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實證研究

2016-07-29 20:46周蓓安祥生
2016年25期
關鍵詞:生活滿意度實證研究

周蓓+安祥生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的調查問卷,運用有序Logistic分析方法,基于個人特征、家庭因素、工作狀況、社會交往等方面,運用各項具體指標分析影響其生活滿意度的因素,從而得出,年齡、就業性質、對本地人的評價和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對其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實證研究

第一代農民工是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城市謀生,但戶口仍在農村的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主要包括個體經營者、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私營企業中的電工、技工、廚師等。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步入知命之年或接近退休年齡,長期以來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和戶籍制度,使他們無法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待遇,處于社會的邊緣化地位,成為弱勢群體。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如果第一代農民工的利益和訴求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加重轉型期的矛盾與沖突?,F階段,在中國農民工代際轉換進一步加快和流動方式更為復雜的背景下,將第一代農民工作為研究主體具有更為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在關注第一代農民工物質和精神訴求的基礎上,分析研究影響其生活滿意度的因素。

一、研究假設

生活滿意度是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對所從事工作及工作之外的生活狀況的主觀綜合性整體評價。本文認為,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不僅取決于其物質生活條件,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因此,本文假設,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是基于其對個體特征、家庭因素、工作狀況和社會交往四個方面所做出的主觀整體性評價。

研究假設1:生活滿意度受個體特征的影響。

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戶籍所在地和遷移距離等個體特征造就了不同的人格特質。山西省流動人口以省內短距離遷移為主,年齡特征隨我國人口年齡的代際轉換而變化。由于生活地域和觀念習慣的差異,不同地區的農民工會呈現出不同的個體特征,由此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就不同。因而個體特征是影響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子之一。

研究假設2:生活滿意度受家庭因素的影響。

是否結婚、配偶是否工作、是否舉家遷移和家庭年收入等家庭因素直接影響著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作為具有傳統意識的第一代農民工,家庭觀念深植于其血液中,其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配偶及子女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讓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當前,為獲得更多的家庭收入和更好的發展機會,我國舉家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呈上升趨勢。配偶及子女是否隨遷、配偶是否工作和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影響著家庭幸福。因而,家庭因素是影響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子之一。

研究假設3:生活滿意度受工作狀況的影響。

工作狀況主要包括工作時間、福利待遇、就業性質和工作環境等因素,綜合反映農民工的職業地位和工資水平。農民工從事的職業分布在各行各業,以簡單的體力勞動和低技術含量的工作為主,單位是否為其繳納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直接影響其是否能享受相關的社會保障以及失業、退休后的生活質量。因此,工作狀況是影響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子之一。

研究假設4:生活滿意度受社交狀況的影響。

社交狀況綜合反映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的融合程度及其精神生活質量。盡管長期生活在城市,但部分農民工的社交圈子仍以地緣和親緣關系為基礎,主要與同城老鄉和親友交往,而與城市居民交往相對較少,這關系到農民工與本地居民的關系是否融洽。因此,社交狀況也是影響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子之一。

二、問卷設計與描述性特征

本文采用抽樣調查研究,以2015年10月對大同市211位進城務工多年的第一代農民工的面對面交流所得到的部分數據為樣本,從個體特征、家庭因素、工作狀況和社交狀況四個維度評價大同市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本文采用一個單一整體評估項目即生活滿意度和4個維度的13個指標,4個維度的具體指標如下:第一,個體特征,選取性別、年齡、婚姻狀況、進城年限4項指標;第二,家庭因素,選取隨遷的配偶及子女數占家庭人口的比例、配偶是否工作以及家庭年收入3個指標;第三,工作狀況,選取就業性質、日均工作時間和換過的工作單位個數3個指標;第四,社交狀況,選取與本地同事交往、對本地人的評價和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3個指標。

三、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統計建模

生活滿意度按照滿意程度進行打分,是一種有序的分類變量。解釋變量包括連續變量和分類變量兩種變量類型,因此不適合采用傳統的線性回歸。本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建立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被解釋變量生活滿意度為有序三分類變量,將“不滿意”設為1,“一般”設為2,“滿意”設為3,模型的基本形式為[9]:

Logit(P1)=ln(P1/(1-P1))=α1+βX′+ε1logit(P1+P2)=ln((P1+P2)/P3)=α2+βX′+ε2

其中α1、α2均為截距項,β為回歸估計參數向量,P1、P2、P3分別表示生活滿意度為不滿意、一般和滿意時的概率。

以生活滿意度為被解釋變量,個體特征、家庭因素、工作狀況和社會交往的各項指標為因變量,在α=0.05,β=0.10的水平上,采用Cauchit連接函數對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進行有序多元回歸分析。估計結果顯示,卡方檢驗的Sig值為0.000<0.01,模型結果顯著成立,平行性檢驗顯著性為0,說明斜率系數在各相應類別中是不同的。因而最終方程是有效的。

注:回歸結果將分類變量做了啞變量處理。其中,性別變量中女性以男性為參照;婚姻狀況中未婚以已婚為參照;配偶是否工作中不工作以工作為參照;就業性質中,其他就業性質以自辦企業為參照。

(二)結果分析

實證分析結果顯示:

1、從個人特征看,年齡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最為顯著。表明第一代農民工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子女大多已經成年,撫養和教育子女的壓力相對較小。工作主要是為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和社交需要,而不再像年輕時為了家庭生計而疲于奔波,因而年齡越大,生活滿意度越高。性別、婚姻狀況和進城年限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其與預期影響方向均一致。由此看出,在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中,女性比男性生活滿意度高,已婚農民工比未婚農民工生活滿意度高,進城年限長的農民工生活滿意度高。

2、從家庭因素看,3個指標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一般來說,收入會顯著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滿意度,但本文的實證分析結果并不支持此結論。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與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這一群體的特殊性有關。對這一群體而言,收入已經不是影響其生活滿意度的首要因素,社會交往因素對其生活滿意度往往起著更為主要的作用長期在城市生活,習慣了城市便捷的基礎設施并在城市中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活動圈。因而,他們選擇在城市中謀一份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作,盡管工資可能不高,但足以保證其在城市中生存下去。隨遷的配偶及子女數占家庭總人口比重與預期影響方向相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隨遷的家庭人數越多,主要勞動力的工作壓力就越大,家人團聚帶來的歡樂不足以抵消增加一個家人所引起的生活成本的提高,因而系數為負。配偶是否工作與預期影響方向一致,說明配偶有工作的農民工比配偶沒工作的生活滿意度高。

3、從工作特征看,就業性質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最為顯著,說明從事何種性質的工作以及該工作能否得到社會的尊重對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有重要影響。相對于其他性質的工作而言,自辦企業有較為自由的工作環境,預期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并伴隨著企業創辦成功而來的社會尊重,使得自辦企業者的生活滿意度普遍高于其他性質的工作。同等的收入條件下,在國有、集體企業工作比在私企工作能享受更健全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因而,就業性質對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有重要影響。日均工作時間和換過的工作單位個數與預期影響方向不一致。對日均工作時間這一變量,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在同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下,增加一小時工作時間所引起的收入增加足以抵消給身體上帶來的痛苦,因而系數為正。對換過的工作單位個數這一變量,由于頻繁地換工作是為尋求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工作條件,會正向地提高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因而系數為正。

4、從社交因素看,對本地人的評價和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均對生活滿意度均有顯著影響。在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這一項中,娛樂活動主要包括打牌、玩手機、看書和健身等,娛樂活動得分越高,第一代農民工的精神生活也層次越高。對本地人的評價反映第一代農民工與當地人的融合程度,對于以親緣和地緣為紐帶的農民工社交圈子而言,對本地人的評價越高,說明二者相處得越融洽。因此,在社交因素這一影響因子中,第一代農民工更加看重與當地人相處是否融洽以及娛樂活動是否豐富,對當地人評價越高、娛樂活動越豐富,生活滿意度就越高。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第一,年齡、就業性質、對本地人的評價和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說明年齡越大、對本地人評價越高、娛樂活動得分越高、從事的工作越能受到社會的尊重,生活滿意度就越高。第二,綜合來看,對社交的需求是影響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第三,其他對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影響不顯著的因素,并不代表對生活滿意度沒有影響,只是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實證研究結果證實了假設1、3和4,且研究假設4即社交因素對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滿意度影響最大。

四、提高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對策建議

本文通過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對影響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的各指標進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以期提高其生活滿意度。

(一)提高收入水平,進一步改善其物質生活水平。根據被調查的211個統計樣本,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的平均家庭月收入為4500元,按一個三口之家算,人均月收入僅為1500元,遠遠低于2015年山西省城鎮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2152元。第一代農民工為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有權過上受保障和有尊嚴的生活。因而應逐步提高大同市環衛工、修理工等工人的基本待遇,保障其在城市生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強化政府責任,改善返鄉農民工就業環境。政府可為返鄉創業和再就業的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財政支持。本文調查結果顯示,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平均年齡將近50歲,在非正規部門已接近退休年齡。其中,部分農民工經過多年打拼,取得大同市的城市戶口,在城市中安定下來。然而,多數農民工退休后面臨返鄉或返回農村生活。對于返鄉農民工,由于多年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經驗,相比沒有外出打工的那部分群體而言,其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更強。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政府應加大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通過就業和創業培訓,使返鄉農民工實現再就業,增加返鄉的第一代農民工的收入。

(三)完善勞動力市場,逐步消除對農民工的就業歧視。就業性質綜合反映農民工渴望受到社會尊重并獲得相應社會保障的訴求。應建立公平、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加大對農民工的就業培訓和在職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改善工作環境,減少職業病的發生,為從事高危職業的農民工購買工傷保險。嚴格規范企業用工制度,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農民工享有平等的勞動權以及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與市民同等的社會保障。應加大公共投資力度,逐步建立針對農民工的醫療和大病保障制度、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制度,合理確定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繳費比例,保障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減少其在城市中生活的后顧之憂。

(五)發展社區文體事業,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實證研究表明,對本地人的評價和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且年齡越大,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會增加。而當前大同市第一代農民工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得分均值僅為1.28,娛樂活動相對較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在農民工集中居住的社區,建立更多的公共娛樂設施和文化體育設施,保障公民娛樂活動的多樣性,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共同參與文化活動加快城市居民和農民工的相互融合。(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董歡,郭曉鳴.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第一代農民工的轉移取向及其多元影響[J].人口與發展,2013,19(6):19-25.

[2]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EB/OL.http://ex.cssn.cn/dybg/gqdy_gdxw/201511/t20151112_2577302.shtml.

[3]周麗萍,余磊,涂澤鵬.農民工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5,(6):83-88.

[4]安祥生,陳園園,凌日平.土地流轉與土地制度改革——以晉西北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5,29(11):25-31.

猜你喜歡
生活滿意度實證研究
關于大學生體育活動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的相關分析
玉雕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實證研究
溫州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及能力分析
城市農民工生活滿意度調查分析
我市高中生生活滿意度的現狀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