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教學應加強應用意識的培養

2016-07-30 18:04妙艷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培養意識課堂教學

妙艷

摘 要:數學本身具有的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智力價值,確立了它在學校課程中總是占據重要地位。數學學習已成為中小學學生人人面對的一項重要活動。因此,認識數學學習、數學課程的內涵及彼此的關系,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課堂教學;意識;培養

一、數學學習的特點

數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人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活動。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用來處理多級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經驗,進行形式符號語言的運算推理。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方式,往往是“理論—實踐—理論”④的模式,與數學家的思維模式相比,必須經歷逆轉的心理過程。中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按課程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數學學科的學習,數學課程的特點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二、數學學習的類型

中小學學生究竟進行什么樣式的數學學習?回答這一問題,對揭示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教師組織教學、數學課程建設等等都很有意義。分類標準不同,看法各異。如按數學學習的內容,將其分為:1.數學知識的學習;2.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3.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⑤按學生認知活動水平的層次,數學學習包括:1.數學符號學習;2.數學概念學習;3.數學原理學習;4.數學運用學習;5.數學問題解決學習。⑥如果從學習的性質來看,中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包括:1.獲得數學知識經驗的學習;2.獲得數學學習機制的學習,即元學習。前者為一般的學習,后者則是有關數學的外部活動不斷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個體心理機能的獲得過程。

三、數學課程

我認為,數學課程是對學校數學教育內容、標準和進度的總體安排和設計。它是聯結教師、學生的橋梁。教師按課程的規定,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經驗、個性發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徑與方法,學生則根據課程規定的數學內容、標準、進度進行學習。因此,數學課程反映著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切數學學習活動。

制約數學課程建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社會因素、數學因素、學生因素、教師因素、教育理論因素、課程的發展史因素。如果從中小學數學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來看,數學課程建設是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種發展不是絕對自由的,而是在滿足社會需要前提下實現的。學生的個性發展源于成熟與學習。成熟多受遺傳的稟賦和潛能所支配,學習則是個體從環境中所獲得的變化,主要受個人的教養和境遇所影響。學校數學教育給學生提供了數學學習的環境,數學課程在這種環境中起著“中介”

“方案”作用。因此,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前提下,學生數學學習的實質、特點及所經歷的心理規律等等,成為影響數學課程建設因素中的最根本因素。數學課程改革,必須認真對待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

四、從數學學習看數學課程改革

1.數學課程改革的歷史教訓

20世紀的數學課程改革已接近尾聲,各國都在總結歷史,展望未來。本世紀的數學課程改革歷史表明,不管社會存在什么樣的需要,只有設計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特點、規律的課程體系,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學問中心數學課程和人本主義數學課程的失敗就是佐證。

本世紀60年代世界范圍內流行的學問中心數學課程,是基于對學生數學學習這樣的認識建立的,即數學家的認識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的邏輯是同質的,其間的差異只是程度的問題。數學家的研究邏輯與學生的數學學習邏輯被認為是:第一,數學家的認知方式與未成熟學生的數學認知方式所顯示的不同,不是種類上而僅僅是程度上的差異,兩者都經歷著探究——發現學習的過程;第二,智力活動在一切方面都是同一的。數學家的智力、興趣與追求,對于任何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都可以認為是適當的。于是,學問中心數學課程編制的基本準則是:依據數學科學的基本結構編制內容,體現數學的結構化、形成化、統一性和現代化。上述思想忽視了兒童思維方式的質與成人有差異。皮亞杰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心智成長是階段性發展的,在其成熟過程中,經驗起著質的變化。因此,學問中心數學課程注定是要失敗的。70年代,它受到抨擊,被認為使學生“非人性化”,妨礙了“完整人格”的實現。數學課程也隨大流,走向人本主義化,以學生能力的全域發展為目的。

2.從數學學習看數學課程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是對各個特定階段(如初中、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目標的規定,它體現著數學教育的目標。這些規定,必須考慮學生達到該學段時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數學認知發展水平、數學思維的發展水平與特點,以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上方面可達到的水平。不同民族、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學生,在思維發展順序上同一,但達到各階段的時間有差異。從數學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命題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幾方面發展的研究表明,我國中學生在初中二年級是中學階段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從初中二年級開始,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高中二年級,這種轉化初步完成,已“初步定型”或成熟。數學課程標準的確定,必須考慮這些特點。

3.從數學學習看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

數學課程內容的確定,是歷次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從數學學習的角度看,數學課程的內容必須對大多數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難易適中,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與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適應。這些內容應該是以前數學學習的發展,是今后數學學習或就業的準備。學習這些內容,不僅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經驗,而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機制(元學習)得到發展。數學課程的內容過于直觀、易懂,有益于學生較快獲得數學知識,但對數學經驗積累較少,至于更有意義的學習機制的發展就微乎其微。中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感知數學的發展和全貌,增加廣泛的背景知識,體現不同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這些內容是極有價值的,學生可能會受益終身。

4.從數學學習看數學課程的體系編排

數學課程的體系編排,應以學生不同階段的數學認知方式、認知結構、學習過程的心理特征為前提,在此基礎上,盡可能保持數學科學所具有的嚴密和統一性,處理好“數學學問邏輯”向“學科數學邏輯”的轉化,實現數學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心理結構的和諧統一。學生數學學習的類型是多樣的,課程體系的編排,某一區段的組織不妨按認知水平,從低向高,依次以概念、原理、運用、問題解決學習為序列。學生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應注意課程的螺旋式發展。同時,數學課程編排中應注意學生自學能力、數學意識的培養,必須充分考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為其數學學習提供動力。

猜你喜歡
培養意識課堂教學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