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課七步教學

2016-07-30 17:05羅逢衣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閱讀課導學課文

羅逢衣

摘 要: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必須掌握足夠的詞匯量和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本文從預學、導學、聽讀、設疑、復述、解難、查測七個個方面闡述了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理解技巧;閱讀方法

初中英語新教材、新大綱中規定,初中英語教學要突出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2013年中考明顯增加了閱讀理解的題量,初一、初二教材增加了閱讀課課量。由此可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如何滲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綜合聽、說、讀、寫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英語教師努力追求的方向。

近幾年來許多英語教學書籍,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作為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學法指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歸納出英語閱讀課七步教學法,即:預學、導學、聽讀、設疑、復述、解難、查測。

一、預學

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借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文章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初步完成Workbook中所給出的問題,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后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新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并且每篇新學課文就是一篇典型的閱讀訓練題,堅持預習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導學

在教學整篇文章前,教師把整篇文章濃縮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點的詞組、句子,溶入其中,通過現有的教學工具,如掛圖、幻燈等媒體,展現出文章的基本故事形象。通過教師的介紹和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把整個故事梗概及重點的語言點呈現出來,并作適當的板書,把握課文重點,為下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三、聽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后,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二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后,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并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四、設疑

學生聽讀后,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這幾點:①先易后難;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淺后深,兼顧兩頭。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五、復述

復述課文是閱讀課課堂教學的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復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說才會寫,堅持復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視圖復述法、列表復述法、問題連結復述法、課文概要復述法、縮擴復述法、變更復述法等,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不斷交換復述方式;多種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增強課堂教學興趣。

六、解難

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后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習時或經過課堂教學后還有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精講精練,點撥到位,啟發學生思維,節省課堂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七、查測

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內容一般是課文教學中的重要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盡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使用閱讀課文七步教學法進行閱讀學習有以下幾個優點:

1.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可以使學生整體理解文章,保證內容的完整性、連續性。

2.能把聽、說、讀、寫綜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各個器官協調活動,使之更好地學習語言。

3.把一個課時分為幾個階段教,讓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閱讀、理解文章,使之用腦更科學,記憶最有效。

4.各個環節,井井有條,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使學生感到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既自然又順理成章,從而克服畏懼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充分體現英語實踐課的特點,更好地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改變以教代學的滿堂灌局面,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6.重視了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之在閱讀中獲得無窮樂趣。

總之,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教無定法,只要能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都是值得提倡的,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完善自己的教法,把創新觀念運用于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英語周報》教師版 山西英語周報出版社.

猜你喜歡
閱讀課導學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基于主題意義的“生本”高中英語閱讀課
背課文的小偷
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詞匯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對外漢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