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郊菜農生產行為研究及對策建議

2016-11-05 17:22肖雪
企業導報 2016年19期
關鍵詞:菜農

肖雪

摘 要:作為重要的農作物,因蔬菜生產存在季節性強、規模小、不宜貯藏等局限,直接決定了上海這座特大城市的蔬菜供應取決于市郊菜農。本研究通過實證研究對上海市郊菜農的生產行為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基于調查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菜農;生產行為;蔬菜生產

引言:“民以食為天,食以菜為先?!笔卟嗽谥袊r業生產及國民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上海市作為一個擁有2400多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對蔬菜的剛性需求與日俱增。而與其他農作物相比,蔬菜生產面臨生產季節性強、生產規模小、不宜貯藏運輸等多方面的突出問題,這直接決定了上海市蔬菜供給主要依靠本地生產。上海市郊菜農作為上海市蔬菜的主要生產者,種植意愿和生產行為有著顯著的特征,其生產行為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

由于蔬菜生產具有較明顯的區域性特征,而現有研究的研究區域多集中在江蘇、山東等地區,對上海市郊菜農生產行為的研究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菜農自身的社會環境內外部雙重因素來研究其生產行為,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探討菜農生產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建議。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一)農戶生產行為的概念界定。學界一般認為,對農戶行為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前蘇聯學者AV.Chayanov的小農模型,由此發展成組織與生產學派、理性小農學派與歷史學派三足鼎立。而其中,對農戶生產行為的研究最為深入。國內學界對農戶生產行為概念界定比較統一,即農戶為獲取經濟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生產性經濟活動。但是對于生產活動的范圍存在兩種爭議,其一指農戶在生產規模和生產方式上采取的經濟活動;其二認為農戶生產行為還包括播種前的生產決策行為。

(二)菜農生產行為的概念界定。目前學界多聚焦于農戶的糧食生產行為,對菜農行為的研究尚不成熟。與糧食的大規模、低門檻不同,蔬菜對菜農的技術和經驗要求更高。因此,相對于普通的種糧農戶,菜農的生產有規避風險、追求利潤、家庭效用、技能多元及個體突出五大特點。因此,菜農生產行為可以定義為農戶在選擇生產方向、生產規模和生產方式上采取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主要包括播種前的生產決策行為,種植過程中的物質投入、勞動力投入和資金投入行為,以及整個生產過程中新技術的采用行為等。筆者也將從這幾個角度研究菜農的生產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二、上海市郊菜農生產行為現狀調查分析

筆者依據區域性和代表性,在上海市郊蔬菜生產主要區縣對菜農生產行為開展實地調研。調查時采用隨機抽樣、整群抽樣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發放問卷146份,回收14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問卷134份。調查數據包括菜農的自身因素、資源稟賦、生產行為特征、態度認知等方面的內容。

(一)生產規模。不同菜農的生產規模差距較大,菜農菜地面積主要集中在1-9畝之間,所占比例達64.8%,蔬菜種植面積9畝以上的為4.5%,種植面積在一畝以下的為30.6%。另外對樣本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發現,人均菜地面積較少,主要集中在1-4畝之間,且平均人均菜地面積為2.18畝。

(二)生產品種。從圖中可知,在有效的134個樣本數據中,大部分菜農生產的都是無公害蔬菜,占76.9%。

(三)生產方式。菜農在從事蔬菜生產過程中,主要采用保護地種植和露地種植兩種生產方式。調研數據表明,有63戶菜農采取露地種植的方式,露地種植的比重仍然較大,占47%。

(四)生產途徑。由圖中的統計數據可知,菜農在通過自主經營的途徑從事蔬菜生產的人數有76人,占56.7%,而通過合作社或蔬菜基地等途徑的占43.3%,比例相對較低。

三、上海市郊菜農生產行為存在的問題

(一)蔬菜生產勞動力緊缺,老齡化突出?!渡虾J袊窠洕蜕鐣l展統計公報》中統計有2000、2010與2011年上海市主要年份農村戶數、人口和從業人員數,如下表: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從業人員大多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相對較少,并總體呈現出逐漸遞減的趨勢。農業生產勞動力的大量流失,直接影響了上海市郊蔬菜的生產供應。而市郊非農業人口數量——原本生產農產品的農業人口變成了農產品的消費者,使本已非常緊缺農產品供給更是雪上加霜。

(二)蔬菜生產規?;潭容^低。從調研數據來看,在134個樣本中,有67位菜農蔬菜種植面積在3畝以下,占總體的50%,僅有17.9%的菜農種植面積在9畝以上。蔬菜生產較為分散,未形成蔬菜的規?;a。這不利于新技術的推廣與使用,也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實現蔬菜生產的高效益。

(三)蔬菜生產方式較粗放。樣本調研數據顯示,有47%的菜農采取露地種植的方式,露地種植的比重仍然較大。與保護地種植相比,露地種植更容易受到自然資季節的限制,面臨著更大的生產風險,產量不穩定,蔬菜消費的經常性與生產的季節性矛盾也更突出。

(四)蔬菜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較為分散。目前,上海市郊菜農在從事蔬菜生產時,多采用自主經營的方式,獨立進行生產決策。通過蔬菜生產基地或蔬菜生產合作社進行蔬菜生產的比例相對較低,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組織化程度不高。這不利于菜農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市場競爭力的強化,也造成了一系列管理難題。

(五)蔬菜生產機械化率低。通過整理訪談資料我們發現,菜農普遍反映蔬菜生產用工量大、人力成本高、蔬菜生產環節較多、不同品種的農藝需求大、不同蔬菜品種需要不同,這些因素直接制約了蔬菜機械化發展。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市蔬菜種植機械僅26臺,保鮮冷藏庫600套。整體來看蔬菜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這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生產發展。

四、優化上海市郊菜農生產行為的政策建議

(一)提高菜農生產組織化程度。一方面,既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有序規范流轉新機制,將分散的耕地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并將蔬菜生產保險補貼政策向規模種植的菜農、合作社傾斜,以引導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產銷合作組織,推進農業合作企業機制,提高蔬菜的產業化經營。

(二)提高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我國蔬菜生產機械化起步較晚,機具配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在蔬菜種植“規?;钡拇蟪焙褪卟松a勞動力短缺的背景下,加快推進蔬菜生產機械化已成為當務之急。據相關數據顯示,機械化種菜,每畝能降低成本約1400元,是人工生產成本的1/20,效率則至少能提升10倍。因此加大蔬菜生產科技研發投入,根據蔬菜品種和種植習慣,研制或引進適合上海市蔬菜生產實際情況的機械,積極探索蔬菜種植標準和新模式。

(三)加強對菜農的技術培訓。建立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以及農業信息化人才庫,打造一支高素質現代農業經營者隊伍。首先在培育制度上,有效構建“技能+學歷+職稱”的成才渠道,建立起“教育培養+認定管理+政策扶持”的職業通道,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效性;其次在從業機制上,確保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這三類新型職業農民與現代農業產業、現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共生共榮,另外在社會保障上,使其獲得與其它工商業從業人員同等職業待遇,并給予就業專項補貼政策。從而吸引更多年輕畢業生從事蔬菜生產,提高從業者素質與專業技能,緩解勞動力短缺以及老齡化問題,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范壟基. 蔬菜產業發展框架下的農戶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5.

[2] 顧霖霞. 上海市郊本地農戶與外來農戶種植業生產經營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 徐菲,魏華,朱明德,陳建德,張淑玲.上海市蔬菜生產用工現狀調查研究[J].上海蔬菜,2015(1):3-6

[4] 張云華,馬九杰,孔祥智,朱勇. 農戶采用無公害和綠色農藥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對山西、陜西和山東15縣(市)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4,01:41-49.

猜你喜歡
菜農
◆思考 菜農與游客
『新幫手』讓菜農采收省時又省力
春季大風頻繁 菜農這樣防范
菜農
菜農和學問家
露水露餡
菜農說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