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稅政策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2016-11-05 18:18盧小祁
企業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研究展望財稅政策

盧小祁

摘 要:生態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一種全新的發展態勢。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和很強的公益性,不可能完全通過市場來調節,發展生態產業需要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必須通過發揮政府的財稅職能。文章首先歸納總結了現有的財稅政策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相關研究;其次,對現有的研究進行評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處;最后,提出了未來的研究展望。

關鍵詞:生態產業;財稅政策;研究展望

一、研究現狀

近年來,學界對財稅政策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相關的問題的研究給予了極大關注,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態產業有關概念與定義的研究。關于生態產業的定義,目前國外學者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國外學者往往根據個人研究的需要,主要從產品生產與服務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的角度來對生態產業進行界定。經合組織與歐盟統計署(Eurostat)1999年發布的《環境物品和服務產業:數據集合河分析年度報告》把生態產業界定為生產某種物品和服務的活動,這些物品與服務是為了進行測量、預防、限制、最小化、或矯正對于水、空氣、土地等的環境損害,以及為解決廢物、噪音與生態系統相關的問題。這種生產活動包括減少環境風險以及使污染和資源利用最小化的技術、產品與服務;2006年恩斯特和揚(Ernst﹠Young)把生態產業劃為兩大類:污染管理和資源管理;2009年10月荷蘭ECORYS咨詢公司把生態產業界定為核心生態產業和相聯生態產業,把核心生態產業界定為那些可識別的部門,一些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或處于生態供應鏈上的產業被稱為“相聯生態產業”。國內學者對生態產業的界定也不統一,學者們主要根據掌握的資料和研究的需要以及自身對生態產業理解來給出生態產業的定義,主要從生態經濟角度出發引申出生態產業。韓玉堂(2009)認為生態產業是基于生態系統承載能力,以生態經濟學為原理和指導,模擬自然生態而建立的人工生態系統。李周,楊榮俊,李志萌(2011)認為生態產業的發展是從生態農業開始的,生態產業的核心是構建一個基于“被利用資源能持續成為再生資源”的生態工業體系,而將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結合起來的生態服務則是生態產業最有前途的增長點。發展生態產業的主要手段有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生態技術開發、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染全面控制等。李慧明(2012)認為生態產業主要包括與氣候治理有關的所有生產與服務活動,也包括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生態建筑。馬建平(2013)認為生態產業是按照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起來的基于生態系統承載能力且具有較高效的生態過程及和諧的生態功能的集團型產業,生態產業是綠色產業的一部分,循環產業是生態產業的一種類型,且生態產業覆蓋范圍更寬。吳瓊(2014)認為生態產業是繼經濟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發展的第三代產業。生態產業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

(二)關于支持生態產業發展財稅政策選擇的研究。由于生態產業的界定沒有統一,專門就支持生態產業發展方面來探討財稅政策選擇和財稅體系的構建方面的研究很少,學者們主要從節約使用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宏觀角度來研究構建生態稅收體系。已有的研究較多的從與生態產業相關的如環保產業、生態旅游業的角度探討生態產業財稅體系的構建問題。如曲順蘭(2004)建議在稅制的設置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因素,生態觀念貫穿于稅制建設的始終,對企業生產、消費者行為、資源利用等各方面征收一系列稅收,從而在稅收體系中形成獨立的出于生態目的的稅種體系。曲順蘭(2004)、李志遠(2005)建議生態稅收體系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直接作用于生態目的的稅收,如進行資源稅改革、推進“費改稅”,開征污染稅、能源稅等;二是間接作用于生態目的的稅收,如完善流轉稅、企業稅以及關稅等措施來構建我國生態稅收體系。李周等(2011)認為建立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創新體系主要是從促進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促進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以及促進科技進步的財稅政策三個方面來構建,其中促進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主要從財稅扶持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重點支持環保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建立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公共財政體制以及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財稅支持體系來實現。賈康(2013)認為,國家對于環保產業稅收優惠力度還不夠,建議進一步完善對環保企業在企業所得稅、房產和土地使用稅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關于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運行效應的研究

國外學者主要從財稅政策對生態產業影響績效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主要側重于財稅政策對微觀主體——企業行為的影響。如Canton(2006)在《Which Role for Eco-industri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一文中研究了寡頭壟斷生態產業情況下政府如何制定最優排污稅,其研究表明,最優排污稅的制定取決于廠商的市場力量,納什均衡同樣存在于寡頭壟斷市場。Shibli,Markandya(1995)在《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in Asia: How Successful are the Strate

gies》一文中通過分析中國生態產業發展現狀,認為征收排污費存在人為因素,對控制污染缺乏有效性,因為收費只是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而Moledina(2003)在《Dynamic Environmen

tal Policy with Trategic Firms: Prices Versus Uantities》中則認為企業由于要繳納排污稅,因此可能會通過削減產量來達到減少稅賦的目的,而對于許可證制度,企業可能會故意提高價格以期在未來獲得更多的許可證。Wang,Wheeler(1996)在《Water

Pollution Abatement by Chinese Industry Cost Estimat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一文中對中國省際數據研究表明,排污收費制度既不是武斷的又不是缺乏效率的,地區間規制手段產生效果不同,主要是由于環境損害的評價以及執行力方面的差異。國內的有關研究主要側重于從宏觀層面上探討現行財稅政策的節能減排效應,并沒有從生態產業的角度出發探討財稅政策對生態產業發展的影響。如張磊、蔣義(2008)用我國單位GDP能耗作為解釋變量,用與節能減排相關增值稅、消費稅以及資源稅等三個稅種各自的稅收收入占當年稅收收入總和的比重作為自變量,對促進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進行研究,回歸結果顯示我國增值稅對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消費稅和資源稅則效果不顯著。朱迎春(2012)采用Engle——Granger協整檢驗方法,對我國節能減排稅收政策效應進行實證研究,認為各種稅種減排效應差異較大,增值稅的節能減排效果顯著,但仍有改善空間,而消費稅和資源稅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關于促進生態產業發展財稅政策的實踐情況。在實踐方面,歐洲國家普遍采用環境稅來控制企業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目的,而美國只用排放許可證交易制度來進行環境管制,促進生態產業發展。國內有關生態產業發展的稅收的實踐現狀: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環境經濟政策方面的研究。1978年以前有關政策處于空白,這一階段沒有涉及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第二階段(1978——1994年),將環境保護定位基本國策,開始實施排污收費制度,并制定了有關輔助性的稅收措施。如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第三階段(1994年至今),政策工具逐步豐富。如對利用廢物企業的稅收減免,對節能治污等環保技術和投資的稅收優惠,對污染型產品和項目征收消費稅等。我國目前建立的稅制體系,五種與生態產業發展有關的稅——資源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以及土地使用稅,其稅收收入總和占總稅收的8%左右。財政支出方面,自2004年起,中央財政預算設立了清潔生產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清潔生產的規劃、培訓和技術標準的制定,以及冶金、輕工、紡織、建材等污染相對嚴重行業中的中小企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的建設。

二、總結與評價

通過對已有的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發現,財稅政策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研究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生態產業的概念沒有統一的界定。當前學術界和國家政府部門對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支持體系的研究從概念、體制以及實踐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但是,從力所能及的文獻研究中也發現,生態產業尚屬于較新的概念,關于生態產業的研究目前還處于初步研究階段,有關生態產業的基本內涵、具體內容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尚存在不同的觀點。目前關于生態產業理論研究還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對生態產業的定義和特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方面,從理論上沒有厘清其基本內涵,也沒有提出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由于目前理論界和實踐層面對生態產業沒有統一的界定,相關數據庫尚未建立以及前人學者研究成果缺乏,有關數據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困難,影響了對財稅政策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宏微觀政策效應在實證方面的分析與研究。二是,對于促進生態產業財稅政策體系系統化構建的思路和具體實現路徑等方面仍缺乏系統研究。財稅政策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作用機理、影響路徑、影響方式及影響效果等許多關鍵問題尚未進入深入有效研究。我國現行的財稅體系中的部分財稅政策與生態產業發展有一定的關聯,從理論上和實證角度分析其對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激勵(約束)效應進行分析還有所欠缺。三是,在實踐領域,我國目前的財稅政策體系中,雖然財稅政策與促進生態產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關聯,但主要是圍繞環境保護政策展開的;許多政策也只是大方向上的、簡單的規定,并沒有形成系統的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

三、未來研究展望

一是,財稅政策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相關研究方法和思路需要更新。未來的研究應研究綜合運用生態學、經濟學、財政稅收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從理論分析和實踐探討兩個層面展開研究,在理論分析方面,未來的研究應遵循“生態產業及財稅政策效應基本理論——財稅政策影響生態產業發展的作用機理及影響路徑——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體系系統化構建”思路。通過運用現代公共財政機制有關原理,設計適應促進我國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機制,對于實現我國生態產業發展,建立生態文明國家戰略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創新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二是,生態產業的生態產業的概念、內涵、特征和有關內容需要進一步明晰。只有在明晰生態產業相關概念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系統闡明財稅政策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作用機理,為系統化構建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體系提供依據。三是,現行財稅政策在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效應需要實證分析?,F行財稅體系在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某些不盡人意之處,只有通過歸納概括現有的與生態產業發展相關的財稅政策及相關政策的運行現狀,并從理論上探討財稅政策對生態產業發展的影響路徑、影響效應等,重點分析相關財稅政策(如所得稅優惠、增值稅抵扣優惠、資源稅以及消費稅等),對生產和消費生態產品和服務的廠商和消費者行為選擇的影響。從宏觀層面上采用Engle—Granger協整檢驗方法,對我國現行與生態產業發展相關財稅政策,對生態產業發展發揮的政策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側重考察財稅政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應以及環境效應。從微觀層面上探討,與生態產業發展相關的財稅政策,對企業主體行為選擇的影響、對企業生產效益的影響等。將生態產業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選取企業投入/產出作為被解釋變量,消費稅稅負、企業所得稅稅負、增值稅稅負以及政府環保支出作為解釋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收集一定數量的樣本數據,用Eviews6.0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并得出實證結果。只有通過實證分析,才能詳細準確評價我國現行財稅政策在促進生態方面的政策效應,從而從完善財稅政策角度加快我國生態產業發展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四是,現行的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未來的研究通過從宏觀跟微觀層面上實證分析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的變動對生態產業發展的影響,得出相關結果,并以此為基礎,分析現有財稅政策在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方面的不足之處,提出進一步完善現行財稅政策,系統化構建新的財稅體系促進我國生態產業加快發展,重點從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兩方面著手建立可操作性、系統性的現代財稅體系。

參考文獻:

[1] OECD,Eurostat,“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Industry: Manual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1999.

[2] Ernst &Young,“Eco-industry,Its size,Employment,Perspectives and Barriers to Growth in an Enlarged EU”,Report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6.

[3] ECORYS,“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U Eco-industry”,Final Report-Part 1,2009.

[4] 李周,楊榮俊,李志萌.產業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探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0.

[5] 李慧明. 氣候政策立場的國內經濟基礎——對歐盟成員國生態產業發展的比較分析[J].歐洲研究,2012,1.

[6] 唐天偉,李棕.政府生態規制能否提升中國生態產業績效?[J].生態經濟,2013,2.

[7]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編;張山嶺,劉亞明譯.稅收與環境:互補性政策[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

猜你喜歡
研究展望財稅政策
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
眾創問題研究:現狀、視角及展望
調節收入分配的財稅政策有效性研究
關于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
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和建議
促進統籌城鄉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制造業物流能力研究現狀分析及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