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2016-08-09 00:38張麗麗
宿州學院學報 2016年7期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

張麗麗

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張麗麗

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安徽省近年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上效益與速度趨于同步,總量在不斷擴張,但同時也存在產業規模不大、集群集中度不高、政策支持欠缺等問題。產業集群作為其主要的發展方式,對安徽區域經濟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對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及路徑進行分析,并融入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基地實際案例,提出政府應加大引導、扶持力度,企業應注重加強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合作,行業協會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強化行業內協調與自律等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

1提出問題和相關研究

作為引領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集群式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安徽省經濟的發展。在我國處于經濟新常態的當期,經濟運行面臨著較大壓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緩解區域經濟壓力、促增長、調結構和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雖然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逐漸加快,但不可忽略的是產業集群規模不大、集中度不高、核心技術薄弱,同時在創新能力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較為突出。因此,對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狀況進行研究,以解決安徽產業集群“低端鎖定”問題,實現經濟振興;同時,對促進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當前,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發展形成或發展模式方面。葉璇通過對前人的總結分析,對中國電子及通信產業集群的形成作了相應的研究[1]。董樹功從形成動因、形成路徑和形成助推力出發,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是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2]。張耀輝等以珠海三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形成的歷史和現狀為例,闡述了企業、政府和智力機構等主體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中各自發揮的作用,并歸納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形成的[3]。張治河等以“武漢·中國光谷”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機制,強調自主創新的重要性[4]。此外,凌守興以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成長與持續發展的機理為出發點,構建了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與演進機理的理論分析框架[5]。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模式上,近幾年來很多學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喻登科等基于文化、資源的相似性,從區域創新和支柱產業的形成方面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單核、多核和星形三種發展模式[6]。王歡芳等在歸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演進路徑的同時,并強調在不同時期發展的四種模式,即由最初沒有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種子期的“政府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即培育期的“政府引導”——成長期的“政府引導+市場推動”——成熟期的“市場主導”的發展模式[7]。仲偉俊等從需求的角度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兩種典型模式即公共需求拉動和市場需求拉動的發展模式,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8]。周正平等基于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指出安徽戰略新興產業“以集群為目標,以市場為動力”的集群發展模式[9]。李莉在指出產業集群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的同時,通過構建需求與供給型“雙螺旋”模型,探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與人才孵化兩者間的互動機理[10]。

綜合現有的相關文獻可知,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研究有限,尚處于初步階段,而基于安徽省視角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進行探討的文獻更是少之又少。隨著當前新常態下“一帶一路”、中部崛起等經濟發展戰略的提出,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尤為重視與大力支持,多數區域經濟都有了較大的提升。近年來,已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及強大動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較快,效益穩步提升,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作了較大的貢獻。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推動下,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仍有較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因此基于安徽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進行研究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現存的問題

2.1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2.1.1發展的總體態勢:增速穩定,效益較好

作為未來區域經濟增長支柱的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態勢穩定,效益較好。從總產值上看,2013-2015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分別為6863.4、8378.9和8921.5億元,發展較為迅速,產值在不斷擴大的基礎上,速度也在保持穩步增長,與上年相比總產值同比增長分別為23.4%、22.5%與17.6%;從具體各產業來說,各產業產值全面增長,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規模較大,產值較高,在八大產業(2015年為七大產業)產值中均位列前三,擁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其次為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公共安全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產值較低,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隨著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國家對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的大力重視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資金投入的加大,該產業產值2015年比2014年有了較大的增長。

就安徽省各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來說,除淮南為負增長外,整體發展較為迅速,產值、增速均在不斷增加。2015年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帶總產值達6513.1億元,占全省的73%。其中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為2788.8億元,占31.26%;蕪馬銅經濟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為2434.6億元,占27.29%;蚌滁經濟帶為1289.7億元,占14.46%。具體見表1、圖1和圖2。

表1 2013-2015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情況 億元

注:資料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局統計分析整理所得。

圖1 安徽省各市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12月累計/億元圖2 安徽省各市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與2014年相比同期增長百分比/%

另外,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除發展較為迅速,總量不斷擴張,對全省經濟貢獻也在增大,其中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由原來40.3個百分點增長到58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工業產值3.5%;同時優勢產業也在不斷壯大,重點項目進展良好,龍頭效應凸顯,各區域均在競相發展。

2.1.2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示范基地(經濟帶)建設初見成效,集群效應逐步凸顯

產業集群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引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兩者間具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促進關系。近年來,在緊扣產業集群發展的形勢下,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產業集群已成為安徽省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主導力量。目前已形成了合肥、蕪馬銅經濟帶、蚌滁經濟帶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加上合肥、蕪湖、蚌埠、銅陵、淮北五市,它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上具有明顯的相對優勢。目前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集群效應逐步凸顯,已形成集群快速發展的態勢,典型的如合肥電子商務產業園、蕪湖國家機器人產業試點園區、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合肥及蕪湖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

此外,為更好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安徽省各地級市在界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別的基礎上制定了產業目標,即“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培育和引進多個規模以上企業,打造特色產業集中區。2015年9月安徽省政府確定了第一批1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見表2。

表2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注:資料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確定第一批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通知(皖政秘〔2015〕166號)”整理所得。

另外,安徽省還打造形成了以皖江城市帶(主要包括合肥、蕪湖、銅陵、安慶、宣城、池州、滁州、馬鞍山)為主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以及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基地。

2.2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存在問題

近年來,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較為迅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不可忽略的是發展中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2.2.1發展不平衡,產業、區域間有較大差異

在產業上,2015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節能環保產業較其他產業發展迅速,產值超千億,分別為2293.5、2064.5、1002.3和1623.3億元;在區域上,2015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為8921.5億元,而僅皖江示范區產值就占全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76.5%,為6825.4億元,其中合蕪蚌三市實現產值4928億元,占全省的55.2%。

2.2.2龍頭企業不多,集群效應不足

安徽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省內骨干大企業對當前戰略新興產業涉足不多,同時起到領軍帶頭作用、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也較少。由于領軍企業缺乏,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集群聯動效應不足。

2.2.3集群層次不高,發展路徑單一,自主創新能力缺乏

首先,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都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集群層次不高,多立足于當地的副產品和礦產資源上,如合肥的食品及農副產品、安慶的紡織、馬鞍山的鐵礦、銅陵的銅礦等;其次,安徽省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大都是在原有的土地、廠房、自然資源等物質基礎上發展興起的,而通過自主創新、知識技術引進以及市場驅動作用等方式發展興起的卻很少,發展路徑單一,缺乏多樣化,有待優化升級;再次,科技自主創新和擴散能力不足,集群中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差,缺乏科研創新的機器設備和專業人才引進的資金;產品開發能力也較薄弱,許多產品仍建立在低成本、非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嚴重影響了產業集群的升級。

2.2.4政府作用發揮不充分,有待加強

政府的積極參與在集群效應的發揮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興產業集群中,政府不僅僅在于解決市場失靈問題,更重要的是促進市場有效運行,使新興產業集群專業化程度更高。當前,安徽省一些地方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認識不清,缺乏區域合作協調精神,片面強調新興產業集群的數量,不關注質量,未能很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另外,還有一些地方政府不能結合當地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制定相應的規劃,只是停留在新興產業集群的表面,片面模仿,這些均嚴重阻礙了新興產業集群健康快速的發展。

3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路徑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隨著規模的擴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路徑亟需升級。本文結合安徽省目前實際情況并融入實際案例,探討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路徑。

3.1企業技術創新路徑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升級的關鍵,因此,應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和掌握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創新平臺,根據企業、科研機構的自身優勢,形成企業獨有的創新協作體系。同時積極招納賢才、進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財政、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技術創新上,近年來,蚌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以主體企業培育為出發點,進一步推進企業創新,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公共服務平臺、研發平臺等建設,建立覆蓋基地的科技與信息協調創新機制;合肥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基地也以創新機制積極引入上海理工大學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開展高校技術資源與合肥新興產業的對接工作,并設立專項資金,鼓勵大學生創新就業。在人才建設上,淮南、蚌埠、合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牢固樹立人才為首要資源的理念,緊抓人才引進、培養及使用等關鍵環節,大力營造良好的招才納賢環境;開通人才綠色服務通道,實施多項人才優惠政策,以吸引聚集高端人才。在政策支持上,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市政府均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出臺了多項扶持硅基新材料發展的優惠政策,在項目用地、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政策保障。

3.2品牌建設路徑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品牌是許多集群企業品牌精華的提煉與濃縮,是產品質量、產品價格優勢的集中寫照,是企業行為的綜合體現,是對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企業文化的提煉。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品牌具有正的外部效應,有利于提高整體戰略新興產業集群企業的營銷能力。同時,通過產品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功能升級(創建集群自主品牌),實現附加值較低的價值鏈低端制造環節向價值鏈附加值較高的品牌環節攀升,即“OEM-ODM-OBM”,以實現集群升級。近年來,蚌埠市著重培養技術員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品牌建設奠定了基礎。如安徽方興科技有限公司,是ITO導電膜玻璃新材料領域的代表,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創建集群品牌,除積極引進高科技人才外,還在科研研發和機器設備上投入大量資金;同時,根據當前市場的發展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研發生產產品,品牌戰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方興科技ITO導電膜玻璃綜合生產能力超億片,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ITO導電膜玻璃生產基地。除方興科技外,華益公司、晟光科技、中航三鑫公司、玻璃設計院等也是蚌埠硅基新材料導電膜玻璃品牌產業的名片。另外,蕪湖、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也在培育骨干企業、不斷完善新興產業體系,大力加強新能源汽車品牌建設,如江淮和奇瑞新能源汽車就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代表,他們都很好地實現了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基地的升級轉變。

3.3園區建設路徑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園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提升園區資源、環境、人才等創新能力,制定優惠政策以吸引企業、項目進入園區;引進先進技術與國內外資源,發揮集群效應,培育特色產業基地,形成“領軍企業到重大項目到產業鏈到產業集群再到產業基地”的發展路徑,共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被列入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的合肥、銅陵、安慶、蕪湖、蚌埠等市本著一邊抓本土培育,一邊抓招大引強,加強園區建設,使得基地集群效應日趨凸顯,一個個新型企業依次布局于基地中,形成了以各基地設計研究院為龍頭、骨干企業為強勁支撐的集聚態勢。

4結論與建議

隨著中部崛起、“一帶一路”及“經濟新常態”戰略的提出與實施,給安徽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機遇。近年來,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積極發展的同時總體上仍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存在一定問題,獲取附加值較低。如何更好地發展,解決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低端鎖定”問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是當前安徽省經濟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谀壳敖洕鲁B下,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政府層面。安徽省政府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投資,對發展較好、進步明顯的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給予一定政策和物質上的優惠與獎勵,激發企業間的積極性,形成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對新興企業的融資門檻。同時,加大集群基地建設的力度,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集群效應,更好地促進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

第二,企業層面。在全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企業應注重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合作,同時也要采取招商引資、加強與沿海發達區域的協作。認真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在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7.003

收稿日期:2016-03-01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創新基金項目“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ACYC2015025);安徽財經大學與銅陵學院聯合培養創新基金項目“全球價值鏈下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2015tlxylhy03) 。

作者簡介:張麗麗(1992-),女,安徽阜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產業集群。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006(2016)07-0009-05

猜你喜歡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建議
新常態下蚌埠市玻璃產業集群發展探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間接融資支持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飲品產業集群效應分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位培育模式、機制與策略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