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治理實踐中的矛盾管控與和諧引導

2016-11-07 01:29蔡小玲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社會問題

【摘 要】 我國正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深度轉型期,原有權力高度集中、政府統管一切的社會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要注重采取社會問題和諧引導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矛盾調處機制,將社會沖突納入可控軌道;培養共同價值觀,消除階層沖突感,妥善解決社會各階層各種矛盾糾紛。

【關鍵詞】 社會問題;治理實踐;矛盾管控;和諧引導

社會轉型是一種社會事實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社會變遷??枴げɡ嶂赋?,現代社會的源泉和基礎是市場經濟,現代社會的各種變化受雙重運動支配,即“市場的持續擴張以及這一運動所遭遇的在特定方向上制約其擴張的反制運動”。當下,我國正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深度轉型期,原有的那種權力高度集中、政府統管一切的社會管理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必然導致社會層面的矛盾和沖突多發。因此,在社會治理實踐中,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在實行社會矛盾管控的同時,還要注重采取社會問題和諧引導的方式和方法,妥善解決各種社會糾紛。

一、建立健全矛盾調處機制,將社會沖突納入可控軌道

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的妥善處理機制,就是在把握矛盾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各種方式、方法、途徑的綜合運用和優化組合,以達到化解社會矛盾的目的。許多地方在法制框架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控各種社會矛盾和處理突發事件,既堅持法治手段,又體現以人為本;既采取果斷措施,又使用交心方式。妥善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調解各個層面的各種糾紛。這是一條很好的善治路徑。

一方面,依法行政。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社會沖突,通過依法行政,避免了矛盾激化,保證了社會和諧。

對于當代中國來講,依法執政、依法辦事是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币虼?,當下要重點加強面向領導層面的法制培訓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法律素養,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從而帶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學法、嚴格守法。同時,要加強廣大群眾的普法教育。通過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大力推進法律進廠、進村、進學校、進社區,著力培養、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另一方面,要建立社會矛盾預警與應急機制,建立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對各類自然和人為的危機事件建立管理制度,分為行政與戰略技術兩個層面,建立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同時,還要設立意外防護及民事保護和危機管理培訓機構,對各級政府官員和業務主管部門官員以及工作人員進行規范培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能不但在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方面,而且在出現危機事件時,能及時有效地啟動應急機制,爭取在第一時間內妥善處理問題,并且能在事件發生后迅速啟動善后工作機制。

二、培養共同價值觀,消除階層沖突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币粋€良性的向前發展的社會,總是與這個社會共同認知的價值內在統一。實踐中,伴隨著諸多危機,歷史發展的轉折或轉型過程給社會帶來的震蕩和沖擊非常急劇而強烈,在各種社會現象中表現突出的是共同價值觀的喪失、社會心理的失衡和政治認同出現危機。

有效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必須著力建設和諧文化。一個社會的各種文化表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社會的精神面貌。文化和社會價值是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沒有和諧的文化,就沒有和諧的社會。處理好社會轉型期的社會矛盾,需要全面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思想、道德等各種方式和手段,在社會各階層當中培育和諧文化、倡導和諧精神。借鑒國外經驗和作法,許多國家化解矛盾沖突的共同做法是,在全體社會各階層的成員之中培育共同遵循的社會文化和社會價值。因此,我們應該著力培養緊跟時代脈絡的、能為社會成員認可的共同價值觀,在全社會倡導公正互助、文明和諧的社會文化,提高社會的凝聚力,為和諧社會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諧文化,是指一種以倡導、傳播與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型狀。和諧文化融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范、價值取向為一體,是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和評價。和諧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崇尚和諧理念,體現和諧精神,堅持和實行關愛、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準則。一個社會的和諧環境,在本質上體現為一種和諧的文化精神,這一和諧的文化精神品質是“開放包容”。

從與發達國家的比較來看,發達國家在不同時期漸次出現的許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在我國相對集中的較短時間里顯現出來,有些問題還相當突出,有些問題將會在較長時期內存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決定了我們必須強調開放包容,建設和諧文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

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妥善處理各階層社會問題,應對各種社會風險,以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當今中國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相互碰撞,非主流價值觀日益模糊人們的視線,對于許多“假、丑、惡”現象,公眾采取麻木、曖昧態度。市場經濟下的商品浪潮迅速席卷各個角落,在帶走貧困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棘手的社會垃圾。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鐵銹般的腐蝕著人們的心靈。面對復雜的社會矛盾,在社會各階層倡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顯得非常必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顯得非常重要。

因此,當下我國的特殊國情是許多社會矛盾存在的客觀根源。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終身教育的全過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廣大干部和群眾,在全社會各階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社會公民的自覺追求和自我行動,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同時,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國情教育結合起來。在社會轉型期,我們更應該經常向群眾講清楚國家的實際情況,讓人們明白我國目前不僅取得的建設成就,但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在各個社會階層引導國民把自身利益與國家發展相結合的自覺意識。只有這樣,這才能讓一些社會問題和各種矛盾更好地得到解決。

社會轉型期,我國進入了一個更大機遇與更大挑戰并存的階段。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等各方面的變革和調整,利益主體出現了多樣化,價值取向也日益凸顯多樣化,因而導致各種矛盾日益增多,許多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改革開放促使我國的經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使我國擺脫了因貧困造成的生存難題,但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矛盾。能否處理和解決好當前存在的大量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一環,也是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是一個重大考驗。各級黨委和政府應該從我國的國情和本身的地情出發,在各社會階層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新模式、新路徑、新辦法,從而實現社會走向善治。

【參考文獻】

[1] 施九青.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2]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關信平.社會政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 胡仙芝.政務公開與政治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蔡小玲(1964-)女,海南屯昌人,中共海南省委黨校(海南省行政學院、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主要從事外語教學和中外文化比較研究.

猜你喜歡
社會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會問題應對措施探析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淺談初中生的日常管理
《親愛的》對當下社會問題的悲情反思
淺議問題學生教育之我見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審美之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