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機事件中微博謠言傳播的特點及控制淺析

2016-07-29 22:15李丹丹
2016年25期
關鍵詞:傳媒業轉型期

李丹丹

摘要:如今,傳媒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網絡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新的問題不斷產生。中國目前也正值社會的一個轉型期,各種不確定性的混雜繁多的信息在網絡上不斷傳播與擴散,微博作為當今最流行的一種自媒體形式,也容易成為謠言瘋狂滋長的土壤,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隱藏的風險以及危機,很可能導致群體性心理失衡現象加重。在自媒體時代,謠言的傳播易引發公眾心理恐慌,謠言傳播可能會破壞社會安定、引發新的社會危機。本研究基于新近發生的“網傳櫻桃有毒”事件來分析這種病毒式的謠言傳播的特點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減少社會負面影響,以期對網絡謠言在危機事件中的監管控制與相關問題的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傳媒業;轉型期;自媒體形式;微博謠言

環境在不斷變化,新媒體也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新事物的涌現也伴隨著大量不確定性的信息,受眾處在這個交互式的新媒體大時代之下,對于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做出基于個體特征的的“路徑選擇”,很顯然,這也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以及不安全感的時代,任何一個不確定性的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被引爆的一個節點。如何在網絡環境中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已經是迫在眉睫,尋找到一種有效的應對方法也顯得格外必要。

一、“櫻桃有毒”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轉型期的動蕩性促使謠言產生

在本應該是櫻桃上市的大好時節,但在近日,一段與櫻桃有關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熱傳,并且不斷在微博上進行轉載發酵,視頻中的當事人稱櫻桃核仁含“氰苷”,被吃進人體后,與胃酸反應,產生劇毒的氰基離子。結果很多人不敢再買櫻桃,櫻桃在某些超市的價格也有所下降,最后通過記者砸碎櫻桃核調查,再經過采訪有關專家得知,“嚼碎櫻桃核會致命”屬于謠言,之后人民日報、法制晚報、福州網警巡查執法、海峽都市報等紛紛在微博上辟謠。

其實與之相類似的事件在以前也發生過,追溯到更久以前,可以發現,2005年的“樹仔菜有毒”謠言,2006年的“注水西瓜”謠言,2007年的“香蕉致癌”謠言等等。

一個個以訛傳訛的事件頻發,這些謠言可能是惡意,也可能是無心,但每一次由謠言引起的農產品滯銷都會令農民陷入絕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污染了傳播環境,使得受眾心理產生恐慌,對社會產生某種不信任感。

(二)媒體把關不嚴導致謠言產生

面對這種突然爆發、難以預料并且需要緊急處理的公共安全事件,媒體的把關就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網絡媒體中,缺乏一定的管理與控制,從而使得謠言在網絡上擴散,并且愈演愈烈。同時,一些媒體的快速發展與膨脹也加速了媒體行業的惡性競爭,往往此時,新聞核實的過程就被忽略了,因為追求時效性,一些不嚴肅的信息、不準確的新聞就增多,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甚至捕風捉影炮制新聞,而謠言也就此產生。在“櫻桃有毒”事件中,相關媒體的真正問題就是信息傳播以及把關不嚴謹,主流媒體沒有堅守好自己相應的職責。

二、微博謠言的特征

(一)傳播速度快

謠言的傳播已經突破時空的限制在網絡上自由流動,媒介對于信息的把關也影響了謠言的傳播速度?!耙话銇碚f,只要核心節點制造的話題引發了其他用戶的關注同時產生互動行為,形成事實上的依托微博平臺的社群互動,這樣的話題就具有聚合性,以話題為核心的圈子即告成功,區別只在于圈子的大小及互動的強弱?!边@個“櫻桃有毒”的謠言涉及到公眾的生命健康,所以傳播速度快,也會立即在微博上形成熱議話題的圈子。

某些微博大V更是利用了自身的話語權來影響著自己的粉絲,大V的身份認證本身具有一定的可信力,故而降低了普通用戶的防備心理,也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謠言的傳播。

(二)標題聳人聽聞

在“櫻桃有毒”的謠言病毒式傳播的過程中,該謠言在被加上“緊急通知,小心丟了性命”等字眼后,閱讀量很快達到數萬。

除此之外,在網上去搜索“櫻桃有毒”的相關事件,就會看到一些聳人聽聞的標題,比如有的新聞標題直接寫“五顆櫻桃毒暈一個成年人”等,在傳播的過程中,新聞的題目聳人聽聞,內容夸大其詞,一味地博眼球制造噱頭,無疑削弱了新聞的客觀性,加劇社會恐慌心理。比如網友“Hhhhh斯本”在微博里評論說“感覺世界好危險?!边@些評論足以顯見謠言對于受眾心理的影響。

(三)澄清速度加快

就“櫻桃有毒”事件來說,該則謠言發出后不久,“頭條博客”發文:“真相:櫻桃核有毒?誤食不等于中毒!”,“中國新聞網”也發文:“嚼碎櫻桃核會致命?謠言!”,各種新媒體紛紛出來辟謠,辟謠的速度較之同時期內的謠言要快。受眾分散在世界上不同的角落,有千差萬別的個體特征,既存在某些受眾在轉載信息的過程中不加核實,也存在一種社會心理—求真心理?!爸{言得以流傳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其模糊性,按照奧爾波特與波斯特曼的公式,模糊性乘以重要性,就決定了謠言的流傳程度?!?/p>

真相的暴露需要一個過程,相關的媒體有責任有效加速這種過程的進展,讓新聞更加接近真實,而不是讓謠言大行其道。

三、微博謠言的控制策略

(一)政府方面

政府應該對于類似的微博謠言進行有效把關,現代領導者只有改變舊有的傳統思維,運用新思路,突顯出自身的掌控能力,才能有效管控媒體,進行理性發聲,從容應對各種危機事件。宣傳部門應與媒體進行良好溝通,使其在發布傳播和轉發相關事件與文章時,首先應對事件進行理性的解讀,再借由自身的影響力,來影響民眾的看法和態度,還可以組織專人小組實施全天候的輿情監測。

(二)媒體方面

媒體是社會公器,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有讓媒體真正還原真相,才能讓謠言止于充分傳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媒體失語才會使得謠言瘋狂滋長與蔓延,信息在二次傳播的過程中核實缺位,現象真實不等于新聞真實,在網絡上人人都是傳播者,所以媒體人應該勇于承擔責任,必要時候進行正確的科普,才能對信息的傳播進行有效的引導。

(三)公眾方面

作為受眾應該理性對待網上所傳播的信息?!爸{言止于智者”,受眾應該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做一個“智者”,而不是人云亦云,應該使用批判性思維來有效應對網絡上復雜多變的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受眾對于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應該進行理性分析。

四、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傳播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再次回歸到“櫻桃有毒”這個事件,對其整個過程進行透視分析,不難看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在危機事件中蘊藏著的潛在價值確實值得每一個媒體人進行深思。

故而媒體應該針對微博某些特定的傳播路徑,充分了解到事件的真相,把握信息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的規律,才能真正掌握一定的危機公關的處理策略以及技巧方法,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輿情危機”應對,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和組織管理者通力合作,并在媒體溝通、輿論引導和危機處置等方面上有過硬措施,才能讓形勢逆轉,化“?!睘椤皺C”。(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鄒建華.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策略[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03.

[2]喻國明,歐亞,張柏明,王斌.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的考察影響力模型和社會性應用[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9.

[3]邱林川,陳韜文.新媒體事件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

[4]錢珺.微博環境下的危機傳播應對[J].新聞知識,2010.12.

[5]胡百精.危機傳播管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傳媒業轉型期
試論融合發展語境下文化傳媒業的新路徑
歐洲傳媒系統面面觀之瑞士傳媒業圖景下
論我國社會轉型期的預算改革
社會轉型期的法國大革命及其啟示
商業健康險已到轉型期
傳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移動互聯網給傳媒業服務業帶來深刻變化 新時空 新業態 新互聯
應用轉型期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適
論轉型期中國政治意識形態建設
社會轉型期人民調解制度面臨的挑戰與進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