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 “互聯網+”獨立學院校外實習實訓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微探

2016-07-18 18:51許晗星尚啟超劉建斌
企業導報 2016年14期
關鍵詞:獨立學院互聯網+互聯網

許晗星+尚啟超+劉建斌

摘 要:結合當前獨立學院高年級校外實習實訓流動黨員的特點與傳統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管理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探索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管理新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 獨立學院;校外實習實訓流動黨員;管理新機制

中共中央辦公廳于 2006 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闡明了中國共產黨流動黨員的定義,明確了黨組織在流動黨員管理中的主要責任和對流動黨員的基本要求,突出了改進流動黨員管理辦法,把流動黨員管理納入了正規化管理渠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獨立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年級校外實習、實訓學生流動黨員日益增多,如何創新教育管理機制,加強和改進高校在外實習實訓流動黨員管理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獨立學院校外實習實訓黨員管理現狀

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地方和區域社會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這決定了獨立學院為了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普遍采取“3+1”的教學模式(即本科四年學習中,前三年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后一年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畢業班的學生有長達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在校外進行實習。一個學生黨員的發展需要兩年的時間,因此,高年級在校外實習、實訓學生黨員中,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占了較大比例,在轉正考察期間,由于實習點較分散,實習黨員分布廣,往往造成培養、考察對象較長時間內游離于黨組織之外,使黨組織無法全面掌握實他們在外的各方面表現情況,導致支部后期培養考察時出現對被考察者考察不全面、情況不明等現象。

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的意見》(中組發【2004】10號)中規定:“黨員外出地點或工作單位相對固定,外出時間6個月以上的,一般應當開具中國共產黨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外出時間6個月及6個月以內的,一般應當開具中國共產黨黨員證明信。外出地點、時間不確定的,一般應當持有中國共產黨流動黨員活動證。短期外出開會、參觀、學習、實習、考察等,時間3個月及3個月以內,無需證明黨員身份的,可不開具黨員組織關系憑證?!边@是流動黨員界定及管理的一般辦法。但是大學生流動黨員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完全適用。一是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與一般黨員的要求不同,比如參加實習實訓的學生黨員,如果由實習實訓地黨組織負責安排其參加黨的有關活動甚至有些將學生組織關系轉入實習實訓所在地黨組織,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會受到影響。二是臨時性或階段性的活動難以明確其黨組織,如志愿者服務工作、實習實訓單位頻繁輪換、更換等。三是流動黨員的時限界定,有些大學生黨員外出的時間雖然在“3個月及3個月以內”,但文件同時要求,即使黨員短期外出,也要通過適當方式主動與原所在黨組織保持聯系,而不能使其處于事實上的流動狀態。所以,對流動大學生黨員管理的責任往往仍在高校。

獨立學院的學生進入高年級后,針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多、預備黨員考察對象多、學生黨員數量多、校外實習實訓時段長(接近一學年)的“三多一長”的特點,決定了高校對高年級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受到時空的限制,導致教育管理面臨復雜性和特殊性,從而出現了對高年級校外實習實訓的學生黨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組織生活不正常等問題。校外實習實訓學生流動黨員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由于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暴露出的許多問題,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需要,亟須創新思路,探索新方法。

二、構建基于 “互聯網+”高年級校外實習實訓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平臺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其內涵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黨員教育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保證,加強高校校外實習實訓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使黨建工作全覆蓋、無死角,建立適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黨組織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指出,“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币虼?,高校黨組織應主動強化互聯網思維,不斷健全和完善教育管理機制,順應形勢,將黨員管理工作與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構建基于“互聯網+”高年級校外實習實訓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新平臺,使黨建工作很好地融入到現代信息中,從而提高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和效果。

(一)建立“網絡黨支部—網絡黨小組—流動黨員”三位一體組織模式。針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中“組織管不到黨員,黨員找不到組織”的現象,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在學院黨總支的指導下,成立了學生網絡黨支部,主要負責本支部校外流動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管理、考察和培養工作,實施與學生實習實訓所在地黨組織的交流和組織共建工作,隸屬流動黨員所在黨支部。畢業生流動黨員既是實體支部黨員,也是網絡支部黨員。網絡黨支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據黨章及《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結合流動黨員的數量,由學院黨總支決定網絡黨支部的組成,并通過支部黨員大會等額或差額選舉產生支部委員,并按就業所在地一致、原籍鄉鎮相鄰原則,劃分、建立3個黨小組,明確各自考察人、培養人,借助QQ、飛信、微信等網絡平臺,在做好上傳下達聯絡工作的同時,組織流動黨員參加網絡學習,過好正常的組織生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網絡管理工作細則,做到“匯報工作信息化、重大組織工作實體化”,要求在外實習、實訓的黨員每月分別向各自的黨小組組長通過QQ、微信等多種方式進行工作匯報,匯報內容包含在外實習期間在思想、學習、工作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使組織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以及工作、生活情況,小組組長則要及時對考察或培養對象進行反饋,做好考察及培養指導工作。網絡黨支部的工作作為實體黨支部常規黨建工作的補充與創新,重大組織工作仍須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通過實體黨支部開展,如發展黨員工作、預備黨員轉正工作、黨員評議、處理違紀黨員和不合格黨員等。

通過明確網絡黨支部委員、黨小組組長、流動黨員職責,有效落實三級責任制,進一步豐富創新校外黨員的組織生活,實現“兩個突破、兩個優化”。

(1)突破傳統管理模式,優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針對高年級在外實習實訓黨員流動性較大、管理難等問題,把組織生活延展到網絡,實現了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以傳統黨建方式為“主陣地”,以網絡黨建為“新戰場”,進一步強化和拓展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2)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優化高校與企業黨建互帶互促功能。流動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在外實習期間,所處單位有黨組織,由網絡黨支部所在黨總支出具的《流動黨員介紹信》、《入黨積極分子介紹信》,主動與當地黨組織聯系,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把流動黨員編入實習實訓地黨支部、小組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在外實習實訓期間,在同一實習實訓地或臨近企業實習實訓地的黨小組黨員定期開展組織生活。利用學生在湖北十堰市東風發動機廠有限公司實習的機會,汽車工程學院學生網絡黨支部聯系了該企業發動機箱體黨支部,開展了以“深入國企,為學生黨員明方向”為主題的黨支部學習交流座談會,在對企業黨建開展調研的基礎上,深入探索企業黨建特點,并結合相關專業知識與企業進行探討,進一步了解了企業運營模式及行業發展前景,不僅加強了與實習實訓企業黨組織的交流,明確了企業對黨員的的要求,也促進了學院黨員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 構建流動黨員管理“微信公眾平臺”,實現對內教育服務,對外交流共建功能。根據2015最新數據報告顯示,微信目前在國內已擁有超6億用戶,且合并月活躍用戶超過4.68億,其中86.2%為18-36歲用戶,而大學生用戶則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利用微信傳播迅速、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等特點,在遵循《中國共產黨章程》、黨內相關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汽車工程學院學生網絡黨支部通過建立“汽車黨員e家”微信公眾平臺,為校外實習實訓學生黨員提供了集學習、教育、培養、考察、服務為一體的“互聯網+”教育管理平臺。通過設置“理論經緯”、“微黨課”、“時政動態”等資源共享模塊,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開展自我學習提供信息資源共享服務;設置“黨建之窗”、“交流園地”、“培養考察”、“優秀黨員風采”等監督交流模塊,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進行網上學習交流提供場所;設置“網絡會議”、“網上黨日活動”、“網上評議黨員”、“黨員權利”等組織生活模塊,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能過好正常的組織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務,從而實現“教育考察高效化、工作總結全程化”。

構建針對校外實習實訓學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微信公眾平臺,將對“互聯網+”內涵進行補充,為互聯網條件下的現代媒體、新信息技術運用于黨建工作進行有益的探討,對傳統黨員管理模式在科學管理方面將實施有益的補充和創新。

(1)進一步豐富學生流動黨員組織生活,推動黨建工作從“擴大覆蓋面”向“增強實效性”轉變。利用“汽車黨員e家”平臺,做到常態化、網絡化管理,在實現學生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教育引導流動黨員積極參與網絡支部組織活動,增強互動活動的參與度和實效性,使黨建教育從單一的說教型向多樣型、互動型、創新型轉化,切實發揮網絡黨建平臺的作用,推進高校、企業黨組織發揮優勢互補,提高教育的針對性,為學生的生活、學習、就業排憂解難,提升高校黨建工作效率。(2)實現多維度管理,為“互聯網+”背景下對學生流動黨員進行“三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的高校網絡思想教育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依托“指尖上的平臺”,實現“教育全天候”,在日常定期轉發推送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內容,在十八屆五中全會、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轉發推送會議核心內容解讀,及時傳達會議精神,在充分關心、把握每一位學生流動黨員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對其管理與引導,增強黨員意識,提升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優化黨員隊伍的質量,開拓黨建工作新時空,使學生流動黨員做到“離校不離黨”,真正為實現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治保證,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

[2] 董秀娜. 網絡時代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的管理[J]. 高校輔導員導刊,2011,(6).

[3] 劉俊. 關于畢業生“流動黨員”網絡之家建設的一點思考[J].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3,(4).

猜你喜歡
獨立學院互聯網+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及其發展研究
以微課教學促進獨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應用性教學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