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地鐵車站相關聯的地下商業空間建筑設計初探

2016-10-21 02:35耿子純
低碳地產 2016年5期
關鍵詞:商業空間換乘物業

耿子純

北京華優建筑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 100038

【摘 要】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流動和機動車數目也隨之增大,地下空間的開發已經成為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的重要議題。與地鐵車站相關聯的地下商業空間與其它商業空間相比,最明顯的特征就在于:一是大都位于地下空間環境中;二是具有突出的交通可達性。本文主要對與地鐵車站相關聯的地下商業空間建筑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軌道交通;地鐵車站;地下商業;設計初探

一、前言

地鐵是一種可以獨立運行的交通系統,是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典范,它節能、節地、抗干擾、無污染、運力大,是現代化城市的標志。

地鐵工程能從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與其沿線地面、地下空間進行合理的開發與結合,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經濟以及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地鐵車站設計中,合理的綜合開發不僅為建設方謀求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帶動商業、房地產和旅游觀光等行業的發展。據資料顯示,香港地鐵物業開發使地鐵投資收回達15%。在地鐵車站設計中,車站與周邊環境及物業開發的結合已經逐漸成為地鐵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因而地鐵車站、物業開發、周邊環境的結合方式及開發模式值得研究。

二、開發實例

本文以地鐵蘇州街站一體化項目設計為例,對城市地鐵車站相關聯的地下商業空間建筑設計進行總結和探討:

1、站位:中關村西區西南角,蘇州街和人大北路交口

2、規劃:周邊以住宅、辦公、教育用地為主

3、兩線出入口可實現共用。改造10號線東南出入口地面亭,接入合建建筑;16號線出入口與開發建筑整合為一體;兩個出入口分別朝向東側和南側,服務范圍大;

4、變通道換乘為擴大廳換乘,增加安全性提高換乘舒適性

5、優化地下空間環境。將自然光引入到地下二層交通節點空間及地下換乘廳;將自然光引入到地下商業空間;

6、通過一體化設計提升地區品質、實現新增綠地用地超過1000平米;

7、提供地鐵蘇州街站西北、東南象限的拆遷房源,降低拆遷成本;

8、利用地下空間增加該地區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三、結合地鐵建設進行地下商業空間開發的意義

1、有利于充分發揮“地下經濟”的優勢

通過以地鐵車站為中心的開發,可提高城市便利性。地鐵站可以連通各個商業空間,將商業空間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型商業設施,改善購物環境。即使天氣惡劣,人們也可以出行購物,為商業提供穩定客流,促使商業運營良性循環。例如,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以及瑞士的蘇黎世等城市,在地下穿越道的兩側、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鐵樞紐站的地下空間發展地下商業設施,進行豐富多彩的商業活動,有效發揮了地下空間的經濟價值。

2、有利于地下商業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地鐵車站與城市建筑相關聯,提高城市回游性。地鐵的建設運營會帶來大量的人流聚集,從而給地下商業空間帶來大量客流量。依照加拿大和日本的地下商業空間開發的經驗發現,地下通道的客流量一般會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約20年后趨于穩定。所以地鐵的建設為地下商業空間的開發利用提供契機,有利于地鐵與地下商業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3、有利于組織緩解地面地下的交通壓力

香港地鐵站點商業空間的開發便是成功的范例,市民可以在地下商業空間穿行,通過地下空間甚至可以穿越幾條街。既為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人流、客流,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適的逛街享受。因此,香港的機動車數量雖然較多,但地面交通卻井然有序。

4、承載社會公益

地鐵交通與城市建筑的無縫接駁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們出行與配套服務水平。承載了人流疏散、便民服務、優化換乘環境的社會功能,是城市發展的需要。同時,立體復合功能于一體,能夠高效利用土地,減輕環境負荷。

四、結合地鐵建設進行地下商業空間開發模式分類

根據國外有關研究成果,站點周邊地區土地利用結構是以站點為中心,在200米半徑范圍以內商業服務用地為主,形成商業商務核,向外逐步過渡的商住和居住用地,在國內外有許多比較成功的模式。

1、臺灣

臺灣采用多中心圈層的空間發展形態,通過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空間形態的優化,建立公交導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以地鐵建設為中心,聚集商業據點、零售服務、賓館娛樂、地下停車場等建筑形態,創造一個融合運輸、藝文、休閑的舒適環境,地鐵車站成為此片區的鄰里中心。例如,線形公園、藝文走廊以及地下街等特有的生活空間等。

2、香港

香港山多地少,可以開發的土地有限,但香港卻是商業、金融業以及旅游業發展較快的城市。因此,加強地下空間開發也顯得極為重要。其地鐵和物業的開發計劃是由地鐵部門與政府部門共同制訂的,以“地鐵+物業”作為主要的戰略機制,將站點的商業開發與地鐵建設運營結合起來,主要的結合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地下站與物業結合的形式。其形式內容多樣,可以與商業、居住區、城市中心、文娛設施結合;二是地鐵出入口與物業結合??梢詾槲飿I提供便利的地鐵出入口,方便物業方向的客流,提升物業市場價值,形成物業因地鐵而便于人們使用,地鐵客流因物業而增加的雙贏局面;三是車站周邊發展模式。一般車站位于城市道路下時,車站通過出入口、天橋、地道等與道路兩側物業結合。這些模式使港鐵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贏利的地鐵公司,也是全世界地鐵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和標桿。

3、日本

地鐵作為日本地下空間開發的先導之一,往往在地鐵站點附近進行高強度開發,形成高層建筑與地鐵站的一體化發展。圍繞地鐵站點和其他大型地下空間,將地下商場、過街地道等地下步行系統和地下停車場、各幢其他功能的建筑物、周邊街區等步行系統連接的末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通過以上分析,根據站點自身的交通功能、客流量的預測、周邊用地功能定位,確定站點與周邊空間的綜合開發模式:一、將相鄰建筑與車站統一規劃設計城市綜合體的模式;二、將站點出入口與城市過街通道、周邊建筑進行連接的模式;三、依托站點內部通道,拓展開發地下商業街的模式。

五、商業空間與地鐵站結合的一體化設計

1、站內的空間設計

(1)利用光設計改善地鐵站及商業空間環境

光的射度,照度調節可以改變空間內色彩的純度,色相及明度,進而改變空間體量感,調解和改善空間。光甚至可以限定和劃分空間。而在營造商業氣氛時,更可以使用光源形成的虛空間來改變心理感受,創造環境意境。改變光源來完成環境設計比改變建筑的結構成本低,也更加靈活。而光源創造出的虛空間的可穿透性也是其特別之處。在地下商業和地鐵站空間中,利用自然光及人造光可以營造良好的商業氣氛,改善地下空間環境。 例如地鐵10號線和16號線換乘站蘇州街站一體化項目設計中,結合地鐵通風井為地下空間引入了多個采光井,改善地鐵換乘和地下購物環境,是北京地鐵一體化設計的先驅。

(2)引入自然景觀

在商業空間的設計中,利用中庭引入自然景觀是常用的手法。在中庭等大型節點空間中引入植物,使其形成一定的視覺中心。在通道、門廳、樓梯、臺階、自動扶梯等處適當設置小型盆栽,或在墻面設置攀援類植物,以增添空間趣味性。除此之外,綠色植物還能平衡空間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還可以通過釋放負離子清新空氣避免人們產生“空調綜合癥”。 在地鐵16號線稻香湖站的設計時,就將地鐵、商業、地面交通換乘通過下沉庭院組織在一起,將綠色植物引入了各個功能空間,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立體的空間感受。

(3)合理的面積配比

地鐵站與商業綜合開發設計中,有三種功能的面積配比需要注意,一是營業面積,指商業實際可供出租面積以及休息廳面積;二是交通面積,包含行人過道、機動車道、樓梯和電梯面積;三是輔助面積,主要指倉庫和機房。設計中要把握好這三種面積的比例配比,必須保證地鐵

猜你喜歡
商業空間換乘物業
地鐵大空間地下多線換乘站建筑設計探究
淺析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的訂立與效力
商業空間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物業服務
對地鐵換乘站對遠期線路換乘條件預留影響與分析
地鐵車站換乘形式對比與分析
新媒體藝術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運用探究
梧州傳統騎樓商業空間的發展更新研究
商業物業經營個股表現
城市軌道交通三線換乘站布置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