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設計教學載體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2016-09-10 07:22丁一圣
中學物理·初中 2016年12期
關鍵詞:題組鐵絲浮力

丁一圣

傳統復習課,教師往往以知識梳理為主,將已學過的知識重新羅列一遍,教師在臺上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而底下的學生往往參與度不高,思維處于停滯狀態,有的甚至整節課昏昏欲睡,學生大多對這種“炒冷飯”的課不感興趣,因為知識都是已經學過的,再聽老師像給小和尚念經一樣復述一遍,往往效果很差,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在復習課上能充分“動”起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本文結合筆者的一些教學實踐和思考,討論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復習課實效性之載體設計問題.

教學載體,就是課堂上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大腦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裝知識的容器,所以作為教師在備課階段,在教學設計階段,不僅要思考這節課準備教給學生哪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你該如何設計教學載體,特別是復習課,這點顯得尤為重要,很多教師抱怨復習課難上,正是因為所復習的知識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如何將這些學過的知識以“新”的形式再次呈現給學生,就能讓學生更愿意參與你的課堂、更容易鞏固和理解接受所學的知識,這正是復習課載體設計價值之所在.

1以問題為載體,運用題組將知識問題化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 以問題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的遞進式題組或并列式題組,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和加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將知識內化成能力.

例如,在復習電路時,設計了如下的遞進式問題題組:

(1)你能設計出讓一個燈泡發光的電路嗎?(電路的組成)

(2)你能設計出讓兩個燈泡發光的電路嗎?(電路的連接方式)

(3)你能設計出讓三個燈泡變亮的電路嗎?(電路的開關控制)

此處遞進式題組的設計,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3個小問題的設計,實現了對電路的組成,連接和開關控制的復習.一個完整的電路應由哪幾部分組成?電路的連接方式有哪些?開關在電路中不同的位置所起的控制作用分別是什么?這些知識如果由教師口中直接講出來,學生再跟著復述幾遍,其達到的效果無非就是簡單的重復,強化記憶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沒有動起來,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和提升,而通過以上遞進式題組的設計,把所要復習的知識點:電路的組成、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以及電路的開關控制等有機地串在了一起,每個學生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動”了起來,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種探究性學習的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思維的進一步磨煉和提升.

再比如,在復習如何計算浮力大小時,設計如下的并列式問題題組:

(1)一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秤的讀數是32 N,當全部在水中稱量時,讀數是12 N.則鐵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當體積為500 cm3的鐵塊浸沒在酒精中時,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

(3)一個體積為1000 cm3,密度為0.6×103kg/m3的物塊漂浮在液面上時,它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此處并列式問題題組的設計,引導學生復習計算浮力大小的三種方法:稱重法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方法計算浮力、利用漂浮或懸浮條件即二力平衡知識求浮力.若采用傳統的復習方式,老師往往會先將這幾種計算浮力大小的方法,先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逐一講解,再舉例題板演示范,不少老師抱怨題目講了多少遍,可學生還是不會.學生們也經常抱怨上課聽聽都懂的,輪到自己做的時候又都不會了.鑒于此,教師需要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過多地關注了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新課改以來,我們一直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但我們是否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若能把上述過程顛倒一下,讓學生先做再講,先學后教效果是不是會好一些?為此,筆者進行了以下的嘗試:除了提醒學生第1題用稱重法測浮力外,后面每一題則要求學生在解完題后,自己反思總結所用到的方法;因為是復習課,所用到的知識和方法在前面新課時都已經講過,能讓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要包辦代替,越俎代庖.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問題的同時,還能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明確自己是具體運用了什么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做完以上例題后,再以類似題練習鞏固,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熟練.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計算浮力大小的方法”,可以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2以生活為載體,結合實例將問題情景化

新課程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如果能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勤于思考,會發現物理現象無處不在,物理知識就在你我身邊,真所謂“處處留心皆物理,先物后理乃真理”.若能充分利用好這些生活中的素材為復習課所用,將要復習的問題情景化,則必將事半功倍.

比如,復習影響蒸發快慢因素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住有關知識,創設如下的情景:有一件濕衣服,要盡快晾干,你能想到哪些辦法?再比如,在復習改變物體內能大小的方式時,可創設如下的情景:有一段鐵絲,如何使它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你能想到哪些

辦法?

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一下就被點燃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

學生紛紛七嘴八舌,暢所欲言起來:可以將濕衣服攤開來曬;可以將濕衣服放在通風處;

可以將濕衣服放在陽光下晾曬;可以將鐵絲放在火上烤;可以將鐵絲放在開水中泡;可以將鐵絲放在陽光下曬;可以將鐵絲來回彎折;可以將鐵絲放在水泥地面上來回摩擦……;瞧他們說得多棒,把幾乎所有可能都一骨腦兒地說出來了.

好的情景創設,會成為點燃學生思維的導火索,而老師就是那個手執火把的人.

再比如,復習力的概念時,筆者創設了如下情境:什么是力?力有顏色嗎?有氣味嗎?那你怎么知道物體間是否有力的作用呢?教師播放跳板跳水的情境視頻并提問:運動員對跳板有力嗎?為什么說有力呢?與此同時,跳板對運動員有力嗎?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再比如復習滑動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時,可以創設如下情境:擦黑板時,板擦和黑板間有摩擦嗎?如何將黑板擦得更干凈呢?粉筆寫板書時,有摩擦嗎?如何才能保證不打滑呢?在這樣的生活情景引導下,學生頭腦中相關的概念會更豐滿,對概念的理解會更透徹和有效.

3以錯題為載體,通過究錯將思維顯性化

學生的錯誤是最寶貴的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若能變廢為寶,對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將學生的錯誤之處,變成新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抓住學生出錯的契機,通過“展”與“評”,適時追問加巧妙的引導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使學生自己找出出錯的原因,通過引導促生成,再引導再矯正再生成,不斷完善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加深學生的知識的理解.學生“究”錯的過程也就是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若能養成學生研究錯題,變簡單糾錯為深層次的“究”錯的習慣,必然能升華學生思維,提升探究能力,使復習課更高效.

例如在進行電學復習時,引導學生回顧歐姆定律的建構過程,筆者設計了如下場景:若要研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該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呢?問題拋出后,可將以前學生所設計過有問題的方案以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圖1),讓學生來評一評,議一議,誰設計的方案更好?

若讓你選,你會選哪個方案?并說明不選其它兩方案的理由?學生的思維一下就被激活和點燃了,電路圖1(a)的設計沒有考慮到燈絲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探究電流和電壓規律時,電阻的阻值應該是固定不變的.圖1(b)的方案,顯然使學生的思維更進了一步,想到了控制變量,電阻不變,選了一個定值電阻R,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不方便多次實驗.而圖1(c)的設計使同學的思維又更深了一步,所設計的方案兩方面都考慮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生在這樣的比較和選擇之下,自己的思維在他人方案的啟迪之下,會有質的飛躍.

真正的學習是在不斷試錯、犯錯的過程中完成的,作為老師首先應正確對待學生出錯,允許學生犯錯,沒有哪個學生能一開始學習就能一步到位的,就像上面的實驗方案設計一樣,學習是個不斷試錯、犯錯和改錯的過程,認知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復習課堂上應給學生更多時間去思考、更多空間去反思、更多沖突去爭論,這樣的復習課堂才是真實的、飽滿的和富有張力的.

猜你喜歡
題組鐵絲浮力
商榷這道商榷題的修改題組
小學數學“題組教學策略”之管見
兩長兩短
以“題組”為抓手,促進學生審題能力的提升
第十章浮力
鐵絲原來有多長
類正弦定理猜想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熟練的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