行詮釋了對屈原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一、毛澤東稱贊《天問》了不起

時空跨越至兩千多年前,湘江之畔有一位愛國、進步的政治家和詩人屈原,他以楚地方言聲韻敘寫楚地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寄托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無限熱愛,寫下了包括《離騷》《漁父》《湘君》《湘夫人》等在內的一大批經典名篇,在他之后,一些文人因仰慕其高潔超脫的品性,紛紛仿效其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辭賦形式。到了漢代,劉向以屈賦為主體,收集整理宋玉等人仿屈之作,輯錄而成《楚辭》。

傳世的《楚辭》篇目并不多。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訂和王逸注本,署名屈賦的共有25篇。包括《離騷》l篇、《九歌》11篇、《天問》1篇、《九章》9篇、《遠游》l篇、《卜居》1篇、《漁父》1篇。

自屈原的《天問》傳世聞名之日起,其探究討論從未停止過。全詩373句,1560字,自始至終,由問句構成,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涵蓋了“問”的各種方式,有譴責性的質問、有否定性的疑問、有諷刺性的詰問,還有探討性的發問等等。內容盡“天地萬象之理,存亡興廢之端,賢兇善惡之報,神奇鬼怪之說”,有的向天神天命提出挑戰;有的向傳統偏見提出挑戰;有的向奇文異說提出挑戰;有的向事物真理進行探索;有的向渾人惡行進行抨擊;有的對哲人善行進行謳歌;有的向古圣先賢提出質疑;還有的向楚君國人暢言抒懷,寄托幽情憂思......這些問題雖然包羅萬象,卻節奏鏗鏘,感情激越,體現了砥礪不懈的求索精神和旗幟鮮明的戰斗精神。

毛澤東熟知歷史,喜歡縱論古今。他推崇的歷史人物很多,但最為欽服和推崇的,莫過于屈原。早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毛澤東就十分喜歡《楚辭》,仔細品讀,愛不釋手。在共有47頁的讀書筆記《講堂錄》中,前11頁抄錄了屈原的《離騷》和《九歌》全文,在《離騷》正文的上方,還寫有他對各章節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毛澤東尤愛《楚辭》,常讀不輟,書架上放著《楚辭》的各種版本。最能反映他贊賞屈原的,是在1961年寫下的《七絕·屈原》:“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备叨软灨枨呱袌载懙娜烁衽c愛國主義精神,怒斥“艾蕭”一類的奸臣敗類。毛澤東不僅專門寫詩贊揚屈原,更將其思想性與藝術性俱高的作品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作為國禮贈送外賓。1972年9月27日,在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特意贈送他一部《楚辭集注》,此書因而名聞天下。

毛澤東對《天問》愛之頗深,特別肯定《天問》在唯物主義思想方面的貢獻。1964年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同幾位哲學工作者談話時說:“《天問》了不起,幾千年以前,提出各種問題,關于宇宙,關于自然,關于歷史?!睂Α短靻枴方o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1972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寫作組接到注釋屈原《天問》和柳宗元《天對》的任務時,朱永嘉他們將《天問》、《天對》排成一問一答的方式,加以注釋,印了15本上送給毛澤東。他在一次講話中曾感嘆說:柳子厚不同,出入佛、道,唯物主義。但是,他的《天對》太短了,就那么一點。他的《天對》從屈原《天問》產生出來,幾千年來,只有這個人做了《天對》。這么一看,到現在,《天問》《天對》講些什么,沒有解釋清楚,讀不懂,只知其大意?!短靻枴妨瞬黄?!

《天對》是唐代柳宗元取《天問》之言,隨而對之,是我國歷史上針對《天問》所問進行應答的唯一作品,也是一篇頗不易讀的奇文。毛澤東把相距千余年的隔代問答,集于一起令人作注,足可見其對《天問》的關注認知程度之高。

二、從《天問》看湘楚精神及其內涵

“疑問”是湘楚精神的特征之一。蕭伯納曾說:科學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10個問題,就永遠不能解決1個問題。這句話,并不僅僅只適用于科學。人們總是在困惑中產生疑問,在逆境中懷疑現實。所以而疑問往往會成為一些重要事件的發端,《天問》正是這樣一個開端。

何謂《天問》?王逸在《天問敘》中說:“《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日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曼昊,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儒傀,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周流罷卷,休息其下,仰見圖書,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泄憤懣,舒瀉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論述,故其文義不次敘云爾?!睆倪@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屈原創作《天問》之時,正處在人生的最低谷。恰恰是在流放被棄的逆境中,屈原沒有選擇自暴自棄,而是開始反思人生,開始懷疑自然現象,懷疑創世神話,懷疑傳統道德價值觀、反思和批判楚國的現實政治,反思個體存在的價值,從而創作出不朽的《天問》。以屈原為源的湘楚精神,正是萌芽于對所處的現實環境和時代不滿的懷疑之中。

“求索”是湘楚精神的特征之二。既然有了懷疑,那就應當去求索。求者,追求也,索者,探索也。湘楚精神的“求索”,不同于儒家主張的中庸敦厚,而是主張個性的張揚和自我價值的肯定,更是追求一種執著、頑強、開放自由、無拘無束的精神“逍遙游”。是對已有信念的堅守和不放棄,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更美好的理想境界的不懈探求。高尚峻潔的品格、崇高的理想、對進步和光明的熱愛,為祖國命運堅持抗爭戰斗的激情等等,共同構成了求索的主要內容。

“犧牲”是湘楚精神特征之三。楚民族以強烈的追求意識、英雄意識和悲劇意識矗立中國,他們從不甘于現狀,有著百折不撓,至死不悔的精神,并且心甘情愿將生命獻祭于自己所追求的事業?!扒运錆M天地間的遼闊呼號與追問,以他生命底處的偉大搏斗,以他獨步千古的浪漫想象,以他敢于直面生死、敢于向著未知世界勇猛叩問的‘天問精神,以他以生命護衛正義、反抗奸邪的精神,叩問和喚醒傳承文明,擔當道義的知識分子精神......?!鼻蟮暮鎯号畟?,更是表現出前仆后繼,赴湯蹈火,為了追求真理和正義,敢于“臨深淵、履薄冰亦不退卻,哪怕需要以鮮血乃至生命為代價”的敢拚敢死之血性。近代史上,孫中山先生在評價湘籍志士時,曾感嘆道:“革命軍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像這樣戰爭,是非常的戰爭,不可以常理論。像這樣不可以常理論的事,都是湖南人做出來的?!?/p>

“疑問”、“求索”、“犧牲”,就是湘楚精神,是在湖湘大地上凝練升華而成的楚文化精神。它蘊含了楚人對于宇宙天道的探索熱情,是湘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以究天地本源,思人生真諦,探歷史規律為最終目的,以“崇火、拜日,尚赤,尊鳳”的楚文化氣韻神脈為基礎,以經世致用、積極有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為支撐,形成的傳承有序的獨特文化,表現出革新鼎故、奮發圖強、桀驁不馴、矢志不移等鮮明地域特色。

三、屈原、毛澤東與湘楚精神的形成

1.濃厚的楚文化底蘊

楚人崇巫,天地之事,無不求教于巫。在楚人看來,巫可以溝通天地,有“昭孝息民,撫國家、安百姓”之用。受到國君賞識的“大巫”,甚至可以“作訓辭,以行事于諸侯”,地位超然于朝堂上的一般官員。

“崇巫”這種特殊的人文生態環境,對于楚人的精神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對于天地、鬼神、社會、人事的廣泛矚目,使他們視野開闊無際、思維趨向繁復多端,文學的想象譎怪恢宏,與中原儒家行為之端正質樸、重視宗法倫理、力暢禮儀制度、積極人世的士風相比,他們顯得有幾分放蕩、玩世不恭。與縱橫家之奔波風塵、追逐高管厚爵相比,他們又顯得放曠超逸,高邁脫俗。......在人格追求上,楚文化強調的是耿介、純粹、逍遙等觀念,與中原文化強調禮制、仁義、孝悌、忠恕,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尺度與取向?!?/p>

屈原的作品中,處處都是巫楚文化的烙印?!毒鸥琛分饕俏粘孛耖g神話故事,并借用楚地祭歌形式寫出的光怪陸離、優美動人的抒情組詩;《招魂》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覡招魂詞的形式寫成的,詩中對天地四方的描繪充滿了奇異的神話色彩;《離騷》中作為抒情主人公的詩人自我形象,也具有非常鮮明的神性和神話色彩。而《天問》,更是詩人自比為“巫”,直接向天發問。大量神話傳說在楚辭作品中的運用,使作者豐富的思想、憤懣的情緒、超凡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使得屈賦整體呈現出一種飄逸絕塵、放曠不羈的獨特魅力。

毛澤東是無神論者,他一生反對迷信,主張獨立的人格,不信鬼神之說,可是在詩作里,巧妙穿插傳說和神話,是毛澤東的一大特點。許多句段,甚至整篇,都是引用傳說與神話,表達美好的祝愿。比如《水調歌頭·游泳》中有“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句,表達了立志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豪情壯志。又如《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第一首開篇即用“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句,饒有風趣地點出送瘟神的主題。在毛澤東所有詩詞作品中,對神話傳說運用到無比嫻熟的作品莫過于《蝶戀花·答李淑一》。在這首詞中,毛澤東將月宮的傳說完整地融化在詩歌場景中,將悼念亡妻和兼懷戰友的情感,于天上人間的想象與夸張中,得到了盡情的抒發。

2.深厚的故國情

念祖之情,愛國之心,忠君之忱,是古代任何一個民族都有的,然而楚人尤為突出,達到了慰然成風的程度,這是由楚人的特殊經歷所決定的。

歷史上的楚國山險林密,水原交錯,到西周時依然是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處處散發著“江山光怪之氣”。由于偏居南方,加上文化的差異性,楚國長期受到中原民族的歧視侵伐,也因此激發了楚民族奮發圖強,求索創新,叛逆反抗和熱愛本宗的民族精神。

屈原生于楚,長于楚,楚國是他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故土,他當然會誠心誠意地熱愛她。所以屈原在《哀郢》中說:“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庇衷凇堕夙灐分懈桧為贅湔f:“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惫释林畱俦臼浅鲇谌祟愄煨缘钠毡榍楦?,屈原的特點是他對故國的愛戀格外濃烈,且至死不渝。

與屈原相比,毛澤東的故國之情顯得更為深厚寬廣。他在《七律·到韶山》一詩的序文中寫道:“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倍潭?8個字的序文,貌似平淡,卻蘊涵著對故鄉深厚的情感。他在這首詩中寫道:“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泵珴蓶|1927年立下的誓言已經實現,中國革命已然成功,韶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2年在歷史長河,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個人的生命中卻是一個漫長的歷程。

毛澤東所抒發的詩情,并非個人得志的“小我”之情,而是一個革命者重溫革命征程,緬懷革命先烈,喜看家鄉巨變的“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人民”的“大我”之情。恰如他的恩師毛宇居所言:“閎中肆外,國爾忘家”。他沒有像一般人那樣使用“回”“歸”“還”“返”等字眼,既沒有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那種以家為國、葉落歸根的慨嘆,更沒有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那種耀武揚威、衣錦還鄉的張狂。平平淡淡一個“到”字,蘊含了以國為家、天下為公的胸襟與抱負,充分體現了一代偉人的崇高風范和領袖魅力。

(三)強烈的使命感

正是由于楚人的先民在長期強鄰的夾縫中頑強地圖生存,由此養成了楚人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上的使命感。當國家、民族利益遭受到威脅時,楚人常常選擇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民間古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屈原雖然出身于楚國貴族世家,但由于家族地位衰落,早已經從貴族階層分化出來?!毒耪隆はдb》中“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貧賤”可為一證。屈原憑借著自身深厚的文化素養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躋身于楚國政治舞臺?!叭藙t與王圖議政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彪S著楚國西北強秦的崛起,楚國逐漸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境地,楚國國家前途和的民族命運受到嚴重威脅,而統治者依舊沉湎于日酣宴飲的享樂之中。大敵當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國滅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與改革思想的猛烈沖撞中,他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顧個人悲慘命運,置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業和理想,欲以個人努力改變楚國命運,使楚國重新走向富強。他高呼“愿靈修之浩蕩兮,雖九死吾猶未悔”,充分展現了湘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的崇高使命感。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深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熏陶,踐行“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圣賢之道,切身關注災難深重的民族命運,立下了“學不成名誓不還”、“以天下為己任”、“改造中國與世界”等宏大志向,孜孜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在不斷探求中認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仰,并自覺為之奮斗了一生。

1906年秋至1909年夏,毛澤東停學在家讀了顧炎武的《日知錄》等書籍,特別是讀了民主革命派陳天華的文集,深為嘆服。1936年,他回憶說:“這本小冊子的開頭一句:‘嗚呼,中國其將亡矣!......我讀了以后,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我開始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彼槍Ω瘮o能的清朝政府,吶喊出了雄心壯志:“我們年輕人一定要有憂國憂民之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救國救民的事業來,才不枉這一生一世?!?910年4月,由于荒年糧價飛漲,民不聊生,長沙發生了饑民暴動,有14人被打死,很多人被打傷。26年后,他對埃德加·斯諾感慨地說:這件事,在我們學校里討論了許多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我的一生。他進而聯想道:“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為世界上存在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數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淵。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是不應該永遠存在的,是應該徹底推翻、徹底改造的!”他同情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民,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很反感,試圖改變慘無人道的社會。這種樸素的為勞苦大眾鳴不平的反抗精神,逐步成為他立志改造社會的思想萌芽。

(四)尚勇爭先的“狂人”風氣

楚人從不以中華正統自居,也沒有類似中原那樣的優越感。春秋時,楚人往往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兼采各家之長,在開放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生機。因此楚國能夠開明地、迅速地“奄征南?!?,將一個方圓百里的小國發展成為幾乎擁有南土半天下的赫赫大國。因此,楚國上下,傳承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思潮:“信命不信運,尚勇又爭先”。

有人稱屈原為“楚狂”。因為他的作品中,無處不體現著一種蔑視權威、不茍世俗、敢于思索的“狂人”精神。這種精神的根源在于屈原對人生價值超脫凡俗的理解和領會,其本質是他對常人生存狀態和本質的發現和思考。這是一種屬于精神先覺者的鮮明標志?!短靻枴房梢苑Q得上最能代表作者“狷狂”一面的作品了。在皇權至上、天道昭彰的時代里,作者敢問天時、敢問地理,敢問夏商之興衰得失,更敢糾帝王之對錯。作為“美政”理想的捍衛者,作為楚國命運的深切關注者,他甚至敢于給風雨飄搖中的楚國下最后的預言:“吾告堵敖以不長。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是后世對屈原的稱頌。深受楚文化和屈原影響的毛澤東,自少年時起,也表現出一種睥睨一切、雄視萬物的氣概。16歲在湘鄉縣東山書院讀書時,就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豪氣十足的《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北臼悄懶仨樀那嗤?,在毛澤東筆下顯示出一種傲視群倫、壓倒一切的威嚴大氣,后人評論其詩“有奪人之氣”。

有人把毛澤東詩詞中的“氣”形象地區分為四種,其一是“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霸氣;其二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膽色之氣;其三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烈之氣;其四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盡滄?!钡暮肋~之氣,其五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果敢之氣......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氣”做支撐,才成就了一個“通身是膽”的毛澤東,成就了一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毛澤東,一個成就了“非常之功”的偉人毛澤東。

湘楚精神,脫胎于傳承千載的湖湘文化,囊括了無數生長在楚湘大地山川的偉大人物,而屈原和毛澤東正是其中的引領者。一個被視作為湘楚文化的初起之源,一個則成為湘楚精神的最杰出代表,今人崇敬屈原和毛澤東,不僅能夠在他們光耀千古的理想人格上源源不斷地汲取前行動力,更是能夠近距離地觸碰湘楚精神傳承千年的血脈和溫度。

猜你喜歡
天問楚國屈原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前傳”
《自相矛盾》擴寫
恣意浪漫的楚國器物
夢見屈原
“天問一號”的絕招
端午思屈原
《讀屈原〈天問〉之一》
小燕子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論楚國樂律的自成體系及其樂學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