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花鳥畫中自然格調的應用

2016-11-10 10:47朱秀穎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7期
關鍵詞:審美情趣花鳥畫

朱秀穎

摘要:在中國繪畫史上,花鳥畫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格調能夠幫助工筆花鳥畫彰顯出更為豐富的內涵,從而使花鳥畫的神、形、意完美結合。本文圍繞花鳥畫中自然格調應用展開討論,從三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在花鳥畫中融合自然格調的策略。

關鍵詞:自然格調;花鳥畫;審美情趣

自然界中存在的花草鳥獸與人們的物質生活聯系緊密,不僅帶給了人們精神上的愉悅感受,更在人們陶冶心靈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早在遠古時代,我國人民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模仿大自然,并將大自然中的一切與藝術相結合,創作出了更為典型的花草鳥獸,不僅表達了自身對大自然的崇敬與欣賞之情,更使得自然界中存在的花草鳥獸具備了更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花鳥畫由此成為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門類,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代表了中國人民源遠流長的、富有個性的藝術審美。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形態不斷變遷,如何更好地發展花鳥畫,如何在花鳥畫中融入自然格調,值得所有人深思。

一、以點概面,利用細致觀察展示自然格調

(一)要能夠準確把握精華所在

作為中國繪畫史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花鳥畫的發展歷程頗受矚目。千百年中,它既有過輝煌,也曾因為戰爭而蕭條,但不管經歷過怎樣的動蕩,它都沒有停止前進,并在發展過程中為后人留下了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寶貴藝術作品、理論知識和繪畫技法。中國繪畫,尤其是花鳥畫與西方油畫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性,對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無外乎是兩者所運用的自然格調具備差異性。西方畫家在創作油畫的過程中,習慣于以濃彩重抹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境;而中國畫家在創作花鳥畫的時候,更善于根據自然界中已有的色調進行藝術搭配。也正是這些差異決定中國畫即使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與自然映襯色彩,表達繪畫者不同時期的不同心理狀態。眾所周知,花鳥畫在我國歷史悠久,萌芽于上古,流行于六朝時期,繁盛、成熟于盛唐時期。唐代經濟社會繁榮,經濟、文化發展速度日新月異,良好的外部條件無疑是花鳥畫繁榮昌盛的一大保障,也因此這一時期出現了眾多有名的花鳥畫畫家。通過研究畫家們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所有的作品中都包含了畫家對大自然的深刻觀察以及源自于畫家自身的無限創造力。例如,唐代畫家邊鸞擅畫花鳥草木,尤其擅長于畫折枝花,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創造了“折枝法”,率先摒棄了傳統繪畫以全景入畫的繪畫風格。在進行繪畫的時候,首先對自然花鳥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然后只選取花草中最具備美感的部分進行繪畫,并在繪畫的過程中結合自然與自身的審美。正因為邊鸞的繪畫具備上述“與眾不同”的步驟,也因此他所創作出的作品生動、活潑,所繪花朵生機盎然,所繪鳥兒富有靈性,整個畫面自然而富有活力。

(二)要善于細致入微的觀察

對畫家來說,想要做到以點概面,那么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可或缺,只有對自然之景進行了深刻的把握,那么才能夠更準確、更有效地把握住自然景物的精華所在,繼而將之投射進自身的繪畫作品之中。我國唐代畫家韓滉善繪人物以及農村風俗景物,在描摹牛、羊、驢等動物方面尤其擅長,他作有《五牛圖》留于后世,在我國書畫領域享有極高聲譽,元代趙孟頫甚至稱之為“神氣磊落、稀世名筆”。通過觀察《五牛圖》,我們可以發現韓滉筆下不同的牛有不同的姿態,有的俯首吃草,有的昂首前進,有的是在觀察周圍景物,還有的自顧舔舌,可謂是生動有致、各有特色。韓滉能夠將牛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離不開他的獨特的審美習慣,更離不開他的入微觀察。倘若他沒有真正的到達野外觀察自然環境中牛吃草的情形,那么自然無法捕捉到在大自然襯托下展現活力的牛,根本無法巧妙的利用自然格調。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將筆下的牛作為了繪畫主體,那么所表現出的形態也一定是呆板的、沒有生機的。

二、詞畫結合,利用情景交融展示自然格調

(一)詞畫結合運用自然格調

花鳥畫在唐代達到鼎盛,雖然朝代面臨消亡,但是花鳥畫的發展卻并未因此停滯?;B畫在五代十國期間得到了短暫的發展,在宋代又呈現出了另一種新的姿態。宋初年間,我國花鳥畫以展示宮廷、御花園、奇珍異獸、名花奇石為主??梢哉f此階段內花鳥畫的自然運用范圍并不十分廣泛,因為所取的景物被局限于有限的宮廷空間。但隨著宋王朝的不斷發展,畫家們的眼界不斷開闊,選景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加之很多文人墨客將當時已經成熟的“山水畫之長”融入進了花鳥畫之中,進而創作出了以墨色線條以及薄施淡彩為主、生動而傳神的新作品。再到北宋中期,深入繪畫創作實踐以及理論探討的文人墨客數量不斷增加,文人畫體系隨之而生,蘇軾,黃庭堅等代表人物“掘地而起”。如我們所知,蘇軾、黃庭堅等人都是詞壇大家,他們在進行花鳥畫繪畫的過程中經常會運用詞畫結合的辦法,以簡單的水墨描繪梅、蘭、竹、菊、石等題材,在自然特征中寓意、表達自身的道德情操。蘇軾對自然格調的運用可謂出神入化,當我們在觀看他的“枯木竹石”時,我們不僅可以領略蘇軾的詞風豪放,更可以領悟到枯木竹石中所融入的、蘇軾繪畫時候所特有的情感,感悟畫中的“意”,感受這位大文豪在北宋那個特殊年代的無奈。再比如觀看他的《赤壁賦》,在豪邁的字里行間,我們不難感受蘇軾在經過赤壁時目睹古戰場、聯想三國紛爭、感嘆自己生不逢時、空負一身才華卻無法施展的郁郁。如果不是詞畫結合,蘇軾的空虛將無人能夠解讀。蘇軾利用巧妙的辦法將自己的詞與赤壁古戰場結合,為觀看者創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讀他的詞,賞他的畫,解讀他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也因此變得容易許多?,F如今,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我國山水田園化的發揚者是唐代詩人王維,他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而廣受美譽與頌揚,從某方面來說蘇軾可以被認為是王維的傳承,他將山水格調科學、合理地運用進自身的詞作中,不僅展現了自然的美感,更為后世理解中國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情景交融運用自然格調

花鳥畫起源于自然,基于當時特有的社會審美需求,展示了畫者對自然格調的運用。我國幅員遼闊、山水景觀眾多,豐富的自然景觀給畫家寄情山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畫家們利用描繪山水花草來表達自身的想法,利用山水花鳥幫助后世了解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畫家情感變遷以及他們不同尋常的人生際遇。例如,亂世之中,畫家筆下花鳥畫所描繪的更多是一種想要和平的出世心態、他們想要在亂世之中自保、想要在亂世中隱藏自身的才華、想要使自己遠離權力斗爭、想要求得一家老小康健安樂;然而太平盛世之中,畫家筆下花鳥畫所展示的大多是氣勢恢宏,是文人墨客想要利用作品展示自身才華、想要施展自身抱負、想要積極入世、想要為國家發展努力的雄圖偉略。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花鳥畫不僅是文人墨客表達自身情感的武器,更是一個時代最好的縮影,是那個時代特殊的精神面貌體現。文人墨客在花鳥畫中運用自然格調,不斷精細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利用情景交融的辦法使花鳥畫的格調與寫意相同,進而實現傳神目的。

三、形神結合,利用親身實踐完善自然格調

(一)形神結合

不了解花鳥畫的人往往會認為花鳥畫非常的簡單,然而深入研究過花鳥畫的人都知道,花鳥畫對畫家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只有那些能夠將自然格調很好的融入繪畫之中并表達其神韻的畫家才能夠稱之為優秀的花鳥畫畫家,而這一技能無疑是對畫家最大的考驗。畫家在作畫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更要考慮如何使自己標新立異、讓自己與眾不同。相對于西方畫家來說,我國畫家更擅長于花鳥畫繪畫,但是想要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備自然的靈活性,那么所繪制的花鳥就必須是自然界中所真實存在的,不是畫家主觀臆想、憑空捏造而來的。也因此,畫家們必須能夠親密的接觸大自然,要能夠體驗大自然,更要具備能夠細致入微觀察大自然的能力,在觀察的過程“形神結合”,將自然山水與自身的情感相融合,如此才能夠創作出“活”的花鳥畫。

(二)親身實踐

花鳥畫能夠在中國繪畫史上經久不衰,能夠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始終推崇的一種畫作方式,并不是時代的偶然,而是具備一定必然性的、是畫家對自然格調的合理運用。繪畫作品是死物,他沒有靈魂,也沒有情感,只有畫家將自身的情感融入進畫作本身,繪畫作品才能夠具備靈魂和意境。比如,我們在觀看了一幅繪畫作品以后,我們或許可以從畫作中所描繪的山石看出繪畫者的意圖,他也許是想要去拜訪一位隱居的故友,許是想要隱居山林、遠離世俗,也或許他只是難得一次的寄情山水、放縱人生。再比如,我們通過欣賞一幅花鳥魚蟲畫,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畫家最近閑賦在家、與世無爭,也或許可以感受到作家心情苦悶,惆悵難以釋懷,期待像花草魚蟲一樣自由自在。然而我們為什么能夠感受到這些?我想用王國維評價納蘭容若的一句話來解釋再合適不過: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眼言情,由此出入中原,為染漢人之風,故能真切如此。親身實踐是流露心中致性的最佳途徑,只有善用親身實踐感悟自然,才能夠將自然格調更好地應用進花鳥畫中,更好的展示個人情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花鳥畫在我國繪畫領域享有聲譽,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改變,人們的審美情趣也處在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B畫的發展應該跨出國門與國際接軌,如此才能夠打破花鳥畫原有的格局,使其獲得巨大的發展動力。對于花鳥畫畫家而言,應該敢于打破狹窄的繪畫視野,合理地吸收西方文化,在國際的舞臺上,更好地展示中國固有的民族風,更好地展示中國繪畫精華,相信如此一來,花鳥畫不僅能夠獲得巨大的發展動力,更能夠充分的展示出我國瑰麗的自然風光。

參考文獻:

[1]楊貴云.當代都市家居文化對工筆花鳥畫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3(04):26-28.

[2]張斐斐.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精髓在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中的應用[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11):105-107.

[3]李玲玲.關于現代工筆花鳥畫圖式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05):52-54.

[4]謝元林.當代工筆花鳥畫材料技法的傳承與拓展[D].湖南師范大學,2015(08):71-73.

[5]翟婉冰.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09):136-138.

猜你喜歡
審美情趣花鳥畫
國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工筆花鳥畫
簡析宋代花鳥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基于國畫教學中鑒賞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征再認識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