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6-07-16 17:43劉忠花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

劉忠花

摘 要 現代農業已逐步發展為融科技生產與現代經營為一體的生產模式,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新思路有著時代意義和戰略意義。筆者多年從事農民培訓工作,結合山東省禹城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從更適合農民隨時隨地培訓學習等角度出發,摸索實現農民培訓與學習目的,實現個性化學習及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關鍵詞 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模式 農民培訓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禹城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全市總面積990平方公里,耕地80萬畝,人口52萬,轄9鎮1鄉1個街道、1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所普通高校、3家上市公司。本文利用近年來農民培訓的數據成果來分析縣域經濟中農民培訓的需求趨勢,為加快農民培訓改革提供參考。

1農民培訓方式需要變革以適應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我國的農民培訓和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從建國初期的文化掃盲教育,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到改革開放以來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到現階段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都與當時的社會需求密切相關。近年來,一方面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種風險挑戰和結構性矛盾也在積累聚集,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個“緊箍咒”越來越緊,農業生產成本“地板”和農產品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越來越重,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中國城市化率從2000年的36%上升到2015年的56%,10多年時間內占全國人口五分之一的農民進城,造成農村農業從業人員構成逐漸老齡化,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未來幾年,農業發展方式將會迎來巨大變革,農民的培訓需求隨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現有的農民培訓模式也必需作出相應的轉變來適應這一變革。

2當前農民培訓的現狀及存在的機遇

多年來政府采取傳統集中培訓為主的形式組織農民培育工程,對于推廣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入世以來,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社會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從業人員、農村經濟主體以及農民培訓需求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部分農廣校等培訓機構自身建設不足,由于上級農民培訓項目資金用途明確,地方財政困難,缺乏專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教學手段的滯后嚴重制約農廣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主體作用的發揮;農民培訓招生難度大,特別是中職教育因招生難度大,基本處于放棄狀態;農民培訓困難多多。

近年來,國家政策的變革推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上升為國家戰略,自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辦國辦《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6部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都對大力培訓新興職業農民提出了明確部署和要求,為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供了重大機遇。

3我們探索實踐的農民培訓模式

我們禹城市作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試點之一,積極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并做了深入細致的有益探索。

3.1細化農民培訓對象

認真研究國家有關文件精神,結合禹城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將農民培訓的對象進行細分。一是農業農村發展帶頭人;二是農業生產經營專業戶;三是農業技能服務型人才;四是農業新興就業人群。

3.1.1著眼宏觀的農村帶頭人培訓

這類學員包括村干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都在農村干事創業,并且肩負著帶領部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他們的成敗關系著周邊相當大的群體利益。針對這部分學員的特點,結合組織部門的農村發展帶頭人培訓、西部經濟隆起帶農業專家服務基地冬春科技大培訓等,圍繞強化理想信念、增強發展本領、提高實踐能力等方面來開展,以提升農民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為重點,以提升農民創業能力為核心。主要培訓內容:(1)黨的建設,包括黨的歷史與時代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等;(2)新農村建設,包括農村政策解讀、涉農法律法規、農村集體資產與土地管理等;(3)現代農業模塊,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運營、農產品市場營銷與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等。2015年以來共培訓三期350人,得到了參訓人員的積極肯定,已有65人領創辦的合作經濟組織規范完善了運作模式,理順了經濟合作關系,16人正在積極籌建相關的種植、養殖合作社。

3.1.2注重技術操作規程的專業戶培訓

“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是國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區規劃中對德州農業的功能定位,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是德州市落實國家定位提出的發展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農業生產者,他們生產的糧食、果蔬、畜禽產品是實現“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基礎。我們對包括種植專業戶、養殖專業戶、農產品加工專業戶、農民經紀人等農業直接從業者中組織動員一批潛力大、有發展意愿的進行專門培訓,聘請山農大、農科院及當地農業專家,針對他們主要在農業農村生產一線,主要打造以農產品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專業生產培訓,目前僅我們培訓過的學員,已完成“三品”認證農產品8種,進入認證程序2種,計劃申請認證15種,總面積達16000畝,有力的帶動了優質農產品生產。

3.1.3細化技術細節的農村技能服務人才培訓

利用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項目為農村培養專業農業技能服務型人才,包括農民技術員、植保員、動物防疫員、農業信息員等;從單項專門技術入手,細化技術細節,將學員培養方向定位某一微觀農業實用技術的明白人,并且引導他們發揮所學技術自主創業,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或領創辦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或進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成為技術骨干。2014年以來共培訓農村技能型人才600余人,其中400多人還拿到了不同領域的實用技能證書。

3.1.4著力引導培訓農業新興就業人群

到202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初步成效,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結構更加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要實現這一目標,甚至更遠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有經過系統培訓新鮮血液進入農業生產領域,職業農民培訓毫無疑問為輸送人才的主力培訓模式。要組織實施“青年農場主計劃”,吸引年輕人到農村創業。我們注意從返鄉從事農業創業的農民工、退伍軍人、有志于農業發展的兩后生群體中宣傳發動,組織引導他們參與到職業農民培訓中來,整合農業、勞動、職教等培訓項目,增加農業可持續發展觀念、知識、意義等培訓內容,著力培養農業新興就業人群。

3.2培訓內容緊跟農民需求與時俱進

培訓效果怎么樣,還得看培訓內容是否貼近農民的需要,適合農民的特點,也就是讓參訓農民覺得能學會、真管用。

3.2.1開展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主的農產品營銷培訓

增加農產品營銷培訓模塊,把銷售優先的觀念植入所有培訓學員心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內容以網店開設、網店裝修、農產品上網發布,農產品拍攝、圖片處理與視覺營銷,以及網店營銷推廣渠道、在線客服技巧、訂單處理、物流配送等實用操作技能及本地農產品網絡營銷就業創業典型經驗為重點,采用知識講解和上網操作相結合的辦法,培養學員實踐操作能力;培訓內容兼具實用性、針對性和普及性,兼顧不同基礎條件的參訓人員。讓參加培訓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能上網、會開店、懂營銷”,較為熟練地掌握農產品網絡營銷技能。培訓還以參訓學員需求為例,指導32名學員做出實際農產品的電商案例并應用到生產經營中去,真正解決經營中的困難。

3.2.2以品種技術展示、集成的實驗基地培訓

在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中,建設由縣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鄉鎮試驗田組成的全市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新體系,承擔各級培訓、技術品種展示、試驗示范、輻射帶動等不同層次功能。在技術關鍵環節組織技術指導員、農民技術員、科技示范戶、農民群眾前來觀摩培訓,將不同的技術要點及效果對比鮮活的展示在大家眼前,使不同品種技術特點、試驗示范達到直觀、感性、一目了然的效果。通過專家點評不同技術集成效果,技術指導員、農民技術員、科技示范戶、農民群眾現場觀摩收獲大大提高。三年來,累計推廣集成技術67萬畝,增加收益4000多萬元。

3.3創新培訓方式適合農民培訓特點

農民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不能長期離家、離崗,其培訓具有不離家不離崗的需求特點,因此在農民培訓工作中緊緊抓住這一特點,解決農民生產經營中需求問題既要有方便快捷的解決途徑又要能提供及時、實時培訓就至關重要。

3.3.1依托新型職業農民聯誼會開展職業農民終身培訓,解決按需培訓的問題

我們把職業農民聯誼會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終身培訓的載體,依托聯誼會做好職業農民培訓后續指導和跟蹤服務等工作,由聯誼會員理事會每月定期組織會員活動,了解收集會員需求、產品信息、產業動態等,每年兩次開展理論研討,調查研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和交流我市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發展的經驗。對收集到會員需求、產品信息、產業動態梳理匯總分類,利用聯誼會活動引導會員之間互通有無,用實際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對會員提出的技術難題,邀請有關專家進行研究會診解決,對共性的有代表性的問題在會員活動中統一解決,并在實施農民培訓項目時請專家講課時統一講解,逐一解決,逐步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咨詢服務體系,為農民會員提供終身培訓。充分利用聯誼會會員有很大比例為相關培訓機構、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現代農業示范園、家庭農場領創辦人或從業者的優勢,和上述單位加強溝通,開展業務合作,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和實訓實習基地,為新型職業農民學員開展實習考察提供服務。

3.3.2依托遠程教育平臺開展實時培訓,解決及時培訓的問題

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網絡書屋、農技寶、智農通等網絡培訓載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育培訓,為每位參訓學員注冊開通應用賬號,在培訓中增加了上述培訓平臺應用的專題,特別重點講解了互動方式,滿足了農民學員實時學習培訓的需要,受到了廣大學員的熱烈歡迎。

4結論

現代職業農民培訓要對培訓對象精心細化分類,根據不同群體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要體現差異化培訓內容,靈活多變的培訓方式,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民培訓需求,真正培育出現代新型職業農民。

參考文獻

[1] 韓長斌.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J].農民科技培訓,2015(10):4.

[2] 賀雪峰.當前中國需要穩健的‘三農政策[J].農村工作通訊,2016(4):1.

[3] 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Z],農計發[2015]145號.

[4] 農業部.關于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Z].2015-8-24.

猜你喜歡
新型職業農民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的思考
運用微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研究
基于參訓意愿分析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研究
四平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