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現行出口退稅制度評析

2016-08-03 20:47滕曉宇周競宇
財稅月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出口退稅完善措施

滕曉宇 周競宇

摘 要 作為世界各國推動出口的基本措施與成功經驗,出口退稅制度在我國的對外貿易舞臺上一直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能否有效利用好出口退稅這一政策杠桿是保證我們國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體系,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及深遠意義。本文就如何發揮出口退稅體系最大效用、解決中央財力不足、改善地方出口退稅負擔不均勻現狀、合理確定中央和地方分擔比例等問題展開研究。通過對我國現行出口退稅政策進行分析與評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隱患,進而就優化并完善切實可行的出口退稅制度,提出對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的修訂相應的實施策略和完善措施。

關鍵詞 出口退稅;政策效應;完善措施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持續的增長態勢。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發展中三駕馬車中的一座,不僅對促進GDP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為我國長期存在的就業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作為世界各國推進出口智慧的結晶,出口退稅已經成為各國普遍使用的國際間案例。但近幾年來,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使出口退稅問題愈演愈烈,給國家財政和經濟運行帶來了隱患。同時,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等一系列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在如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出口退稅制度能否有效執行、存在何種弊端,以及為其如何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提出針對性建議,對加快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發展我國對外貿易、優化國內產業結構都有著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現行出口退稅制度的弊端

(一)出口退稅政策修訂頻繁

政策調整頻繁、稅率波動大是我國出口退稅制度在演變中最明顯的特點。1994年,我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對出口貨物實行零稅率,但是僅僅一年不到,政府就以出口騙稅問題嚴重及中央財政緊縮為由兩次大幅度調低出口退稅率。再比如從1997年開始實行“免、抵、退”的退稅辦法以及后續頒布的一系列措施對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操作和管理辦法都不夠持久 ,我國政府一直在出口退稅這條路上摸索著前進。

(二)法制建設亟待加強

稅法以其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的特點在眾多法律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稅法中最重要的原則即是稅收法定原則。但是,我國在出口退稅立法上做得還很不夠。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國現行的大多數關于出口退稅的規定,都是由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等作出的批復、通知、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并沒有一部權威、完整的法律對出口退稅進行相關的約束。沒有立法的支持,不僅退稅相關部分的職責無法劃分清楚,出口退稅政策、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之間的關系也難以理清。

(三)地方負擔退稅不合理

在2004年以前,我國幾乎所有的出口退稅均由中央財政負擔,這一舉措促使地方政府鼓勵企業增加出口,從而通過獲取出口退稅款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但隨著退稅負擔的日趨嚴重。2004年,國家決定實施新的退稅負擔機制后,較大的稅務負擔使地方政府無力承受,新的出口退稅問題再一次出現:曾經的出口退稅帶來的主要矛盾——企業與中央政府間的矛盾實質上并未得到妥善解決,而只是將此矛盾轉移到了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

二、我國現行出口退稅政策帶來的消極影響

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及我國出口退稅制度中存在的不少問題與缺陷,使出口退稅在執行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一)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積極性受到打擊

為了吸引外資,各地方政府在最近幾年新建了許多工業園區、開發區,并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外資企業進駐。但是隨著本地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地方政府的出口退稅負擔也隨之不斷加大。外資企業的擴張帶來巨額的地方退稅,地方財政逐漸地無法承受這過于沉重的財政負擔。此種現象的出現迫使地方財政面臨十分尷尬的窘境,對地方政府發展外向型經濟、吸引出口企業積極性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長此以往,對我國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也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改善出口結構之路任重道遠

出口退稅是國家為鼓勵生產型企業而出臺的一項優惠政策,可以有效的刺激生產型企業出口,但是,這卻給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密集型這類急需產業結構升級的產業帶來了厄運,使它們喪失了技術創新的動力。許多企業為了獲得國家退稅款,不能結合自身實際,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忽視了改革創新生產技術在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大多數企業雖然承認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但前期需要投入的大量資金卻使他們望而卻步,而出口退稅正好成了他們短期行為的一個動因。

(三)產業結構并未得到真正升級

雖然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直線上升,但實際上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升級。這是由我國制造業所處的產業鏈的位置造成的,不僅如此,我國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大規模的使用進口的中間關鍵部位也對我國的產業結構產生了影響。與此同時,國家的出口退稅政策對高新技術產品實行告退稅率促使大多數企業致力于進口技術含量高的中間投入品,忽略了自主開發新技術產品的重要性,這極大地遏制了本土企業文化的發展,而這種所謂的產業結構升級實質上是種“偽升級”,對我國科技實力的提升也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三、出口退稅政策的改進建議

通過研究出口退稅政策對我國宏觀、微觀經濟的分析,本文認為,我國應根據具體國情制定針對性的出口退稅政策,從政府宏觀層面與企業微觀層面入手,以達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目的。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出口退稅制度,本文共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確保政策的穩定

制定出口退稅政策時,要兼顧其前瞻性與穩定性,具體來說,出口退稅率的設定不能僅有利于當前經濟的運行,同時還要注意發展目前尚不成熟的新興產業,并且不能脫離國家制定的宏觀戰略目標。當前國際環境瞬息萬變,這直接導致國際貿易形勢波動,我國政府為適應突發的各種情況,于近十年內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多次修訂。雖然此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正是由于政策的頻繁變化使企業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會與長期政策目標發生偏差。所以,政府應著力確保政策的相對穩定,從長遠的角度制定出口退稅率,避免依靠隨時上調或下降稅率來控制或促進某類產品的出口,以防使之陷入“出口過熱?—下調稅率—出口過冷—上調稅率—出口過熱”的惡性循環。

(二)加大對出口退稅法制建設的重視

針對目前現狀,我國需要出臺一部穩定的出口退稅法律制度,通過制約國家稅收的“征、管、退”保證出口退稅工作順利開展。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對退稅程序、退稅條件、退稅管理機關、退稅率等進行系統全面的規定,在從根本上避免出口退稅政策變動頻繁的同時增強出口退稅政策的公正性、透明度、規范性。

(三)改善出口退稅分擔機制

要想真正化解出口退稅給出口經濟所占比重較大的地方政府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從根本上改革現有的中央與地方共同負擔出口退稅的機制。首先,必須保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尤其是針對承擔出口退稅比重大的省市,應獲得相對較多的專項轉移支付,避免出現地方財政退稅資金不足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以進養出”的辦法理論上雖然可行,但要想使其有效運行并發揮效用,從根源上改變增值稅分享機制,將增值稅轉變為中央稅后再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退稅額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這樣,才能徹底避免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擔問題,長此以往,即能形成成熟穩定的出口退稅機制。但需要指明,這一方法可能會損害到中央或地方的利益,若不能將中央與各級地方之間利益關系進行協調,短時間內很難實現。

四、結論

我國自實行出口退稅政策以來,這一舉措對國家宏觀經濟中對外貿易、產業結構、財政收入及微觀經濟(主要針對企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具體來說,出口退稅政策對促進貿易的增長、保護環境和資源、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的優勢等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出口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使出口欠退稅問題愈演愈烈,為國家經濟和財政的運行埋下隱患,而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儲備規模日益擴大、國內貨幣流動性過剩、對外貿易摩擦不斷惡化、人民幣匯率再創新高等一系列問題更不可忽視。因此,針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及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范圍的沖擊,我國應適時有效地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不斷完善出口退稅制度,使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娜,李崇剛.增值稅出口退稅計算方法原理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5( 8下).:139-140

[2]游愛軍,生產企業增值稅出口退稅芻議[J]. 當代財會,2015(10): 30-31

[3]洪范,張志泳.完善我國出口退稅共同負擔機制的基本思路與政策建議馬財政研究[J].2015(10).

作者簡介:

1.滕曉宇,(1991-),男,漢,遼寧營口人,碩士研究生,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解放94582部隊財軍股助理員,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2.周競宇,(1995-),男,漢,江西上饒人,本科生,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管理會計。

猜你喜歡
出口退稅完善措施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及稅收籌劃
生產型企業出口退稅稅務籌劃
淺談激勵制度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淺析施工企業出口退稅政策及流程
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談談我國會計準則的實施與完善
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探討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會計核算研究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礎類課程教學新探索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