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維吾爾族大學生資助項目的實施效果實證研究

2016-10-17 20:34任楊梓王由海
科技視界 2016年21期
關鍵詞:價值觀農村

任楊梓 王由海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和在校學生的快速增長,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數量有較大增加。解決好這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使其順利完成學業,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牽動著千家萬戶,事關學校和社會穩定,事關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尤其是針對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加強對其研究更有利于精準幫助。

【關鍵詞】農村;文化禮堂;價值觀

杭州師范大學作為在杭高校中維吾爾族大學生最多的一所學校,進行了維吾爾族大學生資助項目的實施效果實證研究,希望能夠全面了解大學生資助項目對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影響。

1 杭州高校維吾爾族大學生資助項目的體系構建

目前高校已建立起“獎、貸、助、勤、補、減”為主要模式的資助工作體系,資助項目繁多,政策復雜,院系作為政策的具體落實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簡化政策文件,以通俗易懂的精準化語句傳達給維吾爾族的困難學生,讓學生能清晰地了解各項資助政策、渠道及方法,同時在遇到困難時能想到并及時向學校、向國家求助。院系在處理種類繁多的資助工作時要做到精確定位,找準目標學生,具體應做到:一要精簡政策,學生易于接受;二要工作人性化,學生樂于接受;三要感恩常態化,強化被資助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杭高校院系精準資助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具體做法是:

1)通過對困難生校規校紀遵守、學習、實踐等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從而最終判定認定結果。部分學院建立《班主任約談制度》,形成對困難生的綜合評價機制。對于大一的困難生每學期約談一次,通過教師對學生穿戴的直觀感受和細致約談,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關注學生入校后的成長;其他年級學生,一學年約談一次,關注困難學生的成長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加深了學院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又讓學生體會到關心和幫助,同時也建立起對于一些問題學生、特殊困難學生的信息反饋機制。約談結果反饋至學院團委,記錄存檔,結合班主任、團委老師意見,綜合評價困難。

2)學校資助部門應準確分析受助學生需求的特點與層次,實行需求差異化的資助政策,提升資助需求層次。海洋生命學院通過分析學院學生及學科特點,搭建困難學生實踐平臺,形成“分層激勵模式”,鼓勵困難學生成長發展。首先,學院設立“助學公益崗”,組織“為你掌燈志愿幫扶活動”,發動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社會類獎助學金的學習優異的困難學生,組建學業幫扶結對平臺,讓經濟困難學生幫助學業困難學生,讓困難生發揮積極作用,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 杭州高校維吾爾族大學生對學校資助項目的認同情況與實施效果

高校資助工作既要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更要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因此,了解杭州高校維吾爾族大學生對學校資助項目的認同情況與實施效果尤為重要。在這一方面,在杭高校都做得比較到位,以杭師大為例,注重資助工作的“人性化”,加強對學生“隱私”和“自尊”的保護。在對資助學生名單進行公示方面,直接公布姓名可能會一定程度上損害困難生的隱私和自尊。因此,為兼具公平和隱私保護,可采取公示學生學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尊。不僅如此,在杭高校將助學工作中將“感恩”常態化,提升受助學生“感恩”意識。當前,受助學生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學生感恩意識淡薄,覺得受助和拿錢理所應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以杭師大為例,院系在進行資助工作時,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營造感恩氛圍,比如借助學院的公共微信平臺,QQ平臺,主題教育活動,倡導感恩、奉獻精神;通過舉辦與感恩相關的主題班會,主題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感恩和奉獻的快樂。并且,各學院努力聯系學校方面,為維吾爾族學生爭取更多的勤工崗位,鼓勵他們以實際付出換取一定的成果。

雖然實施貧困生資助有著不小的成效,得到了不少同學的認可。但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1)高校資助與育人脫節。經過了不少院系資助體系的完善,貧困資助金是送到了貧困生的手里,但是不少貧困生拿了資助金之后很少把錢利用在與學習相關的事物上。以杭師大的維吾爾族同學為例,不少維吾爾族同學都拿了助學金,但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并沒有因此而端正,上課遲到、早退、逃課的名單中,不乏維吾爾族的同學。

2)高校對貧困生資助的針對性還不夠強,即使大部分資助金發放到了需要的同學手里,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以貪圖利益的目的,接受著學校的資助金。

3)不少貧困生自身認知存在偏差,不能對自己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他們在自卑和自尊的矛盾中苦苦掙扎,他們不能擺脫自己經濟窘迫的現狀,但卻把別人給予的關懷認為是施舍。以杭師大的維吾爾族同學為例,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少數民族的同學,因為羞怯與自卑他們不善與人溝通,心中的苦悶無法緩解,他們的內心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同時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失和彷徨,面對巨大的學習、生活、就業壓力感到束手無策。所以,仍有一部分貧困生是因此而沒有得到資助。

3 對資助項目的完善意見

1)加強貧困生的主體責任意識。所謂責任,是指生命個體基于對自身社會角色的認知,自覺踐行當下社會倫理要求的倫理行為能力以及其對個體行為后果的自覺承擔。責任是貧困生作為在社會中一個獨立的主體所必須承擔的,只有成為一種道德的存在、責任的存在,其自身發展才有了道德基礎。其次,要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貧困生在得到他人關心、理解、和被認同的同時,也要學會關心他人。學會關心能夠有效地調節人與人的關系,也能夠有效地調節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關心可以使貧困生自覺激發責任心,學會關心可以使貧困生有愛和歸屬的感覺,并使他們體驗到對集體的依賴,也就能夠使貧困生自然生成一種對自己、他人、社會普遍關心的責任意識和完成責任行為的責任能力。再次,要讓他們自助自強。增強貧困生的學習動力,形成以資助金為模式的激勵機制。

2)具體完善貧困生的個人信息,對不符合條件的貧困生立即停止各項資助措施,尤其是針對那些不誠信的貧困生。例如:實行匿名舉報制度,然后由院系老師去核實具體情況或者在獲貸同學畢業時,要與其簽訂《還款承諾書》,告知他們的還款要求,這些做法讓貸款違約情況緩解的同時,也起到警醒的作用,使貧困生誠信意識得到提升。

3)在杭各高校應引導貧困生正確認識資助政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經過一系列探索和整改,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制定并完善了相關的措施。但實際落實到貧困學生身上,還需要各高校院系老師的工作和配合,因此就需要院系老師詳細地向學生們宣傳貧困政策,尤其是剛進校的大一新生,對于一些新的政策、新的動向,要及時通知到每個學生。

新形勢下,高校資助工作正在轉型,朝著“精準化”的方向發展。院系作為資助工作的實踐者,應當充分分析當前工作實際,針對維吾爾族同學構建出符合學生實際特點的精準化資助工作模式,從而最終達到資助育人的目的。

[責任編輯:田吉捷]

猜你喜歡
價值觀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