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強化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研究

2016-11-09 05:47石乾福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增強法律意識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也培養出更多的民族學生為地方經濟和建設服務,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民族學生也日益增多,但因民族風俗和地方環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在民族學生中發生的學生事件也隨之增加,無疑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對于如何做好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強化民族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增強;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對策

1 民族學生法律意識現狀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于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4-2015學年有民族大學生共計2270人,共16個少數民族。其中羌族132人,彝族956人,藏族1011人,土家族17人,苗族26人,僳僳族1人,回族62人,蒙古族45人,納西族7人,布依族3人,壯族3人,傣族2人,門巴族1人,普米族1人,滿族1人,白族2人。民族學生占學院總人數23.5%,是川內少有的幾所民族學生占據較大比例的高等院校。雖然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法律意識也得到增強,但在民族聚居地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法律意識依然淡薄,對國家法律知識了解甚少,導致法律事件時有發生,經調查主要有以下原因。

1.1 整體法律知識水平較低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由于受地方經濟、政治、教育等多因素影響,在民族地區學生整體法律知識存在明顯欠缺,對我國現行法律體系、內容非常陌生,對于違法和犯罪的認識,法與非法、罪與非罪等界定一無所知,整體法律知識水平較低。

1.2 法治觀念淡薄

民族學生大部分來自偏遠山區和農村,由于法制觀念淡薄,在語言交流上也存在著障礙,很多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較多采用當地風俗習慣和主觀認知解決問題,缺乏自我約束力,甚至采取過激的方式將事態擴大化,引發嚴重后果。在學校主要表現為曠課、逃學、早戀、亂扔垃圾、破壞公物、辱罵教師、打架斗毆等現象,加上他們較多的表現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時常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發生。

1.3 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積極性不高

隨著目前多數人認為高職高專的教育是二流教育、拾垃圾教育,較多學生認為讀該院校被認為是高考的失敗者,加上本身學習勁頭不足,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成績難以提升,從而導致自卑、厭世、叛逆等思想產生。在學校,他們對專業文化課和專業技能課學起來十分費勁,對于其他公共學科(如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學習,更是毫無興趣;對校規校紀更不會去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實質,從而形成即使違反相關規定,在接受處罰時,還不知原因為何,更不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開展護法工作了。

2 強化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

2.1 思想上高度重視

對民族學生在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不是簡單的從書本上對法律制度的記憶或背誦,而是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融合學生生活實際,達及人的內心并形成人的規范;它更需要貫穿始終、潛移默化地隱形培養。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及時調查和掌握學生現狀和高校法制建設現狀,制定法制教育長效機制的規劃,尤其是學生工作管理部門,更應重視法制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在推進學風建設、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滲入法制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為法制教育的長抓不懈提供思想保障。

2.2 強化法制課堂教學

法制工作的宣傳,法律意識的重視,法制教育的開展要充分利用教師角色的多樣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圖片展覽、 組織觀看專場電影、報告會、 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等以達到加強學生法律知識教育。同時, 通過塑造守法、護法的優秀學生實例,及時表揚, 樹立榜樣, 宣傳遵守法紀法規,杜絕違法犯罪的發生,并將這項工作寓教于樂。

2.3 增強民族學生“道德觀”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從不同的角度規范著人們的行為, 調整著社會關系, 對民族學生的教育,要將法制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腐朽的西方文化也不斷侵蝕著部分大學生的頭腦,而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民族大學生在明辨是非和堅定立場上就較為盲目,形成了一些“一切向錢看”、“及時行樂”等人生哲學,極易導致個人成長道路的偏向,甚至導致不法事件的發生。不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道德意識,不加強共產主義道德觀教育,社會主義法制觀、道德觀便難以真正確立。

2.4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拓展第二課堂

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由于內容較為嚴肅,形式較為呆板,加上民族學生由于語言等原因交流不暢而聽課較少,因此,高校教育要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崇尚實踐課堂教學,要敢于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實踐活動,努力讓社會知識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增強社會道德觀。其次,要多組織學生深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學會飲水思源,學會感恩,感受當前生活來之不易。同時,讓學生用于接受部分社會事務,樹立責任意識,在實踐中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努力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讓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努力實現依法治國。

2.5 全方位構建民族學生法制教育體系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個人、高校、家庭、社會多個層面的關注,各環節緊密配合。首先,學校要依法治校,從課程設置,教師配備,教材選定,氛圍營造等方面努力確保民族大學生的正常的教學秩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杜絕社會腐朽文化進入學校;第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增強對學生了解,樹立做合法公民的意識;第三,司法機關要與高職高專院校定期聯系,通過現場說法,設置校園法庭,模擬審批,加大宣傳,尤其對法律意識較為薄弱的學生實施對口教育;第四,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力所能及地為大學排憂解難,對法律意識薄弱的民族學生要親力親為,從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方面教育學生要明確法律的重要性。通過各方合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使學生接受法制的熏陶,從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2.6 消除心理缺陷,提高法律意識

個別民族學生沖突或違法事件,心智不成熟、存在心理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培養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從而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以增強法制觀念,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榜R加爵事件”、“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等事件,映射出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低下,家庭期望值過高等因素導致他們壓力大,找不到正確的解壓方式,從而選擇極端的犯罪方式而釋放出來,給他人、社會、國家帶來無限傷害。

2.7 合理搭配教師隊伍,設立民族學生管理崗位

由于語言、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工作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高??梢愿鶕嶋H情況組建和聘請部分民族教師成立民族學生管理部門,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他們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性格、文化基礎、家庭背景、民族習慣等方面非常熟悉,可以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其次,要強化民族學生干部同學的法律意識。學??梢栽诮M建的學生會、團委會等學生組織和團體中招募品學兼優的民族大學生,充分利用他們在學生中的影響力,用他們自己的法律思想和守法、護法的意識行動去影響其他的民族學生,鼓勵他們追求上進。第三,積極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從思想意識上鼓勵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充分利用學生黨團進公寓、進教室、進校園,讓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管理。

民族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56個民族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民族大學生也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中的重要部分,做好民族學生工作對高校的學生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要更進一步落實和踐行科學發展觀,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作為指導思想,構建和諧校園,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民族學生工作中去,把民族學生工作做深、做細、做實,以促進民族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促進高職高專院校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志祥.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教育發展研究,2003(Z1).

[2]薛劍符.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探析[J].高等教育,2008-3-17.

作者簡介

石乾福(1979-),男,漢族,四川省廣安市華鎣人?,F為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吳焰(1980-),女,漢族,四川省廣安市華鎣人?,F為廣安市前鋒區觀閣職業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盧德炳(1980-),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人?,F為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

1.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省廣安市 638000

2.廣安市前鋒區觀閣職業中學 四川省廣安市 638000

猜你喜歡
增強法律意識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與法律意識
發展增強海洋經濟的策略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構建學生參與課堂的措施探討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共產黨員要增強信仰定力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