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流通視角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

2016-07-29 17:06宋香黃京霞
2016年25期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流通培育

宋香+黃京霞

摘要:本文從完善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的功能出發,提出了重視品牌建設、鼓勵農業企業參與組建合作社、探索多種融資渠道、擴展農產品流通網絡等方面對河北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培育。

關鍵詞:流通;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

一、引言

農產品流通困境本質上是由于流通環節不能解決農產品的產銷矛盾而造成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陳阿興,2003)。那么,如何解決產銷矛盾?傳統的流通渠道模式是產銷合一,但是這種模式交易規模小,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對稱(袁華,2005)?,F代化的流通途徑模式主張的是產銷分離,即“公司+農戶”的模式,農產品流通的全過程應該由中介組織完成。這種模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同更可以節省一部分交易費用,也有利于引導農戶生產與市場相需求相適應的農產品(袁華,2005),但是,這種模式卻提高了農產品價格中的流通費用,而且農產品的低利潤使得企業經營難以維持,同時,農民還要遭受商業資本的盤剝(宋書彬,2005)。

在農產品流通逐漸向市場化發展的進程當中,農民為了改變自身的分散狀態,同時提高在談判過程中的地位,按照互利、互惠與自愿的原則,建立了一種組織——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唐詣,2007)。從國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看,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業務是貫穿于農民至消費者的農產品流通的整個過程,由合作社或合作社興辦的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以及批發市場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了主導作用,這些促成了發達國家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劉軍,2007)。從國內的學術研究中,合作社無論是在聯合購買農資及組織農產品的銷運、實現整個產業鏈中的規模經濟、減少農民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服務方面,還是在協調農民生產性活動、解決生產經營中外部性問題以及維護農民利益的服務方面等被給予厚望(周兆生,1999;胡敏華,2001)。那么,合作社是什么?合作社是用戶所有、用戶控制和用戶受益的經濟實體,以自愿入社、民主控制、按惠顧額分配盈余和資本報酬有限為經典原則作為判定和識別合作社的質的規定性(馬彥麗,2013)。

既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流通領域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在我國,流通領域內合作社的發展如何呢?我們以河北省為例,來分析其發展的現狀,并從中找到問題,最后給出完善的對策和建議。

二、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概況

在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后,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下,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歷了井噴式爆發到回歸正常軌道再到規范式發展的發展軌跡。截止2014年,河北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2926家,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制定的30000家目標,其中示范社3943家;合作社成員數3079915戶,同比分別增長43.05%、40.67%和14.21%;其中普通農戶302.43萬戶,專業大戶及家庭農場成員2.96萬個,企業成員2.22萬個,其他團體成員0.38萬個;帶動非成員農戶37726萬戶;按從事行業劃分,種植業52579個,占比63.4%;林業5662個,占比6.83%;畜牧業16998個,占比20.5%;漁業373個,占比0.45%;服務業4755家,占比5.73%;其他類2559個,占比3.08%。

三、基于流通視角的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加工能力的不足,品牌建設能力的缺乏

許多合作社在標準化生產、技術引進、設備改造、市場開拓等多方面處于較低層次,大多數仍在生產環節的最初階段,產業鏈得單一,且處于農產品整個鏈條的最低端,所以合作社產品的附加值根本就挖掘不出來,農產品沒辦法進行深加工,更談不上儲運和流通,大部分農產品除了直接出售到低級市場外再沒有其他的出路。此外,合作社由于實力弱,得不到政府或者金融機構足夠的資金支持,產品的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培育品牌便難上加難,要想形成產業效應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風險抵御能力弱

相對于其他商品生產來說,農業流通不僅要面臨市場風險,同時也要面臨自然風險。合作社在面臨農業生產的雙重風險時,其規避風險的手段和能力欠缺,風險抵御能力較弱。一方面,其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農產品具有易耗、不易儲存等特性,對市場信息、儲存條件、上市時間等的要求較高,而我省大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市場信息不暢、銷售流通渠道狹窄單一、加工儲存能力不夠,使得其無法及時應對市場的突變。另一方面,其規避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弱。最重要的規避手段—農業保險,因其保費高、理賠難、賠付低等現實,覆蓋農業生產范圍較窄,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規避自然災害的幫助不大。

(三)資金融通問題

國內外的工商業資本進入中國農業領域時,由農民自身組成的合作社因為沒有資金上的依托,這便造成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被動局面。在別的國家當中,農村合作組織都有與之合作的金融組織,而金融組織同時也是農村其他合作組織的堅實依托,這些國家通常是通過農村合作金融以及與其合作的保險的盈利來支撐與其他農村合作組織的經濟活動。在我省,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因為資金短缺,多數還停留在初級農產品的簡單銷售上,無力開展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及儲運流通。

(四)農產品流通市場不發達,農產品銷路難

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扶持力度的增加,河北省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產出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農產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尖銳矛盾卻一并出現。一方面是小農戶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另一方面是城市對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兩者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其中的原因可以用以下三個方面來解釋:其一,農戶受長期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其自產自銷的模式造成農戶種植的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障礙多,從而形成較高的成本,以及農戶與市場的溝通困難;其二,由于農產品種類單一,缺乏差異性,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其三,河北省雖然處于黑龍港地區,具有明顯的市場區位優勢,但在農產品銷售渠道方面,農戶與農村經濟組織之間并沒有達成廣泛的合作共識,所以,供給方與需求方就有了脫節。

四、基于流通視角的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

(一)重視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越來越重要。在實施品牌化戰略經營競爭的過程中,要著重突出品牌的特色,在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過程中要以農業技術為導向,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力求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并著重追求差異化,同時強調包裝的差異化以及特色化,以便達到區別于其它農產品的目的,要做到包裝小型化、精品化和透明化。以市場需求為指導方向,以農產品差異化生產為標準,塑造獨特的農產品品牌形象,這樣才能增加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增強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形成產品的獨特競爭優勢。

(二)鼓勵農業企業參與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業企業具備豐富的經營經驗,相對于單個的農戶來說,對市場非常了解,并且擁有晾曬場地、糧食倉庫和農產品加工設備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與農業企業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利用這些設施。在此要強調是農業企業,而不是任何一家企業,因為農業企業對農業生產比較了解,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經驗和富足的資金,在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抵御風險和資金融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探索多種融資渠道,解決資金困難

除了依靠政府資金扶持、大戶贊助、金融機構支持等方式外,合作社自身應該積極探索新的資金融通方式,以打破資金的制約。首先,合作社可以鼓勵每一位社員以多種形式入股,除了現金出資形式外,還可以用各種農機設備以及牲畜或者一些無形資產入股;其次,合作社要健全自身的財務會計制度,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只有這樣才能盡快爭取到金融機構或社員的信任與支持。

(四)擴展農產品流通網絡,保證農產品銷路

市場的銷路暢通與否關系著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可以正常的運轉,我省應繼續建設并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渠道,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之間進行投資與合作,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零對接,建立生產基地與批發、零售市場等零售終端的穩定產銷網絡。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拓展銷路,一種是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超市的對接,促進省內大中型連鎖超市內的鮮活農產品與鮮活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對接;另一種是推動社區的直供直銷模式,建立居民菜點、社區生鮮超市與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的對接。(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趙曉飛,徐輝.從流通渠道視角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基于武漢市的調查分析(課題組)[J].市場營銷導刊,2009,05:24-30.

[2]陳阿興,岳中剛.試論農產品流通與農民組織化問題[J].農業經濟問題,2003,02:55-60+80.

猜你喜歡
農民專業合作社流通培育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爾鎏金銅佛流通考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流通空間”的中西方比較
農業規?;洜I模式創新: 案例剖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商貿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