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特色療法促進產婦產褥期康復的臨床研究*

2016-09-21 01:07劉大純何倩倩王曉霜
重慶醫學 2016年7期
關鍵詞:產褥期泌乳穴位

劉大純,羅 梅,何倩倩,王曉霜

(重慶市中醫院婦產科 400021)

?

·經驗交流·

中醫藥特色療法促進產婦產褥期康復的臨床研究*

劉大純,羅梅△,何倩倩,王曉霜

(重慶市中醫院婦產科400021)

目的運用多途徑中醫藥特色療法促進產后康復治療,客觀評價中醫藥特色療法的臨床優勢。方法選擇同期單胎順產初產婦6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產后給予中藥口服,觀察組產后給予中藥口服+穴位按摩+中藥足浴,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尿潴留發生率、產后泌乳量、泌乳始動時間、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及出血量。結果觀察組產后3 d平均出血量為(29.2±5.8)mL,泌乳量為(81.6±9.5)mL;產后7 d平均出血量為(10.6±3.5)mL,泌乳量為(144.3±15.6)m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15.3±2.6)h,血性惡露持續時間(6.3±1.7)d,產后尿潴留發生例數2例,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分娩產婦產后積極推廣中藥口服+穴位按摩+中藥足浴措施,可明顯促進產婦產后恢復。

穴位按摩;中藥足??;產褥期康復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逐漸提高,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應運而生。分娩雖是生理現象,但對于產婦確實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1]。相對于產前檢查及分娩,規范、科學的產褥期康復臨床研究較少。產褥期康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2]。因產褥期女性生理特點,系統的多途徑治療方案相對于單一療法對促產后泌乳、促子宮復舊,降低產后缺乳、產后尿潴留發病率效果更佳。中醫藥對產后康復有獨特優勢,各種外治法研究多有報道,但方法復雜,觀察標準不統一,尚無規范、合理的綜合治療研究方案報道。在國家生育政策鼓勵下,對住院分娩產婦運用科學、規范、高效、有中醫藥特色的方法促進產后產褥期康復,不但有利于提高產婦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質量,更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樹立中醫院產科中醫特色品牌,提高競爭力。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單胎順產初產婦60例,以上入選產婦均產程正常,中醫辨證屬產后氣虛血淤癥。排除標準:(1)產時大出血,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羊水過多、雙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妊娠合并傳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大三陽等復雜合并癥。(2)產時胎盤植入、胎盤粘連、胎物殘留,產后大出血和產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病例。(3)發生產褥感染的病例;依從性欠佳者,拒絕母乳喂養者,產后無法電話隨訪及回院隨訪者。(4)合并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嚴重心電圖異常者。(5)過敏體質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30例產后給予中藥口服,年齡20~33歲,平均(25.1±3.8)歲,孕周37+2~40+2周,新生兒平均體質量(3 216.5±226.3)g;觀察組產后給予中藥口服+穴位按摩+中藥足浴,年齡21~35歲,平均(27.2±4.2)歲,孕周37+4~40+3周,新生兒平均體質量(3 253.5±61.3)g。兩組入選產婦在年齡、孕周、新生兒平均體質量、基礎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分娩后在加強常規??谱o理的情況下,均按傳統方法常規指導科學母乳喂養,鼓勵產后盡早自解小便,保持情緒舒暢。對照組采用本科經驗方——產后逐淤方(當歸10 g,川芎10 g,桃仁15 g,益母草30 g,麥冬10 g,黨參15 g,黃芪15 g,熟地15 g,白術10 g,王不留行20 g,甲珠10 g,瓜蔞15 g,炙甘草6 g)制成的合劑口服,產后6 h開始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 mL,連服5日;觀察組同樣口服產后逐淤方,同時給予穴位按摩與中藥足浴。穴位按摩:由經過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采用手法行產后按摩,(1)點按膻中穴;(2)兩手掌指環繞按摩兩側乳房數遍;(3)點按乳根、屋翳、合谷、少澤、中府、氣海、子宮穴;(4)再采用疏蓖法,左手托住乳房,右手五指分開呈梳子狀,疏抓乳房數遍,拇指與食指相對捏放乳房自根部至乳頭數遍后點膻中、乳根、屋翳。按摩不可用力過猛,力度以產婦感覺酸脹為宜。每次15~20 min,產后4 h開始,每天1次,共治療3次。中藥足浴:采用本科室產后足浴經驗方(當歸30 g,川芎30 g,黃芪30 g,桂枝10 g,浮小麥15 g,紅花20 g,雞血藤30 g),由藥劑室制備。取塑料桶(約直徑35 cm,高40 cm),將中藥足浴液 500 mL倒入桶內,加入開水2 500~3 000 mL。先熏后足浴。順產后產婦,產后當晚坐于床邊,兩足放于桶邊任蒸汽熏足和小腿,待水溫計測水溫到40~45 ℃(根據產婦的耐受程度,以合適為準,防燙傷)時進行足浴,指導產婦雙足相對搓動。指導家屬在桶內給產婦進行足底按摩,水溫下降時及時添加熱水,浸泡20~30 min,至全身微熱、額頭或背部微微出汗為止,擦干雙足,放下褲腿,上床蓋好被褥。產后每天1次,連續5 d。

1.3觀察指標及方法分別于產后1、2、3、7 d記錄產婦出血量及泌乳量;記錄兩組產婦產后泌乳始動時間、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及尿潴留發生例數。泌乳始動時間是指產后至首次泌乳的間隔時間,出血量(稱質量法)及產后泌乳量均由專人定時量取統計。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及泌乳量比較±s,mL)

a:P>0.05,b:P<0.05,與對照組比較。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及泌乳量比較兩組產婦產后1 d出血量與泌乳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527、0.473,均P>0.05)。產后2 d出血量與泌乳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05、1.938,均P<0.05)。產后3 d出血量與泌乳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84、2.023,均P<0.05)。產后7 d出血量與泌乳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16、2.324,均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產后臨床情況比較觀察組產婦產后泌乳時間、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01、1.997,均P<0.05);產后尿潴留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尿潴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0,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臨床情況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

3 討  論

分娩屬于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然而在此過程中女性會在生理及心理上發生巨大的變化,體力與機體功能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才能恢復正常。在當今社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不少產婦及其家屬均強烈希望通過簡便而切實有效的方法促進產婦產后恢復[3]。中醫藥對產后康復有獨特優勢,其中穴位按摩與中藥足浴對促進產婦產后恢復具有獨特的功效。

全息論學說把人視做一個整體,每個具有獨立功能的器官均含有人體的整體信息與圖像。包含人體全部信息的每個具有獨立功能的局部器官,稱之為“全息胚”。足被譽為人體“第二心臟”,分布著60多個穴位,人體12條經脈中的6條即起始于足部。依據全息論學說,人體很多內臟器官均可在足部找到對應的反射區,因而可將足部視為人體的完整縮影[4]。通過對足部穴位的直接按摩可充分調動人體的內部潛能,適合于相應臟器的功能恢復。如通過按摩產婦足部子宮、卵巢、輸卵管、性腺等反射區后,可幫助促進產婦子宮收縮以及宮腔內蛻膜等組織的排出,促進產婦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的改善。通過調節經絡氣血,消除產婦產后疲勞,提高產婦睡眠質量,起到增強產婦產后抵抗力的效果[5]。俗語“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反映了足部反射區與人體五臟六腑的關聯,產婦產后給予中藥足浴可通過中藥的藥理與溫熱作用刺激足部反射區,起到通暢各組織器官氣血運行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是[6-8]:(1)通經活絡、活血化淤、促進氣血運行與子宮恢復。通過中藥足浴不僅能夠減少產后出血,促進產后惡露排出,利于子宮恢復,而且能夠幫助產婦理氣止痛,抑郁產婦產后乳汁的分泌與促進正常飲食的恢復。(2)消除產婦疲勞,提高產后睡眠質量。產婦分娩后通常身體十分虛弱,導致其足部血液循環不佳,通過中藥足浴對局部血管及神經具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可幫助產婦消除產后的疲勞,利于改善產后睡眠,有助于部分產后失眠焦慮產婦的恢復。(3)可以促進產后血液循環。通過中藥足浴可增高足部皮膚溫度,擴張局部血管,增加足部血液流量與流速,降低心臟負荷,改善心臟功能,增加血容量,起到促進足部與全身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補充大腦所需營養與氧氣。(4)可預防產婦產后足部疾病。產婦妊娠時由于子宮增大,腹腔內壓力增加,導致會陰及下肢靜脈回流緩慢,進而會陰及下肢靜脈曲張,引起局部腫脹疼痛。中藥足浴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會陰及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同時,在中藥足浴過程中應積極做好解釋與指導作用,強調足浴前排空大小便,避開空腹或飯后30 min內;足浴過程中注意觀察產婦情況,主動與產婦溝通;保持水溫的恒定,避免溫度過高燙傷皮膚或者溫度過低引起受涼,以保證中藥足浴的效果[9]。

產后缺乳屬于產后門的范疇,中醫理論有著詳實的認識,胡赟[10]通過對文獻的統計分析,共有14種不同療法出現在產后缺乳的治療中,在所有療法中,中藥治療出現頻次最高,其次是針灸按摩療法,在產后康復中注重乳房按摩治療,注重“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循經取穴原則,糾正哺乳期錯誤認知[11-12],不僅可預防及糾正產后缺乳,還可提高產后純母乳喂養率[13-14]。

作者通過臨床對比證實,順產產婦產后給予中藥口服+穴位按摩+中藥足浴措施與僅給予中藥口服措施相比,前者產婦產后出血量與泌乳量的恢復均優于后者(P<0.05);前者產后泌乳始動時間、血性惡露持續時間與尿潴留發生率也均優于后者(P<0.05)。因此,應在順產產婦產后積極推廣中藥口服+穴位按摩+中藥足浴措施,可明顯促進產婦產后恢復,保障母嬰身心健康。

[1]羅崗.產褥期促進產婦康復的護理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0,1(6):43-44.

[2]張茹.產后康復不良的中醫藥研究現狀[J].中國保健營養,2012,1(11):653.

[3]單海軍,陳團營,秦鳳華,等.影響中藥藥浴退熱療效的相關因素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3):590-591.

[4]肖霞,韋瑞敏.產后中藥足浴配合足部按摩促進產褥期康復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9):1090-1092.

[5]邵巧云,劉方,李素平.足部按摩并盆底肌功能鍛煉對剖宮產術后產婦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3):132-133.

[6]姚淑霞.中藥浴足對剖官產術后患者體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7.

[7]郭方穎.產后藥浴的護理效果評估[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2):199-200.

[8]王璐,閆朋麗,符曉.中藥足浴加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泌乳始動時間的影響[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4(3):60-61.

[9]江月平.中藥足浴對產褥期婦女泌乳的影響[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8):302.

[10]胡赟.近11年來產后缺乳中醫治療的文獻計量學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12):4-6.

[11]吳燕,邱麗倩.6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3):245-248.

[12]張勇,關蘊良,趙勇,等.重慶市228例產婦嬰幼兒喂養知識態度行為的現況調查[J].重慶醫學,2011,40(34):3484-3486.

[13]喻其林,李力,蔣紅梅,等.1 442例產婦母乳喂養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08,37(13):1467-1468.

[14]Creedy DK,Dennis CL,Blyth R.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from an Australian sample J[J].Res Nurs Health,2003,26(2):143-152.

10.3969/j.issn.1671-8348.2016.07.027

重慶市中醫院院內課題(2014-2-26)。作者簡介:劉大純(1973-),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婦產科助產及護理工作?!?/p>

,E-mail:luomei80@126.com。

R473.71

B

1671-8348(2016)07-0947-03

2015-09-08

2015-11-20)

猜你喜歡
產褥期泌乳穴位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母豬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來月經加上泌乳,說不定是腦子長瘤了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不來月經加上泌乳,說不定是腦子長瘤了
不同泌乳階段駝乳理化指標和體細胞數的測定分析
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與行為的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
35例產褥期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
產后護理延伸在產褥期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