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小說芻議

2016-11-03 16:06吳海琴胡慧勇
人間 2016年26期

吳海琴 胡慧勇

摘要:本文從歷史時限、史實與虛構的關系以及歷史小說子類等方面探討了歷史小說在定義上的困境和爭論,指出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即對“歷史”和“小說”這兩個子概念的片面理解。

關鍵詞:歷史小說;史實與虛構;歷史小說分類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09-02

一、引言

歷史小說作為當代西方文學流派,它根植于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沃爾特·司各特爵士、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美國作家詹姆斯·庫珀和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的作品。但是“歷史”和“小說”在單個作品中的融合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出現在東西方不同文化之中。和其他類型小說相比,歷史小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小說的背景必須設置在過去的歷史中,小說主要關注這一歷史時期人們的行為、社會條件和其他細節等;作者也常常主動去探秘在特定歷史背景中一些知名人物如何應對歷史事件,做出抉擇,從而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但是歷史小說這一名稱從開始出現,人們就對何為歷史小說,小說中的真實和虛構的關系,以及歷史小說的衍生子類等問題爭論不已。尤其歷史小說因其真實性缺少讀者所期待的準確和細節,常常飽受批評,這種歷史的真實性或者說歷史性和小說之間的沖突卻也成為讀者和評論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二、真實與虛構的關系

首先,人們爭論的問題是歷史和小說的關系,也就是真實和虛構的關系。如果僅從語法上分析,“歷史小說”是一個偏正短語,中心詞無疑是“小說”,而小說的特點就是虛構,然而作為限定語的“歷史”則強調真實性原則。這樣看來,“歷史小說”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短語,因為“歷史”和“小說”兩個要素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于是有人把歷史小說理解成歷史加小說的并列短語,其真實和虛構成分處于“三七開”或者“七三開”比例,從而“把歷史小說這一完整的渾然一體的概念或是具體的作品世界肢解為兩個部分的湊合?!保ɡ钆?,1992:70)這種以量作為評判歷史小說的依據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于是有學者就傾向于把歷史小說寬泛地定義為“將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為題材”的小說,或者更進一步明確地表述為“以真實歷史人事為骨干題材的擬實小說”,不包括古代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和事件,也排斥古今種種的虛幻構造之作。(馬振方,2004:117)這樣,那些真實歷史人物分量較輕的作品只能歸入準歷史小說范疇,而《儒林外史》則只能算作一般的小說作品了。因為前者歷史背景雖真實,但小說人物卻史無所載;而后者“歷史人事過少,時代氣氛過于淡薄”。按此標準,《三國演義》可以看成歷史小說,而《封神演義》則不屬此類,因為后者將嚴肅的政治軍事斗爭描述成闡教和截教的神魔斗法,成為地道的神魔小說。(馬振方,2004:118)。

司各特是公認的現代歷史小說的鼻祖,他的小說為讀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生活在中世紀到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男人和女人形象,讓讀者了解那個時期的歷史。然而法國學者泰納質疑道:“我們從瓦爾特·司各特那兒學到了歷史,…這是歷史嗎?所有那些遙遠的時代的圖畫都不是真實的。只有服裝、景色、外表是真實的;行為,言談,情感,一切別的東西都是文明化了的,被潤色了的,用現代裝束安排的?!彼靖魈氐淖髌匪坪踉陬嵏矚v史和小說創作的傳統,而讓小說家去寫歷史,歷史學家去寫小說。(郭宏安,2004:24-25)總之,過分強調歷史小說中的史實性,只會使歷史小說的范疇變得更加狹隘。

三、歷史小說的時間界限

歷史事件或者人物構成歷史小說的主要素材或小說的背景。對于這一點恐怕沒有多少爭議,但是這些事件或者人物的時限卻往往難以把握,而這一要素也是評判一部小說是否是歷史小說的重要標準。有學者認為,歷史小說所謂的過去應該是以作者生平時間為坐標。如果作者書寫他所在時代的事情,比如哪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今天看來也不是歷史小說,原因很簡單,它僅僅是有關過去歷史事件的描述。沃爾特·司各特爵士認為,小說背景至少要設定在兩代所跨越時間之外,后來,南方衛理公會大學教授Ernest Leisy把這一判斷標準減少至半代;(Rainbolt)歷史小說協會則認為,被描述的歷史事件至少在五十年之前,或者小說是作者經過研究寫成的。(Johnson,2006)。而Lynda Adamson(1999:xi)在《世界歷史小說》索引參考前沿中寫道:廣為接受的歷史小說通常描述那些在書寫前25年的人物和事件,她甚至認為有些在過去書寫的小說,如簡·奧斯汀的作品,也貌似可以看成歷史小說。

這樣一來,歷史小說中的“歷史”或者“過去”所涉及的時間界限長短不一,有半代、二代之說,也有25年、50年之言,各自表述,相互矛盾。于是有學者就直接選取和歷史事件相關的重大時間節點作為背景時間界限。評論家Sarah Johnson把二十世紀中葉作為歷史小說背景分界點;本世紀初,中國的學界把辛亥革命看成歷史小說的時間底限(有些小說獎項有此規定)。(馬振方,2004:118)這樣的說法問題更多,因為時間是流動的,二十世紀中葉或者辛亥革命對生于不同年代的作者,其小說所指代的“過去”肯定是相對的。

鑒于此,學者Sarricks干脆簡潔地把“過去”定義為作者生平和生活經驗之前的時間,(Hoffman)馬振方(2004:119)教授也堅持,歷史小說所應該以作者記憶前時代的真實歷史人物為骨干題材的擬實小說。這樣,該定義適用于所有作家創作的任何作品,而不必特意規定歷史與現實的時間界限。雖然在具體分析中有些繁瑣,但它清楚地說明了歷史小說和現實小說的基本差異,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四、歷史小說的子類

歷史小說在分類時也遭遇不少麻煩。通常來說,從小說素材的選取和寫作手法上,它可以進一步細分成不同的子類。如果以史實或者真實性原則,根據小說中史實和虛構成分的多少,歷史小說可以衍生出“歷史小說”和“準歷史小說”兩類。(馬振方2004:119)那些傳記體類小說,或作品中人物事件絕大部分均以歷史史實為根據的小說,應該被視為最為“正統的”歷史小說;而大部分現代、后現代歷史小說,如亨利·詹姆斯的《過去的意識》、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等皆會排除在外,因為它們要么關注的不是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意識,要么就是反歷史的虛幻之作。

布蘭達·霍夫曼(Hoffman:1997)認為歷史小說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尊重歷史細節和準確性,小說的目的不僅僅是娛樂讀者,更主要的是提升讀者對歷史事件、過去生活和風俗習慣的了解。在他看來,馬克吐溫的《哈克費恩歷險記》,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也是一部歷史小說,雖然有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歷史小說分為兩類,在第一類歷史小說中,故事背景是歷史的,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卻是虛構的;在第二類中,人物和事件則在歷史上的真實存在。

不過,按照作者對歷史素材的處理方式不同,歷史小說可以分為傳統歷史小說、現代歷史小說和后現代歷史小說,(高繼海,2006:1-8)這種方式似乎巧妙地避開了一些讓人爭論不休的問題。傳統歷史小說把傳播歷史知識、反映歷史史實、補充歷史遺漏作為自己的使命,使歷史小說從屬于歷史學科。中國很多讀者對三國時代的理解大多是通過《三國演義》獲得的,就是最好的說明。而現代歷史小說把自己和歷史學科處于平等地位,通過自我指涉,探討歷史的本質和歷史真相能否被人所把握的核心問題,從而具有認識論的哲學追尋,“歷史不是一個現成的‘外在客體,等著史學家去‘完整地發現,相反,它是史學家意識的投射”,(高繼海,2006:4)這類小說大致相當于近些年十分時髦的新歷史主義小說,它表明歷史具有主觀性、多維性和碎裂性等傳統史學不予認可的認識論特征;歷史不僅僅只有官方承認的“宏大敘事”,也有反映個體生命體驗的眾多“小歷史”。后現代歷史小說又可以看成反歷史事實小說,它利用科幻筆墨,假設與歷史史實相反的境遇所帶來的后果,比如這些小說會探討,“假如法西斯主義在西班牙內戰中失敗了,或者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取勝,情況會是怎樣?”(高繼海,2006:5)反歷史小說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能夠揭露歷史知識和政治權利的共謀關系,揭示歷史知識的片面性。后現代歷史小說既是現代歷史小說的繼承,又是進一步的發展。

五、結語

歷史小說在時間界限、史實和虛構的關系,以及分類上的爭議,歸根結底是人們對“歷史”和“小說”這兩個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如果把“歷史”局限于客觀、唯一和普遍價值的框架中,“真實原則”會把很多不為官方接受的人物和事件探索性小說排斥在歷史小說之外,并斥之為胡編亂造的、反社會價值的虛妄之作;而把“歷史學”看成凌駕于“歷史小說”之上的觀點,也會把許多現代、后現代歷史小說歸入小說的其他范疇。另外,大部分學者均以歷史小說作者的生平作為時間界限的出發點,所以在理解時間界限和歷史之間的關系上也有很大的片面性,實際上,歷史小說中的人事也要考慮讀者的閱讀年代??梢哉f,只要小說的主要情節和背景是以史實為基礎,這樣的作品均可以看成歷史小說,因為時間的單維性會讓一切的“現在”變成“歷史”。這樣一來,當今的“九一一”小說,多年后一定也可以當成歷史小說來讀。最后,人們談論小說的特點時,過度地強調了它的虛構性,而小說當然也有寫實性的一面,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外文學創作中存在大量的傳記體小說和報告文學。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和“小說”這兩個概念并非相互矛盾,而是互為補充的。綜上所述,廣義上的“歷史小說”就是以史實為主要素材的敘事話語,它可以取材歷史中的“宏觀”事件,也可以選擇迷霧重重的“微觀”元素,或擬實,或想象,為讀者提供歷史知識的精神食糧,也可以在認識論上作為和歷史學科等量齊觀的,探討歷史的不同維度,揭示歷史、政治和權力之間共謀關系的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高繼海,“歷史小說的三種表現形態——論傳統、現代、后現代歷史小說”,《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2]郭宏安,“歷史小說:歷史和小說”,《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

[3]李裴,“歷史與小說:對歷史小說概念的一種理解”,《文藝理論研究》,1992年第1期。

[4]馬振方,“歷史小說三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5]Adamson, Lynda G. (1999). World Historical Fiction. Phoenix, AZ: Orxy Press. p. xi.

[6]Hoffman,Brenda.(1997) “Historical Fiction Criticism & Evaluation.” Historical Fiction.

[7]Johnson, Sarah L. Masters of the Past: Twenty Classic Historical Novels and Their Legacy. Available at http://web.cocc.edu/cagatucci/classes/eng339/seminar1.htm

[8]Rainbolt, William. “He Disagreed with the History, But He Liked the Story.” Writing History / Writing Fiction: A Virtual Conference Session. History and MultiMedia Center, University at Albany-SUNY. Available at http://www.albany.edu/history/hist_fict/Rainbolt/Rainboltes.htm.

基金信息:本文受2015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研究”資助,項目編號:2015SJB0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