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駿:鯽魚鰓出血病的防控關鍵點在于減少應激

2016-09-03 10:44衛丹鳳編輯整理
當代水產 2016年4期
關鍵詞:出血病投餌鯽魚

文/圖 衛丹鳳 編輯整理

謝駿:鯽魚鰓出血病的防控關鍵點在于減少應激

文/圖 衛丹鳳 編輯整理

說到魚病,大家首先就關注到病原和防控問題,但是對魚本身的狀態卻關注不多。從我20多年從事漁病研究體會來講,所謂發病,就是魚的狀態出問題。我們一般認為魚的狀態主要分為健康狀況和發病狀態兩種,其實還有一種狀態更重要,就是應激狀態,但大家關注并不多。判斷魚是否健康,我認為有兩個標準:魚吃食和游泳行為是否正常。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講一講魚的三個狀態。

第一個是正常狀態。很多人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魚身上有病原菌、寄生蟲,如錨頭蚤,指環蟲等,這條魚就是一條病魚,其實,如果它們吃食和游泳行為正常,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是正常的。

第二個就是發病狀態。有明顯的癥狀和組織病理。從病害的角度,大部分人都知道魚的這兩個狀態。但是還有一種形態,大家忽略了。這是什么狀態呢?——應激狀態。就是魚受到刺激以后,產生了應激。通常認為,病原是條件致病菌,池塘里病原總是存在的,水生動物是否發病,不取決于是否存在病原,而是取決于魚體是否受到應激。

應激狀態是一個耗能的狀態,能量會重新分配,糖代謝是最急需的,蛋白質的代謝最遲緩。所以,在應激狀態下,魚體更需要中低檔的飼料,高檔料反而會影響魚病情的恢復。此外,魚的耗養和載氧狀態是降低的。免疫系統全線下降,感染幾率大增。應激后演變的方向也需要去關注。在應激狀態里,如果得到有效的緩解,魚就會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應激遲遲得不到改善,魚就會發病。

回到鯽魚鰓出血病,是鯽魚在應激狀態下發生鯉皰疹病毒二型的感染?;仡櫸覀兊啮a魚鰓出血問題,2011~2012年在鯽魚出血后,不少養殖戶用消毒劑,換水等產生更大應激的方式,只會雪上加霜。2014~2015年這些發過病的地區很少再有那種全塘覆滅的情況。

我們根據魚的發病狀態把魚分為三個時期,正常期,發病期和應激期。

從病害的角度講,在這三個不同時期里,我們希望正常期越長越好,發病期越短越好,應激機率越少越好。病害防控的關鍵是魚,池塘養殖的關鍵是氣候。

工廠化養殖屏蔽了氣候,所有的系統都是穩定系統,池塘養殖是開放的水體。氣候是中長期的影響,我們從病害防控的角度,讓魚塘里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形成一種和諧共處機制。哪怕鰓出血病毒一直攜帶,只要和諧相處,不會影響魚的吃食和生長。

很多人10天消1次毒,其實從另一方面講會加重魚的應激。

下面舉些小例子,一個是連續陰雨天,2015年7月前,水溫始終在23℃~26℃,水中有機質太多,飼料蛋白較高,陰雨天投喂量較大,導致鯽魚鰓出血病,草魚的肝膽綜合癥或者“三病”爆發。

2015年8月中下旬,一場臺風,讓細菌性爆發出血病和鰓出血病同時并發。

還有一種是人為處理的魚種入塘,因早春魚價不好而壓塘,同時又補充新魚入塘,這樣成魚和新魚的應激,也會造成鰓出血病。

此外,投餌也非常重要。在射陽建湖大豐,春季由于水溫突然升高,價值商品魚價格回升,養殖戶希望盡快出魚而加大投喂量,投餌率超過2.5%,最終導致水質惡化魚發病。

對于病毒病,我們沒有特效藥,所以應激防控體系的構建很有必要。在正常期,預防技術體系里要嚴禁用藥,包括消毒劑。在應激期,可以用消毒劑。

對于鰓出血病,預警技術也至關重要。病毒快速檢測方法,全年氣候整體走勢都是養殖戶必須掌握和關注的。2015年飼料產量是下降的,但是鯽魚養殖戶效益有提升。

第二個免疫技術,以前我認為鯽魚不能打針,只能浸泡。2014年我們發現鯽魚是可以打針的。還有是免疫增強劑的廣泛使用,必須有針對性的護腸、保肝,保護黏膜健康。

第三個增氧技術,均衡增氧技術、增氧機、微孔盤、增氧劑等。第四個做好三道防線進行生態調控。腸道、氣水界面和泥水界面是要做好的。關于粘液健康和黏膜健康,這個非常重要,粘液是魚體的(轉右)(接左)第一道防線。泥水界面不要用顆粒型的消毒劑消毒,它會把水底的微生物通通干掉。

第五,切斷傳播途徑技術。傳染源的隔離技術,在鯽魚應激期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整個池塘的哪個季節的應激節點在哪里,如氣候、捕撈、運輸、分塘、用藥等。在捕撈行為發生后,魚勢必受到很大的應激,一定要有效緩解。

應激用藥技術,養殖戶在防控時,可以把1,000元的藥降低到200元,消毒的概率可以大大下降,以前7~10天消一次毒,我個人認為,可以適當降低消毒頻率,減少應激。

發病時,在調水過程中,我們要防止造成新的應激。比如枯草芽孢,是耗氧型的,使用容易泛塘。比如說光合菌在應激期是不能用的。如果是陰雨天能用的微生物產品,應激期是可以用的。

如果發生鰓出血病,該怎么處理呢?

100畝的魚塘,死亡量小于500尾的,可以用藥物控制,減少投餌;如果死亡量在500~2,000尾,發病后的處理可以采用“三不”政策:不換水、不投喂、不用藥。我們所講的不投喂是三、五天不投喂,而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不投喂;如果死亡量超過2,000尾,建議出塘或者熬塘。如果判斷氣溫能夠升上去,或者魚太小,不值錢,就可以熬塘。

2011年那個時間段的鰓出血,癥狀是魚一上岸就出血;2014~2015年,魚不出血,但是像細菌性疾病,體表發紅。這個變化說明,病毒的攻擊力在下降,病毒的癥狀在變輕。

對于今年的判斷,我認為鰓出血病整體比2015年大大好轉,6~8月高溫天氣增多,注意細菌性疾病的爆發。

總之,鯽魚鰓出血病的防控關鍵還是應該盡可能地減少魚在塘里的應激,雖然現在這個病沒有以前那么嚴重,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做好防控工作。畢竟鯽魚在我們華東地區是一條產量和效益都十分可觀的魚。

猜你喜歡
出血病投餌鯽魚
草魚出血病的研究進展及免疫防治
龍池鯽魚 再躍龍門
草魚出血病的綜合防治
易捕鯉出血病的防治技術
智能精準投餌 河蟹吃飽吃好
精養魚池不同天氣如何科學投餌
精養魚池如何做到科學投餌
鯽魚
投餌機的選用與維護
鯽魚最鮮美的10種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