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保險制度的經濟社會效應和結構優化探究

2016-10-18 14:03金湘紅
中國市場 2016年33期
關鍵詞:結構優化

金湘紅

[摘 要]現階段,我國醫療保險迅速發展,醫療保險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民生事業的發展,同時對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醫療保險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醫療衛生改革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結構優化,健全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讓醫療保險能夠覆蓋城鄉,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保險制度來維持保險市場的平衡和穩定。文章探討了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保險模式,并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結構優化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醫療保險制度;經濟社會效應;結構優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50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人們漸漸開始關心民生問題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社會發展的目的也由原來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變成了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如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社會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成為當前領導人關注的問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經濟結構方面的挑戰不斷出現,需求結構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F階段,居民消費需求、政府投資需求以及外部需求都在急速下滑,因此,調整需求結構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使問題得到解決。而醫療保險制度的不完善是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因此,進行醫療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1 國外醫療保險制度的社會經濟效應分析

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起步較晚,因此在醫療保險方面許多西方國家的制度較我國而言也更加完善,以下就德國和英國的醫療保險制度進行分析,說明醫療保險的社會經濟效應。

1.1 德國的醫療保險制度

德國是社會保險制度最成熟的國家之一,其醫療保險制度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德國的保險制度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相較其他國家,德國的社會保險開始得比較早。最早提出關注工人疾病方面的保險問題的是一位叫俾斯麥的德國人,他建議,可以采用強制性保險的方式來解決工人群體的疾病治療問題。之后德國通過立法確認了醫療保險制度的誕生,由《職員保險法》和《工人疾病保險法》共同構成德國醫療保險的法律基礎,形成醫療保險制度。之后又推行了《社會法典》,對于社會保險制度的法律進行進一步完善?,F如今,德國已經形成完整的醫療保險制度,為居民的疾病治療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2 英國的醫療保險制度

英國的醫療保險制度采取的是公費醫療的方式,醫院是由政府出資設立的,采用公費醫療的方式來保障人們的醫療問題。除此之外,公費醫療還為老人和小孩提供許多其他服務,例如上門服務之類的,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英國的公費醫療制度已經十分完善,居民的醫療問題有著有效的保障,因此,英國雖然也有部分商業保險,但只是起到輔助補充的作用。

2 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以及社會經濟效益

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現在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企業職工購買的勞保醫療,這部分醫療保險是由企業與職工共同購買,按照員工的工資水平,參照一定比例進行購買,是對企業職工疾病治療方面的有效保障;第二種是適用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公費醫療制度的歷史較長,其受益人包含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軍人以及高校學生。費用由國家預算進行撥款,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管理使用;第三種是適用于農村居民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合作醫療與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不同,它是由個人和集體共同籌集資金,為農村居民的疾病治療實施的一種互助制度。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村居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加的,如今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有效保障了農村居民的醫療問題。

除上文中提到的醫療保險制度以外,我國醫療保險制度還包括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和商業醫療保險。我國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推行也已經有十幾年,在當時,這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采取的是投保人自愿參保的方式,其對象是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新農村合作醫療的群眾。這部分醫療保險基本是由參保個人和政府補貼共同承擔的,由于這部分保險創收比起職工醫療保險更弱,因此,國家需要給予比新農村合作醫療更高比例的補貼,以保障這部分參保人的疾病治療問題。

我國的商業醫療保險發展30多年,到2009年,國家的相關政策給予了商業醫療保險價值的肯定。在新型醫療保險改革中,商業醫療保險的地位得到了明確的肯定。但是商業保險雖然發展速度快,其優勢卻不明顯,需要進行發展方向的調整,以便于對國家的保險制度進行補充。

3 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結構優化的一些建議

3.1 提升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能力

我國現在的醫療保險已經基本覆蓋90%以上,但是在覆蓋面逐漸增加的同時,醫療費用的增高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而城鎮居民的醫療費用比起農村的醫療費用更高,因此問題也更加突出,城鎮居民在醫療方面的經濟壓力依然很大。因此,政府雖然已經逐漸實現了廣覆蓋的目標,但是醫療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此,今后的發展目標應該在進一步擴大覆蓋面的基礎上,提高醫療保障能力。我國當前的醫療保險基金的利用率并不高,政府可以著力于提高醫療保險的支付水平,將醫療保險基金更加充分、有效地進行利用,提高基金的利用效率,以便于居民的醫療問題得到更好的保障。

3.2 建立一個有助于國民健康發展的環境

醫療保險制度有助于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但是僅僅依靠醫療保險來保障國民的健康是不夠的。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有助于提升國民的健康水平。新的醫療改革方案提出,最重要的是加大政府在醫療方面的投入和提升政府的主導地位。醫療保險是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政府需要積極參與給予充分的肯定才能更有利于醫療保險的發展。然而政府的參與也并不能使全民醫療保險達到免費,專家研究指出,醫療保險的理想化是由政府、企業和參保人平均承擔醫療費用,并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降低個人承擔的比例,以不超過20%為最佳?,F階段的醫療保險主要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式,醫療保險的進一步優化需要國家、社會公益部門以及企業共同構建一個有利于國民健康發展的大環境,將人們從高昂的醫療費用當中解放出來,保障國民的權益,從而保障國民的健康。

3.3 合理調整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比例

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處在政府和市場環境的邊界,國外在很久之前就進行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匹配,為我國的醫療保險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保險嚴格來說是一種商品,用于對風險的轉移和損失的補償,投保人依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進行購買,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對于國家醫療保險所不能覆蓋或是保障不完善的部分,可以由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來進行補充,這就需要國家通過相關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來完善不同醫療保險的比例問題,以便于配置更加合理,國民的醫療問題有更高的保障。

4 結 論

醫療問題是事關國民生活質量的大問題,醫療保險是解決國民醫療問題的最佳途徑。我國現在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基本完善,但是仍需要進一步地優化,減少國民醫療費用的壓力,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讓更多的人享受醫療保險的福利,使國民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胡振光,向德平,顧永紅.資助型醫療保險項目在我國醫療保險領域的應用[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

[2]胡宏偉,曲艷華,高敏.醫療保險對家庭醫療消費水平影響的效應分析——兼論醫療保險與貧困的聯合影響[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

[3]孫菊.城鎮老年人口醫療保險保障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9).

[4]姚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4(33).

猜你喜歡
結構優化
淺談生態建筑結構設計的要點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實證研究
景觀美感視野下旅游目的地空間分形與結構優化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