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電圖在肌萎縮側索硬化和脊髓型頸椎病中的不同表現探討

2016-09-15 07:50陳慶佩胡旻婧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南通226000
河北醫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脊髓型肌電圖源性

陳慶佩, 胡旻婧, 于 昕(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江蘇 南通 226000)

肌電圖在肌萎縮側索硬化和脊髓型頸椎病中的不同表現探討

陳慶佩, 胡旻婧, 于 昕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探討肌萎縮側索硬化(ALS)與脊髓型頸椎?。℅SM)患者鑒別診斷中肌電圖不同表現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2年至2015收治的ALS患者24例、GSM患者31例,均進行常規肌電圖以及神經傳導速度檢查。結果:ALS患者肌肉失神經電位、mup時限波幅增高或增寬、單純相發生率均高于GSM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感覺神經緩慢發生率低于GSM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ALS患者大多存在廣泛神經源性損害,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無異常,而GSM患者表現為節段神經源性損害,大多SCV減緩,肌電圖對二者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

肌電圖表現; 肌萎縮側索硬化; 脊髓型頸椎病

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變性疾病,主要累及腦干運動神經核與錐體束以及脊髓前角細胞。脊髓型頸椎?。╟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GSM)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變或者繼發性改變作用于脊髓所引發的綜合癥狀[1]。ALS與GSM具有相似的發病特征與臨床癥狀,比如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多發,主要臨床表現均為錐體束征、手部小肌肉萎縮。但兩種疾病的致病原因、致病機理、病程以及臨床預后完全不同,而且ALS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GSM治療中手術或者物理治療均為有效的治療方法[2]。所以,在兩種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中,尋找有效的鑒別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臨床研究選擇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門診與住院部治療的患者。診斷為ALS的患者共24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2001年制定的《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的診斷標準(草案)》中的相關標準[3],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齡31 ~79歲,平均(57.22±14.98)歲,主要臨床表現為單側肢體肌肉萎縮,多數表現為拇指收縮肌,伴隨肢體乏力并且表現為進行性病情加重,部分患者辦法肌肉束顫或者錐體束征,CT與MRI影像學診斷未發現異常情況。診斷為GSM的患者共31例,均符合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中的相關診斷標準[4],其中男性22例,女9例,年齡25~73歲,平均(52.84±16.77)歲,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乏力以及麻木,還可能伴發有肢體肌肉萎縮癥狀,CT與MRI影像學診斷發現均存在一定程度或者不同節段的脊椎脊髓或硬膜囊壓迫。

1.2 檢查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入院診斷治療時應用肌電圖檢查,儀器選擇為丹麥Keypoint型肌電圖檢查儀,選擇3個以上肢體,不論是否存在病理改變,以同心圓針電極EMG與神經傳導速度測定。測定內容包括肌肉的靜息狀態電位、輕度收縮時運動單位電位、用力收縮時電位募集相。所有患者檢測肌肉卷包括胸段脊旁肌肉、胸鎖乳突肌、脛骨前肌、腓腸肌、肱二頭肌、第一骨間肌、小指展肌、拇指展短肌。所有肌肉均測量20個運動單位以上,異常標準為每部分肌肉出現2處及以上失神經狀況,包括纖顫波或正銳波,同時計算患者肌肉電位的相位、時限與波幅。所有患者均測量正中神經、尺神經、脛神經、腓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MCV包括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MAP)的末端潛伏期以及波幅,SCV包括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NAP)的末端潛伏期與波幅。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計數資料(異常表現)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 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常規肌電圖檢測結果比較:兩組患者常規肌電圖的各項檢測指標統計結果,見表1。ALS組患者胸鎖乳突肌、四肢肌肉的失神經電位、mup時限波幅增高或增寬、單純相發生率以及脊旁肌的失神經電位發生率均高于GSM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患者常規肌電圖的各項檢測指標比較n(%)

2.2 神經傳導速度指標比較:兩組患者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指標統計結果,見表2。ALS組患者的運動神經指標中MCV減慢、ML延長、MNAP降低發生率與GSM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感覺神經SCV減慢、ML延長、SNAP降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患者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指標比較n(%)

3 討 論

ALS患者的發病年齡大多超過40歲,在疾病進展的早期,累及肢體表現大多為不對稱性,而多數患者為單側的上肢或者下肢患病,在后期疾病的不斷進展中逐漸累及到其他的肢體,還可能擴散至頭部、頸部、軀干、呼吸機以及延髓肌。絕大多數的患者在病情發展的后期都會伴隨有一定程度的呼吸肌群損害,從而引發呼吸功能性障礙,病情控制難度較大,無法有效控制病程的進展,最終由于呼吸肌群的麻痹或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疾病而最終死亡。到目前為止,ALS還沒有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案。而GSM的主要臨床表現以及疾病多發年齡與ALS較為相似,病情進展表現為慢性的進行特點,而GSM是能夠有效治療的疾病,在疾病進展的早期能夠通過手術以及物理治療的方式緩解病情甚至康復。所以二者的鑒別診斷對患者及時選擇治療方案、緩解病情有重要的作用。

ALS與GSM均為神經系統中的神經源性損害,在肌電圖檢查結果中能夠證明這一點。然后二者在神經受損的分布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ALS表現為廣泛的神經源性損傷,而GSM的肌電圖檢查結果則存在明顯的節段性分布特點。首先,廣泛的神經源性損傷表現為對稱性。3個肢體以上的異常電位能夠認定神經源性損傷的特點,尤其是不存在臨床癥狀的肢體。本次臨床研究中ALS患者的胸鎖乳突肌、四肢肌肉、脊旁肌均存在明顯的失神經電位,電位波幅、時限以及相位異常發生率也明顯高于GSM組。其次,胸鎖乳突肌神經源性損害的陽性率高也是廣泛性損害的特征,更有作用的是不存在球部癥狀的患者。胸鎖乳突肌的支配源為C2水平的前角細胞,較少支配員為C3以及顱神經的運動核。GSM則表現為局限性的神經源性損傷,絕大多數患者發病位置為第一胸椎至第三頸椎,最常累及的水平范圍為C5至C7,在C2至C3的受累較為少見[5]。而本次研究證實GSM組患者在胸鎖乳突肌失神經電位方面沒有明顯異常,四肢肌肉的表現較為明顯,所以,胸鎖乳突肌的異常是兩種疾病的主要鑒別方法。脊旁肌的神經源性損害則是ALS的主要累及部位。而對于GSM患者來說,胸段脊柱的退行性病變能夠累及神經根與脊髓的情況則不多見,所以在ALS診斷中胸段脊旁肌出現大量正銳波以及纖顫波也是發病的明顯信號。在本次研究的結果中,GSM患者脊旁肌電位異常率極低,顯著低于ALS患者。

在本次臨床研究中,對兩種疾病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進行統計,ALS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明顯降低,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則不存在明顯的異常。GSM患者的MCV與SCV均出現明顯的減緩。測定患者的SCV能夠為兩種疾病的鑒別提供有效的診斷資料??梢哉f,ALS相比GSM,不會累及感覺神經系統,僅存在運動神經元異常,具有高度選擇性。綜上所述,ALS與GSM神經源性損害的分布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可以發現 ALS的神經損害表現為廣泛性,而GSM則表現為不對稱性以及節段性。肌電圖檢查能夠有效區別兩種疾病的特點,能夠為降低疾病誤診率提供有效的支持,對治療指導以及預后判斷有重要的意義。

[1] 駱文.肌電圖在鑒別肌萎縮側索硬化和脊髓型頸椎病中的臨床意義[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31(20):2758~2759.

[2] 王書君,杜志峰,王紹美,等.多系統疾病誤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概況[J].河北醫學,2015,21(7):1229~1230.

[3]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診斷標準(草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1,34(3):190.

[4] 孫宇,陳琪福.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2~476.

[5] 李亮,江美林,楊孝軍.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頸椎前后路減壓內固定治療的對比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6):603~605.

1006-6233(2016)08-1326-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8.037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BK2012156)

猜你喜歡
脊髓型肌電圖源性
后溪穴治療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進展
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效果觀察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
頸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與頸后路椎板切除減壓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對比研究
雄激素源性禿發家系調查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
健康教育對治療空氣源性接觸性皮炎的干預作用
脊髓型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的預后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