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構建研究

2016-09-24 06:36雍華中
關鍵詞:都市河北省京津冀

何 勤 雍華中

(北京聯合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101)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構建研究

何 勤 雍華中

(北京聯合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101)

在國家實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建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國家統計局及各地區統計局相關數據,對京津冀地區影響人力資源要素流動的經濟、產業、教育、科技衛生以及生態環境因素進行對比,并結合國外都市圈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的經驗,深入分析當前阻礙三地人力資源市場體系一體化的原因,可以看到通過改善津冀兩地經濟環境、教育環境和生態環境,實行三地產業錯位發展,破除三地各自獨立的人力資源市場制度等措施,能夠實現京津冀人力資源市場的融合與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統一開放;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構建

2015年4月底,國家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1]。而伴隨著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與深化,區域人力資源合作與開發的一體化程度制約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當前我國正出現人才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以及區域分布不均衡的客觀現實,同時人力資源市場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地區分割,上述原因造成了人才在區域間自由流動的障礙,影響了人力資源要素區域間配置的效率。因此,構建一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對實現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相關文獻回顧及評述

都市圈又稱城市帶、城市圈,是指在城市群中出現的以大城市為核心,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形成的區域一體化現象[2]。首都圈作為都市圈的一種,是以首都為中心的城市群,當前我國首都圈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全?。?],即整個京津冀地區。本文即以首都圈為研究對象。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人力資源流動與配置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國外,威廉·配第(1676)最早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揭示了人力資源流動的原因,指出由于不同產業間的生產效率不同,會導致產業間收入水平的不同,從而會導致勞動力從低收入產業流向高收入產業[4]。??怂梗?932)指出不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產生勞動收入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導致勞動力在不同區域間遷徙的首要原因[5]。勒溫(1936)提出“場論”的觀點,指出個人的貢獻受到其自身條件和周邊環境的共同影響,如果其無法在一個地方發揮作用,就會流動到可以實現其自身價值的環境中[6]??死耍–.G.Clark)1940年就提出了人力資源產業配置的克拉克定律,指出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將逐步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就會向第三產業轉移[7]。Bouvie(1977)認為導致地區人才流動的原因是不同地區的人才承載力水平不同[8]。S.Saben(1964)研究得出,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可以使人才更好的適應其所工作和居住的周邊環境[9]。E. M.Suval和C.H.Hamilton(1975)則表示當流動距離增加時,受教育程度與流動的相關性越強,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進行遠距離的流動[10]。Glaeser(1997)則證實人才更趨于流向經濟發達地區。Margaret.A[11](1997)、Buehan[12](1998)、Jean Marie Hiltrop[13](1999)對影響人員流動的因素如晉升機會、報酬、工作預期、企業文化等進行了研究。

隨著我國區域一體化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國內學者也陸續關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人力資源流動的問題,仇為之(1981)研究了建國以來的人口遷移情況,揭示了省級遷移的兩種方式,即組織移民和自發移民[14]。趙耀輝(1997)通過分析得出: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與外出打工發生率呈正相關,且移民的文化程度要高于遷出地非移民的文化程度[15];王桂新(1993)在對省際間遷移的空間模型分析的基礎上,證實了距離在遷移中的作用重大[16];嚴善平(1998)利用人口遷移模型對省際間人口遷移量的因素進行分析,得出遷移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與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強正相關關系[17]。譚清美(2000)認為相對效用最大化是人才流動的內在動力[18];只有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實現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孫冰、安子鵬(2006)指出發達地區由于經濟規模擴大吸引人才的流入,但實際上還受到具體地區以及地區產業部門不同的影響;同時人才流動是受到預期收入的影響而并不僅僅是實際收入差距的影響[19];沈國琪、陳萬明(2009)認為教育因素是區域人才資源流動最根本的成因[20]。陶曉波(2010)認為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的間的相互作用調控區域中人力資源流動[21]。

從國內外關于人力資源區域流動的相關文獻分析中可以看出,國外學者實證分析較多,研究從產業角度和勞動者本身考慮人力資源要素的流動情況,而從區域環境及政策角度研究的文獻較少,國內學者引進西方的人力資源要素流動理論分析方法,試圖解釋導致我國各區域間人力資源流動的原因,但相關的實證研究不足。本文根據我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以京津冀地區間的人力資源要素流動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實證研究,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實現京津冀區域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的對策。

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人力資源開發問題研究是伴隨著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曾經的環渤海經濟圈建設而逐步形成的,國內學者從2000年至今對區域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模式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主要包括:李森(2004)通過研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進程,指出其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人力資源市場價格機制不完善,人才供求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備的人才競爭體系以及人事人才管理法律資源不足[22]。李金輝、王亮、張冰(2009)分析了京津冀在人才合作開發中的不足,提出健全完善人才合作機制、拓展人才合作領域、加大柔性引智力度、加強區域人才市場體系建設、創優人才引進環境等對策[23]。關于區域人才合作模式,雷鳴(2005)認為區域人才的合作應是緊密型的,而不是松散型的[24]。肖鳴政、金志峰(2009)提出區域人才開發合作模式有三種:類同型的人才開發合作、地緣性人才開發合作、跨區域人才開發合作[25]。李春淼(2009)提出從目標機制、協同機制、合作契約、國家戰略等方面對區域人才合作機制進行創新[26]。馬寧等(2011)指出通過建立區域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和區域人才合作機制統籌京津冀地區的人才開發與合作[27]。國內學者主要從區域人才協作開發以及人才的市場供求機制和人事制度方面提出構建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思路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95 -2015》《2014年中國人力資本報告》《中國人才發展報告》,以及北京、天津統計信息網站及河北省統計局等官方權威的統計數據。在對影響人力資源素質指標及流動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找出影響區域內人力資源流動的主要障礙,并據此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三、京津冀地區人力資源市場環境分析

(一)京津冀三地經濟環境分析

表1 2013年京津冀三地區域面積及近似人均居住面積

從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的區域面積和居民點用地面積都遠低于河北省,同時從人均居住面積來看,河北省的人均居住面積也明顯高于北京和天津,因此就當前水平來看,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的人口承載力是三地中最高的,同時相對于北京來說,天津也有較好的人口承載潛力。

表2 2014年京津冀三地GDP總量及人均GDP、年平均工資水平

根據表2得出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從總量上來看,雖然河北省由于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企業在絕對數量上多于北京和天津,導致其GDP總額高于京津地區,但是從人均來看,差距非常明顯,其中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別是河北省的2.48和2.60倍,同時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北京和天津也分別是河北的1.87倍和1.35倍;北京與天津相比,雖然2014年北京的人均GDP水平略低于天津,但是人均工資水平還是明顯高于天津,北京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要高于天津和河北,對于追求高收入人群的吸引力要強于天津和河北。同時相較河北而言,天津在收入水平方面無疑比河北更具吸引力。

表4 2014年京津冀三地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單位:萬人)及從業人員比重(單位:%)

由表3和表4可以得出:當前除了北京完成產業結構的轉型,實現“三、二、一”產業結構調整,并且服務業發展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天津和河北的產業結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階段,其中從從業人員數量和第三產業的產值來看,天津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高于河北,產業結構較河北好;河北的產業結構從各產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來看,當前其農業從業人員仍占有較大比重,并且第三產業產值較少,整體發展水平與京津地區差距較大。

(二)京津冀三地科教衛生水平分析

2014年北京市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 286.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03%;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67 278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3 136億元;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38 111件和74 661件,分別增長12.0%和19.1%。2014年天津市全年研究與發展經費471.67億,占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全年簽訂技術合同15 087項,合同成交額418.11億元;2014年專利申請量6.34萬件,同比增長4.1%;授權量達到2.64萬件,增長6%。2014年河北省用于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32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1%;全年共簽訂輸入和輸出技術合同9 360項,合同總成交額182.95億元;專利申請量3萬件,授權量20 132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8.6%和10.7%。從上述數據可以得出,第一,北京市研發經費投入的絕對量和所占比重均顯著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而天津市又顯著高于河北省,由此可見三省市中河北省的研發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研發基礎相對薄弱;從專利的授權數量來看,也同樣呈現三個等級的差別,雖然在總量上河北省與京津差距巨大,但是在增速上河北省的勢頭較好,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未來處于研發和技術高地的北京,應向津冀地區輸入研發與技術,以帶動津冀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

高校畢業生是三地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因此高等教育的規模和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三地的勞動力供給和產業發展。從2013年統計年鑒中得出,京津冀三地從2000年以后至2012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一直在增加,從2000年至2012年,北京的本??圃谛I藬祻?8.02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58.18萬人,增長了一倍多;天津本??圃谛H藬涤?1.91萬人迅速增長到47.31萬人,縮小了與北京地區的差距;河北省的增長幅度則更大,2000年僅為25.25萬人,少于北京的在校生人數,而到2012年則已經突破100萬,達到116.87萬人。然而在較高層次的研究生招生規模上,2012年底,北京研究生在校生為25.21萬人;天津在校研究生為4.8萬人;河北省這一數字為3.41萬人??傮w來看,雖然河北省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總量高于北京和天津,并且近年來高等教育本??茖哟握猩鷶盗吭龇^大,但是對于較高學歷層次的人才培養能力遠弱于北京和天津,這也是導致河北省碩博士等高學歷人才缺乏的內在原因。

衛生事業方面,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河北省的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從1995年到2012年,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數和每萬人擁有床位數分別由1.59個和24.7張增加到2.00個和39.02張;然而北京和天津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數和每萬人擁有床位數這些年均經歷了下降的過程,從2009年至2012年又重新開始增長;這和兩地近二十年來大量人口不斷遷入,從而稀釋了原有的人均醫療資源有關;但其整體水平仍高于河北。如2012年北京每萬人擁有的衛生機構數和每萬人擁有的床位數分別為4.82個和48.41張,天津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3.22個,都明顯的高于河北省的水平。

(三)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分析

在生態環境方面,2012年北京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2%;天津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提高到了34.9%;河北省的森林覆蓋率2010~2012年一直維持在26%,綠化面積覆蓋率較京津地區低很多,綠化面積有待提高。從圖3可以看到,在2000年之前,京津冀三地的廢水排放達標率較低且起伏較大;2000年以后,三地的廢水排放達標率則穩定在90%以上,其中天津近5年來均保持在99%以上,達標率位于三地之首;北京與天津的達標率相近,雖然處理壓力較大,但近年來也穩定在98%以上;河北在廢水處理達標率方面近些年有所起伏,但整體排放達標率進步很快,近年來也達到95%以上,這可能和近年來廢水處理方面加大投入有關。然而在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上,三地目前還存在較大差異,2000年以來,天津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處于較高水平且相對穩定;而北京的綜合利用率較天津低得多,一直在75%左右浮動,僅個別年份達到80%以上;河北的綜合利用率只在60%左右浮動,為三地中最低水平;由此可以得出,除天津外,京冀兩地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均有待提高。

四、京津冀三地人力資本水平及地區間人口遷移的動因分析

京津冀三地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必然會導致三地人力資本水平的差異,同時影響人口流動的方向,根據《2014年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8]中的京津冀三地1996-2010年的人力資本數據,整理得出三地人力資本總量及人均量的發展水平,如圖4,從1996-2010年北京市的人力資本總量增長最快,尤其是2005年之后,與天津市的差距逐漸拉開,而河北的總量在三個地區中是最大的,這也意味著人力資源開發和發展的潛力巨大,天津市人力資本總量雖然也保持增長,但低于北京和河北的增速。

從人均人力資本的擁有量和增長情況來看,如圖5,首先,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人均人力資本正是從2000年后有了較快的增長,2010年已達到近40萬元,是河北省人均的2.9倍,遠遠超過河北省的人均水平,同時北京和天津的人均人力資本增長速度也遠快于河北。其次,天津市的人均人力資本水平在2008年之前一直居于三地首位,但是其增長速度自2005年后慢于北京,目前北京以39.5萬元的人均人力資本居三地之首??傮w來看,京津冀中北京人力資本總量和人均人力資本量均是增長最快的,且人均量是三地中最高的;而天津的人均人力資本量雖然處于較高水平,但增速慢于北京,同時總量是三地中最低的;河北省的人力資本總量雖然是三地中最高,但這主要源于河北省龐大的人口基數,其人均量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河北需要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同時要加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力度。

人口的遷移量及流向往往反映出該地對人口的吸引程度,本文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長表數據整理得出,京津冀三地常住人口中為其他兩省或直轄市人口的數量及比重,見表5所示。

表5 2010年京津冀外來常住人口中來自其他兩省或直轄市的人口及比重

由表5可知:一是北京和天津對河北省的人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導致北京和天津的外來人口中來自河北省的分別占到1/5和1/4,成為北京和天津外來人口來源第一大省。二是北京外來人口中來源于天津的人口要比天津外來人口中來源于北京的稍多,但占到的比重都不大,反映了北京和天津兩地的發展水平對雙方的人才吸引力均較??;三是河北省的外來人口中來源于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占到5%,反映了河北省對北京和天津人口具有一定的反向吸引能力。

利用人口普查長表數據,對京津冀人口遷移的各項構成因素數據進行主成份分析,得出主成份分析圖和成份碎石圖,如下表6和圖6:

表6 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分析解釋京津冀人口遷移的主要動因

在主成份分析表中第一項“務工經商”的特征值為8.98,標準差累計達到99.79%,同時在碎石圖中也只有第一項,即“務工經商”的特征值大于1,其它項的特征值均小于1,因此得出,可由提取的主成份“務工經商”解釋為京津冀間人口遷移的主要動因。具體來看,由圖7直觀顯示在眾多遷移因素中,務工經商均是遷往三地的首要原因,并且比例均高于50%,其中在遷往北京和天津的原因中,務工經商比例高達75%以上,由此,可以明確地得出,經濟因素是導致河北省人口遷往京津的最主要因素,同時在遷往河北的因素中,隨遷家屬和婚姻嫁娶等非經濟因素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合計占22.5%。即河北遷往北京和天津絕大多數是由于經濟因素;而從北京和天津遷往河北除了主要經濟因素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家庭情感因素。

由圖8得出,(1)當前遷移人口的普遍素質還不高,主要遷移人群的學歷層次以初中和高中為主,上述兩個群體占到60%以上。(2)遷移人口的各個學歷層次中遷移流入北京的人口在三地中均是最多的,反映出北京對于周邊人口的強大“虹吸效應”。(3)值得注意的是,在遷移入北京的人口學歷構成中,大學??埔陨蠈W歷層次的人才所占遷入人口的比重均是最高的,并且遠高于天津和河北,反映了北京對于高學歷層次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同時,高學歷層次人才在遷入北京的競爭中更容易勝出。

從表7和表8可以看出,由于京津冀三地區中,京津相對于河北而言是人口凈流入地區,并且近年來的人口遷移量一直保持增長趨勢,為找出與人口遷移量相關的因素,從經濟因素和人力資本發展的角度選取北京和天津兩地的人力資本實際量和以城鎮居民平均收入為代表的收入水平作為指標,分析其與人口遷移量的相關性,通過軟件進行相關分析后,對于北京和天津而言,均得出兩地遷移的人口數量的增長與兩地人力資本增長以及收入水平增長呈現高度相關性,因此,得出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以及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促進了京津兩地大量人口的遷入,對于周邊的河北省人才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同時呈現出三地內部發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雖然近十年來,京津冀區域中河北省的發展速度很快,在經濟發展速度及基礎設施和環境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相對于北京和天津在基礎設施、科技研發及高等教育方面擁有的雄厚的底蘊,使得在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以及教育文化方面都明顯優于河北,從而對河北地區的人才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人力資源及資本等生產要素當前主要還是從河北省流向京津地區,因此河北省需要承接好北京、天津的產業轉移以及不斷挖掘自身在生態方面和人力資本總量方面的優勢,搞好基礎設施及生態文化建設,從而更好地吸引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回流,從而帶動河北經濟的發展。

表7 北京外來人口遷移數量與城鎮年平均收入以及人力資本間的相關關系

表8 天津外來人口遷移數量與城鎮年平均收入以及人力資本間的相關關系

五、國外五大都市圈建設經驗借鑒

(一)紐約都市圈建設經驗借鑒

紐約都市圈產業結構已呈現高度服務化,服務業領域的就業比重高達86.6%,而其中作為核心城市的紐約市服務業產值比重更高達90%以上[29]。從紐約都市圈的建設中我們可以得出其最大的優勢是促使各中心城市功能與主導產業實現錯位發展。京津冀都市圈建設中若各城市分工明確,錯位發展則有利于不同產業在不同區域的聚集和發展,這樣就不容易導致人才的扎堆行為,因各個城市形成自身的產業優勢,隨著產業的集聚,導致產業所需要的人才的集聚,而由于產業不同,人才集聚的類型也就不同,不會造成資源浪費以及產業的低端重復,從而形成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

(二)以芝加哥為中心的五大湖都市圈建設經驗借鑒

以芝加哥為中心的都市圈建設中積極推動城市功能的轉型和多元化,避免單一的制造業發展,出現底特律的城市發展悲劇。由于制造業及重工業的發展不利于吸引人才,同時造成環境污染,不利于現有居住環境改善,從而造成人才流失。因此,在京津冀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生態文明的建設以及三地環境的改善,從整體來說,京津冀都市圈內部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流入,而從內部各地區來說,生態文明的建設發展程度高,有利于內部人才的合理流動,如在河北省的發展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和污染企業的治理,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從而對京津地區的人力資源產生較好的吸引力,增加人才引進的砝碼。

(三)巴黎都市圈建設經驗借鑒

巴黎大區產業結構高度服務化,第三產業就業比重超過80%,遠高于全國70%的平均水平,旅游、文化、教育和生活藝術業高度集聚,為世界著名的文化藝術之都,從“奧斯曼計劃”開始,巴黎在城市規劃上注重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化的完美結合。同時巴黎積極調整產業布局,實施工業分散化政策,將閑置中心區工業進行集聚,并迫使工業企業向周邊地區擴散,結果是部分都市型工業留在中心城區,而傳統的資本、勞動密集型工業遷移到了郊區。巴黎都市圈在建設中注重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從而吸引各類人才的聚集,這種注重人文環境建設的做法與京津冀都市圈建設中北京建設科教文衛中心定位的需求相一致,值得北京借鑒。

(四)倫敦都市圈的建設經驗借鑒

倫敦都市圈建設中在高端制造業的基礎上進行產業的重新布局,加大物流、會展、創意產業等的投入和研發;借助制造業及其產業配套發展的需求,推動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與之相關聯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30]。倫敦都市圈這種層次清晰、通過在原產業基礎上進行產業鏈延伸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方式,有利于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既解決原有產業人員就業,同時又繼續吸引和開拓高技術人才和服務業人才需求,促進高科技產業和文化、服務及創意產業集聚,合理的都市圈分層也促進了人力資源等要素區域內流動的合理化。

(五)東京都市圈的建設經驗借鑒

在東京都市圈發展歷程中先后經歷了五次城市規劃,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大都市圈體系,如此對整個都市圈進行統一規劃,有利于都市圈內各城市產業的合理分布和在整體思維下各產業合理布局和相互補充,不易造成產業重復和圈內企業發展中的惡性競爭等,有利于促進各產業所需人力資源、資金技術等要素的合理流動,在圈內形成最優分配的格局。

世界五大都市圈在建設過程中都無一例外地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城市內部發達的公交地鐵系統,都市圈內各城市間以公路、鐵路以及部分航運為主的發達交通網絡最大限度地縮短了都市圈內各城市之間的距離,弱化了距離對生產要素的阻隔,也更方便人力資本的流動。同時,都市圈內各具特色的功能區,配有完善的公共設施,形成了既相互補充、又各有特色的發展格局,從而對各類人才產生不同的需求,有利于人力資本的合理流動和分配。此外,良好的人文氣息營造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對于生產要素尤其是人力資本要素的流動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有效地改善了經濟因素占據主導因素的流動導向[31]。世界都市圈發展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對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打造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六、對策建議

第一,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障礙,打破京津冀各自獨立的人力資源政策體制,建立統籌規劃或合作形式的圈內人力資源機構,機構主要功能是對都市圈內人力資源總量及地區分量進行統計分析,對區域內的人力資源流動進行政策性引導和協調合理調配,避免區內各城市間的政策不協調和人為地阻礙人力資源合理流動。

第二,對都市圈進行整體布局和產業重新規劃,以大區域視角來進行各城市間的產業轉移和升級改造,突出各城市產業發展特色,形成不同產業聚集地,從而吸引不同人才的聚集,形成空間合理流動和布局,同時聚集將產生人力資源貢獻的“馬太效應”。

第三,改善京津冀內各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河北省內各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完善都市圈各城市間交通網絡的建設,縮小空間和時間的距離,使圈內地理上的聯系更加緊密,為區域內人力資源的流動提供條件。

第四,促進京津冀都市圈內教育資源空間上的合理公平分布,形成區域內各城市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如2015年6月,由北京工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組建的“京津冀協同創新聯盟”,從制度、學科、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這種跨區域科研機構的合作以及地區產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有利于人才的交流,促進創新的氛圍形成。

第五,努力營造都市圈內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這是留住人才、促進人力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如北京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治理霧霾,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更是吸引人才的基本保障。

第六,完善都市圈內人力資源市場整體的法制化建設,建立統一規范的區內人力資源法律法規,保障人力資源的順利流動和維護區域內人的基本權益。如2014年10月,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指出將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納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為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并提出將打通京津冀人力資源市場,打造京津冀一體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業等[32]。

第七,構建京津冀人力資源市場網絡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可發布三地的就業供需信息、就業服務信息、就業技能培訓信息、社會保險信息、勞動管理信息、產業變化信息等,實現三地信息共享、公共服務均等化服務。

[1] 鄧琦、金煜等:《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獲通過》,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01/c1001-26935006. html,2015-05-01。

[2] 高汝熹、羅明義:《城市圈域經濟論》,云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 吳良鏞:《京津冀北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對該地區當前建設戰略的探索之一》,《城市規劃》2000年第12期。

[4] 威廉·配第:《政治算數》,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5] Hieks JR,John.The theory of wages.London:Maemillan,1932.

[6] [德]庫爾特·勒溫:《拓撲心理學原理》,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7] [英]配第(WilliamPetty):《配第經濟著作選集》,陳冬野等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8] Bouvier F.International Migration: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Population Bulletin,1977,(32):pp.26-30.

[9] Michael P.Todaro: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1):pp.14-19.

[10] MartinT.Contextual Model of Employee Tumover Intentions.Aeademy of Mangement Journal,1979,22(2):pp.313-324.

[11] Margaret A.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urn over Culture in Austr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7 (4):pp.375-392.

[12] Buehan J.Staff Turn Over:What Does It Cost.Health Man Power Manage,1998(3):pp.3-11.

[13] Jean Marie Hiltrop.The Quest for the Best: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to Attract and Retain Talent.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9(8):pp.422-429.

[14] 仇為之:《對建國以來人口遷移的初步研究》,《人口與經濟》1981年第4期。

[15] 趙耀輝:《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為基礎的研究》,《經濟研究》1997年第2期。

[16] 王桂新:《我國省際人口遷移與距離關系之探討》,《人口與經濟》1993年第2期。

[17] 嚴善平:《中國九十年代地區間人口遷移的實態及其機制》,《人口與經濟》1998年第3期。

[18] 譚清美:《相對效用論與人才流動》,《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

[19] 孫冰、安子鵬:《高層次人力資源流動中的區域競爭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06年第5期。

[20] 沈國琪、陳萬明:《基于教育因子區域人力人才流動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年第17期。

[21] 陶曉波:《區域人力資源流動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22] 李森:《長三角人才開發一體化問題初探》,《學?!?004年第6期。

[23] 李金輝、王亮、張冰:《京津冀人才開發合作的研究與探索》,《中國人才》2009年第15期。

[24] 雷鳴:《關于“區域人才合作”的思考》,《人才資源開發》2005年第10期。

[25] 肖鳴政、金志峰:《當前區域人才開發合作的成果、問題與對策》,《中國人才》2009年第15期。

[26] 李春淼:《對區域人才合作及其機制創新的思考》,《中國人才》2009年第15期。

[27] 馬寧、王選華、饒小龍:《京津冀地區產業分布、產業人才合作及其路徑設計研究》,《新視野》2011年第5期。

[28] 李海崢等:《中國人力資本報告》,中央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73-96頁。

[29] 潘輝:《長三角利用外資環境的國際比較——與世界五大都市圈比較的視角》,《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30] 李金龍、雷娟:《國外大都市區治理模式及其對中國的有益啟示》,《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第8期。

[31] 張景秋、孟醒、齊英茜:《世界首都區域發展經驗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啟示》,《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32] 耿學清:《北京人社局:京津冀人力資源市場將一體化》,http://news.163.com/14/1015/12/A8JN53T40001124J.html,2014-10-15。

(責任編輯 孫俊青)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and Open Market System of Human Resources unde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HE Qin,YONG Zhong-hu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and open market system of human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On the relevant data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the reg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economy,industry,education,science,technology,and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fecting the human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human resources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foreign metropolitan area,it digs into the reasons of hindering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market system of three reg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the industrial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and getting rid of independent human resource market system of the three region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market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unified and opening;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market system

F241.2

A

1672-4917(2016)01-0050-10

2015-12-24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面上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SM201511417010);北京社科基金項目“京津冀化解產能過剩中企業勞資沖突風險的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5JGB058)。

何勤(1972—),女,四川青神人,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都市河北省京津冀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二幼兒園
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向縱深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京津冀一體化如何實現1+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