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體育賽事中的新聞發布會

2016-07-29 22:09李娜
2016年25期

李娜

摘要: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曾經概括過成功舉辦奧運會的三個要素:一是良好的組織工作;二是本國的體育成績;三是媒體的宣傳。研究目的,北京奧運會作為讓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在此次奧運會中做好媒體的宣傳是極其重要的,而媒體宣傳中新聞發布會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北京奧運會為例來分析大型賽事中舉辦新聞發布會的重要性。研究方法,文章運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對大型賽事中新聞發布會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和討論。研究結果,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奧運新聞中心以坦誠透明的態度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處理了一些輿論危機,為北京奧運會的順利進行作出了貢獻。研究結論,大型賽事中的新聞發布會是成功舉辦一場賽事的必要因素之一,信息發布的情況是提升一個國家形象的關鍵。

關鍵詞:新聞發布會;北京奧運會;媒體關系

一、新聞發布會的概念和在我國的演變

新聞發布會是國家、政黨、社會團體任命或指定的專職(比較小的部門為兼職)新聞發布人員,其一般是該職能部門中層以上的負責人,在一定時間內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時局的問題,約見個別一記者,發布有關新聞或闡述本部門的觀點立場,并代表有關部門回答記者的提問①新聞發布會一般是由一個組織用來向新聞界發布消息,借以提升其自身或與自身相關的形象。

在我國,新聞發布會的建立實質就是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因為新聞發布會就是新聞發言人發布信息的平臺,二者的發展歷史是相生相隨的。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確立于1983年,當年的4月23日,中國記協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言人。這次較大規模的集中亮相,拉開了我國新聞發言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蓬勃活躍的序幕。但二十多年來,這一制度基本限于中央一級政府,其中外交部的新聞發布會較為穩定和規范。地方政府機構則一般沒有把舉行新聞發布會列入日常工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距今已有32年歷史。最有代表性的是2003年,以“非典危機”為代表的突發事件,使我國政府機構充分認識到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對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意義。從2003年起,上海、重慶、廣州、成都、深圳等大中城市的市政府,以地方立法形式,頒布了各自的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其中,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成為規章中規定的信息公開形式之一。②

二、北京奧運會中舉辦新聞發布會的必要性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自1894年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如今己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國際體育盛會。奧運會不僅為主辦城市和國家全面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強大動力,也為其迅速、有效地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供了展示平臺和宣傳的窗口。它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體育范疇,“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作為奧運會中的特有人文精神已經深深影響了每一個人,成為各類競技活動催人奮進的必要動力。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不僅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望、增強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加速了社會發展進程而且還促進了北京市的城市建設,帶來了許多經濟效益。

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把做好媒體宣傳作為考察一個國家舉辦奧運會是否成功的標志,由此可見體育組織與媒體關系運行的必要性。奧運會媒介服務可界定為:在奧運會的籌備及舉辦過程中,賽事組織者針對世界范圍內的大眾傳播媒介的需求而提供的無形活動和有形產品的組合。其主要特征是:無形性;記者參與服務過程;復雜性;集中性;多變性。從組織傳播的角度看,奧運會媒介服務部門有多種功能:微觀的層次是向媒介提供服務,協調奧運會承辦組織與媒介之間的關系;在更為宏觀的層面上,媒介服務部門在不同情境下樹立奧運會的形象,并起到保護奧運會組織者的作用。新聞發布會是北京奧運會中處理好媒體關系的一個重要渠道,所以就先從理論上分析北京奧運會中新聞發布會召開的必要性。首先,新聞發布會為北京奧運會的召開創造了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從北京奧運會的籌備期開始,針對奧運會的場館建設、會徽、吉祥物等事件都有新聞發布會,這些積極的發布行為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動員作用,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③;其次,新聞發布會為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市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通過各項事務的公開可以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北京奧運會的籌備情況,從而對北京奧組委能力產生信心,極大的增加了民族認同感;最后,新聞發布會的舉辦能夠及時進行危機公關,為北京奧運會中潛在的危機事件盡快解決。力求北京奧運會各類新聞的快速和準確傳遞,同時爭取國際媒介更廣泛和更積極正面的新聞報道。大型體育賽事中不免會發生一些“小插曲”,如果不及時澄清說明,就可能會引起輿論動蕩,而及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可以做到公開透明,為奧運會的順利進行和國家形象的樹立添磚加瓦。

三、對北京奧運會中新聞發布會的思考

以北京奧運新聞中心為平臺的新聞發布已成為中外記者獲取奧運籌辦信息的重要渠道。據統計,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奧運新聞中心在2006年共召開新聞發布會36場,參加發布會的境內外記者約3000人次。2007年北京奧組委實施定時定點的新聞發布制度—每周三下午15時在北京奧運新聞中心新聞發布大廳舉行中外記者新聞發布會,并將根據媒體的關注和興趣安排更多的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的城市發展和建設情況,以及奧運籌辦進展情況。新聞媒體參加每周三的北京奧組委與新聞媒體的公共關系活動概況分析例會不需要提交申請,新聞宣傳部和北京奧運新聞中心會以傳真形式向相關媒體發送邀請,但同時也歡迎其他媒體參加。④其中,由于缺乏法律的約束與規定造成的隨意性,使得中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難以落實到位,信息發布的尺度難以把握,從而出現流于形式、敷衍塞責,把政府新聞發布做成形象工程的情況。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美國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尤其是在突發事件上的及時,準確,全面,信息公開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⑤

此外,在舉辦新聞發布會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一定要做好媒體服務工作,這是賽事組織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這項重任單一部門是難以完成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資源的整合;要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這是媒體參與賽會報道的依賴性需求;要重視公眾的知情權,及時對新的信息和各項政策進行公布,酒香也怕巷子深。

四、結語

從未來發展看,互聯網使體育組織獲得了與媒體一致的傳播能力和工具,體育組織和球迷都可以成為傳播者,身份的轉化和改變顛覆了傳統媒體在體育新聞報道中的角色。但是只要優質的體育產品依然存在,體育組織與媒介雙方利益需求沒有發生改變,受眾或體育迷對媒介的依賴沒有消失,體育組織與媒體所形成的一體化趨勢一一媒介體育的關系就不會發生改變。⑥在北京奧運會籌備和舉辦期間,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奧運新聞中心通過上百次的新聞發布會以坦誠透明的態度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處理了一些輿論危機,為北京奧運會的順利進行作出了貢獻,為我國舉辦奧運會為代表的大型賽事積累了寶貴經驗,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多角度、有能力的新中國。(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注釋:

① 劉建明.宣傳輿論學大辭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2.

② 祁連潤.從突發事件看我國新聞發布會的發展[D].2015.

③ 郭晴.體育組織與媒體關系運行[M].人民體育出版社.

④ 沒有比奧運更大的外宣,中華網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lnews/china.cgi?docid=10517307898932518683.17265005136897948831,0&server=192.168.9.114&Port=5757.

⑤ 祁連潤:從突發事件看我國新聞發布會的發展[D].2015.

⑥ 郭晴,郝勤.體育組織與媒介關系演變[D].2011.

參考文獻:

[1]劉建明.宣傳輿論學大辭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2.

[2]祁連潤.從突發事件看我國新聞發布會的發展[D].2015.

[3]郭晴.體育組織與媒體關系運行[M].人民體育出版社.

[4]郭晴,郝勤.體育組織與媒介關系演變[D].2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