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顧隨講中國古典詩詞

2016-11-07 16:41蔣海燕劉相美
出版廣角 2016年17期
關鍵詞:顧隨

蔣海燕+劉相美

【摘要】晚清以來,尤其五四運動之后,誕生了一批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大師,顧隨亦是其中之一。讀《駝庵傳詩錄》,讀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駁雜多元的知識體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奇思妙解。顧隨先生講說詩詞的精妙之處,便是時時處處不脫離人,不遁于世,給讀者找到了一條連接東西文化與思想的路徑,使中國古典詩詞與西方文學不再有隔閡。

【關鍵詞】顧隨;中國古典詩詞;駝庵傳詩錄

【作者單位】蔣海燕,河北教育出版社;劉相美,河北教育出版社。

晚清以來,尤其五四運動以后,東西文化交融誕生了一批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學術大師,諸如王國維、梁啟超、胡適等。顧隨亦是其中之一。

顧隨(1897—1960),生于書香世家,少年時代入家塾學四書五經、古典詩文,1915年,通過北京大學國文系的入學考試進入北京大學。北大校長閱卷時,發現顧隨的中國文學水平卓異,建議他改學西洋文學。于是顧隨先到北洋大學預科專攻英語,兩年后轉入北京大學西語系。這樣的學習經歷對顧隨之后的治學、教學生涯具有非常的意義。讀《駝庵傳詩錄》,讀者可以充分領受他駁雜多元的知識體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奇思妙解。

評介顧隨,不得不提他的傳法弟子——葉嘉瑩。1942年秋,葉嘉瑩升入輔仁大學中文系二年級,開始追隨顧隨先生聽講中國古典文學。畢業后,葉嘉瑩在中學任教,仍經常趕往輔仁大學及中國大學旁聽顧隨先生的課程,直至1948年春,離開北平南下結婚時為止。正是在這6年的時間里,葉嘉瑩保存了半尺多厚近百萬字的聽課筆記,且在她后半生流離輾轉的生活中一直將其隨身攜帶,幾成無價之寶?!恶勨謧髟婁洝芳词歉鶕~嘉瑩保存下來的半個多世紀前的聽課筆記整理而成,是一本名副其實的講壇實錄。通過這本書,讀者有幸一覽國學大師在講壇上的風采及卓見。

《駝庵傳詩錄》內容從先秦之“詩騷”到魏晉之三曹、陶淵明,再由唐宋之各詩詞名家到元明之戲曲大家,直至近代詩詞名家王國維,在漸進的時間流中,顧隨先生以其獨到的見解展示了每一位作家獨具的風采,同時揭示了作品之所以能夠動人心弦的內在魅力。作者從詩歌的創造角度,對詩歌中的“知、覺、情、思”“詩歌特質”“詩人修養”“詩境”“詩法”等進行深入而獨到的闡釋。他不是就詩論詩、就文論文,而是現身說法,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來解讀作家的心路歷程,評論其為詩為文乃至為人的得失收獲,從而擴展了我們對古典文學以及古典詩文作家認識的視野。

讀者從書中,亦可窺見顧隨先生講課的特點:古今中外,文史哲禪,兼容并包,雅正與通俗糅合,嚴肅與幽默并在。常常是文里文外,上下前后,談天說地;引證論述,旁征博引,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在該書《魏武與陳王·力與美》一節中,他說解曹操時如是道:

曹公在詩史上作風與他人不同,因其永遠是睜開眼正視現實。他人都是醉眼朦朧,曹公永睜著醒眼。詩人要欣賞,醉眼固可欣賞,但究竟不成。如中國詩人寫田家樂、漁家樂,無真正體認,才真是醉眼。

果戈理(Gogol)《塔拉斯·布爾巴》寫哥薩克老英雄布爾巴,其子在華沙的刑場受刑,瀕死之際呼喚父親,布爾巴在圍觀的人群中應答兒子的那聲呼喚:“我聽著呢!”說“聽著呢”,不怕敵人捉拿,這才真是漢子。這一點曹公有時如此,不是醉眼朦朧,也不是殘忍,真是堅苦卓絕。打折胳膊袖子里藏,打掉牙齒肚子里咽,不向人示弱。曹公是不示弱,然還不是向袖子里藏、不是向肚子里咽。

顧隨先生以果戈理小說里的人物形象來說解曹操其人及其詩歌特質,以西方文學來解讀中國古典文學,既是他的識時通變,又是他中西合璧思想以為我用的理性自覺,用這樣的方式方法來說解古典詩詞,恐怕當時學者也不多見,即便是當下也寥寥無幾。這關乎一個學者的眼界眼光、學識學養以及知識融會、嫻熟的程度,能隨手拈來、運用自如,非大家不能為。

該書下冊《閑敘〈樵歌〉》一章,顧隨先生如此來講說朱敦儒:

胡適先生說朱敦儒:“這時候,他已很老了,飽經世故,變成一個樂天自適的詞人……這一個時期的詞,有他獨到的意境,獨到的技術?!保ā对~選》)然而,“獨到”未必就是好了。胡適先生所謂“獨到”是好,這不見得?!皹诽熳赃m”,樂天是好,然而可千萬不要成為阿Q式的樂天。樂天絕非消極,消極的樂天是沒出息。一個民族要如此,非消滅之不可。

……

中國人消極的樂天是什么都不干,所以要不得。樂天是可以的,而“樂天自適”便是安于此不復求進步了,是沒出息。朱氏之詞亦然。

從某種意義講,顧隨先生給讀者找到了一條連接東西文化與思想的路徑,以至于中國古典詩句與西方文學不再有隔閡,亦早早打開了一扇比較文學研究的大門。書中這樣的說解涵蓋大部分作家作品,既有東西方作品與作品的比較,也有作家與作家的比較,其中夾雜英語與法語,足可見一代大師的學識功力。

當年,顧隨先生的課已有“跑野馬”的美譽?,F在,重溫這些實錄式的講義,我們可以真切地想見顧隨式“跑野馬”的真面目,領略這種海闊天空的“跑”法。盡管跑得開、說得遠,而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這些講義,會發現這“野馬”并不是毫無羈勒、沒邊際地隨意狂奔,顧先生所講竟無一句空話、廢話。即便是對一首平常詩詞的講說,都蘊含了作者極為敏銳的心靈感受,蘊含了一種深婉之情思和深厚之境界,于不經意間展現詩詞之外的無限風景。如解說王維的《秋夜獨坐》“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時,顧隨先生一句點睛的評論:“詩最高境界乃無意。豈止無是非,甚至無美丑。如此方為真美,詩的美?!?/p>

多年后,葉嘉瑩在回憶恩師的一篇文章里深情地寫道:

一般學術著作大多是知識性的、理論性的、純客觀的記敘,而先生的作品則大多是源于知識卻超越知識以上的一種心靈、智慧和修養的升華……我之所以在半生流離輾轉的生活中,一直把我當年聽先生講課時的筆記隨身攜帶,唯恐或失的緣故,就因為我深知先生所傳述的精華妙義,是我在其他書本中所絕然無法獲得的一種無價之寶。古人有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靈的啟迪與人格的提升。

中國的文學是入世的,詩詞亦該融入人世。顧隨先生講說詩詞的精妙之處,便是時時處處不脫離人,不遁于世,而且不止于詩人、詞人,而是延伸到每一個普通的讀者,于是文學可以與人生息息相通。所以說《駝庵傳詩錄》的整理出版,于當今的讀者是無價的,正應了《大學》里的一句話“在親民”。顧隨先生對詩詞的講說,讓普通讀者從詩詞里感知人世之親,從中悟得了真。

宗白華曾經說到莊周:“他好像整天在山野里散步,觀看著鵬鳥、小蟲、蝴蝶、游魚……”顧隨先生也是如此。讀完此書,你會覺察到顧隨先生亦在詩詞及詩人、詞人的世界里以一種普世的視角觀照人世,總能以富有穿透力的“凝視”化解詩人、詞人的困頓和迷茫,洋溢“詩性與思性雙兼的幸?!?。閱讀中,我們不時與他睿智、驚奇的目光重合,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而突然被照亮,深深感動于他既溫馨嫻雅,又豪蕩沉摯的講說詩詞的世界。

再看他在該書《義山詩之夢的朦朧美》一節中是如何評論李商隱的:

若舉一人為中國詩代表,必舉義山,舉《錦瑟》,《錦瑟》亦是“更持紅燭賞殘花”,不但對外界欣賞,且對自己欣賞。然此并非詩的最高境界。從觀照欣賞生活得到情操自持,然但有此功夫尚不成,因但如此則成作繭自縛,自己把自己范圍在窄小生活里,非無修養,而無發展。如一詩人境界世界甚小,傷感沒發展,老這樣下去就完了。

義山詩好,而其病在“自畫”,非寫人生,只限于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此類詩人是沒發展的,沒有出息的。所以老杜偉大,完全打破小天地之范圍。其作品或者很粗糙,不精美,而不能不說他偉大,有分量。

這已經不再是解讀作家作品,而是從創作論的角度,指出文學創作的力量來源以及價值所在。一人的詩文再美再精致,終歸是沒有發展的、沒有出息的,只有將文學創作融入社會中,才可能成就偉大的作家作品。

人之稟賦不同,才情氣質殊異,由此生發的語詞情境自然迥異。顧隨先生講詩詞,一方面有融貫中西的襟懷和見識,另一方面又能不受中西方的學說知識所局限,以其詩人之銳敏獨運神行,一空依傍,直探詩歌之本質,讓你“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著名學者熊十力曾說過:“凡讀書,不可求快……尤須沉潛往復,從容含玩,否則必難深入。吾常言,學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讀書喜為涉獵,不務精深之故?!惫沤裰型獾慕浀渲?,都是經得起“沉潛往復,從容含玩”的,《駝庵傳詩錄》亦如此。這一點更需讀者深切吟味,方能體悟顧隨先生于本書之外別外生發的思想,從而對詩詞、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認。

猜你喜歡
顧隨
顧隨書學思想管窺
詞翰獨超群 人生苦修行
——顧隨先生書法藝術的當代價值
顧隨的“三自經”
愛他莽蒼蒼青天碧海,熙攘攘赤縣神州——顧隨《游春記》雜劇主題意蘊新探
胡適、顧隨文論比較
編輯《顧隨中國古典詩文講錄》(珍藏版)有感
家族文化對顧隨小說主題取向的影響
顧隨小說創作主題取向衍進
顧隨論陶淵明杜甫之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