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困境與對策

2016-06-20 14:35廖波梁富強黃政武
廣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科研生產力創新創業

廖波+梁富強+黃政武

【摘 要】分析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意義,闡述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面臨的困境,探討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成果 創新創業 科研 生產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C-0004-03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國家培養的專業人才,肩負著建設國家、振興民族的歷史重任。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科研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方針,關乎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走向和水平。但是,大學生的理論與社會的實踐結合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許多發達國家在20世紀就率先提出發展國家的科技研發能力的戰略方針,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培養具有科研素質的大學生必將成為大勢所趨。我國的教育現狀是人才培養周期長,遠離社會,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高校輸出的學生的質量和當前市場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目前,高校應響應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利用自身所學造福社會,以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并探索扶持大學生將其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模式。

一、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大學生久居象牙塔之中,往往學到的只是理論知識和較為落后的實踐方法,在畢業以后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快速發展的生產力變化。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并且將其創新成果轉換為生產力,可以培養其自主動手能力和樂于探索的精神,讓大學生知道如何將學到的理論用到現實生活中,做到學有所用,從而增加學習的樂趣,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的競爭力。這不僅能夠讓大學生到達生產一線,了解市場需要,更讓大學生在畢業以后走入社會能盡早地融于社會,更快地適應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有利于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將大學生的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既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力及綜合競爭力,又可以使學校的科研實力更加雄厚,尤其對于理工科院校,此舉能夠結合理科和工科所長,使各學科都有所用。大學生所做的科研創新成果轉換為生產力亦可以帶動、鼓勵其他同學創新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風氣,摒除僅僅為了發論文的紙上科研風氣。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進而申請專利,可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將給高校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增強學校的科研實力和辦學實力。

(三)有利于推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如今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是先進生產力的競爭。應從大學生做起,注重培養其科研創新能力。每年全國眾多大學生的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輸入市場對于市場的推動,以及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長此以往,培養出的大學生將不僅具備良好的科研創新能力,更具有創業意識。年輕人用技術占領市場,將會不斷地提高我國的科研與經濟實力,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讓我國領先全世界,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的功利性太強,未能形成良好氛圍。當前,高校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獎勵措施主要有參賽獲獎、素質加分、榮譽證書、就業推薦等,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獎學金的評比。這使得許多大學生心態浮躁,參加科研創新的功利性較強,目的多為獲得榮譽、加分,甚至得到金錢利益等,在高校中形成不良的風氣。而真正對科研創新感興趣、愿意花精力將其創新成果轉化為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的大學生很少。因此,在高校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創新成果,往往只停留于理論層面,很少關注到實際情況,沒有注重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可行性、實用性等問題,很難投入到生產和應用中。

(二)學生的科研創新多依賴于老師,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大學生進行的科研創新立項,大多受到學校指標和導師需要的影響,再加之大學生理論知識尚淺,很難獨立承擔一個課題,所以多為指導老師提出基本思路、指導實驗方案,大學生只需要按照老師的方案進行實驗。這就導致大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幾乎無需思考,只需遵照老師的意圖、按老師的布置完成任務即可。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大部分大學生過度依賴導師。這樣并不能達到高校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反而會使之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最終導致許多大學生將之當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認為完成老師的任務即可。學生不會主動思考,所以在他們脫離老師的指導之后自然不會去思考如何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如何將其付諸實踐。

(三)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的突擊性強,不利于長遠發展。從各高校對于大學生的科研創新培養現狀來看,大學生的科研創新多依附于各項競賽,以此為動力激勵學生參加科研。正因如此,如今全國刮起一陣科技競賽的熱潮,覆蓋各個學科。比如,全國機器人大賽、一年一度的數學建模比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三井杯化工設計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等競賽,這些競賽的共同特點就是“短、平、快”,突擊性強,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只重視短期效益,并不考慮長期發展。這使得大學生為了參賽短期內突擊學習相關知識,而并不了解知識的精髓所在,只為了應付競賽,比賽結束后相應的創新研究也結束了。這樣的創新成果對于推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雖然各項競賽數目繁多,但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鼓勵大學生而已,其成果含金量低,如果學生自己不能將其發揚光大,那么大多數都會被掩埋到歷史之下,再無人問津,因此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四)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缺乏足夠的資金和導師資源。大學生在科研創新的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客觀問題:一是由于大學生沒有經過深入的學習,專業知識有限,對于所研究方向的理論不夠了解,甚至一無所知,所以在自行進行科研創新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高校導師事務繁多,因此許多導師并沒有時間指導大學生,即便指導,學生也有很多問題很難得到導師的及時回復。二是大學生的課程任務很重,即使在老師名下做創新創業項目,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對項目進行研究,多為不求甚解。三是大學生單獨立項難,只能通過學校這個途徑申報,獲得資金支持有限。很多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投入較少,對于某些項目來說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支撐做研究時的消耗。學校的資金經費尚且不夠做理論研究,所以更沒有轉化為生產力的科研經費了。四是高校導師常以發論文為目的,對于創新創業的意識薄弱,學校也沒有做好此方面的引導,故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做出的創新成果很難通過一己之力轉化為生產力。

三、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捕捉創新靈感?!吧钍亲詈玫睦蠋煛?,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其對生活中細節的觀察。每一項創作成果都源自生活,回歸于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學生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缺少什么,了解市場不需要什么,大學生的創新成果才能合理地轉化為有意義的生產力,真正地應用到生活中,既實現了其創新成果的價值,又體現了大學生的自身價值。本課題組幾年來一直在致力于“基于zigbee技術的輸液監控系統研制及產業化”系列課題的研究,其靈感便來源于組內一位學生到醫院輸液時發現護士無法預知病人何時輸完液,只能由病人在快輸完液的時候呼叫護士,病人難以控制時機,既浪費了大量時間又易造成危險。我們研究多年的“基于zigbee技術的輸液監控系統的研制”系列課題立項選項就是啟發大學生注意觀察與感悟生活,從而捕捉創新靈感。我們以此靈感,鼓勵、發動學生組成相應的課題小組,并邀請經濟與管理學科的老師參與。

(二)積極申請立項,爭取資金支持。課題小組成立后,經過調查發現市場上醫院輸液報警器只有一種蜂鳴器,它需要當次輸液當次購買,用后便丟棄了,十分浪費。而醫院輸液自動報警系統在市場上還是一片空白。根據調研情況,我們認真研讀申報指南,對查新結果仔細研究,初步確定用Zigbee無線網絡技術、電子稱重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搭建一個智能輸液監控系統,清楚研發項目的關鍵技術路線及有哪些創新點,確定申請“基于zigbee技術的輸液監控系統研制”立項系列課題。最終先后申請到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創業創新基金項目、廣西醫療衛生重點科研課題、廣西科技廳千億元產業重大攻關課題、南寧市科技攻關與新產品試制立項等系列課題立項。通過申請立項,我們獲得了相應的課題科研經費,還得到了南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資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解決了課題資金困難的問題,使課題研究后顧無憂,能順利進行市場調研、研制、投產?,F在所有立項皆通過了南寧市科技局、廣西科學技術廳等單位的驗收、鑒定,還獲得廣西科技成果登記,也已進入推廣應用階段。

(三)充分利用各種平臺促進成果轉化。目前,國內外許多高校都設立了成果轉化機構,很多學校有自己的“工廠”,既可以自給自足,又可以向外輸送科研產品。美國高校設立了“聯絡辦事處”、“大學生專利公司”等機構,負責學生科研創新及其成果轉化的工作。以上各種機構建立了高校和社會聯接的橋梁,讓大學生既可以放心科研,也可以放手實踐。我們“基于zigbee技術的輸液監控系統”系列項目在利用好學校、企業、政府有關部門資源的同時,還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孵化社區、信息化方式,全力鍛造投資社區、科研成果轉變和輻射社區,在社區中能夠與創新創業者進行經驗交談、知識共享、能力互補、信息溝通,進而真正改變時空約束,完全做到創新創業優點信息的綜合。在創新創業各類社區中,聚集很多擁有較多實際經驗、擁有切身經歷感受的創新創業人士,項目成員利用交流溝通平臺,促使理論知識經驗的交流,在其中受到鼓舞、得到促進。同時也聚集了金融服務者、產業引資人士、科研中介、創新達人、創業資深導師等很多的創新創業服務人士,在項目遇到瓶頸時能從中尋找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四)培養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促進成果轉化。當下,高校的教育還是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而欠缺創業教育,導致學生缺乏市場營銷、經營管理、財務等創業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另外,大學生活動的圈子有限,與社會接觸少,實踐經驗缺乏,這一現象在理工科學生當中尤為突出。學生有了項目卻不敢自主創業面對市場,嚴重制約了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為了激發課題組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業技能,我們除了要求學生學習好工科專業所開設有限的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和鼓勵他們參加SYB創業培訓外,還安排課題組的經濟與管理老師對學生進行營銷、管理等方面強化培訓和長期輔導,如運用市場營銷專業體驗式教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導入對課題組學生的教育,組織學生到醫院、企業進行考察,請專家對項目相關的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參加相應組織、機構的沙龍等多種形式培訓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創業的心理、管理、經營等方面的素質。

現在,由兩位學生牽頭成立的公司在南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生創業基地經過了五年的孵化已完成了創新成果由立項、研制、生產到投放市場的成功轉化過程,并收到比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通過研究發現,在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只有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深刻理解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意義,正確對待所面臨的困境,才能克服困難、突破困境。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要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高校與社會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支持,加大創新創業資金和師資的投入,設立孵化、轉化平臺,支持創新成果的轉化利用,為大學生創新成果轉換為生產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永亮.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中國石油大學,2013

[2]武高輝,楊韜,趙希文,等.本科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3]王平祥,唐鐵軍.著力構建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朱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2

[5]楊振海.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6)

[6]吳明全,田懿.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 2010(35)

【作者簡介】廖 波(1964— ),男,壯族,廣西上思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場營銷與戰略管理、營銷心理;梁富強(1982— ),男,壯族,廣西賓陽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黃政武(1968— ),男,壯族,廣西扶綏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講師,研究方向:電子信息技術、大學生創業。

(責編 黎 原)

猜你喜歡
科研生產力創新創業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大學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再辨識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武陵山片區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建設與啟示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凡事就怕做到極致 一個詞的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