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等教育課程內容的適切性

2016-07-16 18:00王玲玲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適切性高等教育課程內容

王玲玲

摘 要 課程內容是課程的核心要素,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高等教育課程的內容。因此。課程內容的適切性越來越多地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傮w而言,高等教育課程內容應與高等教育目標、文化部類、社會需要和學習經驗相一致。

關鍵詞 高等教育 課程內容 適切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課程內容適切性的內涵

到目前為止,對課程的定義已多達二百余種。英國課程學者斯考特曾稱課程為“用得最普遍但卻定義最差的術語”。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將課程歸納為:“課程是對育人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全部內容及其實施過程的總和?!倍n程內容則是課程的核心要素,其基本性質是知識,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形態,具體形式有教科書、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等。無論是從教育理論或實踐中,都可以窺視出課程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這主要是因為課程不僅關系到教育的質量、人才的培養,更涉及到社會的進步。一般而言,若課程內容的適切性較高時,則能順利完成其目標,而課程內容的適切性較低時,就會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人們才會特別關注課程內容的適切性,來判斷課程內容能否完成課程的任務。

總的來說,人們關注課程內容的適切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課程之于社會的功用,這一功用有兩個方面。首先,課程內容來源于社會文化,而現今的社會文化良莠不齊,如果人們不細心審視,按照標準篩選,可能會人為地降低課程內容的質量,致使課程內容的適切性處于較低的狀態。因此,為確保最優的文化能進入課程內容,人們不得不關注課程內容的適切性;其次,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以生產力為根本的,勞動者對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教育的宗旨就是培養一定社會所需的勞動力,課程又處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即課程就是通過培養人才來促進社會的發展的,人們才會如此關注課程內容的適切性。二是課程之于個體的功用。布魯貝克的《高等教育哲學》中提到,“不管采取什么教學形式,都有必要對學術課程的選擇、組織、結構及其內容的邏輯和動機考慮作些深入的分析”,且課程內容的適切性在這些分析中尤為重要。而布魯貝克之所以將課程內容的適切性著重分析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對課程的適切性的呼聲之強已使得課程的選擇在過去十年中變得特別重要”。

2課程內容的適切性的表現

2.1課程內容應與高等教育的目標一致

大學乃是研究高深學問之地,然而,“高深學問”包羅萬象,多不勝舉,我們如何選擇呢?在這個方面主要考慮的應該是與我們的高等教育目標是否一致。通過教育目標篩選出哪些學問是有價值的,具有適切性的。但談及到教育目標是,應該考慮到高等教育目標包括課程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兩個方面。首先,課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具體手段,而課程的本質就在于它是人的形成的實踐過程中進行內化的手段,是將目標轉化為手段的轉化力。因此,如果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不一致,就永遠也不可能達到課程目標;其次,專業培養目標是專業的靈魂,是高等學校培養目標在不同的專門化領域的具體化。它規定了各專業所要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規格。專業培養目標是設計課程內容的直接依據和參照,反過來說,課程內容必須與培養目標一致,只有這樣課程內容才能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它自身也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2.2課程內容應該與文化部類一致

文化部類是指文化在觀念形態上的形式和結構。作為學校教育內容的課程主要是觀念形態的文化。將文化進行組織轉化,對其進行相對規范化的整合、取舍,分析出最適合社會和學生發展需要的部分。這些部分整體上反映了文化的全貌,能是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文化要素。文化是人類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造的結果,都是為了追求真、善、美,這也就是觀念形態文化的基本形式:科學、道德、藝術。而學校教育則是完成將科學、道德、藝術傳承下去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學校教育要根據文化部類,通過課程設計來反映當代社會的文化整體,從根本上說,就是文化部類決定了學校課程的內容。

2.3課程內容應該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等學校是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培養人才的地方,高等學校的課程不可避免地要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產生直接的相關性。一方面,社會進步與發展離不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支撐;另一方面,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同樣離不開文學、藝術和體育。在現今社會的任何一個國家里,高等教育作為一個系統來說,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展的相關性不會消失,且永遠不會消失。高等學校的職能之一有培養人才,大學存在的合法性之一也是為社會解決問題。因此,高等學校的課程內容必須要與社會的需求相一致。

2.4課程內容應與學習者的學習經驗相一致

學習經驗這個術語是指學習者與使他起反應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者就是通過對身處環境所產生的反應而發生學習,也即是學習者自身的經歷——學習經驗。學者們在編制課程的時候必然會考慮當時的教育目標,而要使學習者實現這些特定目標,必須要選擇特定的學習經驗。因此,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提供一些學習經驗,使學生有機會去實踐學學習經驗所隱含的行為。鑒于此,高等教育課程內容的篩選一定要與學習者的學習經驗相一致,才能實現學習者和整個教育系統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55.

[2] [美]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3.

[3] 和學新.課程:教育的文化選擇——課程設計的文化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3):51.

[4] [美]拉爾夫·W·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羅康,張閱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55.

猜你喜歡
適切性高等教育課程內容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試論現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目標的適切性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風電場規劃與設計》課程內容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