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現階段經濟狀況與美國金融危機前經濟對比

2016-07-29 21:48房鑫
2016年25期
關鍵詞:金融市場金融危機政府

房鑫

摘要:美國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在政策方面實行了量化寬松政策,導致了實體經濟羸弱,房地產過度繁榮,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導致了金融危機;我國現階段經濟狀況與美國金融危機前在政策和經濟增速放緩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希望政府能夠引起關注,防患于未然。

關鍵詞:我國現階段經濟狀況;美國金融危機前經濟態勢

一、政策方面

(一)美國實行量化寬松政策

美國為了促進經濟的增長,從2000年開始,采取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向市場中釋放大量的貨幣流動性,導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總額逐年增加。大量流動性的釋放使得股票、房地產等市場發展過熱,美國金融市場發放了大量次級抵押貸款,有一大批信用較差的購房者通過次級貸款取得了房屋。并且在金融創新的背景下,美國金融市場存在著大量的以次級抵押貸款還款額為基礎的次級資產抵押證券,系統性風險開始逐步顯現。

美國政府為了控制經濟過熱的局面,從2004年中開始,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使得2006年起房地產價格出現拐點,一年內平均房價下跌3.5%,部分地區跌幅超過20%。由于房價下跌使得購房者難以通過將房屋出售或抵押獲得新融資,大量使用次級信貸的購房者由于難以支付貸款而被迫將房產抵押給銀行,銀行為了收回信貸資金而在房地產市場大量拋售房屋,使得房地產資產價值急劇下跌,違約情況越來越多,整個房地產市場瀕臨崩潰。但更為嚴重的是以次級貸款還款額為支持的證券的現金流發生斷流,從而使得其價值出現下跌的跡象,導致全球金融機構紛紛倒閉,從而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二)我國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剩

2008年9月,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導致我國信貸萎縮,資產價格大幅度下降,投資和消費嚴重縮水,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流動性明顯不足。為了抵御金融危機的不良影響,我國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采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在擴張性財政政策方面,政府首先加大政府公共支出的力度: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會議決定到2010年年底向市場注入4萬億的人民幣,并將其主要用于教育、醫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以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其次,在稅收方面采取有利于出口和金融業繁榮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從2008年開始到2009年6月連續7次提高出口退稅率,提高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促進了出口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2008年9月19日,政府將證券印花稅征收方式改為單邊征稅,稅率也有所降低,從而降低了證券市場的交易成本,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繁榮。

從貨幣政策來看,央行4次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進率,連續5次下調存款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使得大量在銀行中存放的貨幣流入市場,為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

由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貨幣供應量從2008年發展迅速。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從圖中可得,M2過高而M1過低,這表明我國投資過熱、需求不旺,說明有危機風險。

流動性過剩有利于金融市場中的直接投融資,有利于經濟快速復蘇,并且為調節居民資產結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但流動性過剩卻同時會給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赡軙е峦ㄘ浥蛎?,以及由于經濟過熱導致的房地產泡沫破裂、金融市場崩潰等一系列現象。

二、實體經濟羸弱,房地產、金融市場異常繁榮

(一)美國方面:投資者將大量資金投入金融領域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投資者為了投機而創建新的創新性的金融工具,為了獲得更高的效益,投資者將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高收益高風險的虛擬經濟中,金融市場不斷繁榮,導致了金融系統風險不斷累積;同時也擠占了實體經濟投資,導致了實體經濟的衰弱。

(二)中國方面:實體經濟處于低位,房地產、金融市場交替繁榮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經濟監測的先行指標,能夠反映出經濟的繁榮和衰退情況。從PMI指標看,近三年來我國經濟一直相對處于低位,始終在50榮枯線上下波動,并且從長期看保持著下降的態勢,說明我國實體經濟始終保持在地位運行。

從實際GDP增長率看,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連續17個季度(2012年1季度~2016年1季度)低于8%,并且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GDP增速預計在6.5%左右,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也連續下滑,從2012年的10%,降到2013年的9.7%,再降到2014年的8.3%。另外,產能過剩狀況趨于惡化,產能過剩行業和企業在逐步增多。各類企業調查都顯示,工業企業的平均設備利用率在八成以下,有些甚至不足五成。

然而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卻異常繁榮,并呈現交替繁榮的趨勢。

從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全國百城房地產價格指數看,我國的房價指數從2010年開始呈現高速上漲的趨勢,在經歷2011年歷時一年的橫向調整后,2012年下半年開始又開始保持直線上升態勢。由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前車之鑒,我國政府為了防范房地產泡沫,采取大量的措施控制房價的增長,在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在2014年開始調轉直下。在2015年年中開始,房地產又一次開啟上漲模式,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去庫存”政策的影響下,房價從2016年年初開始直線飆升(見圖2)。

股市與房地產的走勢呈現交替繁榮的趨勢。當房價從2014年6月份開始下滑時,股市則啟動了一輪強勢上漲。11月底上證綜指收于2683點,12月份更是迅速突破3000點關口,收于3235點。2014年下半年的漲幅高達58%,2015年5月甚至一度達到了突破了5200點的高位,冠絕全球。然而在今年6月中旬開始,累積已久的股市風險終于爆發,股價直跌,在兩周內迅速跌了1000多點,多支股票停牌,政府倉皇救市。

三、經濟增速放緩

(一)美國方面

美國政府為了控制經濟過熱的局面,從2004年中開始,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使得房地產價格下跌,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了房屋違約增多的各種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次貸危機。

(二)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下行趨勢

2014年經濟增速為7.3%,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首次低于7%,在2016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則是6.5%左右。我認為,導致經濟增長減速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出口增長率的下降。2016年3月進出口貿易累積值為8021.36億美元,2015年同期累積值為9038.32億美元,相差了將1000多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1.3%。貿易逆差的量也在不斷的縮小。最應該拉動經濟增長的居民消費是占GDP比重卻逐年下降,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市場化改革始終壓制著百姓的消費欲望,使得拉動內需的措施并沒有明顯得成效。2016年是改革的攻堅期,政府正致力于調整經濟,在投資方面增速放緩。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都在減速剎車,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將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

四、總結

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態勢與美國金融危機前經濟發展狀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給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埋下了很多安全隱患,因此,政府需要對于經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要及時予以關注,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調控經濟,預防金融危機的發生。(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金融市場金融危機政府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如何認識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讓金融市場發力
民生建設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20世紀以來的金融危機成因比較和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