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2016-10-18 00:14李先慧何明星
出版廣角 2016年15期
關鍵詞:青春之歌海外傳播影響力

李先慧+何明星

【摘要】本文試從中外文版本、世界圖書館館藏量、期刊學術提及率和海外讀者接受度四個維度,考察《青春之歌》自1958年至2015年57年的海外傳播歷程,從而探索中國文學獲得世界影響力的途徑、軌跡。

【關鍵詞】《青春之歌》;海外傳播;影響力

【作者單位】李先慧,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何明星,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

站在整個20世紀世界文壇的角度來看,新中國十七年文學由于帶有極其鮮明的革命歷史主義精神,因此也成為中國當代文學思想理念最為飽滿、主流價值最為突出,但藝術風格顯得較為單一的一個文學時代。在眾多文學作品中,1958年出版的《青春之歌》是思想價值與藝術風格較為平衡的一部作品,再加上同名電影的廣泛傳播,因此具有較大的世界影響力。本文試從中外文版本、世界圖書館館藏量、期刊學術提及率和海外讀者接受度四個維度,考察《青春之歌》自1958年至2015年近57年的海外傳播歷程,從而探索中國文學獲得世界影響力的途徑、軌跡。

一、《青春之歌》中文版本的傳播現狀

《青春之歌》1958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系當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副牌)出版后,一面世便成為當時的暢銷書。1958年9月5日,楊沫日記中這樣寫道:“《青春之歌》已出九十四萬冊了”,這僅是七八個月時間里的印數。根據筆者依據《全國新書目》能夠找到的10個版本印數累計,《青春之歌》自1958年出版至2015年12月的57年間,累計印數已經超過1000萬冊?!肚啻褐琛泛翢o疑問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

筆者依托OCLC和CiNii兩個數據庫進行數據統計,在中文版中,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青春之歌》的版本影響力最大,而外文版中,外文出版社1978年的英文版影響最大。

1.中文版本的海外館藏量

根據OCLC數據庫,筆者共檢索到《青春之歌》中文版有10家出版社,其中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的海外館藏量最多,而花山文藝出版社、北岳文藝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和中國電影出版社均只有1個版本。各出版社不同版本及其館藏量統計如下:

此外,中國電影出版社1978年版和北岳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館藏量均為3家圖書館,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館藏量為4家圖書館,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館藏量為1家圖書館。

根據表1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青春之歌》中文版館藏量最大,自1958年開始共9次再版,每個版本均在世界圖書館出現。在9次再版中,1958年版和1961年版館藏量最多。

2.中文版《青春之歌》在美國的收藏范圍

人民文學出版社三個版本的《青春之歌》海外館藏量為40家圖書館(剔除重復的5家圖書館),廣泛分布于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10個國家,尤以美國館藏量最多,達27家。從美國27家圖書館分布來看,27家圖書館廣泛分布在18個州及特區,占美國51個州及特區的三分之一以上,并集中分布于美國東北部高校匯聚的地區。從圖書館性質來看,40家圖書館中大學圖書館為32家,占到80%。這些數據表明《青春之歌》在20世紀50至60年代的歐美社會,主要是被用來進行學術研究,其讀者群、傳播受眾主要以高校學者和對中國感興趣的學生為主。

3.中文版《青春之歌》在日本的收藏范圍

由于OCLC偏重歐美英語國家的圖書館,其數據無法準確反映《青春之歌》在亞洲地區的傳播情況。筆者因此以CINII數據庫作為補充,通過檢索發現,《青春之歌》中文版在日本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同版本的館藏分布如表2。

從數據來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青春之歌》館藏量合計為57家,要比三聯書店22家、作家出版社19家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4家多,可見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日本的影響比較大。這也表明了日本大學圖書館對于中國圖書的遴選傾向,偏重大社、強社以及具有歷史知名度的出版社。

4.《青春之歌》電影在海內外的影響

由于《青春之歌》的影響日益增大,北京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都要拍攝《青春之歌》這部影片,兩個電影廠領導相持不下。在周揚、夏衍、陳荒煤等領導協調下,北京電影制片廠接手該片的拍攝任務。北京電影制片廠僅用5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片的制作。北京市委主要領導彭真、劉仁、鄧拓和陳克寒等集體審查《青春之歌》,一致推舉該片為新中國十年大慶的獻禮片。周恩來總理不僅親自調看該片,而且親切接見了廠長汪洋以及楊沫、崔嵬、陳懷皚、謝芳等主創人員。作為“大躍進的產兒”,《青春之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放映時造成了轟動效應。該片公映后,北京各家影院全部爆滿,很多影院甚至24小時上演該片。當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吃不飽肚子卻排長隊買票?!肚啻褐琛冯娪耙?1萬元的成本獲得純利潤36萬元。各大報刊爭相報道上映盛況,發表贊譽性評論文章??谷樟餍懈枨段逶碌孽r花》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再次在全國流行。

同時,影片在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也引起了轟動。1960年5月至7月,《青春之歌》在日本東京、仙臺、札幌、大阪、京都、廣島、福岡和名古屋等地放映達36場,受到日本青年觀眾的熱烈追捧。1960年8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青春之歌〉在日本》,專門介紹了這部影片在日本受歡迎的情況,一些日本青年人紛紛將林道靜作為自己選擇生活道路和未來事業的榜樣。

二、《青春之歌》外文譯本的海外傳播現狀

1.譯本種類

自1958年至今,《青春之歌》被譯為20多種語言,最早的日文譯本(島田政雄、 三好一譯)由至誠堂于1960年出版,到1965年印刷了12次,累計發行數量達20萬冊。1977年,日本青年出版社又再版了該版本。但筆者根據OCLC數據庫共檢索到迄今為止仍然在世界圖書館系統流通的譯本僅有10種,除英語、日語外,還有阿爾巴尼亞語、德語、韓語、僧伽羅語、世界語、泰語、泰米爾語和西班牙語等。具體如表3。

2.《青春之歌》英文譯本

(1)英譯本在世界范圍內的館藏狀況

通過檢索OCLC數據庫,《青春之歌》英譯本共有以下7個版本,其中外文出版社1978年版館藏量為160家,外文局1964年版館藏量為50家,館藏量最大,具體如下表4。

從世界范圍的地域分布來看,英譯本外文局1978年版和1964年版共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18個國家,其中北美洲(包括美國、加拿大、巴巴多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四個國家),尤其是美國館藏量最為豐富。1978年版和1964年版《青春之歌》美國館藏量占世界館藏量比例分別為67%和80%。從圖書館類別上看,1978年版和1964年版館藏大學圖書館比例分別為89%和92%。從外文局兩個英譯本的館藏量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看出英譯本館藏量的大體面貌與中文版一致,都是美國館藏量最為豐富,大學圖書館是館藏重鎮;同時,英譯本在全世界的覆蓋范圍要遠大于中文版本。

(2)英譯本在美國的館藏情況

筆者統計了《青春之歌》1964年英譯本在美國各州的分布情況。1964年版在美國所館藏的40家圖書館共分布在24個州及特區;1978年版的95家圖書館則分布在33個州及特區。筆者將兩個版本共同館藏的圖書館合并在一起再次統計,這兩版的館藏圖書館共分布在39個州及特區,幾乎覆蓋了全美國。這兩版館藏圖書館最多的依然是東北部地區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這兩個地區也是美國高校、學術機構主要集中的兩個地區??梢?,《青春之歌》英文版與中文版一樣,主要是用于學術研究。

美國這些大學圖書館收藏《青春之歌》這部新中國十七年文學中反映知識分子的精神成長歷程之作,主要是用于中國文學的研究。與之同時,一些公共圖書館也收藏了這部作品,這也再次表明《青春之歌》作為新中國文學的經典作品在歐美,特別是美國圖書館界所具有的廣泛知名度。

3.日文譯本的館藏情況

《青春之歌》日文譯本是最早譯成的外文本,譯者為島田政雄和三好一譯。該譯本共1、2、3冊,由東京至誠堂在1960年出版。此后,1977年,東京青年出版社出版了《青春之歌(上)》,譯者署名為島田政雄、伊藤克(譯);1978年,東京青年出版社推出《青春之歌》(下),署名為島田政雄、三好一(譯)。

《青春之歌》日文譯本的主要譯者為島田政雄,1912年生人,日本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日中友好協會顧問。他1954年任日中友好協會宣傳部長;1961年曾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63年任日本共產黨主辦的《中國革命文學選》編輯委員;1966年任日中友好協會(正統)常任理事;1967年脫離日本共產黨;1970年參加中國研究所的《新中國年鑒》編纂。他曾翻譯過多部中國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白毛女》《西藏之行》《青年毛澤東》等圖書。

筆者通過檢索CINII數據庫,共找到兩個版本的在館日文譯本,分別為1960年至誠堂版本和1977年12月青年出版社版本。1960年至誠堂版本館藏量為22家,青年出版社版本館藏量為26家,館藏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館藏圖書館種類也是以大學或研究機構圖書館為主。日本《青春之歌》日譯本也是以學術研究的用途為主,其主要讀者群是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學者和對中國感興趣的友好人士。

三、《青春之歌》在世界學術研究中的提及率

《青春之歌》不僅在海外擁有眾多館藏量,作為“十七年文學”的重要作品,它也擁有很大的學術價值。筆者通過查閱JSTOR數據庫,共找到16篇與之有關的論文和書評。上述16篇文章中,有8篇學術性論文,7篇書評以及1篇附錄。其中8篇學術論文根據研究側重點可以分為三類:即共產主義文學文化類、國際政治類和其他(以論文例證為主);7篇書評根據所涉及著作的內容可以分為四類:女性主義、意識形態、歷史分析和文學四個視角。余下的一篇附錄是劍橋出版社在1979年1月份的《中國文學》上做的“東亞圖書”宣傳廣告。1978年出版的英文本《青春之歌》售價5.95美元。

學術論文和書評的作者,有夏濟安、衛德明、白芝、Hung-Yok Ip、John H. Weakland、葛浩文、Paul Bady、陳曉梅、Chi Young Pak、D. W. Fokkema、柏右銘、陸敬思、Ranbir Vohra、鄧騰克;專著作者包括Joe C. Huang、王斑、王玲診(Lingzhen Wang)、夏志清、李歐梵和林培瑞等共20人。其中衛德明、白芝、葛浩文、陸敬思、Ranbir Vohra、鄧騰克、林培瑞、柏右銘和Hung-Yok Ip為美國漢學家和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D. W. Fokkema與Paul Bady為歐洲學者;夏濟安、陳曉梅、Joe C. Huang、王斑、王玲診(Lingzhen Wang)、夏志清和李歐梵則均是華人學者。由此可見,《青春之歌》的研究群體主要局限于漢學家和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的學者,其中尤以美國學者和華人學者最多。

其中,20世紀60年代的3篇論文便是1963年《中國季刊》刊發的夏濟安、衛德明和白芝的三篇論文;20世紀70年代刊發的文章最多,依次為John H. Weakland 、Ranbir Vohra、Chi Young Pak、D. W. Fokkema、白芝、葛浩文和Back Matter七篇文章;20世紀80年代僅Paul Bady一篇;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刊發的依次為陳曉梅、柏右銘、鄧騰克、Hung-Yok Ip和陸敬思的5篇文章??梢?,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外學術界對《青春之歌》的關注點經歷了從了解共產主義和中國社會,了解中國的國際態度,理解共產主義體系,到挖掘其歷史分析視角和女性主義視角的變化。這種變化正是歐美學術界對于中國當代文學60年研究歷史的變遷軌跡。

四、《青春之歌》英譯本在海外的讀者反饋

海外讀者對譯本的接受情況也是衡量一部作品海外傳播影響力的重要指標。筆者查詢了Goodreads上的讀者對英文版《青春之歌》(Song of Youth)的評價,共找到兩本受到讀者評價的英譯本:其一是1978年4月中國書刊社出版的版本,評分為3.78,共9人打分,3人有文字評價;其二是劍橋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評分為4.8分,有5人打分,其中兩人亦評價了中國書刊社版本。

根據統計,為Song of Youth進行評價的13位讀者中有6位印度人,此外還有來自斯里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加拿大和美國的讀者。而三條文字評價分別為:“這本書讓我進入了共產主義文學的世界。在我讀5年級的時候,哥哥Kush把它送給了我。除了共產主義理論,這本書讓我愛上了文學……也是因為這本書,我開始寫詩歌、小說和文章。它將我帶入文學的大門,因此在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這本書我至少讀了五遍,而且無論我之后讀俄國或中國文學(譯為尼泊爾語),都是因為受到它的影響?!薄斑@是一部基于中國歷史寫成的小說……很棒的故事……必讀書目之一……基于真實事件的振奮人心的故事……令人吃驚的事實……要注意一旦你開始讀閱讀這本書便想要一口氣讀完……所以在你開始之前要準備好時間?!薄熬实孛鑼懥嗽谏鐣脑爝^程中的青春熱情?!?/p>

可參考的評價雖然不多,但可以看出來在海外普通讀者的眼中,《青春之歌》的傳播效果是積極的、正面的和向上的?!肚啻褐琛愤@部小說是普通讀者了解中國革命進程的一扇窗口。

五、結論

本文從中外文版本海外館藏量、學術提及率和大眾讀者評價四個角度考察了《青春之歌》在海外的傳播與國際影響力。筆者首先依托OCLC和CINII數據庫梳理了《青春之歌》中文版本和外文譯本的世界圖書館館藏量,從中可以看出中文版以人民出版社首版《青春之歌》的海外影響力最大,英譯本則以外文局1964和1978年版影響力最大。從覆蓋范圍看,英譯本在全世界覆蓋范圍較廣,尤以美國館藏最為豐富;從圖書館性質看,《青春之歌》所藏大學和研究機構圖書館遠多于公共圖書館,說明它在國外的受眾仍以學者和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的學生為主。筆者依托JSTOR數據庫查閱了西方國家學者對《青春之歌》的學術研究,通過分析所涉及的16篇論文及書評把握了西方學界對《青春之歌》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狀況: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學者主要是通過研究《青春之歌》了解中國的共產主義和國際態度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術關注點逐漸轉移到女性主義視角。Goodreads上的評論則顯示出印度讀者對《青春之歌》的喜愛??偠灾?,《青春之歌》作為中國“十七年文學”的重要作品,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作為新中國極其具有時代特色的“十七年文學”代表作品,經過主動對外傳播的努力,成功地進入歐美以及日本等國家、地區的學術機構。其傳播路徑、影響范圍以及歐美學術界對于這部作品研究態度的轉變,堪稱中國當代文學影響世界的一個典型代表?!肚啻褐琛穼τ谥袊敶膶W如何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其啟發是深刻的。

《青春之歌》之所以稱之為十七年文學經典,就在于其開放的藝術闡釋空間,豐富而又深厚的歷史意義。正如學者楊厚均所解讀的一樣,十七年文學的經典作品,都對革命歷史抱有極大興趣,這主要是出于新中國歷史記憶重構的需要,而這種重構的歷史就是革命歷史。新的革命歷史的外在時間譜系與內在邏輯結構的確立成為重構的關鍵。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歷史重構的最終指向是對新中國現實的認同。因此,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中的歷史敘事實際上是一種對歷史“現在性”的組織。十七年文學中的大部分作品的任務就是通過對“革命”的想象,將“革命”意識深深地嵌入每一個國家成員的思想深處,從而更為牢固地將革命與現代民族國家捆綁在一起,以實現國家的進一步現代化。十七年文學作品十分重視英雄形象的塑造,在一定意義上是因為,在民族國家想象中,英雄常常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理想的集中體現者,它是現代民族國家的人格化形象。英雄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整合現代民族國家的秩序。以《青春之歌》為代表的十七年文學經典,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民族國家想象的方式來表明其立場的。它在如何重構現代民族國家的歷史記憶,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革命本體意識,展示國家的嶄新形象,以及實現對國家的整體認同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歷史作用。

猜你喜歡
青春之歌海外傳播影響力
天才影響力
從莫言作品的海外傳播看東西方文化的認同構建
淺析戲曲跨文化傳播
舞劇《青春之歌》創作藝術特征探析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3.15消協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傳媒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中國京劇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