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陘拉花的歷史探源

2016-11-03 18:46潘鑫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民間舞蹈起源

摘要:井陘拉花類屬北方秧歌,是河北省三大優秀民間舞種之一。但是目前有關井陘拉花的起始時間尚未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與分析。

關鍵詞:井陘拉花;起源;民間舞蹈

中圖分類號:J7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41-01

井陘拉花主要流行于井陘縣。井陘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部。本研究主要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作為田野考察的重點,特別是考察了井陘拉花藝術團和一年一度的拉花盛會“走會”。

據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成書的《元和郡縣志》載:“十六日盛裝美食,扮演文武會出,鼓樂歌舞,經日不休。始在本村,繼而數鄉相約。文武會出,交相往來,俗稱‘走會,至二十一、二始止”,上述所描述的就是 “走會”場面與目前仍在井陘流行的拉花“走會”存在驚人的相似。因此,目前有些學者認為,拉花舞蹈可能是產生于唐代。

南宋起居郎范成大(公元1126~1193)在《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中寫到:“輕薄行歌過,癲狂社舞呈,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清人吳錫麟在《新年雜詠抄》更是指出:“秧歌乃宋代《村田樂》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姐、田公田婦、裝態貨郎、雜踏燈街,以博觀者之笑”。因此,學者高苦舟和曹淑云指出拉花舞蹈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宋代(公元960年)。

據《河北風物志》記載:在宋末元初,有一惡霸在井陘縣占山為王,百姓恨之入骨。有一年春節,他們選拔了一伙青年男女,裝扮成賣藝人,暗中攜帶兵器,佯裝途徑山寨,故意讓強盜劫掠入山,趁機消滅這個惡霸。自此以后,每逢年節,當地百姓都打起花傘、舞起彩扇、打起霸王鞭、結隊歡舞,以示慶祝,日后演變成節日的拉花民俗活動。

近年來,有研究者從山西一金代墓穴壁畫中樂舞姿態推斷說拉花起源于金代。拉花舞蹈中有動肩的動作,酷似蒙族中的動肩動作,拉花音樂[魔合羅]又屬于元雜劇曲牌,而元代正是蒙族統一中原的時代,拉花舞蹈不可避免的會融合漢、蒙兩族民間舞蹈的特色。

老藝人張樹芳1954年的一個手抄本中記錄:在金元時期,民不聊生,人們四處逃亡。青年男子怕官府抓丁當差,特蓄胡子以示年老,女子手持棍棒,以防惡人欺侮。因行路艱難,便邊唱邊舞邊行,減輕跋涉的勞苦。從此這些歌舞被后人沿襲留傳了下來,就形成了現在的拉花舞蹈。

史料記載,在明初朱元璋推行“移民屯田”政策,從山西兩次大規模的移民。自然,一些外地民間藝術形式也隨之而來,并在井陘開花結果?!暗乩ā钡拇碇弧扒f旺拉花”《貨郎擔》的傳人李氏,就是這一時期的移民,而且,在“莊旺拉花”由來的傳說中,也暗示拉花有可能源起于明代。

此外,在拉花舞蹈的唱詞中有一首[大過場],歌中唱到:“大清帝國錦乾坤,嘉慶皇帝是明君, 明君登基坐了殿呀……”,歌曲在歌頌了皇帝之后,第二段歌詞便是講述冀中大水災中,災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的情景。民歌一般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拉花舞蹈的歌詞也清晰描述了拉花在清代嘉慶年間的發展景象。

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對舞蹈的溯源考證一種較為確切的方法是道具考證。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記載以及筆者的田野考察,東南正村至今仍保存著一支祖傳的霸王鞭(井陘拉花舞蹈中的一種典型道具之一),鞭身呈紫紅色,由于久經摩擦,光亮可鑒。鞭身正中凹陷出深深的指印。鞭上銅錢中央的方孔已磨成圓孔,上面的文字“乾隆通寶”已磨損大半,仍依稀可辨。還有,南石門村至今還保存著兩團為拉花伴奏的舊笙,呈黃褐色的笙袋上分別寫著“乾隆八年”和“光緒元年”,雖然字跡模糊不清了,但還是能分辨出來。另外該村還保存著一架云鑼,根據文物專家對其顏色的鑒別推算,此物至少也是清代產物。

《井陘縣志料》指出“井陘全境皆山,自古著名貧瘠,且地處燕晉見,復當正太之衡,兵家以有險可持,恒視之為重地,爭欲防守。徭役兵焚,迭至頻來,人民水深火熱,蓋由來以久?!薄毒€縣志料》對清朝年間有這樣的描述:“咸豐九年,大旱年荒,人民餓死無數,散幾在外者實多”,“光緒三年,丁丑大旱,發大荒,人相食”,“元末天下大亂,井陘人民,存者僅十之四五”,“井陘向以瘠苦著稱,究其所以瘠苦之原因,不外全境皆山,農田無幾,無生產物故也?!笨梢姰敃r的人們生活是極其困苦的,南固底拉花《小賣藝》描述的就是一家貧苦藝人到豪宅門前賣藝乞討,被紈绔子弟和其家丁挑逗、凌辱的過程。所以一些研究人員推測拉花也許就是在為了生存而賣藝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而來的。

各種跡象表明,井陘拉花舞蹈的形成是“游動文化”和“大山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晶。在融合的過程中,它不僅承襲了其他舞蹈的特點,更主要是根據井陘特有的地域特征、風俗特征而發展形成了獨有的舞風,這一點已不容置疑。

參考文獻:

[1]鐘文英,《井陘縣志》[雍正]八卷,北京師范大學古籍館藏

[2]常善,趙文濂,《續修井陘縣志》,[光緒]三十六卷,北京師范大學古籍館藏

[3]《井陘縣志料》 第四冊

[4]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編輯部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中國舞蹈出版社,1989年

[5]高苦舟,曹淑云,《賈作光與井陘拉花》,載于蔡玉霞,張樹林,《井陘拉花》,河北人民出版神,2004年

[6]蔡玉霞、張樹林 《井陘拉花》,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

[7]張永,楊坤宇,《井陘拉花的源流及其地緣分析》,河北學刊,Vol. 26 No. 1

[8]河北井陘縣志編撰委員會,《井陘縣志》[1985-2004],新華出版社,2005

[9][漢]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華書局,2006年

注釋:

1.走會:是井陘縣一種傳統的拉花盛會,多在每年正月十二(有的村是正月十五)開始持續到正月二十一,各村青年扭起拉花歡度春節,俗稱“走會”。

作者簡介:潘鑫: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國家二級演員。

猜你喜歡
民間舞蹈起源
結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間舞蹈教學效果
探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應對策略
淺議民族民間舞蹈的繼承創新與發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發展策略
淺議民族民間舞蹈的繼承創新與發展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嗎?
萬物起源
萬物起源
萬物起源
京劇的起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