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視角下企業吸收能力、冗余資源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2016-10-18 13:23呂鈾孫婧李先軍
中國市場 2016年33期
關鍵詞:吸收能力企業績效創新

呂鈾+孫婧+李先軍

"

"

"

[摘 要]企業吸收能力和冗余資源可以直接促進企業績效的改善,也可通過企業創新活動間接地促進企業績效的改善?;趧撔碌囊暯?,文章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企業創新是企業吸收能力和冗余資源與企業績效的中間紐帶,是企業吸收能力和冗余資源促進企業績效改善的中間變量?;谶@一分析結果,企業應提升自身的動態適應性、培育“雙元能力”并提高自身的創新水平,借以實現自身績效的有效改善。

[關鍵詞]吸收能力;冗余資源;創新;企業績效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167

1 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企業資源與能力的類型、規模及其性質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源是企業所控制的、能夠使企業形成及實施提高績效和效果的戰略的所有資產、能力、信息和知識等要素的統稱(Barney,1991)。[1]能力是導致企業成功的關鍵資源,也是一項重要的隱性資源,能夠對企業績效產生直接的影響。吸收能力是企業對外部新知識的識別、理解、吸收并將其進行商業化應用的能力(Cohen和Levinthal,1990),[2]也是作為競爭優勢來源的隱形知識內化的能力(Zahra 和 George,2002),[3]企業的吸收能力越強,就越能夠掌握外部的信息與知識,同時就越有能力識別有價值的知識并加以轉化,創造利潤,有利于企業績效的改善。然而,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吸收能力要轉化為企業績效,還需要對資源和吸收能力進行再配置和轉換,以期將其轉變為促進企業績效改善的直接動力,這個過程是企業持續創新和不斷改進的過程。在現有的主要研究中,對于企業資源配置、吸收能力以及創新等要素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較多,[4][5][6]但對于這些因素之間的綜合作用機制并如何影響企業績效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本文基于企業冗余資源以及吸收能力的分析,探索它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并強調冗余資源與吸收能力通過創新活動最終作用于企業績效的分析。

2 基本模型與理論假設

2.1 基本模型假設

基于對資源、能力、創新以及績效相關概念的理論分析和邏輯判斷,本研究構建起吸收能力、未吸收冗余、企業創新與企業績效的理論模型。本模型將冗余資源、吸收能力、企業創新和企業績效納入到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中(見下圖),其中:冗余資源和吸收能力是自變量,是促進企業績效改善的投入要素,也是企業創新活動的基礎;企業創新是中間變量,是資源和能力改善企業績效的方法和手段;企業績效是因變量,是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進一步解釋這一理論模型,需要對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假設和檢驗。

2.2 理論假設

Cockburn和Henderson(1998)通過研究吸收能力和產品創新之間的關系,認為企業吸收能力的提高能有效推動產品創新,[7] Nixon和Woo(2003)[8]對美國生物技術行業進行的研究也發現,企業開展的研發聯盟以及和技術獲取活動的數量與產品類別正向相關。知識吸收能力在企業的組織學習過程中起著知識獲取、消化、轉化以及利用的作用,為了保持企業的無限生機,必須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技術、經濟的迅速發展。通過吸收能力的培育,有利于企業在產品開發、市場拓展以及經營管理方面的創新,進而促進企業績效的改善?;谶@一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了企業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和績效的基本假設。

H1:企業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H2:企業吸收能力對企業績效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合理程度的冗余資源,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緩沖器,能夠緩解環境動蕩對企業的沖擊,資源的緊張會使管理者對創新可能遭受的失敗非常警惕和敏感。創新總是存在不確定性,對創新思想的嘗試可能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實現不斷地創新嘗試和執行,這都需要企業具備足夠的資源。未吸收冗余,例如原材料庫存、現金、信用額度等,粘性較小,具有更強的管理可判別性,以及利用上的靈活性。相反地,已吸收冗余,例如人員和設備,則更多地融合在企業的運行過程當中,轉換起來自由度較差,對其利用很容易影響企業的現有運營。企業在進行決策時,尤其是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由于主客觀各種條件的制約,往往會基于有限理性進行決策,這樣的思維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活動有足夠的、最大可能的資源需求量。未吸收冗余,因其較高的管理自由度,如果利用恰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種對組織的保護和屏障,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組織的目標沖突,緩解了創新帶來的風險,避免組織的分裂。Tan和Peng(2003)[9]的研究結論認為,未吸收冗余能有效提升企業績效。冗余資源還可以幫助企業應對外界各種因素以及產品市場的變換。此外,未吸收冗余能夠更好地提升組織的信心,建立其容忍失敗、鼓勵嘗試的組織氛圍,使組織能夠在創新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勇敢地進行創新,更加安心地進行新型戰略實踐,譬如開發新產品。企業自身的未吸收冗余資源便是企業面對風險的一種保護性資源,緩解外部環境對組織的沖擊,較多的未吸收冗余會使得企業具有更多的戰略選擇,鼓勵企業探索新的領域?;诖?,本論文提出未吸收冗余與企業績效和企業創新關系的基本假設。

H3:企業未吸收冗余能有效推進企業創新。

H4:企業未吸收冗余能有效提高企業績效。

“創新”這一概念系統地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1912)[10]提出,在他看來,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創新包括:引進新產品;引進新技術(方法);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新供應來源;實現企業新的組織。熊彼特之后,創新理論成為各學科研究的重要切入點,Edwin Mansfield(1961,1963,1986)[11]、道格拉斯·諾思(1981)[12]分別從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角度來分析創新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創新不僅僅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創新也是企業績效改善的重要力量來源?;诖?,本文提出創新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假設。

猜你喜歡
吸收能力企業績效創新
金融環境對OFDI反向技術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技術轉移二元視角:吸收能力與釋放能力的作用
企業知識搜尋、吸收能力對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吸收能力對校企合作績效的影響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