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體現

2016-10-09 08:29
考試周刊 2016年76期
關鍵詞:譯者主體文本

蔣蔚清

近年來,隨著翻譯和翻譯理論的發展,新的翻譯方法和理論,尤其是那些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的翻譯方法不斷出現。其中,譯者的主體性,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觀因素,成為研究的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譯者主體性”的概念的出現,對中國與西方翻譯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1970年代的“文化轉向”階段。自那以后,翻譯研究的范圍擴展了很多。對譯者主體性的研究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即開始階段和發展階段。第一階段著重強調翻譯的重要性。1996年,袁莉寫了一篇文章,指出文學翻譯應該強調譯者的主觀感覺,“譯者的角色和定位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最重要的主題研討會”。第二階段始于2002年,強調多角度、多層次地研究譯者的主體性。此階段介紹了西方學者的最新發現,對譯者主體性研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如目標文化的角度來看、女性形象的角度來看和解構主義的視角。

一、關閉全屏閱讀

主體性,一個哲學術語,被人們定義為有能力的認識和實踐。對象,對立的主體,是可能被認為和練習的主體。在哲學家的眼中,主體性具有其自身的屬性,如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精神。主體性是一個用來描述工作的人的術語,指的是主體的創造性、自覺性、意圖性和主動性。王玉墚曾經說過,主體性是一門專業學科。具體而言,主體性是指內在力量的外化。主體性的主體計劃是最重要的特征。也就是說,主體性只能存在于主體的行動。

翻譯的主體和客體是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翻譯的對象是源語言文本,這個觀點在翻譯領域得到學者們的一致認可。與此同時,我們會聽到一些不同的定義“翻譯”的主體的聲音。在總結國內學者的不同看法時,陳大亮是這樣說的:“譯者是翻譯的主體,作者是文學創作和讀者接受的主體?!?/p>

鑒于翻譯活動的復雜性,譯者的主體性集中地顯示在翻譯活動的整個過程。

翻譯主體性主要指的是譯者的主體性。查明建給出了譯者主體性的定義:譯者的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的主體,以實現翻譯為目的,譯者在尊重源版本的前提下利用他的主觀能動性來翻譯作品。譯者主體性意識的主要特征包括文化意識、人的性格及文化和審美的創造力。依照主體性哲學的概念,譯者的主體性是指譯者體現在翻譯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它的特征是自主性、主動性、客觀性和創造力,包括譯者的文化意識、審美傾向、創造力和評價標準。

一直以來在翻譯方法當中存在一種刻板的思維方式,即源文本和源文本作者都應具有其特權。翻譯的定義是在一個客觀、機械、透明的過程中,譯者試圖傳達他對于該作者的理解和關注。因此,翻譯一直被視為次要的藝術。

在這種環境下,譯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未重要過,而他們的作品也被認為是一個機械翻譯的過程。由此看來,翻譯的作用充其量就像是一個卑微的仆人或一塊透明的玻璃,通過它可以查看原文。由于很少有任何翻譯作品完全沒有改變原著的原意,因此譯者們不斷地被置于一個尷尬的位置,人們不斷指責他們的不足,這就是中國和國外的現狀。

根據傳統的翻譯理論觀點,譯者們已經很少享有文學作家的重視和尊重。翻譯被視為一個在地里辛苦勞作的奴隸,而譯者們的辛苦成果將最終歸屬于源文本的作者。因此,譯者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影子僅僅存在于源文本的權威壓抑和忽略之下。這也就是可見性翻譯的風格。

然而,在當代的翻譯理論與文化中,譯者的地位大大提高。翻譯被看做是一個對原作品主觀性的修改和再創作,譯者的主體性有時甚至可以被視為是一種特殊的對于原作品的第二次創建。

在當今的國內環境下,研究譯者的主體性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重視。袁莉認為,當譯者的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發揮作用時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約束。她同時對譯者扮演的角色、身份及譯者的主體性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查明建和田玉認為翻譯的譯者是唯一的主題,同時指出,翻譯理論的基本問題之一是如何描述和解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然而,系統地研究譯者的主體性目前還是比較少見的。

總之,在翻譯是否只有一個主題,作者和讀者是否也應該被視為翻譯的對象,現在中國學者能否跟上西方翻譯研究的新趨勢,以及什么是隱式地包含在譯者主體性概念這幾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上,人們還沒有達成共識。

二、關閉全屏閱讀

在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方面,勞倫斯·萬魯奇和道格拉斯·羅賓遜提出了解構理論。西奧伯曼說過,學者們對于譯者和其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中強調了譯者的主觀能動作用。而勞倫斯·萬魯奇則強調譯者的主觀努力程度。

道格拉斯·羅賓遜在作品《誰在翻譯——超越理性的譯者主體性》中,反復提出這樣幾個問題:誰是譯者,翻譯的主體是誰,譯者能否運用發揮其主體性,以及在譯者主體性當中什么因素起著最基本的作用。通過確認譯者的獨立性,道格拉斯·羅賓遜指出,譯者憑借自己對于語言本身及周圍世界的經驗來翻譯。他還聲稱,譯者是一個作家。成為一個一個非常像原著作者的作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會寫作,還因為他們都會以相同的方式,借助對于語言本身及周邊世界的經驗制定目標文本。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當代西方學者們傾向于把翻譯與文化背景相結合,而譯者在翻譯中是可見的,這也為研究譯者的主體性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許鈞.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許寶強.語言與翻譯的政治[C].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4]季羨林.翻譯之為用大矣哉[J].譯林,1998.

猜你喜歡
譯者主體文本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