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誠信教育的困境及對策思考

2016-11-07 01:29董麗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誠信教育困境高校

董麗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高校誠信教育困境的基礎上,探討了高校誠信教育的應對策略,主張完善誠信制度,常態誠信活動;凈化誠信環境 提升誠信文化;迎契學生特點,革新教育模式;規范他律之約,培育自律之意等,以求提升誠信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高校;誠信教育;困境;對策

大學是社會有機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傳承研究高深文明與文化的地方,對真善美的追求是大學的最高旨趣,當然,大學也是誠信的領跑者,大學的不誠信現象會改變大學在人們心中的道德形象,不僅帶來對大學的信任危機,也會增添人們的價值迷茫。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既是高校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1]

一、高校誠信教育的困境顯現

高校誠信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誠信品質的重要渠道,近年來,雖然各高校都在廣泛進行誠信教育,但從當前我國大學生不容樂觀的誠信現狀:誠信缺失現象客觀存在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等方面,例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學費拖欠、畢業造假、求職毀約、入黨動機功利化等等來看,其收效并不理想。校園誠信困境的凸顯應該說是現實的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1、通識教育不被重視

大學的基本使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教育不僅是培養人的知識和技能,更包含涵養人的精神和人格,不僅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生活,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快樂的生活。教學活動是教育思想轉化為教育結果的重要環節。課程的設置過于注重應用和短期效應,人文通識性教育的內容欠缺,尤其在理工科類院校更加明顯。師生間缺乏必要的關懷和信任也是導致誠信教育效果不佳的歸因之一。

2、知識的消費替代知識的追求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培育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重復現象嚴重,教育的直接管理者監管不嚴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有的學生進研究生院深造就是為了一張文憑,能力和知識的提高是無所謂的,本就不是為此目的而來的,何必給自己壓力。進一步在更高一級的學府深造的動機多樣化,學校的管理方出于種種原因對學校的教育質量的監管無形中有所放松。較高層次的高等教育尚存在教育質量不佳的情況,更何況一般的大學教育呢!

3、教育工作者自律意識的欠缺

教學的責任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當然教學的時效性目標也無法實現。學生反映有些教師講課是拉家常后放視頻,有的是炫子女后貶學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嚴重。甚至有的學生明確表示,學生糊弄老師,老師糊弄學生,師生共同應對,樂而為之。誠信教育內容模糊,沒有明確界定內容,更說不清楚內涵;誠信教育的方法單一,多是通過說教灌輸施加影響;家庭教育重物質,重智力,輕德育的誤區助長了學生的不誠信行為等等,教育者自律意識的種種欠缺必然影響誠信教育的效果。

4、信息源的泛化

學校提供的教育是學生獲得信息的一種方式,網絡的發展提供了自主選擇信息的方便。網絡中的色情引誘著學生,網絡的虛擬帶來了行為主體的冷漠,部分學生通過網絡發泄私憤,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網絡的虛擬降低了學生的道德感,對網絡的過渡瀏覽耽誤了學習時間。故,校園網絡在為學生帶來新的文化元素的同時,也帶來了思想的矛盾,各種思想和觀念交織在一起,無形中侵蝕著學生的價值觀,給學校德育帶來挑戰。

5、失當的管理

校園本是知識充裕、人文濃郁的場所,然而,不斷失卻的人文使人看到的只有制度,看不見人。管理過程中只管不理,服從原則的強調,一定程度上應該為基層教育工作者工作失卻主動性負責。在嚴格規定的框框內發揮工作的熱情,創新教育的思路,難免會失卻人性的真誠。人性中有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是千年生存經驗的積淀,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也使得人有時寧可說謊也不愿承認自己的弱點或是錯誤。因此,失當的管理也會造成人性中真誠的流失。和合的現象下矛盾的校園關系,以和諧校園建設的名義,流失了師生間應有的本真,隱性的助長不誠信現象。有時為了得到好的教學評估,老師遷就學生。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或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有保留的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尷尬的境地使說謊成為需要。

二、高校誠信教育的策略構建

人的存在由過去決定,未來也通過觀念形態的目的決定著人的現在,正因為如此,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在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結果。

1、完善誠信制度 ,常態誠信活動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在一些高校沒有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計劃之中,缺失相應的長效誠信教育機制。[2]因此,在校園中開展誠信教育需要長期不懈的多方教育密切銜接,并將其制度化、系統化、常態化。針對不同年級和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系列的有針對性的誠信教育,并借助與校園文化、校園活動實踐等,將誠信教育進行全面的貫徹,達到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的誠信觀念的目的。

2、凈化誠信環境, 提升誠信文化

誠信機制的建立需要誠信環境的支持,而誠信環境的構建,則需要誠信文化的熏陶。校園文化是校園誠信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離不開教育工作者、校園管理者、科研活動等,更離不開學生的參與與互動。校園文化影響和塑造學生的誠信觀念,有助于誠信道德習慣的養成。因此,重視校園文化體系的建設,同時利用校園隱性課程促進校園誠信文化的發展。

3、迎契學生特點, 革新教育模式

平等地對待學生,德育的內容在遵從教育的原則下應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教育工作者應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解決疏導學生提出的問題,春風化雨中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意志,促成學生的道德行為。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圍,利于啟發、引導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對真、偽、誠、欺的感受,自主地做出道德選擇。民主的方式,利于教育方法的革新,發展性的看待學生的誠信教育,從而實現教學相長。此外,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道德的理解、認知和實踐表現出多個層次。誠信教育應遵從學生心理的發展和教育的一般規律,注意教育對象的差異性,把握教育的針對性。

4、規范他律之約 ,培育自律之意

道德是理性基礎之上的世俗道德,是對社會秩序應然的理解后期待產生行為的認定,只有被個體理性認同才能自覺地遵從。從認同規范到自覺的遵從規范并外顯規范之中的人文價值需要一個過程。道德的發展階段和規律表明,對他律遵從的過程中養成自律的行為意識,對他律的自覺遵從也是自律的形式。自律是主體用內化了的道德原則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過程。自律的規范過程含有主體對善惡價值的取舍判斷,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就需用他律來彌補自律的不足。他律是行為主體受到外在規范的約束,他律的約束是對違反規范行為的壓制,是人的社會自我實現的必要形式。由于他律忽視了人的主動性,就需要他律之上的自我意識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劉煉.芻議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06.

[2] 騰遠杰.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09.

【作者簡介】

董 麗(1981-)女,河南周口人,貴州銅仁學院社會發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誠信教育困境高校
跟蹤導練(一)
高校誠信教育及誠信體制建設研究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淺談高職大學生考試誠信的養成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