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歷史細節為歷史課堂添彩

2016-11-11 06:57馮燕紅
師道(人文) 2016年9期
關鍵詞:中日戰爭天皇李鴻章

馮燕紅

讓歷史細節為歷史課堂添彩

馮燕紅

“歷史” (history)一詞與故事 (story)相近,英語 “歷史”history一分為二變為:hi story(你好,故事)。許紀霖教授曾說過:“歷史的靈魂是故事,沒有故事的歷史,就像沒有軀體的靈魂,是孤魂野鬼?!敝v故事其實就是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讓曾經活過的歷史重新 “復活”,補充必要的細節,把生動有趣或曲折復雜的歷史過程告訴學生。首都師范大學葉小兵教授指出:細節往往是具體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經逝去了的歷史重現出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原狀,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真實。如果歷史失去了這些重要的細節,就猶如失去了新鮮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力。然而教科書受篇幅的影響,往往言簡意賅,提綱挈領。例如: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關于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描述,過于簡單。正文只有20幾行的文字,南京大屠殺人數達30萬以上,日本的罪行罄竹難書,如果不補充細節的話,學生很難從課本中了解日本侵華的來龍去脈,對日本在華犯下的滔天罪行認識不夠深刻,甚至不能喚起學生的民族情感。

作為歷史老師,要學會講故事,把被教科書 “閹割”掉的歷史細節重新發掘出來,活生生地講給學生聽。但是,在很多學生的眼中,歷史課內容無外乎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枯燥無味。若只單純地講授,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如果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歷史細節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使課堂更精彩。下面以 《甲午中日戰爭》一課進行闡釋。

一、利用歷史細節引導學生分析甲午戰爭清軍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日沖突中,中方在硬實力上一直占有優勢,截止到中日海戰之前,世界軍事年鑒的統計中,中國的海軍能夠排到世界海軍實力的第8位,而日本海軍則是第16位。為什么中國會失敗呢?根本原因是什么?針對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我選取了兩個歷史細節。

歷史細節1:甲午海戰前夕,明治天皇與首相伊藤博文的對話。

天皇:能打敗北洋艦隊嗎?

伊藤:能打敗。

天皇:理由?

伊藤:戰斗力勝過清朝海軍。

天皇:如何得知?

伊藤:北洋艦隊紀律渙散,應戰準備缺乏。

天皇:何以見得?

伊藤:士兵將衣服隨意晾在船舷和大炮身上。 “鎮遠”、 “定遠”軍艦,管理混亂,缺乏戰斗力,隨處摸幾下,白手套變黑手套了。

歷史細節2:甲午海戰期間,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過生日。甲午中日戰爭前,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孩童捐錢買軍艦,準備與北洋艦隊相抗衡。

通過戰前中國軍隊組織管理方面、中日兩國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與明治天皇對戰爭的態度這兩個歷史細節鮮明的對比,有助于學生理解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并對清政府感到不滿、憤怒。

二、利用歷史細節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歷史問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大家記住了鄧世昌的精忠殉國,同時也記住了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李鴻章。1901年,李鴻章在屈辱中辭世。這位晚清顯赫一時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詬病。直到今天,人們對他的評價仍是毀譽不一。毀之者往往總是把李鴻章和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聯系在一起,諸如甲午海戰的失利, 《馬關條約》和 《辛丑條約》的簽訂等等,由于對這些事件負有直接責任,他不可避免地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是“投降派”和 “賣國賊”的典型代表;也有人認為李鴻章是近代中國的一位 “愛國者”,是 “晚清近代化事業的主要開創者”,是 “一代先進知識分子的凝聚中心”。那么,李鴻章究竟是 “愛國者”還是 “賣國賊”?究竟是 “好人”還是 “壞人”?我認為,對于李鴻章既不能簡單作出判定,也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當年的所作所為,更不能一罵了事。在評價李鴻章的時候,我引用了兩個歷史細節。

細節1:李鴻章因被迫與日本簽訂 《馬關條約》,割地賠款,視其為平生之奇恥大辱,發誓終生不履日地。后來,當因外交事宜只能借道日本,才能轉行他國時,他命人用椅子抬他上船,雙腳絕不沾日本土地。國恥在心,痛徹心扉,可見一斑。

細節2:梁啟超在 《李鴻章傳》中對他的評價是: “敬李之才” “惜李之識” “悲李之遇”。

通過學習甲午中日戰爭和以上兩個細節,我們體會到,弱國無外交,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李鴻章夾在封建主義和帝國列強之間,他需要在當時的統治者和帝國列強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使統治者滿意,又要使帝國列強滿意,對于一個晚清的重臣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倘若李鴻章做得不對,那么為何他一次次地被派去與外國談判?因為當時除他之外沒人可去。列強的目的是打開中國的國門,他們需求的是利益,不在乎由誰來代表中國簽訂條約,即使沒有李鴻章,這些條約依然存在。當清政府面對一個爛攤子的時候,統治者第一個想到的能夠收拾這種局面的人就是李鴻章。他也曾無奈地感嘆道: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边@幾句話也可謂道出了真實情形。李鴻章雖為重臣,但掌握實權的還是統治階層,雖然他代表中國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也是據理力爭,然而最后定奪還是由君主說了算。他的功過也難以一概而論,然而我覺得,不管如何評價,罵他為賣國賊卻萬萬不可,他的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也難以磨滅。我們可以批評他的過錯,但也不要忽略他的功績,對他要作出客觀的評價,正如他的政敵梁啟超在 《李鴻章傳》中對他的評價一樣。

歷史因細節充實而更加精彩。歷史教師除了要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外,還應該在歷史課堂中適當應用歷史細節,還原歷史真相,讓學生從接受歷史到喜愛歷史,進而到理解歷史、體會歷史,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陽江市陽東區新洲鎮新洲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

猜你喜歡
中日戰爭天皇李鴻章
李鴻章
一頓早飯改變李鴻章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思考
專業閱讀推動課堂教學:視角 靈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一課為例
李鴻章集外文補遺
李鴻章挨一槍,中國少賠一億兩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思考——以歷史反思為視角
天皇版“漁夫”
兩次中日戰爭之間中國發展海軍的歷史沉思
日本天皇的長壽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