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2016-10-09 09:04李官
大學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學校管理教育管理

李官

[摘 要]GIS技術特性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現實情況,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應用GIS可以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學校選擇和學校布局的規劃;可以將GIS技術應用于學校管理中;充分利用GIS技術,可以幫助學校及早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有利的幫助。

[關鍵詞]GIS;教育管理;學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9-0180-03

一、教育管理與GIS的契合

(一)教育管理概況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內部各種有利條件,高效率的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是國家對教育系統進行組織協調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學校管理。[1]簡言之,教育管理包括學校自身的管理和教育主管部門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目前關于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基本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尤其是教育管理的技術手段,基本是將傳統的“紙質化”管理進行“數字化”,將原本需要使用“紙”承載并通過“物流”才能完成的工作,轉換為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呈現和傳輸,實現了所謂的“信息化”管理。實際上,現有的信息化管理并未從根本上實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尤其是管理技術手段還未能跟上信息化的步伐。[2]教育管理中的很多工作并沒有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管理中諸多數據資料的作用。[3]

(二)GIS概況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的簡寫。它是一種特定的空間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結合地理學與地圖學以及遙感和計算機科學,它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于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GIS技術雖然是近些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空間信息分析技術,但由于GIS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間屬性的各種資源環境信息,對資源環境管理和實踐模式進行快速和重復的分析測試,便于制定決策、進行科學的標準評價,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對多時期的資源環境狀況及生產活動變化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比較,也可將數據收集、空間分析和決策過程綜合為一個共同的信息流。這能明顯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為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及保障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F在GIS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農業、林業、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災害預警等諸多方面。

(三)教育管理與GIS的契合

從有關教育管理的學術理論成果和教育管理實踐來看,教育管理的相關技術手段已經有所更新,尤其是數據管理系統比較完善,國家有全國統一的教育管理系統,如學生的學籍管理系統,各省也有自己的學生系統。[4]同時,在現代管理科學的指導下,教育管理系統性已經相當嚴謹,各種檔案資料的建立和上報也比較完善,尤其是自從實施“痕跡管理”以后,無論是教育行政管理,還是學校管理,各種檔案資料已經是“相當豐富”。[5],由于缺乏一種真正科學、有效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來處理和發掘這些材料,這些材料都只是一堆擺放著的、尚未發揮其應有價值和功能的“檔案”。[6]GIS技術的現出,無疑為教育管理的真正科學化、高效化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技術和方法。[7]

1.傳統教育管理中已經建立的各種數據和資料為GIS技術的應用奠定了數據和資料的基礎。傳統的教育管理一直都重視各種統計數據、報表的填寫,重視各種文檔資料的建立。任何一所學校,即使是一所小學,其學校管理涉及的資料也相當完整,如宏觀的至少包括與國家的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各種與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學校自己的各種規章制度;微觀的包括教師的各種工作總結,學生的學習檔案,家長訪談記錄等??梢哉f,只要在現實中看得到的,可以“紙質化”的資料,學校管理中一定已經建立起相關的檔案。

2.我國科層制的教育行政管理體系為GIS技術的應用提供了“空間化”基礎。我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是從中央的教育部,到省級的教育廳,再到州市的教育局,然后是縣教育局、鄉教辦或中心學校,最后才到學校。這種層級制是完全按照我國的行政區劃劃分來實行的管理。這些由基層學校建立的各種數據檔案資料,總體上就是一種劃分嚴謹、明確、系統的“空間等級”檔案資料,可以從不同的空間要求來建立和處理這些資料。從資料的空間分布上看,這完全符合GIS技術的空間需求。[8] [9]

3.將GIS技術應用于教育管理可以將紛繁復雜的檔案資料轉換為直接可視的教育地圖集?,F有的教育管理中的各種檔案資料,絕大部分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偶爾有少量的“學校撤并分布圖”、“學校建設規劃圖”之間的圖形檔案。以云南省瑞麗市某邊境中學的檔案資料來看,學校建立的檔案足有三十余盒,涉及的內容大小有幾百項之多。如果要想大致了解一個學校的基本情況,僅靠看這些文字資料,其工作量是想而知的。但如果能將學校這些檔案資料盡可能地通過GIS進行處理,使這些文字資料圖形化、直觀化,就可以大大減少所花的時間,同時增強資料的實感,讓人更能直觀感受到學校的真實情景。

4.將GIS技術應用于教育管理將更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GIS技術能將大量原本枯燥、繁雜的檔案資料轉換為以某空間形式展示出來的圖形化資料。其不僅僅可以直觀地展示檔案資料,而且更容易發現這些文字檔案中原來難于發現或不可能發現的問題。[10] [11]如學生的流失情況,學生中留守兒童的情況,教師的流動情況,甚至是學生考試成績的情況,等等。這些資料在傳統的管理當中只是用來總體了解學生情況、學習情況、教師情況的參考資料,但如果能將這些信息疊加到地圖之上,再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民族文化分布、道路交通狀況等信息,就有可能快速發現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掌握這些問題有什么發展和變化的態勢,這些發展變化有什么規律,這一地區哪些因素可能會對這一問題產生影響,等等。

二、當前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一)GIS在學校選址和學校布局規劃中的應用

國家對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校)的選址和布局問題比較重視,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的相關政策中有專門說明,其大致要求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校選址應當符合當地總體規劃及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以方便學生就近入學且適應城市建設實際需要為原則。二是新建學校應首先注重安全因素。三是學校的選址應當避開不利于學生身心安全的等場所。國家雖然對學校的選址提出了相對具體的要求,但就如何操作,即實際選址的確定卻沒有明確的操作方法,大多是根據當地的總體規劃,多方征求意見和建議后,由教育局提出一個意見,報政府批準,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邀請專家進行論證。整個選址過程中都缺乏一種科學嚴謹的操作技術,都是按照傳統的決策方式進行,雖然也有集思廣益的過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對很多真正影響學校建設的關鍵性因素,如地形地貌、人口集中度、氣候等,仍缺乏相對科學的考慮。

GIS技術的引入就可以將學校選址的過程科學化。以某一鄉鎮的學校選址為例,運用GIS技術,以該鄉鎮的行政地圖為基礎,首先考慮該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別要考慮選址周邊是否容易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是否位于軟基、水壩泄洪區等不安全地帶,排除因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因素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其次要考慮學校周邊的社會環境因素,如學校周邊是否有公共娛樂場所、集貿市場等,是否有氣源調壓站、高壓變配電所、垃圾站、看守所等容易對學生造成人身安全或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因素。從目前我國GIS已有的數據資料來看,大部分地區學校選址所涉及的影響因素的大部分數據庫都已經建立,只是分散在相關部門,沒有集中管理。通過政府部門協調,從各個部門獲取相應數據,應用GIS技術,將這些影響因素疊加,結合該地區的發展規劃,就能選出更加合適的建校地址。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對該對地區的新建學校統一進行選址和規劃,對需要調整布局的學校進行選址,長期堅持,該地區的學校布局自然會日趨科學合理。

(二)GIS在完善學校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學校檔案管理可以按部門進行分類,如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工會、黨支部等,這種檔案按部門業務進行分類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也可以按人(教師、學生、職工)、財(財政撥款、社會資助、自身收入等)、物(基礎設施、教學儀器、圖書等)進行分類管理,這種按“類”的管理,也有自身的優越性。但無論是何種分類,現有學校檔案都是以“紙質”+“電子版”的方式進行管理,都是以文字和表格為主體的檔案。

將GIS技術引入學校檔案管理,可以充分發揮GIS的“空間”特性,將學校各種檔案中具有“空間”和“時間”特性的內容進行處理,將這些“空間資料”和“時間資料”與學校周邊的地理信息進行整合,使這些資料圖形化,將原本需要閱讀的純文字內容轉換為直觀的地圖信息。比如,學生學籍檔案,原來的學生學籍包括學號、姓名、民族、性別、年齡、出生、家庭信息、父母信息等內容,內容相當詳細,但也顯復雜。如果想查看學生在學校周邊社區的分布狀況,想看學生中不同民族的分布狀況,或者是學生中留守兒童近年分布及變化趨勢等,僅從文字檔案來看是很復雜的。如果將這些學生的學籍信息和學校周邊的地圖進行疊加,這些信息就一目了然,可以直觀地呈現在大家眼前。這種呈現不僅能看到分布的狀況,還能發現所需要的信息有什么樣的分布特征,存在什么分布規律;如果再結合歷年學籍檔案,還可以發現和預測這些信息的變化趨勢,等等。同樣的道理,對教師檔案的處理也可以充分利GIS技術。利用這一技術能充分、直觀的向外展示自己學校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發現學校中各種信息和資料的分布狀況、分布特征,發現變化的規律,從而預測變化的趨勢,這對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大有裨益。

(三)GIS在解決學校教育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學校中的很多問題,往往都是在問題發生并產生不良影響后才被發現,然后才被學校重視的,這個時候問題大多已經比較嚴重,解決起來也比較麻煩。如邊境地區的中小學輟學現象,官方報道中的輟學率控制在3%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10%,而實際上在中國邊境鄉鎮中學,輟學率在30%左右,輟學率高的將近50%,少的也在20%左右。以筆者調研的位于邊境的某市四中為例,該學校輟學率超過30%,初三學生輟學率在60%左右,初二在20%左右,初一下學期開始學校出現輟學現象。如果從初一年級開始,將輟學學生的信息運用GIS技術進行處理,隨時對學生輟學情況進行檢測,我們就能及時發現什么地方的學生輟學率最高,什么地方的學生輟學率變化最快,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影響學生輟學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民族文化的沖突,是不是家庭留守的原因,是不是上學交通不便,是家庭經濟困難,還是學?;蛏鐓^周邊社會環境影響等。及時發現問題,爭取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大大降低學生輟學現象的發生。相反,如果學校沒有及時發現影響學生輟學因素的重要性,可能會導致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有一個村寨,剛開始只有一個學生輟學,之后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兩個月的時間,這個寨子已經有12名學生輟學。這個時候再去動員學生復學,已經困難重重。同樣,對學校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對學生學習質量的監測等,都可以充分運用GIS技術進行處理和分析,這樣能盡早發現問題,盡早解決問題。

三、對GIS在教育管理中應用的思考

(一)GIS在教育管理中應用的價值

如前所述,將GIS技術引入教育管理中,一是可以更新和完善教育管理的方法、技術和手段,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二是通過GIS技術對具有“空間特性”和“時間特性”的資料進行處理,可以使用檔案資料圖形化、直觀性,提高閱讀的有效性;三是以GIS技術處理展示的成果更易發現其狀況、特征和變化的規律,給教育管理以更多的指導和參考??傊?,將GIS技術與教育管理相結合,能提高整個教育管理的水平。

(二)GIS在教育管理中應用的可操作性

對于GIS在教育管理的可操作性而言,一是教育管理中已經建立起相當完善、系統的且其中有很多內容是具有“空間特性”和“時間特性”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可以直接為GIS軟件使用的資料,教育管理已經具有大量的“GIS數據資料”。二是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使得教育管理中GIS技術可能會運用到一些非教育部門的數據和資料,這可以通過上級部門進行協調獲取。三是GIS技術對基層學校中管理者和教師的操作要求無需太高。要求基層人員學習并使用GIS軟件和技術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教育部或各省區,自己建立一套整合GIS技術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統,使基層學校只需要登錄數據庫就可以查看自己負責學校及學校所在轄區的相關圖形資料,這就可以解決GIS運用于學校管理的技術問題。

本文只是從大致的思路上對GIS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進行舉例說明,實際上學校管理中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如何利用GIS技術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和有效性,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 參 考 文 獻 ]

[1] 顧兆璜.加強學校檔案工作之管見[J].檔案與建設,2002(1):49-50.

[2] 王崇志.檔案管理系統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

[3] 丁汀.對學校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檔案,2007(4):47-49.

[4] 黎倩汛.如何加強學校檔案收集與整理工作的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3(1):22.

[5] 王琴.信息技術在學校檔案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2):260.

[6] 程苑.對學校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史志,2009(23):60-61.

[7] 楊清亮.學校檔案工作的價值及其實現[J].教學與管理,2003(30):9.

[8] 梁紅蓮,劉登忠.GIS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01(1):68-73.

[9] 王見,劉小勇.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與發展[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0(3):50-54.

[10] 李德仁,龔健雅,邊馥苓.GIS的應用[J].測繪通報,1994(2):33-39.

[11] 孔云峰,林琿.GIS應用開發方法回顧與展望[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4):11-15.

[責任編輯:陳 明]

猜你喜歡
學校管理教育管理
論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中的賞識教育
淺議學校管理的方法與策略
ERP系統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誠樸決策管理學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