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2016-11-14 08:49周麗琴
職教論壇 2016年24期
關鍵詞:培養對策創新發展

摘 要:國家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本科教育尚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創新和推廣。結合高質量、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從培養路徑、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產學研合作、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創新發展;高職本科;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對策

作者簡介:周麗琴(1972-),女,江蘇常州人,江蘇理工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科技管理。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績效評價研究”(編號:15JYD006),主持人:周麗琴。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4-0040-04

加快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促進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創新驅動急需高層級技術人才,然而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人才多屬于??茖哟?,他們還缺少技術技能積累,不能完全適應創新驅動型產業體系發展的需要。為了把高職院校打造成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資源集聚地,我國需要舉辦和擴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填補高等職業教育本科(以下簡稱“高職本科”)層次的空白,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注重培養各類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因此,高職院校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積極推進高職本科人才培養,以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創新發展的技術人才需求

(一)經濟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方式不斷改變,新興產業不斷涌現。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將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新常態下,全國上下正通過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培育更多依靠要素質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提高的發展新動力,促進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國家和區域性發展戰略規劃,都在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眾多行業領域的產業鏈條正向高端化發展,提高行業產業的技術含量和產品的附加值。這不僅需要大批研發人才,更需要一支懂技術、有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技術人才尤其應用型技術人才是重要的市場要素,是企業可持續發展、轉型升級的智力資源?!吨袊圃?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梢?,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科技人才、各領域的專業型人才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主力軍。

(二)創新發展對人才結構的要求

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在我國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眾多的產業群。產業群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直接體現,對人才需求也提出新的挑戰。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仍然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點,這些區域聚集了更多的產業群,它們的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有效提升,需要更多地受過高職教育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2]。上海、深圳等地的高技術企業所需的一線勞動者中,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占90%。新世紀以來,受過高職教育的技術人才已成為企業生產的主力軍,但從事企業技術自主創新的人才緊缺。與此同時,以現代科技服務業為特征的第三產業也處于蓬勃發展中,“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更促進其跨界發展。第三產業需要的主要是以應用型創新人才為主,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會更高??梢?,在轉型發展時期,企業需要大量的既能從事一線生產操作,又能進行產品試制、技術改造、使生產水平提高的高級人才。但現階段高職人才在素質結構上還很不均衡,中低級人才比例較大[3]。因此,加大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力度,將改變應用型人才結構,適應創新發展的人才需求。

二、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高職本科的內涵

對于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國內已普遍比較認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從而把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聚焦到技術技能上來[4]。2003年以前,高職教育基本是??茖哟?,近十多年來,部分省市進行了高職本科教育的探索。2014年3月,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談到,之前的職業教育只講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技能需要以技術為基礎,要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制度,打破原來職業教育“斷頭路、終結性”的格局,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內部有機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溝通。這在理念上引領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實踐上促進高職本科的發展?!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將今后職業教育的培養層次界定為高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到2020年,我國??茖哟温殬I教育在校生為148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由此可知,高職教育中的本科層次教育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即“高職本科”。

(二)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專業教育為主、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類型,具體又表現出不同的培養方式??傮w上,該模式是以直接滿足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體現應用為本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即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適應生產技術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要求,使學生既能直接就業又有發展后勁;以技術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主要培養途徑和手段,將行業、職業知識及實踐能力教學融于一體,同時注重產學研的聯合培養。在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上,山東、江蘇、天津等十多個省市先后進行了各種類型的試點,經過十多年來的探索,已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培養方式。主要有:(1)四年一貫制培養模式。由普通本科院校設立職業技術學院,直接對口招生本科生;本科院校、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合作培養的方式,聯合培養高職本科生。(2)分段培養模式,又分為“3+2”模式、“3+4”模式、“5+2”模式[5]。主要是以中職學校與本科院校,或高職??圃盒Ec應用型本科院校聯合定向培養,開展的本科銜接教育。

(三)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成就與不足

黨和國家重視高職教育的發展,各地政府與中職、高職、本科院校共同推進高職本科教育,拓展了高職本科人才培養途徑,為地方經濟創新發展培養了一批急需的本科技術人才。上述人才培養模式正在全國逐步推廣和應用,在部分省市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招生培養體系和數量規模,起到了試點和示范作用。比如,云南財經大學的中華職業學院,承擔該省高職本科改革試點任務,現有10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7500余人。江蘇省武進、溧陽的2所中等專業學校與筆者所在學校,圍繞地方市場需求,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本科生對接教育。自2015年以來,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試點省份逐漸增加。浙江省采用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聯合舉辦四年制高職本科試點,以高職院校辦學為基礎依托,掛靠本科院校。重慶市實施中職本科“3+4”培養模式,首批試點由重慶科技學院等3所應用技術本科、重慶市龍門浩職業中學校等10所國家中職示范學校承擔。

至今,高職本科從試點到成規模辦學已有13個年頭,但這一類型和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覆蓋面還比較窄。全國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市在推行,其中部分省市和學校還處于試點期,一些省市處在徘徊和觀望狀態。在專業設置和教學上,由于受到教學基礎條件的限制,很多學校難以從地方新興產業發展來制定專業培養計劃,現有的專業多局限于傳統制造業,課程教學等同于普通工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數量上,由于多個單位處于試點階段,各聯合培養單位對招生人數在總體上予以控制,導致高職本科人才培養規模增長緩慢。

三、推進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拓寬人才培養路徑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職本科的辦學路徑將越來越廣,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數量規模將逐步擴大、質量將進一步提升?!耙龑б慌胤狡胀ū究聘咝^D型”的目的,就是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以解決職業教育學歷層次“斷頭路”的問題。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試點,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必將是完善高職本科、加速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一條新路徑。在以本科轉型作為發展高職本科的主力軍,同時我們還應該把成功的試點模式加以推廣,將高職院校按照不同的辦學形式列入高職本科的生力軍[6],構建多途徑、多方式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渠道。(1)已實行“3+2”模式的本科院校與原合作的高職院校,繼續聯辦有地方專業特色的四年制本科,并在現有基礎上,開設新的專業。(2)各省市選取一部分實力較強的高職院校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合并,進行專業的撤銷、合并、新增,按新型高職本科院校進行辦學。(3)每個省市選取2~5所辦學基礎比較扎實、實踐教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將其升格為高職本科院校。比如,2015年底,天津中德職業學院升為本科院校,既實施本科層次應用技術教育,又實施??茖哟谓逃?,穩步調整辦學層次結構,每年穩妥安排增加本科學生。

(二)面向需求調整專業

據有關單位的大學生就業統計信息顯示,地方院校有30%以上的畢業生在本地就業。所以,承擔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應圍繞地方行業產業的創新和轉型升級,優先發展地方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現代科技服務業等行業所需的學科專業和適應勞動力就業市場變化需要的專業。2015年10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指出:轉型高校要以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技術轉移應用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大學、學院。這為高職本科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因此,不論新設還是轉型發展的高職本科院校,均應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的原則,堅持辦學特色,對于現有的學科專業進行優化組合,擴大本科專業比例,增強專業的適應性。對社會需求量較小的專業進行合并或轉型,大力發展工科專業和交錯學科專業。比如部分院校已結合汽車行業招收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本科生,為汽車制造和銷售維修企業培養中高級技術人才,提高該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以適應汽車新技術的發展需要。

(三)科學構建課程體系

我國高職本科是一個尚處在探索與創新階段的教育層次,急需創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按照四年制高職本科應用型人才要求,既考慮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系,又要處理好校內課程與企業課程的關系,使理論課程體系與技術技能實踐訓練體系較好地結合起來[7]。首先,基礎課注重較寬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培養,體現基于生產、技術管理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專業課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以真實工作任務組織課程內容。根據職業崗位群對從業人員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實施教學,并與相應的職業標準相對接。其次,重視“兩課”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的協調,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融合起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做到校內課程與企業(行業)課程的互補,將企業行業所開相關課程、培訓認證等納入課程體系,形成校內、校外兩大教學系統,使教學與生產過程緊密對接。

(四)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

高職本科主要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那么,舉辦高職本科不僅是學校的事,也是企業的事,企業應該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升高職本科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產學研合作的深入。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學校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通過策劃實施重大校企合作項目,以企業、機構與學校聯合自主招生方式,做“菜單式”培養計劃,或設立企業/行業學院。將高職本科教育融入企業人才需求之中[8],形成科學的教育生態系統。比如昆明理工大學的城市學院,與北京大唐移動通訊設備有限公司、云南CY集團等20多家大型企業合作共建專業、聯合培養高職本科人才,企業全方位地參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和發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二是加大技術合作研發力度。企業新產品的研發、生產設備的改造,常常需要一線人員的參與。學校主動參與地方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甚至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規劃、技術評價,將校企合作的范圍從人才共育拓展到技術共研,從而提高本科生的技術研究和生產改進能力。三是改善產學研合作教育環境。為推進新辦高職本科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政府和職能部門還需從微觀層面出臺政策法規,通過科技撥款或減免稅收,建立合作基金,對參與合作教育的企業給予更多的實惠。

(五)加大國際交流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在引進外資企業的同時,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規模在逐步擴大,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業務越來越多,這對參與項目建設的人員尤其一線施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培養更多的有競爭力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高職本科教育應站在國際化的視野,加強多元化的國際合作辦學,開闊學生的職業視野,增強他們的原創思維能力。我們可以借鑒一些高職院校的國際合作辦學經驗,比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校以來,先后與境外127所高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在教學、科研及師生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的交流。學校還非常重視同境內外知名企業加深合作交流,引進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標準,將國際通用的技能型人才標準和人才規格融入培養方案,將國際型企業的先進技術標準引入課程,初步實現了人才培養標準的國際化,實現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在中德、中日、中西政府級項目合作的基礎上,拓展與美國、加拿大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該校與西班牙IMH機床學院、泰克尼卡職業教育創新中心等機構開展學歷教育和培訓,促進了該校職業教育教學、技術和管理的研發、新技術推廣、師資培訓和國際交流。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N].光明日報,2016-03-25(05).

[2]程琳.我國產業集群對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挑戰[J].稅務與經濟,2008(4):38-41.

[3]孔繁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證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3-54.

[4]盧雙盈.對于“技術技能”我們應該怎么看[EB/OL].http://kjsjzx.tute.edu.cn/info/1027/8272.htm.2016-03-06.

[5]汪亞明,王玨.我國高職本科教育的現狀、困境和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3):91-94.

[6]崔巖.地方本科轉型,建設高職本科的唯一路徑?[N].光明日報,2016-03-29(15).

[7]郭偉強,吳立菊.德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對我國高職本科試點工作的啟發[J].機械職業教育,2016(3):17-18.

[8]陳亨達.深化人才培養 實現創新驅動[EB/OL].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70761,2016-04-20.

責任編輯 蔡久評

猜你喜歡
培養對策創新發展
財會人才培養的現存問題及改革建議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媒體素養現狀觀察與培養對策
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淺議
公安專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對策初探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對我國文化經紀人的素質培養探討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關于“互聯網+”趨勢下的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問題
關于大學生專業興趣的現狀思考和培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