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地區859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

2016-09-21 01:07葉俊儒劉彥麟
重慶醫學 2016年7期
關鍵詞:成都地區塵螨蟑螂

宋 黎,葉俊儒,陸 茂,唐 懿,劉彥麟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成都 610500)

?

成都地區859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

宋黎,葉俊儒,陸茂,唐懿,劉彥麟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成都 610500)

目的分析成都地區慢性蕁麻疹的常見過敏原及其性別、年齡分布。方法采用變應原點刺液(商品名:阿羅格)對859例慢性蕁麻疹患者實施13種吸入物及15種食物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結果皮試陽性率最高的前5位變應原依次是:粉塵螨、屋塵螨、蟑螂、小蝦和蟹肉。其中粉塵螨陽性率最高,為58.7%,屋塵螨次之,為55.1%。不同性別變應原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男女兩組吸入組變應原陽性率明顯高于食物組。兒童、青中年人群變應原陽性率更高。結論粉塵螨、屋塵螨、蟑螂、小蝦和蟹肉等是成都地區慢性蕁麻疹的主要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可以明確過敏原,對于慢性蕁麻疹的個體化治療及健康教育起重要作用,并為該地區慢性病管理提供合理數據。

蕁麻疹;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成都地區

蕁麻疹是以風團為特征的皮膚疾病,特點是速發速止,常在24 h內消退。據報道,12%~22%人一生中都經歷過蕁麻疹[1],而其中25%的患者可能發展為慢性蕁麻疹[2]。慢性蕁麻疹病因復雜,治療困難,現代醫學提出慢性蕁麻疹的四位一體治療:即避免過敏原、患者教育、藥物治療及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3],更提倡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4]。了解患者的過敏原種類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成都地區859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初步探究了該地區不同年齡、性別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過敏原的分布情況,為臨床醫生對慢性蕁麻疹的診治及進行患者教育提供參考,并試圖為該地區過敏性疾病的慢性病管理提供合理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到本科門診就診患者859例,均符合慢性蕁麻疹診斷,病程均超過6周。其中男290例,女569例,年齡3~85歲,平均35.2歲,病程2個月至20年。檢測前均停服抗組胺藥3 d及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1周?;颊呔鶃碜猿啥技爸車紖^、郊縣。所有患者均做吸入及食物組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

1.2檢測方法

1.2.1過敏原點刺液采用阿羅格(德國Allergopharma公司)的過敏原點刺液共28種,吸入組包括樹Ⅰ、樹Ⅱ、雜草、和本類、谷類、霉菌Ⅰ、霉菌Ⅱ、狗上皮、貓上皮、鴨毛、白色念珠菌、粉塵滿、屋塵螨、蟑螂,食物組包括羊肉、牛肉、鯉魚、蟹肉、小蝦、鳳梨、芒果、草莓、小麥粉、牛奶、桃子、雞蛋清、雞蛋黃、紅辣椒、黑胡椒。

1.2.2操作方法皮膚點刺試驗在前臂屈側進行,雙側各為吸入組及食物組。用75%乙醇消毒前臂內側皮膚,待干后按順序滴上過敏原點刺液,液滴間距2.5 cm以上,再用點刺針透過液滴垂直刺入皮膚,深度約1 mm,以不出血為宜,每換一個液滴需要換點刺針,2~3 min后用衛生紙輕輕放在點刺液上吸干點刺液,15~20 min后觀察皮膚反應,并按順序出具報告。

1.2.3結果判斷標準以磷酸組胺為陽性對照,通過與陽性對照相比判斷反應程度。具體分級標準為:無風團反應(-);風團反應小于陽性對照的1/2(+);風團反應大于或等于陽性對照的1/2,但小于對照(++);風團反應與對照相同(+++);風團反應大于陽性對照(++++)。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過敏原分布總情況 859例患者中每位患者至少3種過敏原為陽性,最多同時20種過敏原為陽性。排名前5位的過敏原為:粉塵螨、屋塵螨、蟑螂、小蝦和蟹肉。主要過敏原的陽性例數情況見表1。主要過敏原陽性程度的情況見表2。

表1  排名前5過敏原種類

表2  排名前5過敏原陽性程度比較

2.2性別與過敏原分布男性患者共290例,過敏原陽性2 242項次,陽性率為27.6%,前5位的過敏原依次為:粉塵螨、屋塵螨、蟑螂、小蝦、紅辣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012,P=0.007),見表3。女性患者569例,過敏原陽性為4 472項次,陽性率為28.1%,前5位的過敏原依次為:粉塵螨、屋塵螨、蟑螂、小蝦、蟹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873,P=0.001),見表4。男女過敏原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62,P=0.454)??傮w來講,吸入組過敏原陽性率高于食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5.81,P<0.001)。分別計算后提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吸入組過敏明顯高于食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3  男性患者主要過敏原分布情況

表4  女性患者主要過敏原分布情況

2.3年齡與過敏原分布將患者按年齡分為3組,其中18歲以下組為兒童及少年組共217例,18~60歲組為中青年組共564例,60歲以上組為老年組共78例。其過敏原陽性率顯示中青年是過敏率最高的人群,其次為兒童及少年組,老年組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781,P<0.001),見表6。其中,兒童及少年組位于前3位的過敏原依次是:粉塵螨、屋塵螨及小蝦(表7);中青年組位于前3位的過敏原依次是:粉塵螨、屋塵螨及蟑螂(表8);老年組位于前3位的過敏原依次是:粉塵螨、屋塵螨及紅辣椒(表9)。3組數據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5  不同性別吸入及食物過敏原比較

表6  不同年齡組過敏原陽性率比較

表7  兒童、少年組患者主要過敏原分布情況

表8  中青年組患者主要過敏原分布情況

表9  老年組患者主要過敏原分布情況

3 討  論

慢性蕁麻疹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但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治療以對癥為主,病情容易反復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與免疫反應有關的慢性蕁麻疹主要是由于過敏原經食物、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后引起相應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產生,從而引起變態反應[6]。皮膚點刺試驗始于1909年,主要針對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對于免疫反應性的慢性蕁麻疹的診斷、預防及治療有重要價值[7]。

慢性蕁麻疹約占本科全年門診量的1/5左右,大多數患者愿意接受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本科給予每個患者建立病情檔案,包括詳細病史、體征、過敏原陽性記錄以及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記錄,初步做到慢性蕁麻疹的個體化治療以及治療與患者教育相結合的綜合管理,并試圖建立成都地區慢性蕁麻疹的慢性病管理數據庫,有針對性的制訂該地區慢性蕁麻疹的診斷、預防及治療規范。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吸入組過敏明顯高于食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以往內陸地區的過敏原檢測報道[8]結果一致,而與沿海地區報道相反[9],可能與沿海地區常食海鮮類有關。特殊的是,本次研究吸入組中蟑螂過敏檢出率較高,僅次于粉塵螨與屋塵螨,許多報道[10-11],尤其是北方地區,并未對蟑螂過敏原進行檢測,因而報道得較少。但是此次結果與成都地區的過敏原報道結果一致,黃晶玉等[12]2014年對1 719例過敏原點刺結果分析,發現蟑螂僅次于粉塵螨、屋塵螨,位于第3位。

對于該地區的慢性蕁麻疹的管理措施,應以除螨、除蟲為重點。塵螨廣泛存在于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尤其是棉絮、被褥,塵螨中的活螨、死螨、螨的蛻皮甚至其排泄物均有強烈的抗原性,有研究發現方便實用的拍打方法可有效控制塵螨孳生[13],如與定期暴曬結合,可明顯減少床上塵螨孳生及室內螨變應原水平。遺憾的是,目前研究表明尚無有效的完全避免接觸螨過敏原的方法[14]。許多學者建議針對塵螨過敏的患者進行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目前使用的包括皮下注射及舌下途徑[15],大多數研究[16-17]提示有較好療效。由于慢性蕁麻疹發病機制的復雜性,一定要嚴格控制適應證,一般用于只是塵螨過敏的Ⅰ型變態反應性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雖然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對單純塵螨過敏的患者非常安全有效,但此法在國內外均并未得到充分應用[18],尤以國內為著,估計和經濟條件及患者認識度不夠有關。成都地區氣候宜人,濕度較大,而蟑螂最喜歡在溫暖、潮濕、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棲居,所以蟑螂的繁殖非常旺盛。對于大多數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徹底清理垃圾和不用的物品,特別是家中的舊書報紙和雜志,定期檢查家具下面和后面,以及假天花、氣槽和電線槽等隱蔽處,定期用殺蟲劑殺蟲,同時消滅蟑螂殘骸,卵鞘一定要捏碎清除。

食物過敏主要以蝦、蟹等海產品為主,這也與許多報道結果一致。所以對慢性蕁麻疹患者一般飲食指導包括禁食海鮮類,對于兒童、青少年,可以建議通過食用某一類海鮮后觀察身體反應后決定是否再次食用。本研究在男性及60歲以上老年人群,紅辣椒過敏的比例不低,四川地區潮濕,喜辣是長期的生活習慣,在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管理中,建議盡量少食辛辣食品是有依據的。也有許多學者對嚴格飲食限制不推薦,尤其是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建議配合食物激發試驗及生活日記等方式進一步證實,避免影響生長發育障礙,所以建議在臨床工作中應結合過敏原點刺試驗結果以及患者具體生活情況觀察給予患者生活指導,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個體化治療,并加強患者教育,納入該地慢性病管理系統。

[1]李慧.蕁麻疹及其亞型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7):594-597.

[2]Greaves MV.Ch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J].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3(5):363-368.

[3]Larehe M,Akdis CA,Valenta R.Imumunological mechanism of allergenspecificimmunotherapy[J].Nat Rev Immunol,2006,6(10):761-771.

[4]蘇芳,謝景華,孟慶翔.粉塵螨疫苗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與個體化用藥[J].河北醫學,2011,17(6):772-774.

[5]郝飛,鐘華.對慢性蕁麻疹病因治療的思考[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5.

[6]王昊泉,陳松,陳軾,等.杭州市562例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過敏原檢測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12(6):386-387.

[7]張淑萍,曲政海.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診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5-240.

[8]王剛,陳建平,汪萬軍,等.西南地區2 071例變應性疾病患兒變應原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19):1911-1914.

[9]王乖娟,荊魯華,劉衛兵.威海地區慢性蕁麻疹692例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12):1251-1252.

[10]史天成,張敏,陳燕輝,等.蕁麻疹患者390例過敏原檢測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2,41(8):468-470.

[11]李春萍.慢性蕁麻疹吸入變應原檢測及脫敏治療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7):821-822.

[12]黃晶玉,劉嵐,雷文霓,等.過敏原皮膚點刺1719例試驗結果分析[J/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6):67-68.

[13]王翠娟,樓正青,余麗陽,等.醫用床墊拍曬控螨的效果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5):767-768.

[14]Zhang C,Li J,Lai X,et al.House dust mite and storage mite IgE reactivity in allergic patients from Guangzhou,China[J].Asian Pac J Allergy Immunol,2012,30(4):294-300.

[15]Bozek A,Kozlowska R,Jarzab J,et al.The safety of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patients allergic to house-dust mites and pollen in rea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oplasia and autoimmune disease:a long-term,observational case-control study[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14,163(4):307-312.

[16]廖理超,趙政龍,吳愛麗,等.特異性免疫療法治療對粉塵螨過敏的54例慢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28(2):150-153.

[17]蔡冰,謝漢平,羅光浦,等.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在慢性蕁麻疹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綜述,2013,19(18):3381-3383.

[18]Anolik R,Schewartz AM,Sajjian S.Patient innition and persistence withallergen immunotherapy[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2014,113(1):101-107.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llergens in 859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in Chengdu

SongLi,YeJunru,LuMao,TangYi,LiuYanlin

(DepartmentofDermat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Sichuan6105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llergens and sex,age distribution of chronic urticaria in Chengdu.MethodsTotally 859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ere tested with 13 kinds inhaled allergens and 15 kinds of food allergens by skin prick test.ResultsThe top 5 allergens were: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cockroach,shrimp and sea-crab.The positive rat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was 58.7%,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which was 55.1% took second place.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sex,more inhaled allergens were found positive than food allergens in both sex groups.The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in people younger than 60.Conclusion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cockroach,shrimp and sea-crab are the commonest allergens in Chengdu.The skin prick test is important in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health education.It may also be help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allergic skin diseases.

urticaria;allergen;skin prick test;Chengdu

宋黎(1982-),主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皮膚性病研究。

論著·臨床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6.07.017

R758.24

A

1671-8348(2016)07-0918-03

2015-09-12

2015-11-16)

猜你喜歡
成都地區塵螨蟑螂
面對小小塵螨,我們該怎么辦
捕捉蟑螂有神器——新型簡易誘捕蟑螂器
成都地區云水資源分布特征及其與降水的關系
眼不見為凈
跟螨蟲在家做伴
成都地區核桃低效林類型劃分及其改造技術
蟑螂
我院及成都地區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
成都地區近30年大霧的氣候特征分析
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