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發展與思考

2016-09-28 11:11李偉
圖書與情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信息資源發展模式圖書館

李偉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獲取的渠道、方式、手段及技術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也隨著互聯網+環境的發展及用戶需求的變化而產生諸多新的變化特征,這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圖書館未來發展模式的思考。文章從分析互聯網+環境下的用戶信息獲取環境的變化特征出發,對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資源、編目外包、服務功能等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信息資源;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7;G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35

原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羅伯特,達恩頓本世紀初在《新時代下的圖書館》一文中曾指出:“我們周圍的信息正急劇增長,信息技術改變的速度也讓人眼花繚亂,如何在這種新形勢下調整好我們自身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边@段話與我國古語“審時度勢”的意思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互聯網與傳統服務業深度融合,以及大數據與“互聯網+”環境形成的背景下,作為傳統的為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的圖書館,如何依據自身特點“審時”已成為其下一步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

1.“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多樣化變化特征

自易觀國際集團于揚于2012年11月在易觀第五屆移動博覽會上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以來,“互聯網+”一時間成為網絡新興熱搜詞。各個領域在這一發展環境下,紛紛研究制定自身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發展規劃。在這一大趨勢影響下,圖書館也積極尋求與“互聯網+”的緊密聯系,其服務內容和方式也由此發生了很多變化。

1.1讀者閱讀方式的多樣化變革

“互聯網+”環境下,借助iPad、手機等電子通訊設備獲取信息成為人們接受信息的新渠道。2014年11月,在中國召開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已擁有6.3億網民,其中12億手機用戶,5億微博、微信用戶?!痹诘谑稳珖鴩耖喿x調查結束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也直觀地體現出互聯網和移動設備對讀者閱讀方式產生的巨大影響:2014年,通過網絡在線閱讀、PDA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等方式閱讀的人正在迅猛增加,有58.1%的受訪者使用過數字化閱讀,人數接近六成,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個百分點,首次超過了紙質圖書閱讀率。低成本、易獲取、內容多的優勢決定了未來人們將越來越多地通過數字化媒介進行閱讀。

1.2文獻發行方式的多樣化改變

傳統圖書館館藏組成中,紙質文獻占比很重,傳統的紙質媒介一直以來都處于出版行業的主導地位,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網絡逐漸成為一種新的信息媒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網絡出版(以互聯網為依托,進行圖書的編輯、出版、銷售)也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認知取向、閱讀習慣和消費結構。

數據顯示,2014年,在新聞出版產業收入中,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占比17.1%,達到3387.7億元,比2013年增加33.36%。其中,電子書(包含網絡原創出版物)收入45億元:不包含手機報的數字報紙收入10.5億元:網絡期刊收入14.3億元:在線音樂和網絡動漫分別收入52.4億元和38億元:微博收入33.2億元:其中移動出版的包含手機彩鈴、鈴音、游戲等在內的各種出版物收入最高,達到784.9億元。

在這一基礎上,圖書館原來的館藏模式發生變化,紙質書籍不再是館藏的唯一或大部分組成結構,電子信息和網絡數字資源逐漸在館藏比重中占據地位。

1.3信息服務商的擴張與滲透

傳統的圖書館等機構信息服務模式大部分采用人工咨詢、電話熱線等模式,而在互聯網+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谷歌、雅虎、百度等各類搜索引擎當成獲取信息服務的新渠道。據調查,2012年,在美國各個年齡段網民中,搜索引擎的使用者日均6000萬,占網民總數的41%,比2011年增加55%。

從國內看,亞洲高校人流量最高的北大圖書館早在十年前(2005年)其到館人數已經較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超過百分之十,主要原因就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們已經習慣于借助各類搜索引擎輕松獲取信息。在他們看來,論資料的齊全,單個圖書館無法媲美綜合性互聯網:論搜索的速度,圖書館更是望塵莫及。不論是找相關專題,還是找某一本書或某一位作者,數字化搜索擁有絕對的便利,因此互聯網就是他們的“圖書館”。

2005年,美國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在內的6個國家展開了一項調查。據調查回收的3300多份問卷顯示,在查詢信息的首選渠道上,八成以上被訪者選擇網絡搜索引擎,僅一成被訪者選擇圖書館。這充分說明,在傳統的信息環境下,隨著信息服務商的擴張和滲透影響,圖書館用戶的信息獲取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無疑這一變化在互聯網+環境下更加具有快速發展的趨勢。

2.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未來發展的變化

2.1信息資源數字化

2001年11月,“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獲國務院批準正式立項。一時之間,各個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對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的改造浪潮洶涌而至。在各項政策項目批準后,國家圖書館也開始采集重要的數字信息資源庫和互聯網信息,購買和引進中外文包括圖書、期刊報紙、學術學位論文等數據庫,有重點地進行甲骨、拓片等館藏特色資源的數字化工作。據國家圖書館門戶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國圖擁有數字資源總量561.3TB,其中包括自建數字資源466.8TB、外購數據庫資源71TB、網絡導航和網絡資源采集19.2TB。同時,國家圖書館通過衛星、互聯網、移動終端、數字電視、光盤等多種方式,免費開放無版權數字資源,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其他圖書館在數字資源擴大和共享方面也紛紛跟進。

盡管我國的圖書館發展已經邁人數字化征程,但其建設工作的內容還比較單調,僅限于購置和提供數字資源服務。就目前而言,我國圖書館資源數字化僅作為一種趨勢和手段體現在信息服務等方面,紙質書籍仍占據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較大比例,而在國外已有很多大學開始嘗試建設無書圖書館。如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工程學院圖書館,2000年就率先以電子文檔取代了文字材料;2010年,德州大學(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和工程圖書館也以電腦、座位取代了傳統的書架、書庫。

從國外圖書館數字化全面覆蓋的優秀經驗來看,互聯網+環境下的我國圖書館未來也可以實現更加快捷、準確的服務,讀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在任何時間、地點查找和獲取自己所需的資料。如,在網站上,圖書館會提供數字資源的檢索服務。讀者可自帶移動電子閱讀設備進行瀏覽。若瀏覽后準備借閱,直接點擊“出借”按鈕即可下載,離線后再慢慢閱讀,若圖書已經被借出,亦可申請預約。同時,圖書館提供電子閱讀設備。每張圖書館卡可外借一件電子閱讀設備,外借逾期會產生滯納金。在信息資源上,大量文獻資源的數字化,正在逐步形成具有規模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數字圖書館,同時這個龐大的資源體現可以推廣到全世界,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獻資源的共享。

2.2采編業務外包化

外包是一種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并已經逐步引入國內圖書館中。近些年,隨著業務外包的深入發展,國內圖書館已經更多的引入外包模式來促進圖書館的發展。在《高校圖書館業務外包模式探究》一文中,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圖書與情報系的王可慧做了高校圖書館業務外包情況的相關分析:“我國高校圖書館的部分業務外包已經實現,但應用比較成熟和廣泛的形式是采編業務外包”,如2014年,廣州市19所高校圖書館中,有12所正在實行或試行采編業務外包,未實行采編業務外包的圖書館僅有7所:浙江省15所高校全部進行了圖書館的采編業務外包:四川省31所高校圖書館則不同程度地實行了編目業務外包,而沒有外包編目業務的高校僅1所:湖南3l所高校圖書館中,26所高校開展了此項業務,其中,24所高校館實行了圖書與數據同時訂購,2所高校館實行書商派員進駐圖書館編目。

可以預見,在“互聯網+”的未來發展環境下,圖書館外包范圍的擴大,圖書館原來從事文獻采編、流通、閱覽等工作的圖書館員會面臨分流轉崗及職能轉換。如未來的圖書館員向數據分析員、數據工程師及學科館員等方向轉換。

2.3信息獲取自助化

人們喜歡自助,因為自助意味著更大的選擇自由度,更高的效率。據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2005年的調查顯示,六成讀者在使用圖書館資源時更喜歡自助服務,而不愿意向圖書管理員尋求幫助。順應這一趨勢,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不但提供圖書自助借還機(ATM),也開始在館舍、互聯網環境下提供一定的自助服務。如2009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率先啟動自助服務管理系統,將校園一卡通與圖書館管理相連接,為讀者提供了包括異地查詢書目、預約圖書、自助打印復印、繳納圖書過期滯納金等自助服務項目。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引進了上海阿法迪公司研發的自助服務系統,讀者可在圖書館內任意一臺自助機器上進行自助借還、查詢和續借。

除自助借還、復印等常規項目外,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新的自助服務將會越來越多,如:借助微信這一社交新媒體,讀者不受電腦和固定電話的束縛,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只需要綁定圖書證,即可實現圖書查詢、續借和預約。圖書館亦可以利用API接口,自定義菜單鍵,設置自動回復,為讀者提供24小時的咨詢,讀者也能隨時獲得有關講座、通告、書目等最新的信息。如廈門大學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就提供了圖書查詢、講座預告等服務,讀者通過點擊“預約”,即可成功預訂講座門票。

2.4服務功能多樣化

傳統圖書館信息服務主要是基于館藏的文獻信息的借、還及閱覽等服務?,F代圖書館則要求能夠實現實體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有效結合,成為一個擁有信息服務、社會服務、教育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相結合的服務體系。為讀者提供如展示、講座、視聽、餐飲等各項服務,成為讀者生活學習的第三空間。這就要求許多圖書館都要在保證閱覽空間面積的基礎上,另外開辟娛樂空間、藝術展覽空間及休閑餐飲空間。這些空間與閱覽空間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的增加能夠為讀者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使圖書館變得更為人性化,更具親和力。如國家圖書館的新館建筑復合了多種功能。該館的文化展覽、學術交流、教育培訓、購物餐飲等服務功能區面積在總建筑面積中大幅擴展,圖書館已經由原來單一的藏書樓轉變為集文化、休閑、娛樂、餐飲等多位一體的“一站式”服務中心。

對圖書館作為服務組織的最佳詮釋,來自《斯坦福大學SEQ2圖書館愿景:信息實驗室》中的描述。SEQ2圖書館即該校新建的工程圖書館。在這份愿景中,斯坦福大學所設想的圖書館能提供的用戶空間包括:(1)個人獨享的小空間,特點是安靜、舒適、不受打擾,具備良好的隔音效果,并提供無線網絡接口,便于用戶使用筆記本電腦,使學生可以在其中完成作業,使用其中的資源促進研究;(2)為團體提供的大空間,其中又分為小規模團體空間和稍大規模團體空間。稍大規模團體空間由小規模團體空間組合而成,從而滿足需求;(3)活動演講空間及飲食空間?!坝脩魧κ称?、飲料服務的需求將逐漸增加。這類服務即使不能在圖書館空間內提供,至少可以在對用戶來說最方便的外部空間提供?!?/p>

斯坦福大學最后以精辟的總結描繪了美好的未來:“這一設施的目的旨在通過提供館藏資源和服務為用戶提供一個便于信息發現、利用、創造和管理的環境。這一設施的具體表現形式將是一個圖書館,但卻是圖書館這一術語中理念最先進、最高級的圖書館?!?/p>

可以預見在互聯網+環境下,未來的圖書館,除了電子閱覽室、學術講座廳、學習研討室,必將增加休閑吧、影像室等人性化區域。圖書館的空間功能將大大豐富。

3.結語

現代圖書館不但肩負傳統的文獻借閱、文獻傳遞、信息咨詢等服務,新興的數字化、網絡化資源數據的發展壯大也慢慢滲透到傳統服務當中,并逐漸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下,行業和事物都不再以單獨個體存在,所有事物都可以被連接并相互影響。圖書館通過改進一系列方式和服務手段,將其文獻資源、數據資源、知識資源等進行整合開發已成為大勢所趨。2013年4月,達恩頓親自打造的美國數字公共圖書館(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America,DPLA)上線。作為美國最大的線上文獻資源平臺,DPLA目前提供的資源超過1000萬種之多,整合了美國1200多座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和其他資料中心的資源,其中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國家檔案館、史密森博物館三家著名機構。達恩頓說,DPLA的目標不僅是將美國所有文化遺產集中到一起,免費提供給所有人,它還有雄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教育平臺。五年之內,DPLA將成長為“全球數字圖書館”。

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的圖書館還會吸引人們的眼光嗎?在這一問題上,達恩頓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資源數字化雖不可抗拒,但紙質書籍仍有其存在價值。他在接受《哈佛公報》采訪時就曾表示紙質書在很長時間內不會被取代,而將與電子書籍等資源共同發展。而擁有傳統紙質書籍的圖書館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謀求新的發展,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并調整服務模式無疑是其未來發展必須思考的方向。如達恩頓對傳統紙質書籍持有信心并積極懷抱不可抗拒的數字化浪潮,或許便是新形勢下圖書館如何進一步發展的最佳答案。

猜你喜歡
信息資源發展模式圖書館
圖書館
大數據時代學校檔案信息資源服務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談云計算與信息資源共享管理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網絡信息資源檢索工具和技巧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