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2016-10-31 16:16宋璐瑤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關鍵詞:智能手機中學生管理

宋璐瑤

摘 要:分析智能手機對中學生學習、身體健康、心理狀態和思想品德等帶來的影響,指出智能手機對中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利與弊,應對智能手機對中學生成長帶來的沖擊,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合理利用、擴大其正面效應。

關鍵詞:智能手機;中學生;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25-03

2007年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標志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手機類型的總稱。正是由于使用便捷、功能強大,智能手機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被公認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

騰訊數碼發布的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行為報告顯示:80%智能手機用戶睡覺與手機同床,71%在手機沒電時感到十分焦慮,95%在睡前還要玩手機。2015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智能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其中學生群體的網民占比最高,為23.8%,而學生網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學生。

中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但自控能力差。智能手機讓中學生體驗到了一種全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但也給他們帶來了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深度比互聯網的出現時期更加顯著。為讓智能手機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也為中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手機對中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影響,最后提出了社會、學校和家長應對此問題的對策。

一、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正面影響

1. 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針對中學生智能手機用戶,已經開發了眾多學習軟件,如各類電子字典、詞典、背單詞軟件等,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使得學習方式豐富多彩,提高了學習興趣;針對智能手機開發了各類學習APP,既可以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輔導,也可以實時解答習題,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拍攝功能,將不會解答的習題發送到網站上,如學霸君、小猿搜題;還可以實時得到在線老師的回答,如猿輔導;針對每門課程都有眾多學習論壇,可以進行網上研討,如21世紀英語網、網易公開課等。上述網上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提高了學習效率。此外,智能手機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它有利于中學生實時了解國內外發生的大事,激發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對中學生的時事教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 有利于增長見識

搞好課堂學習、掌握課程知識是中學生最主要的任務,但是,中學生的知識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是多樣的。作為移動互聯網的手機,其信息量大、傳播快,可以便捷地為中學生提供各類知識,獲得即時信息,增長見識,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移動互聯網可以縮短課堂和科技迅猛發展之間的距離,讓中學生了解世界新的科技動向和趨勢,跟上時代脈搏。此外,網絡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BBS等,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而網絡空間的無限性極大地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有利于增進同學間友誼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自己班級QQ群或者微信群。畢業以后大家在不同的學校學習和生活,學習任務繁重,加上地域的限制使得大家不可能經常見面,由于年齡相仿、在一起學習生活多年,同學間形成了深厚的友誼。而智能手機的無線上網功能有利于中學生在QQ、微博中結交朋友及朋友間聯絡感情。在同學群或者朋友圈里面,大家實時了解各自的學習和生活,針對學習、社會生活等開展各種討論,發表各自意見,通過長期的不間斷的交流,延續和加深了同學間的友誼。同時,由于網絡環境與現實的不同,在思考的過程中,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分析力和判斷力。

4. 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和效果

傳統的口口相傳、電話、短信等班級信息發布方式時效性差,可靠性低,智能手機的逐步普及使得支持移動平臺的班級管理系統成為眾多學校的選擇,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谥悄苁謾C的校訊通、QQ群以及微信群等平臺強大的通訊功能方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信息的發布,同時不僅僅班干部,全體同學都可以參與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特別是,家長可以通過上述平臺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這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對中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5. 有利于學生的人身安全與情感溝通

國內中學生絕大多數均為獨生子女,寄托著一個家族幾代人的情感和希望,因此,中學生的人身安全是家庭和學校首先要關注和確保的問題。在城市里大部分學生需要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學校,途中要接觸到大量的陌生人員、經過各種復雜的路況,通過智能手機,父母和老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行蹤,提高了安全性。而在農村,很多中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大多數寄宿在學校,節假日由爺爺奶奶照顧,學生擁有手機就能方便與父母和家人聯系溝通,特別是智能手機強大的視頻通話功能使得中學生不用再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與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見面,有利于與家人的情感溝通。

6. 有利于促進中學生更早地適應社會生活

移動互聯網不單是一種技術,它是一個時代,它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沖擊人們的思維方式。通過移動互聯網查詢各類信息、繳費、購物、乘車付費、預訂座位、預訂車船票,乃至物業監控、遙控家電等等,已經是現實生活或即將成為現實。一些專家學者將互聯網應用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的青少年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因此,中學生利用智能手機輔助開展學習、課外活動、購物、乘車等等,都是在體驗互聯網時代的生活,培育互聯網思維方式,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對盡早適應社會都是十分有益也是必要的。

二、智能手機的負面作用

智能手機是雙刃劍,它對中學生的影響有其積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擁有智能手機,負面影響也日趨凸現。

1. 影響學生的學習

直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影響了課堂學習效果?!兑苿酉M大未來:2015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報告稱,目前智能手機“上癮癥”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中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更容易上癮。一般中學生在課堂上不允許攜帶和使用手機,而當他們上癮之后,離開手機就會心神不定,嚴重影響了課堂學習效果。二是影響了課后作業的訓練效果。眾多的學習網站,使得學生可以輕松地得到作業的答案,有的學生做作業不加思考,稍微碰到一點困難就直接上網查閱答案,或者直接通過網絡獲得其他同學的答案,使得學生缺乏思考和鍛煉。三是智能手機占用了大量的課余時間。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上學和放學途中還專注于玩手機,甚至邊做作業邊玩手機,不加節制,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2. 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智能手機上網所接觸到的信息量大,內容良莠不齊,網絡上虛假、淫穢、暴力等低俗、不健康的信息泛濫。中學生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和毒害,不利于他們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些人甚至去嘗試和模仿而根本不計后果,給他人、自己及家庭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同時,由于沉迷網絡世界,現實生活中對于自己的家人、同學卻表現出越來越冷漠;此外,無節制的上網造成生活不規律,不能適應現實生活、產生厭世情緒等問題。根據《中國青年報》2014年1月4日報道,由共青團浙江省委發布的浙江青少年手機網絡使用有關情況調查結果讓人觸目驚心,在被調查的2384名青少年中,有59%的青少年偶爾或經常瀏覽一些不良信息。國內相關調查顯示,在上網的青少年學生中,20%的人有情緒低落和孤獨感,12%的人與家人、朋友疏遠。

3. 影響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其思想政治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而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國意識形態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然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中學生很容易在互聯網上接觸到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淀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受到沖擊,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于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4. 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

最近互聯網上流傳一張漫畫,上幅圖是鴉片戰爭時期一名瘦骨嶙峋的中國人側臥抽吸鴉片,下幅圖是一名同樣瘦弱的少年側臥沉迷于手機。這張圖反映了人們對手機危害的擔憂。即使在正常光線條件下,由于手機屏幕尺寸較小,通過手機長時間閱讀會導致眼睛干澀;長時間在光線較暗的條件下,手機發出的光會讓眼部肌肉疲勞,影響聚焦能力,導致視力模糊;而躺在床上玩手機,由于枕頭的壓迫使得左右眼睛供血不一致,長期下去就會造成左右眼睛視力偏差。手機輻射盡管是細微的,但是依然是有壞處的,時間長了會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易疲憊、惡心等不良反應,而這種輻射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更大。手機使用過量,頻繁按鍵,導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腫脹等不適癥狀;脖子耷拉過度、身子不自然彎曲、頸部越來越前傾,久而久之容易壓迫椎動脈而誘發頸椎病,造成慢性勞損。睡覺前長時間使用手機,大大減少睡眠時間,影響睡眠質量。

5. 影響學生的消費觀

中學生的消費觀還很不成熟,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在部分學生眼里,認為誰用的手機時尚,誰的手機功能多,誰就最能代表潮流,誰在班里也就有面子。因此,為了在同學面前不至于丟面子,他們就去盲目追求品牌手機,將浪費轉嫁到家長頭上,導致家庭經濟負擔不必要的加重。如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大眾消費形式。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其漸漸地成為消費者購物的好幫手,中學生的網購文具、娛樂用品等現象也越來越普遍。對于消費者來說,網購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逛商店”,獲得的商品信息也多,可以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也正是由于智能手機網上購物的便捷,往往導致中學生過渡消費和無用消費。很多中學生通過網購,獲得各種新奇的文具、精美的貼紙、有趣的玩具等等,形成一種攀比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三、建議與對策

回顧歷史,任何一個科技產品的問世之初,如廣播、電視機、互聯網都曾被認為會對社會引發災難,特別是影響青少年的成長,現在又輪到了智能手機。然而,根據2015年10月10日鳳凰科技消息,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天刊文稱,杜克大學研究人員馬德琳·喬治(Madeleine George)和坎蒂絲·歐哲斯(Candice Odgers) 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較全面評估了迄今為止有關互聯網對青少年影響的科學證據,研究表明青少年普遍沉浸于互聯網世界,但是沒有跡象表明智能手機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成長。盡管有了上述研究成果,而且歷史上新技術引發災難的預言都已落空,但是從目前國內外的大部分調查統計以及教育實踐來看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弊大于利。在國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部分中學里禁止使用手機,日本多數高中都不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入校,但是初中則是禁止的。我國目前尚未有針對智能手機在中學校園如何管控的相關法規,但是已經有一些中學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1. 社會的責任

從社會方面來講,政府部門應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強監管,優化網絡媒體傳播環境。依法禁止互聯網上發表反黨、反社會等反動言論;依法禁止開發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黃色、暴力等不良智能手機客戶端軟件和游戲等。技術層面方面,通過手機號碼的實名登記,對青少年智能手機用戶屏蔽黃色、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開發惡意信息檢測過濾系統,對不良信息及時攔截消除;引導全社會形成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的良好氛圍,互聯網產業應強化社會責任,用充滿正能量的互聯網產品影響青少年;無論是團體還是個人,都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在互聯網上編發不良低俗信息。

2. 學校的教育與管控

學校是中學生教育管理的責任主體,對使用智能手機的教育引導和依法管控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教育引導方面,對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的行為給予積極的肯定,對智能手機的危害性進行充分說明,使學生從內心真正接受對智能手機的管控,防止誘發逆反心理。通過開展各種切實有效的方式,教育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中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引導學生辨識和篩選網絡信息,提高抵御不良信息侵害的能力。在依法管控方面,學??梢罁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和《物權法》等制訂合理有效的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管控措施。原則上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學校,對因特殊原因要帶手機的,由家長向班主任申請,經班主任同意后方可帶到學校,到校后務必將手機交給班主任保管,放學后領回。對于在校園內和課堂上發現學生使用手機,將立即予以沒收,通知家長來領。違規使用手機的,收繳后上交班主任,由學生提交書面保證之后由家長到學校領回手機。對收繳手機時采取不合作的,拒絕接受教育或者拒絕交出違規使用手機的,應該給予相應的處分??荚嚻陂g凡是發現使用手機一律以作弊處理,收繳手機。此外,為了便于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各班級可以提供1~2部公用手機,由班主任保管。

3. 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在管控中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的過程中,家長的配合是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家長要和孩子明確,只能用手機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什么時間可以用手機、什么時間堅決不行。做好了應當鼓勵,違反了就堅決給予批評乃至懲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要防止學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否則會養成對手機的依賴。譬如,要求學生只能在把所有作業完成后,一定的時間段內集中使用手機查閱各種學習信息、解答疑難問題。家長應認識到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傳統的學校課堂學習和家庭作業仍然是主要的學習方式,智能手機僅是一個輔助學習工具。無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家長都不能主動給孩子頻頻更換新潮的手機,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其購買功能適宜的手機,不可無節制地滿足子女對手機以及網上購物等消費需求,要引導中學生充分認識到擁有手機的正確觀念,不要養成對手機檔次或手機功能的一種虛榮的攀比心理,形成勤儉節約的消費觀。

四、結束語

總之,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利有弊,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智能手機必將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學生的管理教育是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責任,為此應該三方共管,各負其責,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要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去尋找疏導方法,引導學生觀念上的改變,在制度上進行約束,從心理方面進行干預,以應對智能手機對中學生成長帶來的沖擊,最大限度地消除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合理利用、擴大其正面效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潘丹.與其“堵”不如“疏”——教師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7).

[2]房香蓮.中學生手機依賴機器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泉州市泉港區中學生的調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5).

[3]劉迪,許安結,劉亞偉,李方梅,等各國對中學生攜帶手機上學態度[J].世界中學生文摘,2003(12).

[4]韓麗霞.手機媒體對城市中學生價值觀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05).

[5]鄧華瓊.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感覺尋求與自我控制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06).

[6]覃菁.中學生上網成癮的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5(01).

猜你喜歡
智能手機中學生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如何讓我們變得低能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