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校園網絡借貸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2016-11-05 18:22王穎
企業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網絡借貸大學校園對策

王穎

摘 要:近年來,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網絡借貸快速發展,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給學生、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給校園安全和社會治安也埋下了隱患。因此,政府、學校、家庭應聯動合作,解決網絡借貸產生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校園;網絡借貸;對策

隨著網絡借貸的快速發展,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侵犯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網絡借貸已成為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課題。

一、大學校園網絡借貸的現狀

目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改變,他們對一些商品和服務表現出超前消費的需求。但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費主要靠父母提供,超前的消費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滿足。另外,大學生具有金融知識相對匱乏、社會關系簡單、容易鼓動、警惕性不高等特點。綜合考慮之下,大學生校園貸款是一個極好的市場,所以各家借貸公司樂此不疲。

(一)借貸信息鋪天蓋地。一些借貸公司的放款信息在高校校園宣傳欄、墻壁、寢室走道等公共場所以及QQ群、微信朋友圈上隨處可見?!盁o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等誘人的貸款廣告被清理后,馬上又會被貼上。不僅如此,大學生借貸推廣兼職,也在里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借貸信息時時沖擊著大學生的眼球。

(二)借貸公司亂像頻發。為了吸引學生貸款,放款者提出各種優厚條件,無需貴重物品抵押、無需擔保,只需提供學生證和身份證復印件就可簽借款協議。有的甚至只需提供身份證、學生證和一張銀行卡,再留下老師、同學的電話即可。隨著校園借貸的蔓延,借貸公司也頻出新招,從起初的“無擔保、無抵押”變為觸目驚心的“拍個裸照,立等可取”。由于國內放貸人的門檻較低,只要能拿到營業執照,就可以開一家網絡借貸公司。一些平臺甚至打著電子商務公司的幌子,實際上是以分期的名義放貸。更有甚者,有的高利貸團伙打著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名義,實際是個人約定,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約定為準,繞過了平臺監管。

二、大學校園網絡借貸產生的問題

今年3月,河南一高校一名21歲的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高達60余萬元的網絡借貸欠款,從青島一家賓館的8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校園借貸對大學生本人、家庭及社會產生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給學生本人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F在的大學生喜歡高端電子產品,要談戀愛,想要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存在互相攀比的行為。而他們很多人又不會選擇去打工慢慢攢錢,于是貸款就成了捷徑。由于大多數大學生對金融知識比較匱乏,不會計算實際利率,感覺自己貸的不多,只要平時節約點應該還得起,就敢于貸款了。等到要還錢時,才發覺壓力太大,自己根本還不了。有的學生會選擇向同學借錢或向更多的借貸公司貸款,拆東墻補西墻,陷入利滾利的陷進,從而在心理上背負沉重的還貸負擔。有的學生擔心被老師、父母發現,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狀態不好等狀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學業。

(二)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借貸公司對借款人資質審核不嚴或者根本不進行審核,也不去考慮學生的還款能力,一味放款,坐等家長兜底,誘導和縱容了學生過度借款、過度消費。對于經濟水平一般的家庭來說,無疑會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對于那些因賭博等惡習而借貸的學生家庭更是如此。他們往往要償還幾萬甚至十幾萬,這樣一些特殊學生給家庭帶來的隱憂就更是可想而知。

(三)給校園安全及社會治安埋下較大隱患。借貸的學生中有很多人貸款到期不能如約歸還,他們作為弱勢群體,在貸款到期后便會經常遭遇債主恐嚇、暴力威脅,甚至通過強行控制人身自由等違法手段逼債,而公安機關通常不愿參與到經濟金融糾紛中,他們一般只是制止和打擊因高利貸而引起的暴力違法犯罪行為,而法院往往難于認定和判斷高利貸的事實和疑點。這樣,借貸者便不勝其擾,給校園安全和社會治安埋下較大隱患。

三、解決大學校園網絡借貸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要加大對非法貸款的治理力度。金融監管部門應與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門聯動合作,嚴格把好監管關。首先,要加強對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金融網站和P2P貸款平臺的全方位監管,堅決打擊欺詐、違法放貸行為。其次,應該提高準入門檻,加快制定行業標準,對網絡貸款平臺可以經營的業務種類和范圍作出詳細規定,為網絡貸款提供一個有序發展、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高校要加強管控防范和應急預警處置。 (1)統一認識,高度重視。高校要高度重視校園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把此項工作逐漸納入到日常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制定相關條例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教育和引導工作。(2)加強宣傳,普及金融常識。通過校園網站、校園廣播、海報、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結合主題班會、觀看宣傳片等形式,積極開展有關金融網絡安全知識的普及與宣傳,以增強學生金融、網絡安全防范意識。(3)積極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把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狀態、消費習慣作為重要的日常教育管理內容。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深入開展“誠信、感恩”等主題教育活動,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教育學生不盲從、不攀比、不炫耀,引導學生養成合理消費、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的消費觀念。通過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及家庭情況,評估學生的消費狀態,及時發現學生是否有借貸行為。通過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合理支持、適當控制學生的消費支出,幫助學生科學制定消費計劃,做到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做到不超前消費、不預支消費、不借貸消費、不從眾消費,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4)凈化校園及周邊環境。切實治理網貸平臺(公司)等無關人員進入校園隨意張貼廣告、開展宣傳或促銷活動,對已經在校內張貼的網貸廣告要及時清理。通過海報、網絡、展板等形式做好有關宣傳工作,同時加強學生網貸的監控與引導。(5)建立信息暢通的預警處置機制。輔導員、學生骨干隊伍要密切關注學生異常消費行為,及時發現學生在消費、網絡借貸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問題,及時分析評估校園網絡借貸潛在的風險。對已經發現有參與網絡借貸的學生,要建立跟蹤檔案,及時與學生及學生家長聯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問題

(三)家庭要擔起孩子遠離校園借貸的監護之責。家庭對大學生的消費觀的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消費原則和方法在無形中也會被子女所效仿,因此,父母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費觀,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此外,家長作為大學生的至親和監護人,要盡量對孩子多一些學生和生活上的關心和關注,掌握孩子學生、生活的近況和現狀,多一些對孩子在校園借貸等可能存在的隱患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擔起應有的監護職責,讓學生遠離校園借貸。

參考文獻:

[1] 程誠.大學生消費的同群效應[J].青年研究,2015(2).

[2] 吳朝輝.消費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德育工作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

[3] 汪瑩.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及對策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5(09).

猜你喜歡
網絡借貸大學校園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淺析大學校園熱微環境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網絡借貸平臺中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
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