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2016-07-04 20:30毛福山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學具小棒動手

毛福山

活用學具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符合小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的學具,提供機會給他們動手,激發其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精神,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地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幫助他們理解數學的算理,有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促進形成結局問題的意識,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說在課堂教學中很好運用學具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具在數學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本文僅就使用小學數學學具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所起的作用談幾點看法。

一、利用學具操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天性,借用學具為學生創設操作活動的機會,不僅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設計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具、學具,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學生可以把三根長短不同的小棒圍成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在不經意的擺弄中,卻輕松地了解到三角形是由三個角、三條邊、三個頂點組成的,再通過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不同形狀學具的拉動,總結出只有三角形才具有的特性“穩定性”。又如“是不是任意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那怎樣的三條線段才能圍成三角形呢?”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似乎有些難以理解,假如只是單純告訴學生任意兩條邊的長度之和必須大于第三條邊的長度,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照葫蘆畫瓢,這樣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接受式的,學生沒有親身體驗,但如果把這個問題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運用長短不一的小棒拼擺,學生在量一量、擺一擺、算一算中,問題便迎刃而解,學生會發現如果兩邊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條邊時,根本拼不成三角形,這樣使數學學習在動態中進行,讓學生把外顯動作與內隱思維有機結合,順應了兒童的特性,自然就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利用學具,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算理

通過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例如,學習個位數除法,用個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十位上除后出現有余數的情況。如:42÷3,學生難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幾個十要和個位上的數結合起來繼續除。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可采用擺小棒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4捆(4個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1個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個10,要繼續平均分只能拆開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個1),個位商4。通過擺小棒體會剩下一捆繼續平均分,怎么分,使學生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繼續除的算理,以此讓學生把動手操作活動和豎式相對照,數形結合,在操作中從形的方面進行具體思考后逐步過渡到數的方面進行思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時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

三、利用學具,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我國的教育方針也強調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得到發展。在小學教學中加強學具的操作,讓學擺、拼、剪、制作、測量、畫圖等,有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五育的全面發展。如教學圓錐體積,讓學生分組做實驗(一圓柱形容器、一圓錐形容器、沙子或水,讓學生用圓錐容器向圓柱容器中裝水或沙)證明了V=Sh的成立。實驗中,教學師不能滿足于大多數正確或大致正確,而要注意引導學生嚴格、正確地運用直觀操作,且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為獲取知識的手段。對于實驗失敗的小組,要引導學生查找實驗失敗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確之處,繼續進行實驗,直到成功為止。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取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運用操作能力。

四、利用學具,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思維是建立在感性基礎上的。合理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器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表象-印象-抽象-概念的思維發展。例如,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獲得關于角的正確概念,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自己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并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準備。這樣的直觀演示,既生動形象,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思維。

五、利用學具,有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對應、集合的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可有助于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教學“同樣多”時,讓學生先擺5朵紅花,然后讓學生在下面一個對一個的整齊地擺,就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通過學生剪、拼等操作活動,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就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學具的操作,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就滲透了等積變換的思想,等等。

運用學具,動手操作是一種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教學活動,是一種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運用學具能通過“變”靜為“動”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更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取學習數學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有目的恰當地運用學具,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猜你喜歡
學具小棒動手
我也來動手
動手吧,把水“洗”干凈!
尋找規律巧算根數
動手畫一畫
以低成本學具助力初中生物學教學
一起數小棒
巧移小棒
動手演示找錯因
利用學具構造一道幾何反例圖形
小學數學學具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創新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