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為心聲:徐寶璜新聞思想一瞥* 1
——兼論《新聞學刊全集·序言》的歷史價值及其現實觀照

2016-07-05 08:57
新疆社科論壇 2016年3期

施 欣

序為心聲:徐寶璜新聞思想一瞥* 1

——兼論《新聞學刊全集·序言》的歷史價值及其現實觀照

施欣

摘要徐寶璜在其《新聞學刊全集·序言》一文中詳細論述和深刻闡釋了:“新聞紙”具有巨大的社會力量與廣泛的公眾影響力;“新聞紙”擁有較強的思想作用與持續的文化功能;如何運用“新聞紙”及其正確方法;新聞記者肩負的重大責任;新聞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新聞學刊全集》出版的重要意義。通過對該序言的全面評價與深入剖析,以利于新聞媒介在現實觀照中獲得有益的啟示與可資的鏡鑒。

關鍵詞黃天鵬徐寶璜《新聞學刊全集》序言評析現實觀照

《新聞學刊全集》是民國時期著名新聞學者黃天鵬①出版的新聞學學術專業論文集②,是黃天鵬將其發起并主持的我國第一本新聞學學術專業性刊物——《新聞學刊》③中所發表的全部文章進行精挑細選后輯合而成,可視為《新聞學刊》的精華版和典型代表?!缎侣剬W刊全集》分為2卷:第1卷包括通論、演講、紀事三部分;第2卷包括序言、雜文、短簡、小說、附錄五部分。全集共收錄了《世界報章博覽會概觀》《日本新聞界一瞥》《報紙評論之分析》《外人在中國經營之通訊事業》《聯盟會中之新聞記者》《新聞電費率與新聞檢查法》《威廉博士之一生》等關涉其時新聞學研究方方面面的文章,其中不少既是熱點與焦點、又是名家與名篇;既針對現實問題、又借助理論發散,觀點犀利,識見廣博,眼界遼遠,闡揚深透,均系當時的一時之選。毫不夸張地說,該全集基本上代表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設若再從學術規范、業務開展與觀念傳承的角度來考量,其思想價值和學術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為此,新聞學家徐寶璜④高度贊揚并積極評價了該全集的出版,并欣然為之作序。序中簡要記述說:“黃子天鵬,嗜新聞學。主辦新聞學刊,計出八期,內容精美,斐然有聲。近更就所刊文字,選若干篇,分訂八卷(前三卷、后五卷),合為新聞學刊全集?!雹輳男焓细爬ㄐ?、褒揚性、鼓勵性的敘述中可以得出三點判斷:一是黃天鵬本人酷愛新聞學術、鐘情新聞學研究和熱愛新聞理論工作,屬于以報刊為終身職志、以報章為終生志趣之人,是新聞學科的積極探路人、求索者和新聞思想的熱切研究者、追問者,并擁有豐富的新聞實踐和大量的新聞教學和新聞課程經驗。就新聞(報刊)史而言,黃天鵬對我國新聞史學學術的草創與發軔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二是黃天鵬發起并主持的新聞學學術專業期刊《新聞學刊》,因之質量優良、印刷精美、文筆雋俊、文章上乘而銷數較巨、銷路甚廣、聞名遐邇、大受好評。事實上,其主旨明晰、內容豐富、涉及廣泛⑥、行文流暢,獲得了新聞學術界較高的評價和新聞界同仁的普遍認同,難能可貴的是,還帶有報刊一線及實踐的生動、真實的“氣息”,受到新聞院系廣大師生的歡迎與推崇。惟一遺憾的是,該刊受種種因素制約,加起來總共才發行八期,既有遺珠之憾,又有惋惜之感。設想,若能堅持出版、持續發行,必將對新聞學科建設、新聞理論體系構建和新聞學術發揚不無裨益,并可提供更多有益的嘗試。三是《新聞學刊全集》一書是從《新聞學刊》經修改、潤色等編輯、加工程序,正式發表的約60篇既包含思辨性的理論、又覆蓋實踐性實務的各類文章中甄選出的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論著,將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八期學刊中的“精品”一應囊括、編輯成冊,可謂優中選優、精中選精,其文章質量之優、理論水平之高、思想價值之大、業界鉆研之深、學理性之強、實用性之確,在當時既為精粹,又為翹楚,與其他同時期著作相較概莫出其右,其可讀性和悅讀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可以想見和值得期許,亦務期一睹為快、鉆研探賾。

一、新聞紙⑦具有巨大的社會力量與民眾影響力

(一)新聞紙與社會文明程度成正相關

徐寶璜認為:“余惟新聞紙者,近代文明中勢力最雄厚之物也?!雹嗨钋兄赋?,“新聞紙”是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輿論力量的化身,是不可忽視、亦不可或缺的強大社會勢力及政治力量,其對于全社會的影響和改造、民族風俗的形成和改變、人心民意的取向和趨勢,都具有極強的影響力、作用力和鼓動力、促進力,以及潛移默化的長效作用與潤物無聲的顯著效力。反之,近代以來,若某個國家或民族仍然沒有充分利用好“新聞紙”和發展好新聞事業,則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國家或民族文明層次的低下和文化水準的落后,甚至是處于“蒙昧”階段與“蠻荒”態勢。盡管中國古代新聞事業歷史漫長、報刊活動長期存在,并成為“大一統”封建國家維護牢固統治秩序的得力助手與有力工具,但是,“我國近現代報紙之產生,均出于外人之手”⑨、“各報其初均由外人創辦,發達之原因已全出外人之賜”⑩,不僅遠落后于西方各國列強,還深受外國人來華辦報活動的帶動與創刊模式的模塑,同時也深受本國封建勢力及頑固派的重重阻撓與極力壓制,可謂發展晚、起步低、進步慢、阻力大。不管怎樣,報紙代表民意、反映輿論、標榜民主、昌言鼎革,是社會的輿論公器和大眾的公共空間,還是正義的講壇、思想的寶庫、教育的大學校和文明的指示燈,正如時人所稱:“報紙代表輿論,監督社會,厥功甚巨”,此言可謂不虛、亦切中肯綮——報紙在向導國民、監督政府、覺悟民族、喚起大眾方面,確實有著不可替代、無法割舍的政治功能與思想功效。就這一點,維新派思想家、改革家們與徐寶璜不謀而合,他們同樣高度重視并在報章中一直反復強調、而且初步系統論證了“新聞紙”與社會文明成正相關或言正比例關系,并且形成了一致的共識或普遍的看法:“國民文野之程度,以新聞紙之多寡為比例”,也即是說,報業越發達、報館越多、報紙銷路愈廣與銷數越大、公眾購閱量與傳閱率越大,社會越文明、國家越進步、風氣越開放、政治越開明、民智越打開;反之,則亦然。

實際上,當時的社會主流與知識精英們基本上“奉(報紙)為文明之燈”“人群之鏡也,文壇之主也,將來之燈也,現在之糧也”;同時“新聞紙”也被眾多由傳統文人學士向近代化轉變的先進知識分子贊譽為“樂閱新報之美風,喝破舊時陋習,以漸進于文明之城,庶幾償此素愿焉”?!拔膲藿场薄皥梯浾撆6钡牧簡⒊壬鷦t進一步提出,報紙具有“監督政府和向導國民”的“兩大職能”(梁氏首創,并認為此兩項是報刊與生俱來的“天職”);老報人、報業家成舍我也深以為然,這位終身致力于構建“三個世界”,即由他創辦和主持的《世界日報》《世界晚報》《世界畫報》構成的“世界日報系列”和實現報業“托拉斯”目標的一代報人認為:“夫報紙發達,為近代文明國家最大推進器之一”。作為近現代真正意義上的、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掌握的大眾傳播媒介——報紙,以其獨有特性迅速地成為當時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新聞信息載體或思想傳播工具,因其時效性強、傳播范圍大、受眾面廣,且在刊登訊息、傳播消息、報道新聞和進行評論的過程中,反映和引導輿論、溝通和交流思想,切實致力于促進時代進步與文明的發展。

(二)新聞紙是社會力量的表征

徐寶璜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分析論證“新聞紙”之強盛。徐寶璜剴陳,“新聞紙”強有力的影響力與作用力具體表現在:“其力足以維持政府,亦足以顛覆政府;足以促進外交,亦足以破壞外交;足以造成一人之名譽事業,亦足以毀壞一人之名譽事業;足以激起一時之怒潮,亦足以驚醒世人之迷夢?!痹撜撜{與《論語·子路》中所說的“一言可以興邦,一語可以誤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雖然言辭不免有所夸大,但仍從一個側面反映和折射出“新聞紙”的強大社會功效與巨大公眾能量,這一點在歷史事實上卻不容否認。

從實踐上看,當時的新聞界和先進知識分子已經初步意識到“新聞紙”的屬性、功用與價值、意義,并身體力行、自發自覺地不斷加以運用與深入推廣,在學習模仿、引用借鑒西方(尤其是英美日等報業發達國家)報刊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報刊發展道路和文化傳統優勢,以便更好地為民族復興、國家振興、民眾覺醒、國民覺悟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物質富足、精神富有而服務;同時,也盡力符合“新聞紙”的內在傳播規律、順應紙質媒體的嬗變潮流,便于更好地綜合運用、優化組合“新聞紙”,并激發或曰發揮其最大效力與貢獻,以期通過“新聞紙”的灌輸與浸潤、渲染與熏陶,促使早日達到祖國振興、國民自強之目的。隨著第一次國人辦報的高潮、特別是維新改良派大力宣揚報刊的效能與廣泛使用報刊,新聞行業及其從業者不僅取得了較高的政治身份和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而且其社會地位和公共功能也在逐漸提高和凸顯,新聞事業及其言論分量越來越重、形式愈來愈精,亦隨之不斷進步與自我更新。

發展到民國時期,中國報業勃興強勁、報刊發展迅猛,大的報刊及其通訊社,不僅覆蓋全國、還走向世界,“新聞紙”越來越深入大眾和“飛入尋常百姓家”,民眾的文化水平提高、經濟條件改善等原因致使報刊的購買率、傳閱率、到達率、穿透率均有較大幅度提升,甚至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精神“食糧”。誠如時人所陳述的:“新聞紙如天空氣,使人呼之吸之,得以生活,若稍少之,則悶悶然、蚩蚩然,如醉如夢,若全無以吸之,則將就棺槨、親黃土矣。新聞紙不其重哉,是以謂為國民之關系也?!笨疾飚敃r的新聞事業歷史,上述說法確然。例如,抗戰期間形成的新聞網絡和報刊體系,不僅是對抗日偽“筆部隊”和“宣傳部隊”的生力軍和王牌軍,也是宣揚國威軍威、啟迪民智民思、開拓論政言路、灌輸抗戰知識的重要途徑與渠道。

就上述言論,徐寶璜進一步闡述與解釋說:“君主遇之每多失其權,軍閥遇之每多挫其勢;名人一經其一致攻擊,則倒如泰山壓卵、沸湯沃雪之易;秘密一經其詳細披露,則如春雷一聲,瞬息轟傳于萬里以外,乾坤震蕩,無足以當其鋒者?!睆男鞂氳e的事例來看,“新聞紙”的功能更加凸顯、地位愈發突出——“新聞紙”是人類最早發明和掌握的大眾傳播工具,既是先進文明的代表,又是思想文化的化身,還是公共輿論的平臺,不管是口含天憲的封建帝王、還是手握生殺大權的軍閥,面對這樣社會影響力巨大的社會公器與言論利器,亦懷有深深的畏懼之心、忌恨之情,在“新聞紙”這一輿論監督、公共空間與民意代表的面前都不敢為所欲為、肆意妄行,總得掂量思忖、心生忌憚——不管是否真心實意、還是只顧表面做作,其行為舉止與言論表現也不得不謹慎規矩、有所收斂。同樣的道理,社會名流、士紳豪強、名望大家也害怕“新聞紙”的揭破、暴露與批判、指斥,一旦關于他們的負面信息、流言蜚語或不利傳聞傳播出去,也將會對其造成強大的心理負擔和社會輿論壓力。

(三)新聞紙須掌握在正確而高尚的人手中

因此,“新聞紙”的這種巨大的新聞權力不能濫用和脫離有效的監控,應該而且必須掌握在道德高尚、品性純正的“優秀分子”和拿捏得體、懂得分寸的“新聞人”手里。否則,“誤盡蒼生”“顛倒黑白”“是非不分”“淆亂視聽”不說,甚至會導致國家的分崩離析、民族的分化瓦解和民眾的思想紊亂或價值觀的崩塌,蘇聯的解體便是生動的例子。無怪乎近代的知識精英們反復倡言:“夫新聞紙之設,其意何自防哉?蓋有褒貶之筆寓于其間焉,非且良史之才不能膺作新聞紙之任”。也不難理解,我國最早的報刊政論家王韜也說過類似的話,他剴切指陳道:“……(報刊主筆)必精其選,非絕倫超羣者,不得預其列”。

緊接著徐寶璜還強調,既然“新聞紙”掌握著社會輿論的方向和民眾意愿的趨勢,那么“新聞紙”就理所當然地必須為社會及民眾供給正確及時的新聞及詳細客觀的報道,以維護和健全良好的社會輿論秩序,以及營造樂群上進的民主氛圍,進而以高尚的道德情趣、真實的輿情環境和正確的言論氣候來推動社會發展和人為演進。當然,徐寶璜所例舉的事實有一定的偏激性或以偏概全之嫌,用現代眼光和新聞學理論觀照,“新聞紙”的這種監督政府、向導國民的輿論權力也不是完全不受約束、天馬行空、乃至于無限擴大的,而是要守規矩、務法紀和遵倫理的,易言之,“新聞紙”的各項權力必須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和符合新聞職業道德與倫理規范下正確運用或行使媒介的輿論監督權。

二、新聞紙擁有較強的思想教化與文化浸潤的功能

一言以蔽之,“新聞紙”對于思想引領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功用“其力誠莫與厚矣”,在當時還處于剛起步階段的廣播等其他的傳播工具莫能與之匹敵。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思想改造作用方面

徐寶璜深切指出,在“新聞紙”的影響與作用下,“國民之政治思想,賴以養成;社會之道德智識,賴以涵育?!睙o論是文化傳播、文明傳承,還是思想交流、認識溝通,都離不開報紙這一在當時最高效、最便捷、最廣泛、最深刻的大眾傳播媒介。在民初“有民國之名,無民國之實”的社會背景下,擔負起“國民導師”角色與“補鄉校之不足”任務的主要“承擔者”便是“新聞紙”(當然,也包括書籍等印刷品)。因為“新聞紙”可以養成民眾的政治思想、共同信念和民主訴求,在加強民眾的理想信念和公德教育的同時,造就國民和培育新民以堅定的理想、執著的信念與在各種困難厄運面前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頭腦清醒的素養和稟性,以及培育社會公共道德和涵養公民共同理想,最終形成統一認識和一致思想。而且,“新聞紙”還可以用先進知識和良好德行對社會作出理性的批判和正確的指引,樹立一種價值標桿和主流思潮。也即是說,通過思想啟蒙、智識啟發來改變社會風俗、社會風氣、社會思想及社會狀態,營造積極進取的進步氛圍和求實創新的民族風尚,構建和培養民族的精神與國民的氣質。為此,被譽為“輿論之驕子,天縱之文豪”的梁啟超也深表贊同,他大力闡揚:“以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中國之所以不振,由于國民公德缺乏,智慧不開,故本報專對此病而藥治之”,唯有辦報創刊方為一劑“良藥”。因而“務采合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本原。以教育為主腦,惟所論務在養吾人國家思想?!?/p>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舉國暢談“中國夢”的今天,更要充分發揮“新聞紙”,尤其是黨報黨刊等主流媒體的社會作用和宣教功能,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傊?,通過“新聞紙”(包括報紙、雜志、期刊等在內)這一輿論公共空間和民意大眾平臺,使用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鼓動引導的方法或措施,必將久久為功、無遠弗屆。既可以使個體得以提升自我、改善個人道德和培育高尚情操;亦可以使國民整體素質上升、更適應社會制度和完善社會運行。

(二)文化教育功能方面

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是社會的粘合劑和文明進步的階梯。而且,文化是民族心理的積淀物,是經過千百年的篩選和淘汰并受到歷史的反復檢驗而形成的。到了近現代,在中國的歷史演進和文化思想嬗遞過程中,“新聞紙”的勃興與繁盛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既是傳統文明承傳的紐帶,又是向近現代化邁進的橋梁。就此,徐寶璜總結為“思想之自由,賴以發揚;文明之基礎,賴以奠定?!币簿褪钦f,“新聞紙”可以促成思想自由之風的形成、發揚自由主義精神,以及奠定現代社會文明基礎、以補社會教育的不足?!胺蛐侣劶堈?,發明當世之公論,記載現時之歷史,或評論,或批駁,其持說則獨立不羈,其宗旨則改良進化?!睆倪@個層面上說,“新聞紙”在文化傳承與思想啟蒙方面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處于不僅僅是“新聞紙”、更是“思想紙”的功能定位與媒介角色,以便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換言之,與其說其傳播的是科學技術與現代知識、毋寧說宣揚的是思想價值與文化信仰,以便匯合民智、積聚民力。從歷史上看,報紙在整個民國時期對社會進行改造改良(如“新生活”運動)、對國家進行建設發展(如“十年黃金”時期)、以及對鞏固國家統一(如打倒軍閥、統一全國的“北伐”)等均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就這個意義而言,無怪乎時人評論說:“新聞紙是永遠敞開大門的大眾的學校、社會的學校、思想的學校、教育的學校?!币蝗缥魅擞醒栽谙龋骸吧w新聞紙之文,上自朝廷百官,下及商賈庶民,其講理則表揚忠孝節義,有關于世道人心;其言數則天文地輿,以至器物草木昆蟲,莫不載理而論,皆有卓識,方敢筆之于書。其雅者則學士文人彰其才德,其俗者即街談巷議莫不搜羅?!币虼?,“新聞紙”必須注重其社會角色思想與文化作用。揆諸該點,報刊政論家陳布雷亦中肯地指出:“就新聞紙而言,不能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忘其對于社會公眾的責任;社會公眾也不能苛責新聞紙盡瘁公益而使新聞機關無法生存?!睗饪s到一點:“新聞紙”既要注重經濟效益,又要不忘社會效益,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三、正確運用新聞紙的方法

關于如何正確使用“新聞紙”,徐寶璜強調:“至此力之為福為禍,則全視人之運用如何,如能善用之,則新聞紙者”。一般而言,“新聞紙”的運用正確與否,關鍵在人、落實在人——即主持“新聞紙”的新聞人如何準確把握和科學定位。

(一)新聞紙到底是為福為禍,關鍵看什么人使用和怎么樣運作

因為“新聞紙”掌握著社會輿論及其演進方向,那么其供給大眾的新聞消息與報道評論正確及詳細與否,與社會輿論(環境)是否健全完善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善用“新聞紙”,則興利除弊,使之成為“社會之耳目也,國民之喉舌也,人群之鏡也,文壇之王也,將來之燈也,現在之糧也”(梁啟超語)。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或一種傳播工具,其本身無所謂好惡、是非、高下、良窳,關鍵在于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代表什么人的立場(利益)、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假若運用得體、發揮得宜,對社會有益、國家有利、人民有福,對國家民族均有好處和幫助;反之,若誤用濫用,則造成負面效果,延緩阻礙社會進步、歷史發展和國家繁榮,成為社會之害、國民之弊、人民之禍。就此問題,徐寶璜在《新聞紙與社會之需要》一文中也論及到:“報紙評論時政、時事之目的,除為民眾喉舌代表輿論外,尚應立于社會之前,為社會之導師,指導輿論,以納人事于軌焉?!庇纱丝梢?,“新聞紙”雖然具有一定的經濟屬性和商業性質,但究其本質還是社會公器和輿論公共平臺,報紙背后的掌控者及其代表的利益訴求極為關鍵和重大,無怪乎,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江澤民同志將其精辟概述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民族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國家之禍”。而《大公報》早期創始人英斂之在論說報紙的功能時也談到:“報館開通風氣者也,學堂培育人才者也,皆擅通德之稱,負先覺之任,作人群楷模,為社會向導,厥職顧不重哉!倘濫廁匪人,豈惟貽士林之羞?!庇需b于此,“新聞紙”的主導權必須由先進的黨派和民主的國家所控制或駕馭,以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長治久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新聞紙”的話語權、主導權及主動權,必須掌握在“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手中,反映人民意愿、發出百姓呼聲以便代表民眾的權利、謀求公眾的福利、立足大眾的立場。

(二)新聞紙的濫用誤用將導致危害社會、耽誤國家、貽誤民眾的嚴重后果

如果不能善用“新聞紙”,反而“濫用之以顛倒是非,捏造黑白,無中生有,小事化大”,則必將誤導蒼生、貽誤報業、貽害群眾。從小的方面來說,“小之足以敗壞個人名譽,使其見棄于家庭,見疏于朋友,失其地位,身負惡名”;從大的方面來說,“大之足以使銀行破產,公司倒閉,國會失其尊嚴,政府因而改組,甚至引起國內之政事,擾亂國際之和平”,甚至造成國際間的糾紛與爭執——一則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和延緩了社會的進步;二則造成了不良的社會氛圍和不利的國際環境。就這個問題,被譽為我國“新聞學開山祖”的徐寶璜早已有充分而深刻的認識,他嚴肅地敘述到:“新聞事業,為神圣的事業;新聞記者,對于社會負有重大之責任。彼以顛倒是非,博官獵賄,或專以致富為目的而辦新聞紙者,乃新聞事業之罪人也?!彼诹硪黄侣剬W論文《新聞紙之性質與價值》中,對此問題亦有所探討,文中深入探析說:“新聞紙不僅代表輿論已也,對于不正當之輿論,應指導而入正途;群眾誤解之事理,予以明白之解釋,使得正確之評判,造成真正之輿論?!笨芍^一語中的、相當中肯。

四、新聞記者責任重大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边@是社會及人們對于新聞記者職業性質和社會責任的真實寫照,同時也反映出了新聞記者這一群體與整個社會的緊密聯系、與公眾的密切關聯。新聞記者,這個年輕又古老、傳統又時興、榮譽又崇高的職業自誕生之日起,就無一例外地擔負起社會公器的角色與作用,他們所從事的新聞報道與信息傳播活動以及言論指摘、社會評論、價值引導等行為,在媒介愈來愈發達的當代社會,其功能與效用越來越大、愈發凸顯了,可以說職責相當重大、角色相當重要。特別是在我國近代新聞事業剛剛勃興的初期,新聞記者(當時稱之為主筆、撰述、訪事、訪員等)的職責更是重如泰山,業界同仁往往稱其為報界“天職”或報人“職務”。被譽為“輿論界之驕子”“一代大文豪”的梁啟超一直認為,養成“健全之輿論”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意義非凡,若能達成則善莫大焉,他這般強調說:“蓋以瞽相瞽,無補于顛仆;以狂監狂,只益其號呶。俗論妄論之誤,中外古今,數見不鮮矣?!∪浾?,無論何種政體,皆所不可缺?!庇绕涫钱斍拔覈幱诂F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和改革深水期、社會轉型期與矛盾突發期,面臨著諸多的社會問題和各類發展矛盾,媒體的監督作用和輿論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愈來愈明顯和強烈——其間,新聞記者在正面引導、民主監督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這個層面上看,新聞記者對國家的作用和對民眾的影響較大,“無冕之國王,開庭之大法官”和“其力甚偉、巨大無朋”的“論定”或闡揚,雖不完全正確、甚或有失偏頗,但是,依然充分地映照出和很好地折射出新聞職業的特點與記者角色的特質——既崇高又偉大、既重大又特殊。新聞記者是信息的傳播者、思想的發動機、文化的播種者和社會的活動家,這是對新聞記者的社會角色所作的最簡潔、最本質、最生動的高度概括。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家庭”,新聞記者社會責任的實質性含義則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根本的任務是“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具體的做法是“不斷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作用”。新聞事業是黨整個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記者既是新聞信息的發布者與傳播員,也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員、講解員與服務人民、面向群眾的服務員。因而,為黨的事業、為人民的事業、為社會主義的事業滿懷激情地鼓與呼,這是我國新聞記者最重要且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偠灾?,新聞記者在社會生活、國家建設與現代傳媒因素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剡^頭來看徐寶璜的論斷,歸結到一點上——新聞紙與新聞記者成正比例關系,即“新聞紙之勢力愈大,則新聞記者之責任愈重”,這一點徐寶璜認為“至為顯然”。

五、新聞學的主要任務

從徐寶璜所處階段和時期的角度觀察并結合其思量,他認為我國新聞學研究與實踐的主要任務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培養優秀的新聞記者,養成一流新聞職業者

就當時新聞界的實際而言,徐寶璜剴切指出:“新聞學者,以養成良好新聞記者,并導新聞事業于正軌為職志者也?!毙侣剬W學術構建與學科建設的角色定位與基本功能,即通過倡導和弘揚新聞學術、推廣和普及新聞教育,為新聞事業培養專門的新聞人才和以新聞事業為終身職志的專業新聞記者,從而為“新聞紙”造育和培植高質量的從業隊伍與儲備人才。而一支高素質的新聞人才隊伍的創建與培育,是新聞學術繁榮與新聞學科進步的前提與基礎、保障與根本,也是新聞界(當時主要為報刊、雜志界)獲得自身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贏得社會聲望的泉源。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聞學應該而且必須以培養優秀的新聞記者(包括編輯)為己任、為天職,引導新聞記者在實踐中展示高尚的職業道德感、事業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高度的敬業精神、專業品質和職業精神,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以及自覺運用新聞報道為國家謀利、為民族謀益的能力,在堅守新聞的專業主義、自由主義精神的同時,增強職業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真正擔負國家振興、民族強盛、進步的社會職務與歷史職責——這是徐寶璜時代新聞業界亟需解決的問題。此外,新聞從業人員還要立志做一名新聞職業者,樹立文章報國、新聞救國的遠大志向,不僅僅是一份謀生的“飯碗”,更是高尚的社會“事業”,樹立以新聞事業及其發展繁榮為崇高信念與追求目標,以便通過新聞職業者的努力推動中國新聞事業日見發達。所以,在報刊活動和日常工作中,必須在選拔、培養、鍛煉和使用優秀的新聞記者(包括編輯)上下工夫,設置獎勵政策或扶植計劃來獎掖青年后進、培植專業新人,以推動新聞人才的“冒尖”“拔高”,促使更多的優秀新聞人才脫穎而出,使得新聞事業后繼有人。

(二)發揚學術研究,促進學術繁榮

徐寶璜認為:“斯學(指新聞學)昌明,則人類受新聞事業之福,愈增其量,是斯學之重要可知矣?!蔽阌怪靡?,新聞學術的昌明與新聞事業的繁盛是成正比例的,尤其在當今時代,社會越發達、媒體越發達,經濟愈繁榮、新聞傳媒事業愈進步,而新聞事業的發達又是社會事業進步的標志和民眾福利、精神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重要方面。其中,新聞學術研究可以極大地促進新聞學科的發展和高效地助推新聞事業的繁茂,可以幫助國家和人民適應世界潮流、順應發展規律、迎合歷史大勢、傳承固有文化、保護本國文明、啟發民眾智識、啟蒙社會思想以及發揚科學精神、弘揚民主風氣等??梢?,新聞學術并不是束之高閣的純理論,新聞研究更不是百無一用的“瞎折騰”,不僅不是“少數人(文化知識精英)的文字游戲”,反而是在民眾生活和國家事務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所以,應該正確運用新聞科學理論、探索新聞傳播規律,掌握好新時期新情勢新常態和融媒體趨勢下的新聞學理論及其思維,來指導新聞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分析改革和發展的現狀及未來走向、幫助廣大讀者正確認識形勢、開闊新聞工作者的視野,以便讓新聞學術貢獻社會及發揮“學術救國”“新聞報國”的功用。

實際上,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自民國七年北京大學創設新聞學研究會以來,國人對于斯學,漸加注意,近年以來,新聞界之各項改革,如采訪之注重,編輯之改良,印刷進步等等,與當日該會所倡導者,均不無若干關系?!笨梢?,該時新聞學研究已經得到長足的進展。所謂“學不論不精、理不辨不明”,思想的繁榮、學術的昌盛、知識的創新正是由于思想碰撞、觀念交流、學習借鑒、取長補短以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結果,而《新聞學集刊》的出版發行,無疑為新聞學術的爭鳴與交融提供了一個契機及與新聞學界之間相互辯駁和探討的互通平臺,對新聞學術的創新、新聞學平臺的拓展、新聞研究隊伍的壯大、新聞事業的繁榮與進步均有積極的意義和較大的作用。反過來,則能進一步推動新聞學術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學科繁榮的良性循環。

六、《新聞學刊全集》出版的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徐寶璜深以為然的是《新聞學刊全集》的出版發行其意義可以說既厚重深邃、又燭照當下。

(一)奠定學科基礎,促進學術發揚

徐寶璜回顧《新聞學刊》的創辦過程和發行經過說:“該會本有《新聞學刊》之發行,惜僅出數期,即因‘五四’運動爆發而????!币驗檎芜\動等緣故,致使《新聞學刊》僅僅發行數期之后便告結束,著實可惜。雖然發行時間短暫、辦刊歷史短促,但并不能掩蓋《新聞學刊》的學術光輝和時代意義,該刊仍然對我國新聞學術的發展和新聞學科的建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事實上,該刊出版后,一“刊”風行,好評如潮,迅速得到新聞界及專業人士的首肯與推崇;該刊波及面大,影響巨廣,尤其對新聞專業師生的促動更是無遠弗屆。由于《新聞學刊全集》是建立在屈指可數的幾期公開刊行的《新聞學刊》基礎上編著出版的,因而含有徐寶璜一定的彌補《新聞學刊》創刊時間不長造成的遺憾與遺漏的思量與心意。該著作的出版意味著“北京大學新聞學會”第一本正式新聞學術專著的“閃亮登場”,對該學會乃至民國時期新聞學術的獨立理論體系與新聞學科框架的建構則善莫大焉,也標志著新聞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北京大學“新聞學會”乃至整個中國新聞界的奠基與成長。

(二)學術品味較高,文章頗多精品

徐寶璜熱切地贊揚到:“今《新聞學刊》之內容,更見精彩,則此全集之發行,必更有裨益于國人對于學刊之研究?!碑敃r橫空出世的《新聞學刊》,內容豐腴、印刷精美、質量上乘、文章充實、思想深邃并且與時代發展的現實問題、熱點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和新聞學術前沿與傳媒思潮動態息息相關,既有理論性、思辨性與前瞻性,又有實踐性、現實性與操作性,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新聞學術研究和甫建的新聞學科繁榮大有裨益。而《新聞學刊全集》的出版又將其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與境界。就這個意義而言,它不僅代表和反映了民國時期中國新聞學術的基本面貌和較高水平,還是我國新聞學逐漸豐富完善、發展成熟的一個基準與標尺。

(三)引領學術發展,寄予美好愿景

最后,徐寶璜展望未來、滿懷豪情地寄語:“吾知中國新聞事業,亦必因此而益見進步矣?!笨梢钥闯鲂鞂氳珜υ撝髅媸赖南矏偱c欣慰之情,并希冀該書的行銷雖然只是新聞(報刊)史上的“一小步”,但卻能對今后中國新聞學術和新聞事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引領意義和示范價值。恰如哲人雅斯貝爾斯所言,“歷史之光照亮當下,它不但告訴我們一去不返的往事,更指出過去發生過而今依然存在的事情?!本瓦@個層面來說,《新聞學刊全集》站在時代潮流之上鳥瞰、揭示當時新聞學普遍關心的問題,反映特定時代人們的思想境界與精神風貌,還以其豐富的內涵、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啟示,給新聞學界提供了諸多參考,而且影響了新聞思想的進程。

注釋:

①黃天鵬(1905~1982年),著名新聞學者和新聞教育家,廣東普寧人,原名鵬,字天鵬,別號天廬,以字、號行世,與戈公振、徐寶璜等人一起被視為我國現代新聞學的奠基者與拓荒人。其一生著作頗豐,出版了新聞學論文集《新聞學名論集》、《新聞學刊全集》、《報學叢刊》等,撰寫了新聞學著作《中國新聞事業》、《怎樣做一個新聞記者》等。這里,還不包括大量散佚或遺失的各類筆記、教案等相關著述。

②該書于1930年問世,由上海光華書局發行、分銷,發行量較大、發行范圍亦較廣。

③該刊時為我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北京大學成立的“北京新聞學會”會刊。

④徐寶璜(1894-1930),字伯軒,江西九江人,我國現代著名報人、新聞教育家,是我國最早開設新聞學專業課程的大學教授,被譽為“新聞教育界第一位大師”和“新聞學界最初開山祖”。他的新聞觀點和學術主張主要為:報紙應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并代表國民提出建議和要求;報紙在提倡道德、開啟民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職責和功用;報紙輿論根據新聞而來、新聞又以真實準確的事實為基礎。

⑤徐寶璜:《新聞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33頁。

⑥例如,包括新聞學概論、新聞法令、新聞精編主義、記者條例、通訊社指導法規、報紙標題寫作、評論家之七個條件、廣告術、告白制作、簡訊、小說、演講等方面。

⑦“新聞紙”是從日語中翻譯和引介到中國的詞語,意思是以刊載新聞為主的紙張(報紙)。在中國新聞(報刊)史上即指報刊及其文章?,F多指用于報刊及書籍印刷的主要用紙(材料),即白報紙。

⑨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年,第55頁。

⑩姚公鶴:《上海閑話》[M],第129頁.

參考文獻:

[1]陳建云.大變局中的民間報人與報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陳昌鳳.中國新聞傳播史:媒介社會學的視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陳忠純.民初的媒體與政治:1912-1916年政黨報刊與政爭[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4]蔡曉濱.中國報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5]蔡雯主編.新聞傳播經典文獻導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6]蔡銘澤.新聞傳播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7]丁淦林主編.中國新聞事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2.

[9]傅國涌.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簡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0]甘惜分主編.新聞學大辭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1]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2]黃瑚.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13]郝樸寧.中國傳播史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14]李秀云.中國新聞學術史(1834-1949)[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15]李金銓主編.文人論政——知識分子與報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6]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17]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責任編輯:賀朝霞〕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民國新聞史”(13&ZD154)子課題“新聞倫理思想史”、“新聞學術思想史”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施欣,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歷史文化)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

中國圖書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741(2016)03-0079-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