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借鑒經驗,轉型升級

2016-10-10 10:37
經濟 2016年23期
關鍵詞:內蒙古自治區縣域廣東省

借鑒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把該地區先進的發展理念、經驗、模式帶到內蒙古自治區并融入到實際工作中,有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8337”的發展思路,更快地把內蒙古自治區的各項事業搞上去。廣東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有一些新理念、新模式、新經驗,值得研究和學習。

廣東省經濟發展經驗

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已成為我國人口最多、經濟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文化最包容的省份。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在30多年間,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濟年均增速高達13.4%。1979年-2007年,按絕對數比,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165.05倍,連續15年全國增速第一,最高年份1993年GDP增幅達23%。

到了2011年,廣東省GDP已達52673.59億元人民幣,合8155.32億美元,在世界一級行政區中的排名已上升至第6位。2011年人均GDP為50500元,位居全國第4位,僅次于江蘇、浙江、內蒙古自治區。珠江三角洲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地區水平,全省實現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城市協調、體制完善、社會文明?;浉郯淖鳛槿蜃罹吒偁幜Φ拇蠖际腥?,要打造出一個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廣東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科技創新工作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實現了從“配角”到“主力軍”的重大轉變。自2008年起,廣東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第一梯隊。2011年全省研發人員增加到38萬,規模全國第一,獲得國家各類科技項目經費超過40億元,創歷史之最。面向世界引進源頭性研發團隊,開創了廣東省源頭性科技創新的新紀元。全省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3.4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省財政累計投入科技資金16億元,帶動地方財政投入80億元;企業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總計1.5萬項,5年內累計新增產值8000億元,新增利稅1200億元,獲得專利2萬件;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7.4萬人,組建了35個產學研究聯盟、20多個大型綜合創新平臺、1500個中小型創新平臺、219個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吸引來自全國312所高校和322所科研機構的1萬多名專家到廣東省開展產學研合作。

在廣東省,無論是國家農業園區還是科技高新區,無論是研究設計機構還是專業鎮,無論是生產加工行業還是物流服務業,都體現著“產、學、研”的緊密結合,以及科技引領帶來的豐碩成果。不僅是新的理念、技術、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其產業規模和產業的專業化程度令人稱奇。譬如,僅占地3000畝的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集科研實驗、成果轉化、示范推廣、技術培訓及科普教育于一體,10年間完成科研項目3000項,取得科研成果480個,培育審定品種380多個,研究新技術100項,開發新產品220個,申請授權專利140項,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累計達2.5億畝,基地每年的產出高達4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廣東省的產業及市場專業化、精細化、規?;潭雀?,其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全球,培育完成了覆蓋全省的326個省級專業鎮(地區生產總值為1.64萬億元,占全省GDP的31.1%)。茶葉、中藥材、玉器、電子、服裝等專業市場統領全國并影響全球。全球每4部手機中平均就有1部產自廣東??;每10個鐘表有4個產自廣東??;每3個集裝箱有1個產自廣東省。茶葉、中藥材、玉器等專業市場上千個,不僅是全國價格的“晴雨表”,還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地。

對內蒙古自治區科學發展的借鑒意義

調整產業結構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內蒙古自治區下一步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攻堅期,雖然其資源型產業已形成規模,但初級產品居多,科技引領支撐不強,產業鏈不長,產品附加值不高。廣東省人多地少、資源匱乏,但產業類型多、結構優,產業高度集中,產業間關聯度高,相互影響拉動力強。

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由于內蒙古自治區絕大部分縣域經濟仍屬于粗放型、單一型的發展方式。農業、畜牧業及其他產業,初級生產加工較多,科技含量、技術服務、市場推廣等方面還很欠缺,利潤率低,處于價值鏈的最底端。因此,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完全符合內蒙古自治區的區情,應在擴大縣域經濟的覆蓋面上和鞏固縣域經濟的基礎上做文章,使產品品種更加豐富、產業類型更加多樣、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內蒙古自治區地廣人稀,不同地區氣候差異、資源差異、市場要素差異、環境差異等都較大。全區102個旗縣區中,每個旗縣區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因此在發展中就要區別對待,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集中發展。要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的優勢特色產業,用當地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類型去拉動其他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推行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增加科技含量和技術指導,做精做細產業,既拉長了產業鏈,又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由小做大,由大做強,穩步推進,帶動縣域經濟全面發展。

要高起點、高標準、高立意、高科技、高門檻引進和嫁接產業類型。廣東省雖經濟發達,仍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廣東省是資源小省,又是工業大省,正面臨著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這就決定了沿海發達地區必須以創新尋求新的增長動力,淘汰一些產能落后、產品附加值不高、影響生態環境的產業。將一些高耗能、科技含量低、污染環境、效益不高的企業在向外省區轉移。為此應高度予以關注,牢固確立以科技創新帶動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以高科技引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引進項目、企業的門檻,對那些影響資源環境的低端企業要堅決進行調整或拒之門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爭取一步到位,做到經濟結構最優、經濟效益最佳。

大力扶持鼓勵發展民營經濟,注重培養和孵化小微企業,抓大不放小。廣東省487萬家企業中,中小微企業有46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5%。2011年,廣東省326個省級專業鎮的中小微企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萬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的31.1%。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民營經濟易轉型、靈活性強,具有市場敏銳度高、自我調節能力強等優勢,具有發展“小企業大產業、小產品大市場”的潛力。

內蒙古自治區非公經濟的發展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與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為此,在發展中應對非公企業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法放寬市場準入,可借鑒廣東省允許中小微企業試運營半年再注冊登記的經驗,營造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良好氛圍。對有潛質、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業要注重培養和孵化,并提供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作者系新巴爾虎左旗委員會常委、人民政府常務副旗長陳高山)

猜你喜歡
內蒙古自治區縣域廣東省
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統戰部長會議
廣東省鑄造行業協會十周年會慶暨第四屆理事會就職典禮成功舉行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室內樂比賽成功舉辦
廣東省海域使用統計分析
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征歌評選終評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廣東省10年將投1187億治水
廣東省今后5年將投7226億建高速公路
內蒙古自治區慶祝關工委成立25周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