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2016-11-21 08:25邵鵬飛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6期
關鍵詞:理工科院校傳播思政教育

邵鵬飛

摘 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特別是理工科院校面臨著傳播和推廣等各種困難。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利用新媒體開拓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是理工科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本文基于對理工科學生的個性特點探究,嘗試開辟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傳播的新途徑。

關鍵詞 新媒體 理工科院校 思政教育 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網絡化日益發達,新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迅速普及與廣泛應用,正日益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的青睞。如何將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與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主動占領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對于新形勢下的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新媒體傳播的特性

1.1新媒體的親近性使信息傳播范圍廣泛

新媒體的親近性主要表現在受眾對待媒體傳播的第一感受是親切可靠近,而不是遙不可及。受眾不再受到內容的束縛,只要在不侵犯相關法律的前提下即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表達自身情感、理想的內心世界。

1.2新媒體的便利性使信息傳播更加簡易便捷

在移動通訊迅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的便利性也得到了其恩寵。如今,似乎一部移動電話便能操控所有的生活,對于新媒體自然也不例外。在突破了以往依靠電腦終端傳播信息的時代后,相信隨著移動通訊的高度發達,新媒體的便利性必然會彰顯其存在的內涵。

1.3新媒體的實效性使信息傳播更加及時有效

建立在大數據網絡基礎上的新媒體技術,可以實時傳播最新信息。得益于硬件的高度集成化以及軟件的多樣化,以及后臺終端服務器的更新換代,新媒體的時效性已經解決報刊雜志、電視廣播帶來的信息延遲等問題,使得人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興趣內容。

2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

2.1注重理性

理工科大學生,主要從事理工科知識的學習,長期接受數理能力的訓練,這使得他們更偏重于理性思考,養成了邏輯思維的習慣,凡事都要追根溯源,遇事思想比較沉著冷靜。因而與文科生相比,更擅長邏輯推理而不是歸納推理。這與文科生的善于形象思維,想象更豐富,感情較易沖動,熱情較易高漲,思想較易升華等形成較大反差。

2.2機械性

大體而言,理工科大學生對問題的看法都習慣于嚴密的邏輯思維,運用所學知識邏輯推理,但是有時會出現鉆牛角尖、刨根問底的思維現象。因而一些人在處理問題時因循守舊、對待知識持教條主義、缺乏全方位的靈活多樣的分析,就會導致分析問題時比較偏激,表現出棱角分明、固執己見的性格,以致陷于機械性。

2.3排他性

理工科大學生學習自然科學,長期受到嚴密、細心的邏輯推導的訓練,客觀上造成了他們對自然科學的熱衷,而對社會科學的冷漠,進而產生對政治的冷漠。有的人持著自然科學是無國界、無階級的,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得用的態度,堅信自然科學才是“科學”。因而只注重學習自然科學專業知識,忽視了其他學科知識的培養,這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3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3.1以事論理,以理服人

在開展對理工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學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邏輯性,把說理放在第一位。對某一事物的看法,絕對不能只從概念到概念,從結論到結論,脫離實際,作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應該抓住事物的本質,從某一事物的發展演變規律、現實影響等方面綜合解讀,加之認真的理論分析和研究,用事物的規律歸納總結出學生自身能夠接受的理論。當然,其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說理,但針對理工科大學生,則更要注意曉之以理,用較強的理性推理去引導他們,尊重客觀現實與規律,切忌主觀臆斷。面對情與理,他們更加相信的是一個“理”字。

3.2以動制靜,動中有獲

理工科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階段性。這主要是他們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的機會比文科生相對較少。自然學科的教材一般只注重自然科學知識的規律內涵,而不深究其思想政治意義,這與文科教材或多或少都會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的特點迥異。因此,需通過其他的媒體作用,積極探索開辟適合于理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徑,向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強思想政治的主動性。要根據理工科大學生的特點,主動地設計思想政治工作方案,主動地確立各個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主動地安排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積極開展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動,必要時還需主動地面對面地與學生做思想政治工作。

3.3以理為主,文理兼通

在抓好理工科專業學習、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同時,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也必須得到高度重視。理工科知識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但是若能文理兼通、優勢互補,那無疑更能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當今社會。要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各種有效教育方式的齊抓,豐富學生的文史知識,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健全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兼通文理的過程中,文科知識帶來的睿智思維必有助于理科知識的邏輯推到。這樣于無形之中,便可提高學生鑒別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意識形態敏銳度,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 趙雅文.博客生性·生存·生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傳播特性與發展趨勢[J].今傳媒(學術版),2010(4):85-88.

[3] 倪青,馬慶玲.理工科大學生個性特點及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75-77.

[4] 周靜.“90后”理工科大學生素質特征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11-12.

猜你喜歡
理工科院校傳播思政教育
理工科院校工程倫理教育的困境及對策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