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向前戎馬生涯中的四座紅色大山

2016-07-06 02:19劉艾
治理現代化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大巴山徐向前李先念

文/劉艾

?

徐向前戎馬生涯中的四座紅色大山

文/劉艾

“大別山、大巴山、祁連山、太行山,山山俯首迎忠骨;長江水、嘉陵水、黃河水、滹沱水,水水揚波拜英靈?!?/p>

這副聯語是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將帥專題展里,對徐向前戎馬生涯的客觀評價,也是真實寫照。作為徐向前革命生涯的重要“見證者”,大別山、大巴山、祁連山和太行山承載了他太多的歷史記憶,也凝聚了徐向前深深的感情。

情系大別山

大別山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處,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誕生在這里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建立、發展、壯大和演變伴隨著徐向前的軍事生涯,譜寫了一頁頁悲壯而輝煌的篇章。

1929年6月,徐向前被中央軍委派往鄂東北工作,來到大別山。就任后不久,便率軍粉碎了蔣介石發動的“羅李”“鄂豫”“徐夏”三次“會剿”。從1930年10月到1932年6月,蔣介石又組織了針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三次“圍剿”,身為紅四軍參謀長的徐向前與軍長曠繼勛合作,接連挫敗國民黨軍的第一、第二次“圍剿”。1931年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宣告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第三次反“圍剿”打響后,他成功運用“圍點打援”“分割包抄”等戰術,發起黃安戰役、商潢戰役、蘇家埠和潢光戰役,殲敵6萬人。至此,根據地紅軍發展到4.5萬人,地方武裝、赤衛隊發展到20萬人以上,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隨著帶兵經驗的不斷積累,徐向前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軍思想和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徐向前對大別山的特殊感情,還源于他在這里初識了革命戰友李先念和第二任妻子程訓宣(第一任妻子朱香嬋于1924年病逝)。由于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川陜革命根據地、河西走廊的共同戰斗經歷,志同道合的李先念和徐向前結下了終身友誼。晚年病重的徐向前把最后的遺囑交托給了李先念,李先念也始終視徐向前為自己的老上級和老領導,曾表示:“我有兩個老師,一個是向前,一個是陳云。向前教會我打仗,陳云教會我搞經濟?!?/p>

新中國成立后,徐向前仍然心系老區人民。當他得知紅安七里坪的一些群眾生活困難時,感覺愧對老區人民。1982年,他看了關于江西、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的調研報告后,了解到革命老區有些地方還很貧困、老紅軍生活無著落的情況,專門向中央寫了《關于請關注老區建設的意見》。不久,國務院成立了支援老少邊窮地區辦公室,統一部署老區人民的脫貧工作。1986年,在北京還召開了開發大別山區的動員大會。這些,都寄托了徐向前對大別山的殷殷之情。

縱橫大巴山

大巴山屏隔川、陜兩省,為漢水下游和長江中游戰略要地,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由于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徐向前率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重兵“圍剿”的險惡環境下,克服萬難,成功入川,建立了以大巴山為依托的川陜革命根據地。

在大巴山,徐向前率領紅軍堅決地發動和依靠群眾,將軍隊深深植根于群眾的土壤中。紅軍入川前,由于四川軍閥的反動宣傳,群眾對紅軍有畏懼和回避心理。瓦石鋪起火后,包括徐向前在內的紅軍指戰員紛紛幫忙救火,并把搶救出的財物交還給老百姓。此后,紅軍還幫助群眾打擊和瓦解土匪隊伍,逐漸獲得了當地百姓的信任和擁護。經過土地分配,廣大群眾革命熱情高漲,紛紛支援紅軍。1933年2月,在通江縣召開川陜地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省工農民主政府和各級蘇維埃政權機構。赤衛隊、宣傳隊、運輸隊等紛紛建立。廣大群眾被有序地組織起來,在擴充紅軍、運送物資、搜集情報等方面為川陜蘇區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此,徐向前動情地說:“川陜根據地的人民群眾,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前仆后繼,艱苦奮斗,英勇犧牲,貢獻了他們所能貢獻的一切力量。紅四方面軍的生存、發展、壯大與川陜根據地人民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p>

為保衛川陜革命根據地,在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徐向前和陳昌浩指揮紅軍克服兵力少、彈藥不足的劣勢,因地制宜,采取誘敵深入、收緊陣地的策略,粉碎了川陜邊區“剿匪”督辦田頌堯發起的“三路圍攻”。1933年10月,以劉湘為首的川軍發起“六路圍攻”,面對處于優勢地位及采取堡壘主義新戰法的敵人,徐向前率兵從外線進攻轉入內線防御,按照積極防御、重點突破的戰略方針,廣泛發動群眾,通過四期收緊陣地、兩次大規模反擊、萬源決戰防御和總反攻,最終殲敵8萬余人,開創了紅四方面軍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戰果最輝煌”的新紀錄。

紅四方面軍之所以能戰勝重重困難,在川北立腳,在于形成了一套被徐向前概括為“狠、硬、快、猛、活”的戰斗作風,經過“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血與火的考驗,該戰斗作風得到進一步強化。在軍隊的政治建設方面,紅四方面軍先后召開木門會議和毛裕鎮會議,解決了部隊整編問題,總結了政治工作經驗,并通過軍事訓練、理論學習和政治教育,使部隊的戰斗力大大加強。此外,隨著大批婦女投入革命,在總指揮徐向前和川陜省委的直接領導下,紅軍的第一支正規婦女武裝——“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在四川省通江縣誕生。對于這支隊伍,徐向前曾這樣評價:她們“在川陜時期、長征途中以及西路軍的艱苦歲月里,頑強戰斗、英勇不屈,在中國婦女運動的歷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痹诖兏锩鶕?,紅四方面軍不管在規模上、戰斗力上還是各項建設上都實現了重大飛躍。

征戰祁連山

河西走廊位于甘肅西北部,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從1936年11月到1937年4月,徐向前率領西路軍(主要由原紅四方面軍的第三十軍、第九軍和原紅一方面軍的第五軍組成,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在敵人的殘酷追擊下,艱難地行進在這條南倚祁連山、北臨戈壁沙漠的狹長通道里,任務是進軍新疆以獲得蘇聯的軍事援助物資。

不同于以往依托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川陜革命根據地進行斗爭的情況,河西一帶缺乏建立根據地的客觀條件,加上國際國內形勢不斷變化、戰略方針多變、自然環境惡劣、指揮失誤等原因,西路軍在古浪、高臺、倪家營子等地遭受馬家軍重創,幾乎全軍覆沒,最后,僅30軍政委李先念率420余人抵達新疆。兵敗祁連山是徐向前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挫折,也是他一生中的慘痛回憶。但是,西路軍精神是不能抹殺的,“這些來自鄂豫皖邊、川陜邊和寧都暴動的英雄兒女,赤膽忠心,頑強不屈,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勝利,為了明天。任何饑餓、嚴寒、風暴、傷病、死亡的陰影,都嚇不倒他們。他們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紅軍隊伍,不愧是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猛士?!?/p>

傳統觀點認為,西路軍的失敗主要是執行了張國燾路線。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一些檔案資料被發現,為西路軍正名的問題開始引起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的重視。1983年2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寫了《關于西路軍歷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強調西路軍自始至終都是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之下執行任務的。同年,曾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文工團工作過的王定國,重訪甘肅后,起草了一份報告,要求恢復西路軍被俘、失散人員的老紅軍身份,改善他們的待遇。徐向前、李先念等均在該報告上簽字,表示支持。

抗戰太行山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茫。太行山縱貫晉、冀、豫,地勢險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對于出生于山西的徐向前來說,太行山不僅具有軍事上的意義,而且代表了他的故鄉情懷。1937年9月,徐向前回到闊別12年的家鄉山西省五臺縣永安村,看到熟悉的山川草木和親切的父老鄉親,悲喜交加,感慨良多。

七七事變后,在民族危機時刻,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陜北的紅軍主力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徐向前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為了讓國共兩黨更好地協同作戰,中央委派徐向前協助周恩來赴山西開展同閻錫山的談判。1937年9月7日,周恩來和徐向前趕赴位于忻州市代縣的太和嶺口,與閻錫山商談八路軍入晉后的活動地區、作戰原則、指揮關系、補充計劃等事宜。對于閻錫山的“聯共”態度和“守土抗戰”主張,徐向前給予了肯定,但對于閻錫山只注重“陣地防御戰”,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且部分上層人士患有“恐日癥”等問題,也有清醒的認識。不過總體而言,太和嶺口談判開創了國共合作抗戰的新局面。

然而,在日軍的步步進逼下,國民黨全線敗退,太原淪陷。太原的淪陷,標志著華北地區開始進入以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為主體的游擊戰爭時期。為貫徹落實毛澤東關于創建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129師一方面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開辟晉東南根據地;另一方面則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武裝力量。在劉伯承、鄧小平和徐向前的領導下,129師利用太行山脈的有利地勢,牽制和打擊敵人,先后取得了鳳凰山戰斗、長生口伏擊戰、神頭嶺戰斗、反“六路圍攻”、響堂鋪戰斗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的勝利,累計殲敵近7000人。至此,以太行山區為中心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從鄂豫皖時期開始,徐向前就積累了不少游擊戰經驗,經過與日軍作戰,他又總結出“小打而不能大打、活打而不能死打、快打而不能慢打、穩打而不能蠻打”的作戰方法。在太行山,徐向前“避實就虛、避強擊弱”的游擊戰經驗和理論,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從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加反“會剿”斗爭,到轉戰川陜、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再到征戰河西走廊,最后到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徐向前的戰斗經歷始終和國家的命運、黨的任務緊緊聯系在一起。大別山、大巴山、祁連山、太行山,是徐向前魂牽夢繞的地方。1990年6月29日,李先念到醫院看望病重的徐向前,徐向前說:“我的遺囑有三條,一是不搞向遺體告別儀式;二是不開追悼會;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別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p>

(摘自《黨史文匯》)

猜你喜歡
大巴山徐向前李先念
故鄉行(外一首)
張中信大巴山書寫研究的三個關鍵詞
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口縣旅游精準扶貧基礎與模式研究
徐向前的三次探親
大巴山粉葛組織培養技術
圖說李先念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在徐向前指揮下鏖戰山西戰場
憶抗日戰爭時期的李先念
李先念、王震、鄧穎超遺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